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亲子文旅行业如何自救?四大要点与建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亲子文旅行业如何自救?四大要点与建议

在过去10年的互联网黄金时代里,人们的消费逻辑是更便宜,更便捷,更省时!快快快,省省省,是所有互联网商业的核心逻辑,结果文旅被这个逻辑带跑偏了。

文|执惠旅游 肖述涛

根据2003年SARS期间疫情影响,结合近10年本人从事亲子文旅行业的工作经验及亲子文旅市场特征,对于武汉肺炎后的中国亲子文旅市场走向,我作以下预测性分析判断及建议。

疫情面前,短期高能警报,中期市场洗牌,长期市场看好

在这场疫情面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没有企业是一座孤岛,肯定对文旅行业甚至是亲子文旅行业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回顾SARS的市场影响:

受SARS影响,2003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出现十多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

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比上年下降6.4%,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比上年下降14.6%;国内旅游人数比上年下降0.9%,收入比上年下降11.2%;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比上年增长21.8%;全年旅游业总收比上年下降12.3%;直到2004年,情况才缓解:2004年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比上年增长19.0%,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比2003年增长47.9%;国内旅游人数比上年增长26.6%,收入比上年增加36.9%;中国公民出境人次比上年增长42.7%;旅游业总收入比上年增长40.1%;相当于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1%。

2019年,全年全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已经从2004年的5%提升至12%左右。

从短期的一年来看:

先作个假设模型,假设亲子文旅以家庭为消费单位的每月平均消费是1000元,假设疫情的周期是3个月,那么从消费的角度会损失掉3000元/户的行业年度GDP,复工之后,亲子家庭的消费场景的时间、空间是一个定量,全年不太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那么,从渠道的角度,疫情的一个季度损失掉也是3000元/户的流水,对于品牌运营商来说,如果渠道结算价是0.9的系数,运营商会损失2700元/户的流水,仅这个链条来说(不含交通出行和其他消费),产业上至少减少了8700元/户的流动性(不含金融杠杆的流动性);把这个模型放大到短期的一年中对行业的影响: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如果不足,至少会给行业带来非常严峻的后果,会持续发酵到第二个季度,甚至第三、四季度。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OTA渠道商,旅行社等中间渠道,渠道过去传统的模式基本是预售制,当市场信心不足时,渠道的现金流第一个会出现吃紧,因此,救文旅行业,重中之重要救的是渠道,这是连接市场信心和文旅品牌的窗口,如果出现集中的两头挤兑(消费者的预售退费、品牌运营商的加速结算周期),如出现渠道倒闭或跑路,那对行业是毁灭性的信用打击。

从短期1年的市场来看,传统的价格战渠道公司将面临严峻的生死考验,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渠道商,个人理解:高附加值服务的渠道商、垂直度高粘性的渠道商,在亲子行业里会出现独角兽式的窗口机遇期。当消费者信心不足时,传统的平台流量思维,价格占领用户思维会转变为消费者感受、体验、长期信任的服务式思维,传统的多人流量、价格取胜模式将被少而精准流量、高附加值的模式所取代。

从中期的二年来看:

政府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基本格局不会改变,投资,消费,出口。从大的格局来看两个与亲子文旅产业有关的维度。

第一个维度,长城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的“三化”抓手。

传统的文旅项目面临着文化自信,产品创新,与市场高度契合匹配的难题,如何将各地的长城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做出特色,差异化,精细化,将会是从各类投资到消费者消费上的必然政策性趋势。

因此,如何在亲子乐园,亲子文旅产品及服务,亲子营地的课程设计中将长城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进行活化利用和在地性创新经营,是乐园及营地本土化必须思考和必须务实面对的文化自信问题。

第二个维度,资产更新盘活的现实问题。

过去10年,传统文旅行业重投资,轻运营,大部分景区依靠土地平衡模式来维持。投资过热导致很多地方的与文旅类产业的资产、特色小镇等效益不高,甚至难以运营。通过亲子类的乐园及营地,能有效的盘活相关沉睡资产:比如,小而美的创意性亲子乐园的投入,能扩大以家庭为消费单位的客群,增加逗留时间,提高客房及餐饮的收入;比如营地课程服务,能较好的衔接文化,旅游和教育资源,提高旅游景区的客单价格,同时降低教育机构的获客成本。

从我们10年的运营经验来看,一个亲子乐园的投资,基本能带来年与乐园投资相当的门票收入,对餐饮及住宿的提升作用年增长在30%。

从疫情到近2年的时间,中期市场投资、消费会逐步理性,对于市场来说,创新型的内容,运营对资产的盘活,整理,将会是亲子文旅的价值点。

从长期的三年周期来看:

我为什么只说3年,第一个原因,每3年,是孩子的一个成长周期;第二个原因,世界变化太快,3年以上的预测,基本不可控。所以,从长期的3年来看,个人认为亲子文旅市场的结构性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疫情导致的人口城镇化的跨区域性指标变化。

传统的城镇化指标中,特大型城市,大中型城市成为接纳城镇化人口主要劳动力的载体(该青壮年劳动力也是适龄生育的主要人群),以前每年维持在1500万左右(绝大部分人群进入了大中型城市),疫情过后,这个指标数会倾向于本省、本土的流动,以日本的乐园建设周期为例,新干线建设期间,大部分乐园都分布在新干线附近;因此,在疏解特大城市拥堵的大背景下(包括此次疫情之后的各特大型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特色化、差异化的乐园既是当地的需求,更是跨区域客户的需求(日本近10年老龄化后乐园迅速萎缩,留存下来的基本都是特色化的乐园)。

第二个变化,人口红利中出生率持续下滑的多胎经济。

近几年,中国每年出生人口从1800万已经下滑至1400万左右,而且呈现持续下滑,疫情过后,受经济信心指数等影响与上述的城镇化人口流动性影响,这个指标下滑趋势是否出现断崖式的滑落值得警惕。从总体规模上来说,人口出生率在下降,但从消费单元规模来说,多孩家庭数量在增加,也就是说,市场的平均获客成本会逐步下降(以家庭为单位)。

在未来3年的趋势中,亲子的大型旅游目的地市场会相对萎缩,亲子周边游的旅游集散地会迎来井喷。多胎经济的模型中,亲子周边游,50亩左右的以乐园为集散照护中心,依托于度假村,景区的模式,将在中国大量的呈现。

第三个变化,市场的需求从虚幻逐步转向现实。

这次疫情,其实给整个文旅下了一剂好药,是相当好的药!在过去10年的互联网黄金时代里,人们的消费逻辑是更便宜,更便捷,更省时!快快快,省省省,是所有互联网商业的核心逻辑,结果文旅被这个逻辑带跑偏了。文旅的核心价值是体验,互动,信仰,文化,营地教育,它都是慢生活的价值,加入互联网之后,不仅没有做出来互联网的沟通优势,反而加剧了价格战,特别是亲子文旅行业,还没有出来一个标准的时候,整个市场暴露在互联网中,那些被互联网验证的快捷模式,也被无限放大。

也就是说,这次疫情,其实最能让行业冷静下来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真需求,什么是虚幻类的、被行业制造出来的假需求。如果这个问题不想明白,整个行业都不会真正迎来健康的发展。

以我们十年的经验来看,妈妈群体的焦虑需要载体缓解,爸爸群体的隐形需要载体呈现,孩子们对自然的亲切也同样需要载体去承接;也就是说,亲子的文旅产业,应该出现一个以“玩“为付费的标准。

玩的场所,玩的方法,玩的伙伴,这些都是维度,就是评价体系,和那些互联网产品的效率维度一样,亲子旅游,也需要玩的一个评价维度体系,这才是划时代的:我认为,如何把平面的东西立体化,是商业的第一次革命,把立体的东西数字化,是商业的第二次革命,在亲子的文旅行业,用气候、地形地貌、文化、选址、课程等把亲子文旅产品的消费量化(可评价的算法系统),将是这个行业在疫情危机过后3年的必然趋势。

如何转危为安,四点建议

面对疫情,既要积极应对,又要勇敢的活下去。活下去,有4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趁闭户这段时间苦练内功。

疫情无法回避,但暂停键能让很多类似于我们这样的传统企业改变思考方式:以前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现在可以暂停下来,看看怎么把企业锻造成驱动市场发展的推动力。在实体业务无法开展的这段时间,我认为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对企业自身的核心理念,产品,内在价值,上下游产业链的协作等作深层次的思考,对以前做失败了的项目、做成功了的项目进行深度复盘,真正做到在市场上抗风险能力,而不是过度依赖于人脉关系。

第二点建议,做好员工的夯实培训。

亲子文旅行业,亲子营地培训行业是个较新的行业,大部分从业者都是转行来从事这个行业的。

利用暂停期间,我建议可以做员工三个方面比较务实的培训,第一个方面是素养的培训,这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接近于教师的培训标准;第二个方面是职业发展的规划培训,就是未来1年到3年,为员工清晰的规划好,在以前未暂停业务之前,员工大多数的沟通,交流是通过工作来完成,这个窗口期,员工可以通过线上模拟小组、项目制,来交叉融合,更能提高职业规划的能见度;第三个方面,就是共享员工,进行行业的交叉性培训,这样能拓展员工行业视野。

第三点建议,沉淀下来,倾听客户的需求。

这段时间,我们看很多线下企业盲目的转轨线上业务,我并不认为一个传统的线下企业具备线上的DNA,贸贸然做不擅长的领域,不擅长的事情,很有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我们这段时间计划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把合作的伙伴联系一遍,倾听客户的需求,甚至包括我们的顾客、孩子们的需求,争取在这段时间逐一对应优化好产品。

第四点建议,先保证活下来的现金流。

现金流是每个企业的血,没有了,企业撑不了多久就得完。所以,现金流是每个疫情下面企业面对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要解决现金流,包括自我造血和他人输血。

自我造血方面,加大产品的预售、预购,加大应收账款的催缴,从成本的角度高管带头减薪,都是比较客观现实的应对现金流的策略,这些是常规动作;他人输血方面,就是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再融资,把以前的一些应付,看看能不能转换为产品或者消费属性的价值,来进行再融资,比如乐园+客房,乐园+餐饮,乐园+设施,能不能做一些门票抵押性融资等措施,来缓解现金流的压力。另外,根据每个实体的运营成本,可以在成本上做好管控。

创新才能化解危机,脱胎换骨。

任何市场都有两面性,疫情出现后,一面性是对传统行业及传统商业模式的极大挑战,另一面,则是对人性的思考后,创新型模式的巨大红利。因此,我认为创新,永远是面对各种挑战的最好法宝。

第一种创新,是用产品打破产业边界,价值再造。

目前市场上很多乐园及营地教育产品,大部分同质化。在疫情面前,我们作为从业人员,最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产品是不是真的对市场有价值。

比如,作户外乐园,我们是不是能够比同行占用更少的土地,节约更多的投资,盘活更多的沉睡资产,对于顾客来说,我们是不是能做到既省钱,又省事,还能寓教于乐。这次疫情,面临淘汰的,只会是那些较为传统,在产业上下游附生的企业,而不是那些一直在产业上下游创新,独立思考,创造价值的企业。

从亲子文旅的行业的产品创新来说,要尝试打破主动游乐(无动力)与被动游乐(声光电)的边界,从3年的市场周期来说,产品需要打破的边界,我称之为“6543“模型,这是一套经过实践的成功模型:在空间上,节约60%;在投资上,强度降低50%;在经营上,门票收入只占到40%;在对教育行业的获客成本上,节约30%。这种价值再造,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拼凑式、舶来式的乐园,它需要用更专业的乐园规划、更专业的运营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驱动市场。

第二种创新,打破身份边界,资本链条再造。

作为运营企业来说,流通性非常重要,而在亲子文旅行业,消费者,渠道商,经营者三者之间,在疫情过后,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身份属性边界,用一个身份,去对资本链条价值再造:共享妈妈。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发现,妈妈的角色在整个亲子文旅产业中是居功至伟的,她既是投资者(投资关键推动者),也是渠道商(妈妈分销方式),乐园及营地管理者(参与者的职业兴趣与聚焦),也同时是消费者。也就是说,对于VIP妈妈客户的价值链条再造,有助于行业的资本属性发生颠覆性的变革。

第三种创新,用乐园重新定义亲子教育,成本再造。

让亲子乐园打破边界,才能成本再造。这个再造包括亲子乐园打破的教育的天花板和围墙的成本优势,再造区别于传统学校教育的第一空间,校外辅导班的第二空间,成为亲子教育的第三空间。

再造的核心是省掉成本,进行规模化复制。第一个节约成本,就是用全防护乐园设施(教具)取代老师,将传统的1:5的师资配比,变成1:20甚至更多;第二个再造的核心,是打破传统的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三角形教育关系,让学校老师(教育内容)变成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媒介,通过玩的方式去放大,这个核心,是孩子的玩伴之间的影响(就是混龄的玩伴的教育价值);第三个再造的核心,是乐园的数字化系统。用可视化、安全手环、会员系统、管理系统等大数据系统,优化选址、投资、运营流程、产品定价、顾客管理等各方面信息,降低所有产业链的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

第四种创新,服务创新的价值。

一方面,从亲子文旅来说,亲子家庭出门,交通工具的选择,交通出行中孩子的哭闹,到园之后的游玩服务,营地教育服务,回家的路程选择,到二次服务,整个是一个闭环。但目前市场上,很少有根据客户的这个闭环去做服务配套的,绝大部分企业只做线上的预定,线下的到园服务,或是内容导流服务。

因此,从服务流程上来说,我认为,谁能优化这个以家庭为亲子出行单位的闭环,将对行业产生深远且有正向价值的影响。另一方面,从产品本身的匹配度来说,主动游乐型乐园或营地(自助式),需要对产品的亲子程度,家长的参与度提更高的要求,这一切,都是产品核心竞争力。

没有哪个父母生来会做好父母的角色,也需要经历和成长;没有哪个企业生来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也需要经历磨难。

作者:肖述涛,大美儿童世界创始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亲子文旅行业如何自救?四大要点与建议

在过去10年的互联网黄金时代里,人们的消费逻辑是更便宜,更便捷,更省时!快快快,省省省,是所有互联网商业的核心逻辑,结果文旅被这个逻辑带跑偏了。

文|执惠旅游 肖述涛

根据2003年SARS期间疫情影响,结合近10年本人从事亲子文旅行业的工作经验及亲子文旅市场特征,对于武汉肺炎后的中国亲子文旅市场走向,我作以下预测性分析判断及建议。

疫情面前,短期高能警报,中期市场洗牌,长期市场看好

在这场疫情面前,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没有企业是一座孤岛,肯定对文旅行业甚至是亲子文旅行业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回顾SARS的市场影响:

受SARS影响,2003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出现十多年以来的第一次下降。

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比上年下降6.4%,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比上年下降14.6%;国内旅游人数比上年下降0.9%,收入比上年下降11.2%;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比上年增长21.8%;全年旅游业总收比上年下降12.3%;直到2004年,情况才缓解:2004年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比上年增长19.0%,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比2003年增长47.9%;国内旅游人数比上年增长26.6%,收入比上年增加36.9%;中国公民出境人次比上年增长42.7%;旅游业总收入比上年增长40.1%;相当于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1%。

2019年,全年全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已经从2004年的5%提升至12%左右。

从短期的一年来看:

先作个假设模型,假设亲子文旅以家庭为消费单位的每月平均消费是1000元,假设疫情的周期是3个月,那么从消费的角度会损失掉3000元/户的行业年度GDP,复工之后,亲子家庭的消费场景的时间、空间是一个定量,全年不太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那么,从渠道的角度,疫情的一个季度损失掉也是3000元/户的流水,对于品牌运营商来说,如果渠道结算价是0.9的系数,运营商会损失2700元/户的流水,仅这个链条来说(不含交通出行和其他消费),产业上至少减少了8700元/户的流动性(不含金融杠杆的流动性);把这个模型放大到短期的一年中对行业的影响: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如果不足,至少会给行业带来非常严峻的后果,会持续发酵到第二个季度,甚至第三、四季度。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OTA渠道商,旅行社等中间渠道,渠道过去传统的模式基本是预售制,当市场信心不足时,渠道的现金流第一个会出现吃紧,因此,救文旅行业,重中之重要救的是渠道,这是连接市场信心和文旅品牌的窗口,如果出现集中的两头挤兑(消费者的预售退费、品牌运营商的加速结算周期),如出现渠道倒闭或跑路,那对行业是毁灭性的信用打击。

从短期1年的市场来看,传统的价格战渠道公司将面临严峻的生死考验,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渠道商,个人理解:高附加值服务的渠道商、垂直度高粘性的渠道商,在亲子行业里会出现独角兽式的窗口机遇期。当消费者信心不足时,传统的平台流量思维,价格占领用户思维会转变为消费者感受、体验、长期信任的服务式思维,传统的多人流量、价格取胜模式将被少而精准流量、高附加值的模式所取代。

从中期的二年来看:

政府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基本格局不会改变,投资,消费,出口。从大的格局来看两个与亲子文旅产业有关的维度。

第一个维度,长城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的“三化”抓手。

传统的文旅项目面临着文化自信,产品创新,与市场高度契合匹配的难题,如何将各地的长城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做出特色,差异化,精细化,将会是从各类投资到消费者消费上的必然政策性趋势。

因此,如何在亲子乐园,亲子文旅产品及服务,亲子营地的课程设计中将长城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进行活化利用和在地性创新经营,是乐园及营地本土化必须思考和必须务实面对的文化自信问题。

第二个维度,资产更新盘活的现实问题。

过去10年,传统文旅行业重投资,轻运营,大部分景区依靠土地平衡模式来维持。投资过热导致很多地方的与文旅类产业的资产、特色小镇等效益不高,甚至难以运营。通过亲子类的乐园及营地,能有效的盘活相关沉睡资产:比如,小而美的创意性亲子乐园的投入,能扩大以家庭为消费单位的客群,增加逗留时间,提高客房及餐饮的收入;比如营地课程服务,能较好的衔接文化,旅游和教育资源,提高旅游景区的客单价格,同时降低教育机构的获客成本。

从我们10年的运营经验来看,一个亲子乐园的投资,基本能带来年与乐园投资相当的门票收入,对餐饮及住宿的提升作用年增长在30%。

从疫情到近2年的时间,中期市场投资、消费会逐步理性,对于市场来说,创新型的内容,运营对资产的盘活,整理,将会是亲子文旅的价值点。

从长期的三年周期来看:

我为什么只说3年,第一个原因,每3年,是孩子的一个成长周期;第二个原因,世界变化太快,3年以上的预测,基本不可控。所以,从长期的3年来看,个人认为亲子文旅市场的结构性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疫情导致的人口城镇化的跨区域性指标变化。

传统的城镇化指标中,特大型城市,大中型城市成为接纳城镇化人口主要劳动力的载体(该青壮年劳动力也是适龄生育的主要人群),以前每年维持在1500万左右(绝大部分人群进入了大中型城市),疫情过后,这个指标数会倾向于本省、本土的流动,以日本的乐园建设周期为例,新干线建设期间,大部分乐园都分布在新干线附近;因此,在疏解特大城市拥堵的大背景下(包括此次疫情之后的各特大型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特色化、差异化的乐园既是当地的需求,更是跨区域客户的需求(日本近10年老龄化后乐园迅速萎缩,留存下来的基本都是特色化的乐园)。

第二个变化,人口红利中出生率持续下滑的多胎经济。

近几年,中国每年出生人口从1800万已经下滑至1400万左右,而且呈现持续下滑,疫情过后,受经济信心指数等影响与上述的城镇化人口流动性影响,这个指标下滑趋势是否出现断崖式的滑落值得警惕。从总体规模上来说,人口出生率在下降,但从消费单元规模来说,多孩家庭数量在增加,也就是说,市场的平均获客成本会逐步下降(以家庭为单位)。

在未来3年的趋势中,亲子的大型旅游目的地市场会相对萎缩,亲子周边游的旅游集散地会迎来井喷。多胎经济的模型中,亲子周边游,50亩左右的以乐园为集散照护中心,依托于度假村,景区的模式,将在中国大量的呈现。

第三个变化,市场的需求从虚幻逐步转向现实。

这次疫情,其实给整个文旅下了一剂好药,是相当好的药!在过去10年的互联网黄金时代里,人们的消费逻辑是更便宜,更便捷,更省时!快快快,省省省,是所有互联网商业的核心逻辑,结果文旅被这个逻辑带跑偏了。文旅的核心价值是体验,互动,信仰,文化,营地教育,它都是慢生活的价值,加入互联网之后,不仅没有做出来互联网的沟通优势,反而加剧了价格战,特别是亲子文旅行业,还没有出来一个标准的时候,整个市场暴露在互联网中,那些被互联网验证的快捷模式,也被无限放大。

也就是说,这次疫情,其实最能让行业冷静下来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真需求,什么是虚幻类的、被行业制造出来的假需求。如果这个问题不想明白,整个行业都不会真正迎来健康的发展。

以我们十年的经验来看,妈妈群体的焦虑需要载体缓解,爸爸群体的隐形需要载体呈现,孩子们对自然的亲切也同样需要载体去承接;也就是说,亲子的文旅产业,应该出现一个以“玩“为付费的标准。

玩的场所,玩的方法,玩的伙伴,这些都是维度,就是评价体系,和那些互联网产品的效率维度一样,亲子旅游,也需要玩的一个评价维度体系,这才是划时代的:我认为,如何把平面的东西立体化,是商业的第一次革命,把立体的东西数字化,是商业的第二次革命,在亲子的文旅行业,用气候、地形地貌、文化、选址、课程等把亲子文旅产品的消费量化(可评价的算法系统),将是这个行业在疫情危机过后3年的必然趋势。

如何转危为安,四点建议

面对疫情,既要积极应对,又要勇敢的活下去。活下去,有4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趁闭户这段时间苦练内功。

疫情无法回避,但暂停键能让很多类似于我们这样的传统企业改变思考方式:以前是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现在可以暂停下来,看看怎么把企业锻造成驱动市场发展的推动力。在实体业务无法开展的这段时间,我认为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对企业自身的核心理念,产品,内在价值,上下游产业链的协作等作深层次的思考,对以前做失败了的项目、做成功了的项目进行深度复盘,真正做到在市场上抗风险能力,而不是过度依赖于人脉关系。

第二点建议,做好员工的夯实培训。

亲子文旅行业,亲子营地培训行业是个较新的行业,大部分从业者都是转行来从事这个行业的。

利用暂停期间,我建议可以做员工三个方面比较务实的培训,第一个方面是素养的培训,这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接近于教师的培训标准;第二个方面是职业发展的规划培训,就是未来1年到3年,为员工清晰的规划好,在以前未暂停业务之前,员工大多数的沟通,交流是通过工作来完成,这个窗口期,员工可以通过线上模拟小组、项目制,来交叉融合,更能提高职业规划的能见度;第三个方面,就是共享员工,进行行业的交叉性培训,这样能拓展员工行业视野。

第三点建议,沉淀下来,倾听客户的需求。

这段时间,我们看很多线下企业盲目的转轨线上业务,我并不认为一个传统的线下企业具备线上的DNA,贸贸然做不擅长的领域,不擅长的事情,很有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因此,我们这段时间计划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把合作的伙伴联系一遍,倾听客户的需求,甚至包括我们的顾客、孩子们的需求,争取在这段时间逐一对应优化好产品。

第四点建议,先保证活下来的现金流。

现金流是每个企业的血,没有了,企业撑不了多久就得完。所以,现金流是每个疫情下面企业面对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要解决现金流,包括自我造血和他人输血。

自我造血方面,加大产品的预售、预购,加大应收账款的催缴,从成本的角度高管带头减薪,都是比较客观现实的应对现金流的策略,这些是常规动作;他人输血方面,就是产业链的上下游,进行再融资,把以前的一些应付,看看能不能转换为产品或者消费属性的价值,来进行再融资,比如乐园+客房,乐园+餐饮,乐园+设施,能不能做一些门票抵押性融资等措施,来缓解现金流的压力。另外,根据每个实体的运营成本,可以在成本上做好管控。

创新才能化解危机,脱胎换骨。

任何市场都有两面性,疫情出现后,一面性是对传统行业及传统商业模式的极大挑战,另一面,则是对人性的思考后,创新型模式的巨大红利。因此,我认为创新,永远是面对各种挑战的最好法宝。

第一种创新,是用产品打破产业边界,价值再造。

目前市场上很多乐园及营地教育产品,大部分同质化。在疫情面前,我们作为从业人员,最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产品是不是真的对市场有价值。

比如,作户外乐园,我们是不是能够比同行占用更少的土地,节约更多的投资,盘活更多的沉睡资产,对于顾客来说,我们是不是能做到既省钱,又省事,还能寓教于乐。这次疫情,面临淘汰的,只会是那些较为传统,在产业上下游附生的企业,而不是那些一直在产业上下游创新,独立思考,创造价值的企业。

从亲子文旅的行业的产品创新来说,要尝试打破主动游乐(无动力)与被动游乐(声光电)的边界,从3年的市场周期来说,产品需要打破的边界,我称之为“6543“模型,这是一套经过实践的成功模型:在空间上,节约60%;在投资上,强度降低50%;在经营上,门票收入只占到40%;在对教育行业的获客成本上,节约30%。这种价值再造,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拼凑式、舶来式的乐园,它需要用更专业的乐园规划、更专业的运营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驱动市场。

第二种创新,打破身份边界,资本链条再造。

作为运营企业来说,流通性非常重要,而在亲子文旅行业,消费者,渠道商,经营者三者之间,在疫情过后,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身份属性边界,用一个身份,去对资本链条价值再造:共享妈妈。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发现,妈妈的角色在整个亲子文旅产业中是居功至伟的,她既是投资者(投资关键推动者),也是渠道商(妈妈分销方式),乐园及营地管理者(参与者的职业兴趣与聚焦),也同时是消费者。也就是说,对于VIP妈妈客户的价值链条再造,有助于行业的资本属性发生颠覆性的变革。

第三种创新,用乐园重新定义亲子教育,成本再造。

让亲子乐园打破边界,才能成本再造。这个再造包括亲子乐园打破的教育的天花板和围墙的成本优势,再造区别于传统学校教育的第一空间,校外辅导班的第二空间,成为亲子教育的第三空间。

再造的核心是省掉成本,进行规模化复制。第一个节约成本,就是用全防护乐园设施(教具)取代老师,将传统的1:5的师资配比,变成1:20甚至更多;第二个再造的核心,是打破传统的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三角形教育关系,让学校老师(教育内容)变成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媒介,通过玩的方式去放大,这个核心,是孩子的玩伴之间的影响(就是混龄的玩伴的教育价值);第三个再造的核心,是乐园的数字化系统。用可视化、安全手环、会员系统、管理系统等大数据系统,优化选址、投资、运营流程、产品定价、顾客管理等各方面信息,降低所有产业链的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

第四种创新,服务创新的价值。

一方面,从亲子文旅来说,亲子家庭出门,交通工具的选择,交通出行中孩子的哭闹,到园之后的游玩服务,营地教育服务,回家的路程选择,到二次服务,整个是一个闭环。但目前市场上,很少有根据客户的这个闭环去做服务配套的,绝大部分企业只做线上的预定,线下的到园服务,或是内容导流服务。

因此,从服务流程上来说,我认为,谁能优化这个以家庭为亲子出行单位的闭环,将对行业产生深远且有正向价值的影响。另一方面,从产品本身的匹配度来说,主动游乐型乐园或营地(自助式),需要对产品的亲子程度,家长的参与度提更高的要求,这一切,都是产品核心竞争力。

没有哪个父母生来会做好父母的角色,也需要经历和成长;没有哪个企业生来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也需要经历磨难。

作者:肖述涛,大美儿童世界创始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