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直击疫情下的上海医院:治疗“等不起的病”,绝不停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直击疫情下的上海医院:治疗“等不起的病”,绝不停摆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诊疗,非常时期,上海多措并举全力确保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当前,全市开设了110家发热门诊,分布在各级医院里,这里成为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道防线”。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给病人吊针。 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文:记者 唐闻佳 李晨琰

来源:文汇报社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诊疗,非常时期,上海多措并举全力确保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连日来,记者走访上海各大医院发现,本市医院全面恢复门诊已半月有余,在守牢疫情防线的同时,始终坚持常态救治绝不停摆,各医疗机构急诊24小时正常开放,急诊手术照常开展,现有医护力量可满足市民就诊需求。

为让市民方便就诊、安心就诊,沪上各大医院对各科室门诊开放时间进行了公示,同时推行全预约及实名制就诊,分时段预约、分时就诊,减少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不少医院呼吁市民,该看病的还是要来医院看,千万别耽误治疗。

“等不起的病”都在规范治疗中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闹腾的门诊大楼如今安静不少。近来,市一医院虹口与松江两个院区工作日的日均门诊量约为3600人次,较以往下降近七成。

类似情况发生在沪上多家医院,大型综合性医院日均门诊量基本维持在3000多人次,与曾经日门诊量“破万”的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从全预约制就诊、扫码填表,到在线问诊……非常时期,医患之间正形成新的默契:各医院门诊大楼内的就诊人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志愿者的有序引导和患者的错峰就诊。

疫情当前,全市开设了110家发热门诊,分布在各级医院里,这里成为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道防线”。市一医院门急诊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这类特殊患者,医院已开通单独通道、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并单独另辟急诊抢救室,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穿戴全套防护服才可进入,与普通患者严格“分流”。这种做法在本市各家医院均有推行。

此外,各级医院均于近日暂停所有特需门诊和部分普通门诊,部分检查,例如胃肠镜、食道超声、喉镜等也已按下“暂停键”,原因一致:均为有创、有感染暴露风险的检查和操作,暂停是保护医护,也是保护患者。

与此同时,各级医院都强调:非常时期,正常救治工作绝不停摆,也提醒市民不要因为非常时期的“过度恐惧”而错过治疗时机。“该看的病仍然要来看。”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费爱华告诉记者,已遇到个别没及时就诊而病情加重的病例,她表示,医院急诊全员上班,尽管有医生援助武汉,但科室里的运转一切正常。

血透、肿瘤化疗手术等均在有序推进

多家医院的负责人均表示,按照目前上海市民的就诊需求,现有医护力量充足,足以应对。 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表示,新华医院已是全员上班,医疗力量配置完整,“虽然减少了部分门诊开诊的数量,但加强了急诊配置,一些患者必须的治疗,如血透、化疗等,始终在正常开展中。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医院暂停了部分高风险的肠胃镜等检查,但急诊消化道出血的胃镜治疗等仍安排医生24小时值班。”

除急诊治疗外,有些患者“等不太起”的手术也在逐步开展中,新华医院妇产科主任汪希鹏已对长假至今等候治疗的14名宫颈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排期。他说:“这些肿瘤患者的内心是不愿意等太久的,我们会逐一评估,排期手术。”

记者了解到,如今,手术前的评估除生命体征、基础疾病外,医生们还须增加了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外地来沪的患者须在沪居家隔离14天后方能入院。

春节期间,为了一名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患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儿科医院两院心外科团队还携手为孩子进行了一场小儿心脏移植手术。“疫情并未大幅影响科室正常工作。”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贾兵告诉记者。

儿科医院感控科主任王传清表示,儿科医院大部分普通门急诊及病房均正常开设,医院已全面推行专科门诊全预约制,家长可根据孩子自身情况错峰就诊。

生育分娩也是“等不得”的。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中福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包括产科在内的普通门诊及部分专科门诊均正常开放,守护母婴健康。针对可能出现的发热孕产妇急诊分娩情况,国妇婴还备好了“隔离产房”“隔离手术室”“隔离婴儿室”。

“长处方”“轻问诊”托底市民求医问药

对大量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主要诉求是“药不能断”。家住嘉定区的张老伯夫妇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一直很担心疫情期间的用药问题。老两口从家庭医生处得知了慢病“长处方”可以再延长的消息,一下开足了三个月的用药量。此外,家庭医生还时刻与老两口保持互动,确保用药安全。

“市卫健委已要求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慢性病、老年病患者,在确保医疗安全的情况下,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减少患者来院就诊次数。”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仇燕青告诉记者,该举措已通过家庭医生传达到辖区内的签约居民,取得不错反响。

她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励慢病患者尽量就近至社区就诊,既可方便患者配到长期治疗用药,也可避免集中到大医院就医,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个人负担的费用比例也更低。

此外,各级医院均表示,近期已上线各类“在线轻问诊”产品,方便大众远程“求医问药”。国妇婴将产前诊断中心多学科面对面会诊调整为远程多学科会诊,新华医院为应对患者需求推出了“新冠肺炎咨询版”“医疗咨询版”,40多个临床科室均安排值班医生在线回答患者提问。

各大医院最后强调,患者在需要就医时,务必做好戴口罩等自身防护,自觉践行文明健康就医。

来源:文汇报社

原标题:直击疫情下的上海医院:治疗“等不起的病”,绝不停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直击疫情下的上海医院:治疗“等不起的病”,绝不停摆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诊疗,非常时期,上海多措并举全力确保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当前,全市开设了110家发热门诊,分布在各级医院里,这里成为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道防线”。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给病人吊针。 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文:记者 唐闻佳 李晨琰

来源:文汇报社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诊疗,非常时期,上海多措并举全力确保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连日来,记者走访上海各大医院发现,本市医院全面恢复门诊已半月有余,在守牢疫情防线的同时,始终坚持常态救治绝不停摆,各医疗机构急诊24小时正常开放,急诊手术照常开展,现有医护力量可满足市民就诊需求。

为让市民方便就诊、安心就诊,沪上各大医院对各科室门诊开放时间进行了公示,同时推行全预约及实名制就诊,分时段预约、分时就诊,减少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不少医院呼吁市民,该看病的还是要来医院看,千万别耽误治疗。

“等不起的病”都在规范治疗中

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闹腾的门诊大楼如今安静不少。近来,市一医院虹口与松江两个院区工作日的日均门诊量约为3600人次,较以往下降近七成。

类似情况发生在沪上多家医院,大型综合性医院日均门诊量基本维持在3000多人次,与曾经日门诊量“破万”的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从全预约制就诊、扫码填表,到在线问诊……非常时期,医患之间正形成新的默契:各医院门诊大楼内的就诊人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志愿者的有序引导和患者的错峰就诊。

疫情当前,全市开设了110家发热门诊,分布在各级医院里,这里成为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道防线”。市一医院门急诊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这类特殊患者,医院已开通单独通道、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并单独另辟急诊抢救室,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穿戴全套防护服才可进入,与普通患者严格“分流”。这种做法在本市各家医院均有推行。

此外,各级医院均于近日暂停所有特需门诊和部分普通门诊,部分检查,例如胃肠镜、食道超声、喉镜等也已按下“暂停键”,原因一致:均为有创、有感染暴露风险的检查和操作,暂停是保护医护,也是保护患者。

与此同时,各级医院都强调:非常时期,正常救治工作绝不停摆,也提醒市民不要因为非常时期的“过度恐惧”而错过治疗时机。“该看的病仍然要来看。”新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费爱华告诉记者,已遇到个别没及时就诊而病情加重的病例,她表示,医院急诊全员上班,尽管有医生援助武汉,但科室里的运转一切正常。

血透、肿瘤化疗手术等均在有序推进

多家医院的负责人均表示,按照目前上海市民的就诊需求,现有医护力量充足,足以应对。 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表示,新华医院已是全员上班,医疗力量配置完整,“虽然减少了部分门诊开诊的数量,但加强了急诊配置,一些患者必须的治疗,如血透、化疗等,始终在正常开展中。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医院暂停了部分高风险的肠胃镜等检查,但急诊消化道出血的胃镜治疗等仍安排医生24小时值班。”

除急诊治疗外,有些患者“等不太起”的手术也在逐步开展中,新华医院妇产科主任汪希鹏已对长假至今等候治疗的14名宫颈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排期。他说:“这些肿瘤患者的内心是不愿意等太久的,我们会逐一评估,排期手术。”

记者了解到,如今,手术前的评估除生命体征、基础疾病外,医生们还须增加了解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外地来沪的患者须在沪居家隔离14天后方能入院。

春节期间,为了一名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患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儿科医院两院心外科团队还携手为孩子进行了一场小儿心脏移植手术。“疫情并未大幅影响科室正常工作。”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贾兵告诉记者。

儿科医院感控科主任王传清表示,儿科医院大部分普通门急诊及病房均正常开设,医院已全面推行专科门诊全预约制,家长可根据孩子自身情况错峰就诊。

生育分娩也是“等不得”的。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中福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包括产科在内的普通门诊及部分专科门诊均正常开放,守护母婴健康。针对可能出现的发热孕产妇急诊分娩情况,国妇婴还备好了“隔离产房”“隔离手术室”“隔离婴儿室”。

“长处方”“轻问诊”托底市民求医问药

对大量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主要诉求是“药不能断”。家住嘉定区的张老伯夫妇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一直很担心疫情期间的用药问题。老两口从家庭医生处得知了慢病“长处方”可以再延长的消息,一下开足了三个月的用药量。此外,家庭医生还时刻与老两口保持互动,确保用药安全。

“市卫健委已要求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慢性病、老年病患者,在确保医疗安全的情况下,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减少患者来院就诊次数。”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仇燕青告诉记者,该举措已通过家庭医生传达到辖区内的签约居民,取得不错反响。

她表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励慢病患者尽量就近至社区就诊,既可方便患者配到长期治疗用药,也可避免集中到大医院就医,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个人负担的费用比例也更低。

此外,各级医院均表示,近期已上线各类“在线轻问诊”产品,方便大众远程“求医问药”。国妇婴将产前诊断中心多学科面对面会诊调整为远程多学科会诊,新华医院为应对患者需求推出了“新冠肺炎咨询版”“医疗咨询版”,40多个临床科室均安排值班医生在线回答患者提问。

各大医院最后强调,患者在需要就医时,务必做好戴口罩等自身防护,自觉践行文明健康就医。

来源:文汇报社

原标题:直击疫情下的上海医院:治疗“等不起的病”,绝不停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