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市交通委官员解读专车“上海模式” 要打击低价专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市交通委官员解读专车“上海模式” 要打击低价专车

上海模式约定,专车平台数据库需接入监管平台,注册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内地,所有网络约租车平台都需要依法纳税,同时已经制定了新的保险方案,已经在上海保监会通过。

图片来源:CFP

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宣布,向滴滴快的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此举为国内首张地方性专车牌照下发,是地方性专车法规迈出的破冰第一步。这对全国层面网络约租车管理办法的出台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前除滴滴快的之外,Uber、神州专车以及易到用车都在向上海市交通委提出加入约租车平台的要求。

在过去的几个月内,上海都对上述约车平台都保持着较为积极的态度。今年6月1日,上海市交通委、四大出租车企业代表和滴滴快的联合建设的“上海出租车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这是第三方打车软件第一次正式与官方合作。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此前就表示,上海市对于专车的态度一贯是鼓励创新,但底线是依法合规,司机、车辆、平台都要有所规范。

故而,此次上海市对于约租车平台的相关配套政策对平台方、对专车司机以及专车车辆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简单来说,“上海模式”允许符合相应条件的车辆接入网络约租车平台。除了要求平台方具备企业相关资格和所在地的服务能力外,还需获得互联网业务资质和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平台数据库接入监管平台,注册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内地等。所有网络约租车平台都需要依法纳税,同时已经制定了新的保险方案,已经在上海保监会通过。而平台上的接入车辆需要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取营运证,司机也需要通过平台审核后获取从业资格上岗证。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在昨天的会议上特别指出,网络约租车,只代表专车,低价专车不包含在内,约租车的价格要高于出租车,但额度没有确定,需要再协调。这一规定能够保持出租车原有的客源不被低价专车所抢走,同时也照顾到了出租车司机的情绪,实现了错位竞争。

在车辆界定方面,上海专车试点管理方案中并未对参与专车运营的车辆性质进行特别规定。这意味着,私家车在上海参与专车运营,不须要把车辆的性质从“非营运车辆”改登记为“营运车辆”。这一规定对于专车司机及其约租车平台来说都是利好。因为一旦车辆性质变更为“营运车辆”,车辆使用年限恐受限,到期也必须报废,大部分私家车司机可能因此打退堂鼓。

在服务方面,约租车公司对接入平台的车辆和司机,进行严格的安全核查,建立健全服务规范,设置乘客投诉渠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上海此举是“政府管平台,平台管车辆”,这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治理模式,网络专车租用平台的信息服务并接受管理,而平台则代表网络专车向公众和政府负责。

因此,专车“上海模式”落地的效果是可以预见的。一方面将有效规整目前杂而无序且存在隐患的专车队伍,另一方面对专车的鼓励,也起到了对城市交通做到了有效补充,同时使得出租车以及专车进行差异化竞争。据滴滴快的CEO程维介绍称,目前在上海“滴滴打车”出租车平台上的平均日应答率只有50%出头,也就是说老百姓有近一半的打出租需求得不到满足。

相比于上海的积极态度,国内其他城市对“专车”并不友好。此前深圳就将上述约租车平台列入非法运营平台,各地的专车钓鱼执法屡见不见,甚至还造就了山东“专车第一案”,直至目前尚未拿出一纸判决;毕竟,对于专车问题的权威官方表态依旧失声,全国性的法律法规依旧难产。同时专车也受到了部分城市出租车司机的抵制,如杭州、武汉均出现了出租车司机罢工的行动。

可见,“上海模式”只是专车合法化的缩影,如何推广至全国,还需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以下是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在10月8日“约租车模式上海创新与实践——共享经济下的城市交通创新”论坛上演讲实录(节选):

大城市的交通管理从来是世界性的难题,我们必须面对的都是坎坷。今天的论坛就是要化解难题,不断踏平坎坷又出发。

而我们管理交通,某种角度讲就是跟路打交道,我们要寻找出路,脚踏实地的行动。

今天我们在约租车服务这个创新业态上做研究,也是顺应潮流,脚踏实地的走出一条新路径的表现,体现了我们的实事求是。

永远偏袒公共交通 约租车是补充

作为上海交通管理主管部门,虽然这个会是关于约租车模式上海创新和实践的讨论,但我首先要强调的是一个交通系统。我们追求的是整个交通系统的平衡,市民出行的便捷,城市交通的通畅。不管是地铁、公交、出租车,我们说的约租车、租赁车,我们都要共同发展,合理规划。

如果要偏袒,我们永远偏袒公共交通。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解决大城市交通,公共交通的优先是唯一的出路。约租车、租赁车作为公共交通和巡游出租车的补充,作为提供给市民多元化选择的宗旨不会变。

我们要通过精细管理,依规治理,科学治理,多种交通方式错位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市民群众出行带来便利。在这个背景里面再谈今天的约租车模式,上海的创新和实践,相信就更具有实际意义了。

互联网倒逼政府作为

当今的世界,科技引领创新未来,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和许多行业一样,交通领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互联网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出租车行业等一些传统的业态和模式,受到新生事物的严峻挑战。政府的服务和管理模式,也面临很多新形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顺势而为,积极探索互联网与交通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积极探索具有上海特点的约租车发展模式。

这一探索和创新既是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要求,也是回应行业企业的呼吁,满足市民群众出行需求的重要举措。

和滴滴合作的三个支点

在此机会,我很愿意向在座各位通报一下近期我们和滴滴出行平台,在促进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方面所做的三项工作。

第一,“规范”。我们迈出了规范本市约租车行业发展的新步伐。

9月16日,我们向上海奇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即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公司)发放了第一张《上海市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书》。核准其经营范围为约租车网络平台,也就是无车承运人资格。标志着对约租车行业发展开始实施准入管理。

第二,“模式”。开创了出租汽车个体户托管的新模式。

前不久,作为出租汽车个体户托管试点的海鸥滴滴服务社成立,服务社搭建专用信息平台。滴滴出行线上服务与海鸥服务线下管理紧密结合,通过降低服务收费标准、丰富服务内涵,探索和完善集约化、扁平化、市场化的服务管理全新模式。

第三,“服务老年人和特殊群体叫车难”。

我们和滴滴出行平台合作建立的“滴滴车站”即将投入运行。

滴滴车站是借助移动互联网,线上实现定位、呼叫服务,线下提供车载运输服务的站点,具备人工代叫车或电子屏一键叫车功能。

首批车站将在上海市黄浦区瑞金医院、杨浦区苏宁广场、静安区中凯城市之光社区设立,探索解决医院、社区及商业区叫车难问题。

作为上海交通行业管理部门,我们拥抱行业企业的创新创造,也竭尽我们的智慧和能力,引导“互联网+交通”在依法合规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约租车是巡游出租车的补充

本次论坛的主题——“约租车模式”上海创新与实践。总的考虑就是两句话:鼓励创新,依法合规。

鼓励创新,就是要通过创新,实现约租车与巡游出租车的差异化发展。

一是错位竞争。

出租汽车是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为社会提供个性化运输服务,约租车和巡游出租车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实现错位竞争。比如,约租车的车辆档次应高于主流的巡游出租汽车,相应地,其运价和服务也应高于和多于巡游出租汽车。

二是优势互补。

巡游出租车主要是提供基本服务。约租车可以发挥其灵活、高效的优势,弥补巡游出租汽车供应的不足,成为巡游出租汽车的有益补充。

三是和谐发展。

巡游出租汽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成熟的管理制度。

约租车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产物,尚未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需要通过制度创新,使约租车平台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实现与巡游出租汽车的和谐发展。

约租车需守三个“规范”

依法合规,就是要通过制度规范,促进约租车行业健康发展。

约租车是科技创新与交通行业结合的典型,不能简单地用现存的法律法规来对待。上海的实践是管理上和制度上的创新,引导约租车行业依法、规范发展。

车辆规范。包括对加入平台的约租车车辆设置一定门槛,对车型、档次、使用年限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约租车车辆必须购买交通事故强制责任险和第三方承运人责任险,由约租车平台统一购买;约租车运营收入达到一定限额需履行依法纳税义务,约租车平台后台对运营服务实施监控。

人员规范。约租车公司对司机年龄、驾龄、过往驾驶记录等设置明确的准入条件,建立培训制度,统一开展培训,确保所有加入平台的司机在开始服务前,掌握安全驾驶技能,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

服务规范。约租车公司对接入平台的车辆和司机,进行严格的安全核查,建立健全服务规范,设置乘客投诉渠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建立交通行业管理部门与平台企业共同监管机制,政府与平台共同监管,各尽其责。政府制定监管标准、监测市场运行、评估监管效果,约租车公司具体实施监管标准并承担法律责任。

我们这样理解“定制公交”

今天的上海,是一座面积67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400万的特大城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解决交通问题,需要更加充分和广泛地发挥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方方面面的作用。

在信息对接方面,今年5月底,滴滴平台与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了技术对接。滴滴在上海巡游出租车的信息,开始上传至信息服务平台,从而实现了信息交换。

下一步,在实施行业准入管理后,信息服务平台将进一步对接,逐步实现事中事后监管。

在定制公交方面,我们也在积极探索适合上海特点的的做法。

目前地面公交及轨道线路的开通,无法满足大量的通勤交通。为此,定制公交瞄准此类自驾出行方式中的通勤人群,使用有合法资质的车辆和驾驶员,提供门到门的定制公交出行服务,充分利用传统客运企业的闲置资源,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目前,相关的探索和实践也在积极推进。

衷心希望,“约租车模式”的上海创新与实践,在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更希望“互联网+”这一新引擎,为交通行业带来更多变革的动力和实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市交通委官员解读专车“上海模式” 要打击低价专车

上海模式约定,专车平台数据库需接入监管平台,注册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内地,所有网络约租车平台都需要依法纳税,同时已经制定了新的保险方案,已经在上海保监会通过。

图片来源:CFP

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宣布,向滴滴快的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此举为国内首张地方性专车牌照下发,是地方性专车法规迈出的破冰第一步。这对全国层面网络约租车管理办法的出台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前除滴滴快的之外,Uber、神州专车以及易到用车都在向上海市交通委提出加入约租车平台的要求。

在过去的几个月内,上海都对上述约车平台都保持着较为积极的态度。今年6月1日,上海市交通委、四大出租车企业代表和滴滴快的联合建设的“上海出租车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这是第三方打车软件第一次正式与官方合作。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此前就表示,上海市对于专车的态度一贯是鼓励创新,但底线是依法合规,司机、车辆、平台都要有所规范。

故而,此次上海市对于约租车平台的相关配套政策对平台方、对专车司机以及专车车辆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

简单来说,“上海模式”允许符合相应条件的车辆接入网络约租车平台。除了要求平台方具备企业相关资格和所在地的服务能力外,还需获得互联网业务资质和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平台数据库接入监管平台,注册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内地等。所有网络约租车平台都需要依法纳税,同时已经制定了新的保险方案,已经在上海保监会通过。而平台上的接入车辆需要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取营运证,司机也需要通过平台审核后获取从业资格上岗证。

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在昨天的会议上特别指出,网络约租车,只代表专车,低价专车不包含在内,约租车的价格要高于出租车,但额度没有确定,需要再协调。这一规定能够保持出租车原有的客源不被低价专车所抢走,同时也照顾到了出租车司机的情绪,实现了错位竞争。

在车辆界定方面,上海专车试点管理方案中并未对参与专车运营的车辆性质进行特别规定。这意味着,私家车在上海参与专车运营,不须要把车辆的性质从“非营运车辆”改登记为“营运车辆”。这一规定对于专车司机及其约租车平台来说都是利好。因为一旦车辆性质变更为“营运车辆”,车辆使用年限恐受限,到期也必须报废,大部分私家车司机可能因此打退堂鼓。

在服务方面,约租车公司对接入平台的车辆和司机,进行严格的安全核查,建立健全服务规范,设置乘客投诉渠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上海此举是“政府管平台,平台管车辆”,这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治理模式,网络专车租用平台的信息服务并接受管理,而平台则代表网络专车向公众和政府负责。

因此,专车“上海模式”落地的效果是可以预见的。一方面将有效规整目前杂而无序且存在隐患的专车队伍,另一方面对专车的鼓励,也起到了对城市交通做到了有效补充,同时使得出租车以及专车进行差异化竞争。据滴滴快的CEO程维介绍称,目前在上海“滴滴打车”出租车平台上的平均日应答率只有50%出头,也就是说老百姓有近一半的打出租需求得不到满足。

相比于上海的积极态度,国内其他城市对“专车”并不友好。此前深圳就将上述约租车平台列入非法运营平台,各地的专车钓鱼执法屡见不见,甚至还造就了山东“专车第一案”,直至目前尚未拿出一纸判决;毕竟,对于专车问题的权威官方表态依旧失声,全国性的法律法规依旧难产。同时专车也受到了部分城市出租车司机的抵制,如杭州、武汉均出现了出租车司机罢工的行动。

可见,“上海模式”只是专车合法化的缩影,如何推广至全国,还需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以下是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在10月8日“约租车模式上海创新与实践——共享经济下的城市交通创新”论坛上演讲实录(节选):

大城市的交通管理从来是世界性的难题,我们必须面对的都是坎坷。今天的论坛就是要化解难题,不断踏平坎坷又出发。

而我们管理交通,某种角度讲就是跟路打交道,我们要寻找出路,脚踏实地的行动。

今天我们在约租车服务这个创新业态上做研究,也是顺应潮流,脚踏实地的走出一条新路径的表现,体现了我们的实事求是。

永远偏袒公共交通 约租车是补充

作为上海交通管理主管部门,虽然这个会是关于约租车模式上海创新和实践的讨论,但我首先要强调的是一个交通系统。我们追求的是整个交通系统的平衡,市民出行的便捷,城市交通的通畅。不管是地铁、公交、出租车,我们说的约租车、租赁车,我们都要共同发展,合理规划。

如果要偏袒,我们永远偏袒公共交通。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解决大城市交通,公共交通的优先是唯一的出路。约租车、租赁车作为公共交通和巡游出租车的补充,作为提供给市民多元化选择的宗旨不会变。

我们要通过精细管理,依规治理,科学治理,多种交通方式错位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市民群众出行带来便利。在这个背景里面再谈今天的约租车模式,上海的创新和实践,相信就更具有实际意义了。

互联网倒逼政府作为

当今的世界,科技引领创新未来,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和许多行业一样,交通领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互联网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出租车行业等一些传统的业态和模式,受到新生事物的严峻挑战。政府的服务和管理模式,也面临很多新形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顺势而为,积极探索互联网与交通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积极探索具有上海特点的约租车发展模式。

这一探索和创新既是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要求,也是回应行业企业的呼吁,满足市民群众出行需求的重要举措。

和滴滴合作的三个支点

在此机会,我很愿意向在座各位通报一下近期我们和滴滴出行平台,在促进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方面所做的三项工作。

第一,“规范”。我们迈出了规范本市约租车行业发展的新步伐。

9月16日,我们向上海奇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即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公司)发放了第一张《上海市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书》。核准其经营范围为约租车网络平台,也就是无车承运人资格。标志着对约租车行业发展开始实施准入管理。

第二,“模式”。开创了出租汽车个体户托管的新模式。

前不久,作为出租汽车个体户托管试点的海鸥滴滴服务社成立,服务社搭建专用信息平台。滴滴出行线上服务与海鸥服务线下管理紧密结合,通过降低服务收费标准、丰富服务内涵,探索和完善集约化、扁平化、市场化的服务管理全新模式。

第三,“服务老年人和特殊群体叫车难”。

我们和滴滴出行平台合作建立的“滴滴车站”即将投入运行。

滴滴车站是借助移动互联网,线上实现定位、呼叫服务,线下提供车载运输服务的站点,具备人工代叫车或电子屏一键叫车功能。

首批车站将在上海市黄浦区瑞金医院、杨浦区苏宁广场、静安区中凯城市之光社区设立,探索解决医院、社区及商业区叫车难问题。

作为上海交通行业管理部门,我们拥抱行业企业的创新创造,也竭尽我们的智慧和能力,引导“互联网+交通”在依法合规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约租车是巡游出租车的补充

本次论坛的主题——“约租车模式”上海创新与实践。总的考虑就是两句话:鼓励创新,依法合规。

鼓励创新,就是要通过创新,实现约租车与巡游出租车的差异化发展。

一是错位竞争。

出租汽车是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为社会提供个性化运输服务,约租车和巡游出租车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实现错位竞争。比如,约租车的车辆档次应高于主流的巡游出租汽车,相应地,其运价和服务也应高于和多于巡游出租汽车。

二是优势互补。

巡游出租车主要是提供基本服务。约租车可以发挥其灵活、高效的优势,弥补巡游出租汽车供应的不足,成为巡游出租汽车的有益补充。

三是和谐发展。

巡游出租汽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成熟的管理制度。

约租车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产物,尚未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需要通过制度创新,使约租车平台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实现与巡游出租汽车的和谐发展。

约租车需守三个“规范”

依法合规,就是要通过制度规范,促进约租车行业健康发展。

约租车是科技创新与交通行业结合的典型,不能简单地用现存的法律法规来对待。上海的实践是管理上和制度上的创新,引导约租车行业依法、规范发展。

车辆规范。包括对加入平台的约租车车辆设置一定门槛,对车型、档次、使用年限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约租车车辆必须购买交通事故强制责任险和第三方承运人责任险,由约租车平台统一购买;约租车运营收入达到一定限额需履行依法纳税义务,约租车平台后台对运营服务实施监控。

人员规范。约租车公司对司机年龄、驾龄、过往驾驶记录等设置明确的准入条件,建立培训制度,统一开展培训,确保所有加入平台的司机在开始服务前,掌握安全驾驶技能,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

服务规范。约租车公司对接入平台的车辆和司机,进行严格的安全核查,建立健全服务规范,设置乘客投诉渠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建立交通行业管理部门与平台企业共同监管机制,政府与平台共同监管,各尽其责。政府制定监管标准、监测市场运行、评估监管效果,约租车公司具体实施监管标准并承担法律责任。

我们这样理解“定制公交”

今天的上海,是一座面积67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400万的特大城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解决交通问题,需要更加充分和广泛地发挥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方方面面的作用。

在信息对接方面,今年5月底,滴滴平台与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了技术对接。滴滴在上海巡游出租车的信息,开始上传至信息服务平台,从而实现了信息交换。

下一步,在实施行业准入管理后,信息服务平台将进一步对接,逐步实现事中事后监管。

在定制公交方面,我们也在积极探索适合上海特点的的做法。

目前地面公交及轨道线路的开通,无法满足大量的通勤交通。为此,定制公交瞄准此类自驾出行方式中的通勤人群,使用有合法资质的车辆和驾驶员,提供门到门的定制公交出行服务,充分利用传统客运企业的闲置资源,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目前,相关的探索和实践也在积极推进。

衷心希望,“约租车模式”的上海创新与实践,在企业、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得到健康发展。

更希望“互联网+”这一新引擎,为交通行业带来更多变革的动力和实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