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银保监会:银行业抗疫信贷支持超5370亿元,将出台新金融支持措施覆盖各行业企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银保监会:银行业抗疫信贷支持超5370亿元,将出台新金融支持措施覆盖各行业企业

银保监会将于近期出台一些新举措,不仅针对疫情影响重点行业,而且涵盖各行业的各类企业。

记者 | 郝昕瑶

“截至2月14日中午12时,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金额超过5370亿元。”

2月15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梁涛在国新办就金融系统全力支持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举行发布会上对疫情防控和金融支持情况作出介绍。

央行、银保监会多举措联动保证金融支持

梁涛表示,疫情发生后,银保监会迅速行动,自1月26日起及时出台了多项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对银行保险机构支持疫情防控,强化金融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派出机构也狠抓落实,单独或者配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政策。

银保监会提供了差异化的优惠金融信贷支持。推动银行机构通过调整区域融资政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办法等措施,加大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予以展期或者续贷,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复工复产战胜疫情影响。截至2月14日中午12时,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金额超过5370亿元。

就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也表示,央行确保金融科技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持续安全运行。

目前,全国支付清算、国库、货币发行、征信系统、会计核算、金融市场托管清算等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持续安全稳定运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黄金市场等各金融市场业务正常开展,金融业技术保障能力和应急机制经受住了考验。

同时,各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等主动调降收费标准,减免支付结算业务手续费。上海清算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央结算公司、上海票据交易所4家机构减免项目20余项;中国银联对全国涉及疫情防控医院、慈善机构减免服务费,对小微商户银联二维码收款交易按比例返还手续费;网联公司针对全国非盈利性医疗机构、慈善机构的条码收款及结算付款业务,免收网络服务费;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对抗击疫情捐赠款业务一律免收手续费;财付通、支付宝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免收商户手续费,对快递、外卖等商家减免佣金。

银保监会将出台新举措,覆盖全行业各类企业

谈及政策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复工复产以及支持非疫情防控重点领域的企业,银保监会表示,银行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行业、企业提供了差异化、针对性、优惠性的金融服务,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信贷重组、减免逾期利息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不少银行出台了降低贷款利息、免收相关收费的政策,尤其是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给予很大支持。

银保监会将于近期出台一些新举措,不仅针对疫情影响重点行业而且涵盖各行业的各类企业。包括:

一是加大对受困小微民营企业扶持力度。首先是围绕增量、扩面、降价、提质的总体要求,确保小微企业的整体信贷增长不受疫情冲击。其次是力争今年的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在2019年的基础上继续下降。第三是聚焦小微企业应对疫情的融资需求变化,合理地优化简化业务流程。第四是更加精准做好续贷。大家更关心续贷,缓解受困小微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第五是要结合疫情需要,进一步落实风险管理和尽职免责的相关制度,提高基层敢贷、愿贷的积极性,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分支机构推动银行总行适度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

二是加大对重点领域复工复产的信贷保障和投放。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复工复产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提高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重,并且将融资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对于企业在复工复产时可能面临的购买原材料、设备等资金需求合理加大流动资金的贷款支持力度。要引导机构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考虑以适当方式将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复工复产的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或者合理调整考核权重,激发基层网点和一线业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加快推动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首先要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加快信贷投放节奏,合理增加政策性金融机构2020年人民币贷款和发债规模,优化区域信贷结构,聚焦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加快对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的信贷投放。二是研究运用已收回专项建设资金支持制造业等重大领域,加大对新投资项目的开工力度,积极做好在建项目资金供给。

四是着力推动稳定居民消费和加快释放潜在需求。督促银行机构主动对接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运输物流等服务业的金融需求,开发专属的信贷产品,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扩大实物商品的消费,提升服务的可扩展性和便利性,加快释放新型消费潜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银保监会:银行业抗疫信贷支持超5370亿元,将出台新金融支持措施覆盖各行业企业

银保监会将于近期出台一些新举措,不仅针对疫情影响重点行业,而且涵盖各行业的各类企业。

记者 | 郝昕瑶

“截至2月14日中午12时,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金额超过5370亿元。”

2月15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梁涛在国新办就金融系统全力支持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举行发布会上对疫情防控和金融支持情况作出介绍。

央行、银保监会多举措联动保证金融支持

梁涛表示,疫情发生后,银保监会迅速行动,自1月26日起及时出台了多项金融支持政策措施,对银行保险机构支持疫情防控,强化金融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派出机构也狠抓落实,单独或者配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政策。

银保监会提供了差异化的优惠金融信贷支持。推动银行机构通过调整区域融资政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办法等措施,加大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支持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予以展期或者续贷,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复工复产战胜疫情影响。截至2月14日中午12时,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金额超过5370亿元。

就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也表示,央行确保金融科技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持续安全运行。

目前,全国支付清算、国库、货币发行、征信系统、会计核算、金融市场托管清算等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持续安全稳定运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黄金市场等各金融市场业务正常开展,金融业技术保障能力和应急机制经受住了考验。

同时,各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等主动调降收费标准,减免支付结算业务手续费。上海清算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央结算公司、上海票据交易所4家机构减免项目20余项;中国银联对全国涉及疫情防控医院、慈善机构减免服务费,对小微商户银联二维码收款交易按比例返还手续费;网联公司针对全国非盈利性医疗机构、慈善机构的条码收款及结算付款业务,免收网络服务费;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对抗击疫情捐赠款业务一律免收手续费;财付通、支付宝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免收商户手续费,对快递、外卖等商家减免佣金。

银保监会将出台新举措,覆盖全行业各类企业

谈及政策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复工复产以及支持非疫情防控重点领域的企业,银保监会表示,银行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行业、企业提供了差异化、针对性、优惠性的金融服务,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信贷重组、减免逾期利息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持,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不少银行出台了降低贷款利息、免收相关收费的政策,尤其是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给予很大支持。

银保监会将于近期出台一些新举措,不仅针对疫情影响重点行业而且涵盖各行业的各类企业。包括:

一是加大对受困小微民营企业扶持力度。首先是围绕增量、扩面、降价、提质的总体要求,确保小微企业的整体信贷增长不受疫情冲击。其次是力争今年的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在2019年的基础上继续下降。第三是聚焦小微企业应对疫情的融资需求变化,合理地优化简化业务流程。第四是更加精准做好续贷。大家更关心续贷,缓解受困小微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第五是要结合疫情需要,进一步落实风险管理和尽职免责的相关制度,提高基层敢贷、愿贷的积极性,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分支机构推动银行总行适度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

二是加大对重点领域复工复产的信贷保障和投放。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复工复产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提高企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比重,并且将融资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对于企业在复工复产时可能面临的购买原材料、设备等资金需求合理加大流动资金的贷款支持力度。要引导机构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考虑以适当方式将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复工复产的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或者合理调整考核权重,激发基层网点和一线业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加快推动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首先要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加快信贷投放节奏,合理增加政策性金融机构2020年人民币贷款和发债规模,优化区域信贷结构,聚焦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加快对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的信贷投放。二是研究运用已收回专项建设资金支持制造业等重大领域,加大对新投资项目的开工力度,积极做好在建项目资金供给。

四是着力推动稳定居民消费和加快释放潜在需求。督促银行机构主动对接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运输物流等服务业的金融需求,开发专属的信贷产品,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扩大实物商品的消费,提升服务的可扩展性和便利性,加快释放新型消费潜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