正在阅读:

人类体温悄然“下调”,正常范围内越高免疫力越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类体温悄然“下调”,正常范围内越高免疫力越强?

体温越高,就会激活人体内更多的免疫细胞,从而能更好地歼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维护身体的健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你是否感受到自己的体温在悄然降低?

从1851年起,人们在德国内科医生温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数据支撑下,开始广泛以37摄氏度作为标准体温来衡量自己健康与否。而近日科学期刊《elife》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这个数字可能已不再适用于现代人。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帕森内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团队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发现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一百多年间下降了0.4℃,从37℃降到36.6℃。

科研人员不确定人类体温逐渐下降的具体原因。但帕森内特和同事们猜测,这和人类居住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更完善的保暖措施和更稳定的室内温度,都会使得多数人在恒定的温度下生活。因此,人类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接收刺激的机会大减,体温调节中枢对外界温度逐渐迟钝,从而导致体温降低。

另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人类原本保持一个恒温数值,本就是为了抵御致命的真菌病毒,但由于卫生、医疗和饮食条件的改善,现代人不会像19世纪的人一样容易染上因疟疾、肺结核和牙疼等引起的炎症疾病,这也会导致体温下降。帕森内特解释说,我们用各种抗体药物解决了一般性炎症,这令人类不需要再加速新陈代谢来抵御疾病,体温自然也就降了下来。

还有科学家分析称,缺乏运动也是体温下降的主要原因。人体的基础代谢与外在活动无关,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会自然消耗。而肌肉是人体内最大的发热器官,现代人运动量的减少,导致肌肉含量普遍降低,这就导致了基础代谢和体温的下降。

此外,生活压力的增大也导致了肌肉量减少。在压力状态下,人体处于应激状态,身体会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皮质醇是一种分解代谢激素,不仅会分解肌肉,还会促进脂肪储存。如果皮质醇长期过量分泌,基础代谢率一降再降,体温也就随之降低。

在帕森内特看来,人类身体变“凉”并不奇怪:“我们会长高,也会变胖,体温只是人类在过去200年里演变过程中的另一种生理机能变化而已。”

不过,就算人类的平均体温发生了变化,它也不会改变医生们对病人体温的原有评估。一般成年人的体温超过37.7℃,仍会被认为处于低烧状态。

而在“全民监测体温”的大环境下,人们在小心翼翼观察自己有无发烧的同时,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体温低于36℃究竟是否正常?

据《长江日报》网站报道,武汉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舒迎春表示,科学来讲,正常体温是一个范围,且各部位有所区别:口腔舌下温度为36.3℃至37.2℃;直肠温度36.5℃至37.7℃;腋下温度36.0℃至37.0℃。

针对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武汉市第四医院运动医学专家张青松解释称,如果排除测量有误,确实有一部分人的体温长期偏低,这属于生理性,对身体健康没有多大的影响。

尽管如此,近日网上盛传的“体温越高免疫力越强”的说法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小川表示,在正常体温范围内,的确会出现体温越高,免疫力越强的现象。这是因为,体温越高,就会激活人体内更多的免疫细胞,从而能更好地歼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维护身体的健康。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体温升高与病毒感染和炎症有关。《科技日报》此前结合多份研究报告发现,早前的研究认为,体温升高会导致侵染人体病毒的复制能力减弱,但更新的研究表明,更高的体温可以暂时提振免疫系统的功能。实验发现,一种能够摧毁病毒感染和肿瘤的淋巴细胞——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生成和分化,会因轻度发热而增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类体温悄然“下调”,正常范围内越高免疫力越强?

体温越高,就会激活人体内更多的免疫细胞,从而能更好地歼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维护身体的健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你是否感受到自己的体温在悄然降低?

从1851年起,人们在德国内科医生温德利希(Carl Wunderlich)的数据支撑下,开始广泛以37摄氏度作为标准体温来衡量自己健康与否。而近日科学期刊《elife》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这个数字可能已不再适用于现代人。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帕森内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团队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发现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一百多年间下降了0.4℃,从37℃降到36.6℃。

科研人员不确定人类体温逐渐下降的具体原因。但帕森内特和同事们猜测,这和人类居住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更完善的保暖措施和更稳定的室内温度,都会使得多数人在恒定的温度下生活。因此,人类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接收刺激的机会大减,体温调节中枢对外界温度逐渐迟钝,从而导致体温降低。

另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人类原本保持一个恒温数值,本就是为了抵御致命的真菌病毒,但由于卫生、医疗和饮食条件的改善,现代人不会像19世纪的人一样容易染上因疟疾、肺结核和牙疼等引起的炎症疾病,这也会导致体温下降。帕森内特解释说,我们用各种抗体药物解决了一般性炎症,这令人类不需要再加速新陈代谢来抵御疾病,体温自然也就降了下来。

还有科学家分析称,缺乏运动也是体温下降的主要原因。人体的基础代谢与外在活动无关,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会自然消耗。而肌肉是人体内最大的发热器官,现代人运动量的减少,导致肌肉含量普遍降低,这就导致了基础代谢和体温的下降。

此外,生活压力的增大也导致了肌肉量减少。在压力状态下,人体处于应激状态,身体会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皮质醇是一种分解代谢激素,不仅会分解肌肉,还会促进脂肪储存。如果皮质醇长期过量分泌,基础代谢率一降再降,体温也就随之降低。

在帕森内特看来,人类身体变“凉”并不奇怪:“我们会长高,也会变胖,体温只是人类在过去200年里演变过程中的另一种生理机能变化而已。”

不过,就算人类的平均体温发生了变化,它也不会改变医生们对病人体温的原有评估。一般成年人的体温超过37.7℃,仍会被认为处于低烧状态。

而在“全民监测体温”的大环境下,人们在小心翼翼观察自己有无发烧的同时,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体温低于36℃究竟是否正常?

据《长江日报》网站报道,武汉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舒迎春表示,科学来讲,正常体温是一个范围,且各部位有所区别:口腔舌下温度为36.3℃至37.2℃;直肠温度36.5℃至37.7℃;腋下温度36.0℃至37.0℃。

针对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武汉市第四医院运动医学专家张青松解释称,如果排除测量有误,确实有一部分人的体温长期偏低,这属于生理性,对身体健康没有多大的影响。

尽管如此,近日网上盛传的“体温越高免疫力越强”的说法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小川表示,在正常体温范围内,的确会出现体温越高,免疫力越强的现象。这是因为,体温越高,就会激活人体内更多的免疫细胞,从而能更好地歼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维护身体的健康。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体温升高与病毒感染和炎症有关。《科技日报》此前结合多份研究报告发现,早前的研究认为,体温升高会导致侵染人体病毒的复制能力减弱,但更新的研究表明,更高的体温可以暂时提振免疫系统的功能。实验发现,一种能够摧毁病毒感染和肿瘤的淋巴细胞——CD8+细胞毒性T细胞——的生成和分化,会因轻度发热而增强。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