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生鲜与便利:你所不知道的抗疫一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生鲜与便利:你所不知道的抗疫一线

多开一家店,就是多亮一盏灯。

文|观澜财经

编者按:在这场疫情中,众多中小企业要趟过这场严峻考验并非易事,尤其是具备接触性、聚集性的消费品零售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在这场疫情中,消费品零售企业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随着全国开始陆续复工,局面是否会有所改善?消费品零售企业的细分战场,是我们在关注经济全局时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01、我没口罩,但我得吃饭啊

张利站在收银台前思忖许久,还是决定从包里掏出“珍贵”的一只口罩,递给了面前的这位顾客。

三分钟前,张利,这位厦门见福连锁便利店的董事长,在自家店里被顾客结结实实地“怼”了一把。在日常巡查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一位顾客没戴口罩就进入门店,按规定他上前提醒对方,谁知道却被一句话呛了回来:

“我就是到处买不到口罩,总不能连出门买个泡面都不让吧?”

在后来的对话中,张利说,听到这句话他内心特别不是滋味,甚至有些内疚。他决定从自己本来也不多的口罩里,分一个给这位顾客,原因是“为了他的安全,更重要的是为了其他人,尤其是我们员工的安全”。

作为在全国拥有近1500家便利店的连锁企业领头人,面对这防护用品需求的巨大缺口,他也有些力不从心。无论我们是否亲眼所见,刚刚那样的戏码,确实每天都在零售业的一线,在各种便利店、社区超市和大型卖场里无数次地上演。

而无论我们是否亲眼所见,这场疫情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已经在零售行业的各个环节逐步显现。

02、多开一家店,就是多亮一盏灯

凶猛来袭的肺炎疫情,直接打停了线下零售行业前进的脚步。

因配合疫情防控要求,以及因疫情带来的交通停摆、人员滞留,见福便利店不得不关停厦门地区的部分门店。首当其冲的就是写字楼、办公区域的门店,以及外来人口集聚居住区的门店。这两个区域的门店在春节原本已属于可预见的营业额下滑,由于今次的特殊情况,不得不成为最先被“节”掉的“流”。在此时,收缩自保是大多数零售企业的第一选择。

而那些仍在营业中的门店,也并非就能毫发无损地趟过去。除了前文提到的口罩难题外,更多的门店面临着来自社区疫情防控要求的压力:凶猛疫情触动民众敏感神经,一旦周边有确诊病例,可能整条街的门店都面临着关停的命运。对于疫情防控来说,力求百密而无一疏当然是正确的做法,但落到便利店尤其是加盟门店的身上,却显得那么难。

此外,货品供应的难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单单是口罩、消毒液,很多非生活必须品的供应在此时已经因为交通上的障碍而断货。好在,门店虽然吐了些苦水,但仍义无反顾地撑在保障人民生活的第一线,粮油蛋奶、快速食品等基础保障性商品,在店内一直都有充足的备货,民众的基本生活不至于因此而受到更大的干扰。

为了保障门店的顺利运转,见福已经把所有非生产性的、优先级低的计划全部进行压缩或叫停,全部都放一边了。公司的管理干部层,每周有一天都必须到门店去,把一线的员工换下来,让他们得到充分的休息。

疫情直接导致的销售额下降,也逼得企业不得不想出新招。见福提前把“筹备了很久、一直犹豫不决”的生鲜板块提前推向市场,董事长张利亲自抓该板块的运营。大卖场关闭了,聚集型的菜市场也没人敢去了,开在便利店里的生鲜板块,及时补上了居民们需求的缺口。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提前上线的生鲜板块,采取社区团购+无接触自提的方式,大大降低了人群的聚集性和流动性,对于疫情的防御也是一重令人放心的保障。

对于张利和整个见福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一线员工的安全和门店的顺利运转。民众们忧心忡忡,在原本熟悉的消费场所接连关闭的情况下,“生活不要有太大改变”已经显得有些难得。这个时候,多开一家店,就是多亮一盏灯。

03、给员工发个橘子吧

该节的流都节下了,实际单店的运营成本却不会有太大的节约空间。因为疫情防控要求所带来的各项防护支出,对于见福这种规模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苦主。但在这一点上,张利觉得“见福是拎得清的”。和千千万万的中小零售企业一样,他们知道当前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

于是,我们在便利店里能看见的防护措施堪称“严防死守”,对于疫情防控指南的要求做到了有过之而无不及。

比如,他们可能是全厦门最早开始进行地毯和鞋底消毒的便利零售企业,即使一些门店因条件所限,也会在门口垫上硬纸板,配上消毒水。除了鼓励无接触购物外,每一位员工都增配了一次性手套;再后来措施继续升级,员工也配上了护目镜、一次性雨衣。多数时候,消费者的整体体验有赖于门店的自我要求。把防疫工作放在第一位,张利希望在企业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让一线的员工,尤其是便利店的收银人员,由内而外地感到安心,进而能让每一个进店的顾客都感到安心。

所有的措施都做到位了,差点让员工把防护服都套上了。还有什么是企业能做的吗?

最近他还做了个决定,就是每天给门店的一线员工发一个橘子。这个决定在我们看来很有意思,很接地气。对于每天要接触成百上千人,还要绷紧神经配合疫情防控的便利店一线员工来说,这个不起眼的小礼物,意味着特殊时期来自公司和老板真心实意的挂念。张利戏称自己别的发不起,请大家吃点甜的还是可以的,希望员工们知道老板心里有他们,放松一下心情,不要压力太大了。同时橘子可以多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话里话外透着民营企业家特有的质朴和义气。

是啊,毕竟,“希望,是这个时代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

这一场疫情的防控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即便不说,我们也能透过那层层包裹后露出的双眼,看到每个人心理上承受的巨大压力。特殊时期,对安全的需求压倒了其他一切需求。做一个让消费者可以放心选购的安全场所,做到零售企业的本分,就是尽了一份社会责任了。

04、绝不再好了伤疤忘了疼

在全体一线医护人员的奋战和全国各界的鼎力相助下,除湖北省外的其他地区疫情已经呈现连续多日下降趋势,在有效防控疫情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这还远远没到放松的时候,越是有所缓解的时刻越不能放松警惕。

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全国的经济秩序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过程,尤其是对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仍然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回复元气。疫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正在筹备的计划一旦停滞一个月,实际的落地和执行就得延后近三个月之久。况且真到疫情结束的时候,企业账上的现金、岗位的稳定性,供应链的存续,消费者信心的重新建立,各个方面是不是都能有惊无险地平稳度过,这才是对于企业更大的考验。“回复元气”本身就需要很强的能力。企业应及早作准备,并且建立严格的风险防控机制,在面对未来可预见的各项风险,方能从容不迫,展现足够的应对能力。

目前,多地市迅速出台了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多项优惠政策,每一条都切中了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秩序的难点痛点。迅速且准确地将这些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让每一个为防控疫情作出贡献的企业获得相应的支持,这也是众多中小企业主所希望看到的局面。抗疫工作的上半场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在终场哨声响起之前, 决不能有任何松懈, 不能在最后一刻, 因麻痹大意输掉了整场比赛。

疫情结束后,迅速且全面地复工复产肯定是所有企业主的愿望,毕竟早一天还是晚一天回到正轨,可能关系到的就是企业的生死存亡。但在张利看来,作为与广大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消费一线企业,零售业在快速全面复工复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痛定思痛,“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能不能不这样,能不能做得更好”。

见福内部通过了一项决议,每月5日作为公司“武汉抗击肺炎纪念日”,每年11月10日作为公司重大疫情或重大灾难预演日,用这种方式来时刻提醒全体员工和消费者,将疫情期间所习得的和掌握的好习惯,继续贯彻下去。

人类天然地喜欢聚集。在疫情解除后,线下零售行业和餐饮行业还将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带来的考验,企业要继续把持住,将原先坚持的服务和细节落实到位,这是张利希望对自己的企业,以及对所有消费零售企业的忠告:切勿操之过急。要充分发挥市场的潜能,同时也要质量效益两手抓。

在这一场疫情中,我们失去了很多东西,经济和市场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人们总爱说,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把坏事变成好事。消费市场不会因此就一蹶不振,全国的经济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停摆后仍将摆正船头,一帆高悬。各行各业都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如何迅速地恢复市场秩序,其难度或许不亚于打赢一场卫生防疫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生鲜与便利:你所不知道的抗疫一线

多开一家店,就是多亮一盏灯。

文|观澜财经

编者按:在这场疫情中,众多中小企业要趟过这场严峻考验并非易事,尤其是具备接触性、聚集性的消费品零售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在这场疫情中,消费品零售企业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随着全国开始陆续复工,局面是否会有所改善?消费品零售企业的细分战场,是我们在关注经济全局时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01、我没口罩,但我得吃饭啊

张利站在收银台前思忖许久,还是决定从包里掏出“珍贵”的一只口罩,递给了面前的这位顾客。

三分钟前,张利,这位厦门见福连锁便利店的董事长,在自家店里被顾客结结实实地“怼”了一把。在日常巡查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一位顾客没戴口罩就进入门店,按规定他上前提醒对方,谁知道却被一句话呛了回来:

“我就是到处买不到口罩,总不能连出门买个泡面都不让吧?”

在后来的对话中,张利说,听到这句话他内心特别不是滋味,甚至有些内疚。他决定从自己本来也不多的口罩里,分一个给这位顾客,原因是“为了他的安全,更重要的是为了其他人,尤其是我们员工的安全”。

作为在全国拥有近1500家便利店的连锁企业领头人,面对这防护用品需求的巨大缺口,他也有些力不从心。无论我们是否亲眼所见,刚刚那样的戏码,确实每天都在零售业的一线,在各种便利店、社区超市和大型卖场里无数次地上演。

而无论我们是否亲眼所见,这场疫情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已经在零售行业的各个环节逐步显现。

02、多开一家店,就是多亮一盏灯

凶猛来袭的肺炎疫情,直接打停了线下零售行业前进的脚步。

因配合疫情防控要求,以及因疫情带来的交通停摆、人员滞留,见福便利店不得不关停厦门地区的部分门店。首当其冲的就是写字楼、办公区域的门店,以及外来人口集聚居住区的门店。这两个区域的门店在春节原本已属于可预见的营业额下滑,由于今次的特殊情况,不得不成为最先被“节”掉的“流”。在此时,收缩自保是大多数零售企业的第一选择。

而那些仍在营业中的门店,也并非就能毫发无损地趟过去。除了前文提到的口罩难题外,更多的门店面临着来自社区疫情防控要求的压力:凶猛疫情触动民众敏感神经,一旦周边有确诊病例,可能整条街的门店都面临着关停的命运。对于疫情防控来说,力求百密而无一疏当然是正确的做法,但落到便利店尤其是加盟门店的身上,却显得那么难。

此外,货品供应的难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单单是口罩、消毒液,很多非生活必须品的供应在此时已经因为交通上的障碍而断货。好在,门店虽然吐了些苦水,但仍义无反顾地撑在保障人民生活的第一线,粮油蛋奶、快速食品等基础保障性商品,在店内一直都有充足的备货,民众的基本生活不至于因此而受到更大的干扰。

为了保障门店的顺利运转,见福已经把所有非生产性的、优先级低的计划全部进行压缩或叫停,全部都放一边了。公司的管理干部层,每周有一天都必须到门店去,把一线的员工换下来,让他们得到充分的休息。

疫情直接导致的销售额下降,也逼得企业不得不想出新招。见福提前把“筹备了很久、一直犹豫不决”的生鲜板块提前推向市场,董事长张利亲自抓该板块的运营。大卖场关闭了,聚集型的菜市场也没人敢去了,开在便利店里的生鲜板块,及时补上了居民们需求的缺口。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提前上线的生鲜板块,采取社区团购+无接触自提的方式,大大降低了人群的聚集性和流动性,对于疫情的防御也是一重令人放心的保障。

对于张利和整个见福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一线员工的安全和门店的顺利运转。民众们忧心忡忡,在原本熟悉的消费场所接连关闭的情况下,“生活不要有太大改变”已经显得有些难得。这个时候,多开一家店,就是多亮一盏灯。

03、给员工发个橘子吧

该节的流都节下了,实际单店的运营成本却不会有太大的节约空间。因为疫情防控要求所带来的各项防护支出,对于见福这种规模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苦主。但在这一点上,张利觉得“见福是拎得清的”。和千千万万的中小零售企业一样,他们知道当前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

于是,我们在便利店里能看见的防护措施堪称“严防死守”,对于疫情防控指南的要求做到了有过之而无不及。

比如,他们可能是全厦门最早开始进行地毯和鞋底消毒的便利零售企业,即使一些门店因条件所限,也会在门口垫上硬纸板,配上消毒水。除了鼓励无接触购物外,每一位员工都增配了一次性手套;再后来措施继续升级,员工也配上了护目镜、一次性雨衣。多数时候,消费者的整体体验有赖于门店的自我要求。把防疫工作放在第一位,张利希望在企业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让一线的员工,尤其是便利店的收银人员,由内而外地感到安心,进而能让每一个进店的顾客都感到安心。

所有的措施都做到位了,差点让员工把防护服都套上了。还有什么是企业能做的吗?

最近他还做了个决定,就是每天给门店的一线员工发一个橘子。这个决定在我们看来很有意思,很接地气。对于每天要接触成百上千人,还要绷紧神经配合疫情防控的便利店一线员工来说,这个不起眼的小礼物,意味着特殊时期来自公司和老板真心实意的挂念。张利戏称自己别的发不起,请大家吃点甜的还是可以的,希望员工们知道老板心里有他们,放松一下心情,不要压力太大了。同时橘子可以多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话里话外透着民营企业家特有的质朴和义气。

是啊,毕竟,“希望,是这个时代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

这一场疫情的防控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即便不说,我们也能透过那层层包裹后露出的双眼,看到每个人心理上承受的巨大压力。特殊时期,对安全的需求压倒了其他一切需求。做一个让消费者可以放心选购的安全场所,做到零售企业的本分,就是尽了一份社会责任了。

04、绝不再好了伤疤忘了疼

在全体一线医护人员的奋战和全国各界的鼎力相助下,除湖北省外的其他地区疫情已经呈现连续多日下降趋势,在有效防控疫情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这还远远没到放松的时候,越是有所缓解的时刻越不能放松警惕。

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全国的经济秩序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过程,尤其是对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仍然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回复元气。疫情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正在筹备的计划一旦停滞一个月,实际的落地和执行就得延后近三个月之久。况且真到疫情结束的时候,企业账上的现金、岗位的稳定性,供应链的存续,消费者信心的重新建立,各个方面是不是都能有惊无险地平稳度过,这才是对于企业更大的考验。“回复元气”本身就需要很强的能力。企业应及早作准备,并且建立严格的风险防控机制,在面对未来可预见的各项风险,方能从容不迫,展现足够的应对能力。

目前,多地市迅速出台了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多项优惠政策,每一条都切中了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秩序的难点痛点。迅速且准确地将这些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让每一个为防控疫情作出贡献的企业获得相应的支持,这也是众多中小企业主所希望看到的局面。抗疫工作的上半场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在终场哨声响起之前, 决不能有任何松懈, 不能在最后一刻, 因麻痹大意输掉了整场比赛。

疫情结束后,迅速且全面地复工复产肯定是所有企业主的愿望,毕竟早一天还是晚一天回到正轨,可能关系到的就是企业的生死存亡。但在张利看来,作为与广大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消费一线企业,零售业在快速全面复工复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痛定思痛,“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能不能不这样,能不能做得更好”。

见福内部通过了一项决议,每月5日作为公司“武汉抗击肺炎纪念日”,每年11月10日作为公司重大疫情或重大灾难预演日,用这种方式来时刻提醒全体员工和消费者,将疫情期间所习得的和掌握的好习惯,继续贯彻下去。

人类天然地喜欢聚集。在疫情解除后,线下零售行业和餐饮行业还将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带来的考验,企业要继续把持住,将原先坚持的服务和细节落实到位,这是张利希望对自己的企业,以及对所有消费零售企业的忠告:切勿操之过急。要充分发挥市场的潜能,同时也要质量效益两手抓。

在这一场疫情中,我们失去了很多东西,经济和市场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人们总爱说,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把坏事变成好事。消费市场不会因此就一蹶不振,全国的经济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停摆后仍将摆正船头,一帆高悬。各行各业都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如何迅速地恢复市场秩序,其难度或许不亚于打赢一场卫生防疫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