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现场】4例重症患者出院,治愈率超67%的上海诊疗方案或将公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现场】4例重症患者出院,治愈率超67%的上海诊疗方案或将公布

让重症病人转到轻症直至康复出院,最主要的方法仍是在前期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一人一策”的精细化治疗方案,实施对症治疗,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选取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再配合营养支持、情绪管理等做法。

图片来源:pixabay

记者 | 刘素楠

编辑 | 徐菲

“我76岁了,又有30年的糖尿病,心脏又不好,又中风过,基础性疾病太多了。医生说慢慢恢复,他们很有耐心,我也很有信心。”2月22日,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田某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出院。

同一天出院的16名患者中有4名重症患者,是重症患者出院最多的一次。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介绍,这4位患者中有两位均在65岁以上,另外两位47岁和52岁则分别患有糖尿病和冠心病等。他指出,老年人和患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重症化。

田某春节假期来上海探亲,因咽痛就诊。由于她有武汉居住史,医院为其做了CT检查,发现肺部有问题。1月25日,她被确诊,后转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回忆入院经历,田某说,“上海政府衔接工作做得很好,一环扣一环,没有让我们在外面吹风,就直接送到这里。医生、护士非常负责任,把我们照顾得很好。”

患者施某今年52岁,1月27日入院,病程变化很快,“一开始的症状就是恶心、发热,过了两天就呼吸困难了。医生给我吊水、吸氧,救了两天后就不气闷了。医生护士鼓励我,还把我的床摇起来让我半躺。”

“有肺部感染和心脏等问题,会导致呼吸困难。在临床上,患者要采取半卧位,就是半靠在床上。每个细节对疾病的救治都是至关重要,临床治疗不是简单地用一个抗病毒药物就可以,需要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共同努力。”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务部主任、感染与免疫科主任医师沈银忠解释道。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务部主任、感染与免疫科主任医师沈银忠。摄影:刘素楠

新冠肺炎患者按照病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四类。根据最新的国家诊疗方案,重症患者的治疗原则是: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沈银忠透露,施某入院时氧饱和度很低,呼吸困难。而在呼吸支持技术上,上海探索出了一定经验。

“吸氧有导管型和面罩型,如果患者的缺氧状况不能改善,需要用高流量氧疗,其特点是浓度高、流量大,比较稳定、容易控制,更有利于缺氧的恢复。”沈银忠透露,对此次4位重症患者的救治中,治疗组便使用了高流量氧疗技术。

此外,在抗感染方面,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也有所发现。

“过去几周,我们的一些体外研究已进入临床使用阶段,一些药物在临床也得到验证。”胡必杰透露,目前,上海对患者使用抗疟药物羟基氯喹“起到了比较好的临床效果”。上海尚未使用过抗病毒药利巴韦林。

国家诊疗方案第六版在试用药物中增加了磷酸氯喹和阿比多尔。利巴韦林的用药上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试用药物的疗程均不超过10天。

胡必杰透露,上海的医疗救治严格限制激素的使用,“小剂量、短时间(3天),我们要维护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保持肠道健康,配合睡眠和情绪等管理。”

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摄影:刘素楠

最新的国家诊疗方案还增加了康复者血浆治疗的建议,认为该疗法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2月19日,上海完成了首例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采集工作。22日,胡必杰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已经在患者身上尝试使用康复者血浆治疗方法,“但病例还太少,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救治患者,将其从重症转为轻症,需要的是要密切观察病情,不错过任何细节。”沈银忠指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是一个综合的救治,需要多学科配合,包括呼吸支持、抗病毒治疗、营养管理、心理辅导等。

在上海,患者出院的标准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

根据最新的国家诊断标准,若符合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病变明显改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等4项条件,即可解除隔离出院。胡必杰透露,上海出院患者除符合以上标准外,专家组还会对其胸部CT影像及粪便进行更严格的检测。

这些重症患者出院之后要注意哪些事项?

沈银忠叮嘱,无论轻症重症,患者回家后都要好好休息,“身体完全康复还需要一定时间,春季又是感染病高发季节,在新冠抗疫的特殊时期,减少外出就是保护自己,也是为社会做贡献。”

他还建议患者出院的第2周和第4周要到医院复检。“一方面可以让医生追踪患者的恢复情况,获得更多经验,造福更多患者;另一方面,患者通过复检交流也可以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康复的信心。”

对于预后,胡必杰认为这些出院患者的肺功能还是可以恢复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22日包括4名重症患者在内的16名患者出院。摄影:刘素楠

截至2月22日12时,上海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35例,其中,9例病情危重,4例重症,227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目前,治愈率超过67%,病死率不到0.9%。

胡必杰透露,剩余的9例危重症病人中,一些正以呼吸机支持治疗,医生每天两次讨论病例,另一些则出现好转趋势,“有的病人已经能下床走几步了,接下来几天,我们还会看到危重患者出院。”

对于病死率,胡必杰指出,病毒性肺炎的病死率约为5%-10%,而目前上海新冠肺炎病死率不到1%。他认为,让重症病人转到轻症直至康复住院,最主要的方法仍是在前期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一人一策”的精细化治疗方案,实施对症治疗,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选取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再配合营养支持、情绪管理等做法。

他透露,上海版诊疗方案目前已完成初稿,还在征求更广泛的意见,近期或将对外发布。

目前,全国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有下降趋势。沈银忠认为,这说明前期的防控和策略是有效的,“但不管怎么样,不到成功的最后一刻就不能放松,每个细节都不能放松,仍要坚持防控,不断总结前期有效做法,把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做好。”

他指出,在疫情扩散至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时,中国也应该为世界范围内的疫情防控做出贡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现场】4例重症患者出院,治愈率超67%的上海诊疗方案或将公布

让重症病人转到轻症直至康复出院,最主要的方法仍是在前期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一人一策”的精细化治疗方案,实施对症治疗,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选取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再配合营养支持、情绪管理等做法。

图片来源:pixabay

记者 | 刘素楠

编辑 | 徐菲

“我76岁了,又有30年的糖尿病,心脏又不好,又中风过,基础性疾病太多了。医生说慢慢恢复,他们很有耐心,我也很有信心。”2月22日,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田某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出院。

同一天出院的16名患者中有4名重症患者,是重症患者出院最多的一次。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介绍,这4位患者中有两位均在65岁以上,另外两位47岁和52岁则分别患有糖尿病和冠心病等。他指出,老年人和患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重症化。

田某春节假期来上海探亲,因咽痛就诊。由于她有武汉居住史,医院为其做了CT检查,发现肺部有问题。1月25日,她被确诊,后转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回忆入院经历,田某说,“上海政府衔接工作做得很好,一环扣一环,没有让我们在外面吹风,就直接送到这里。医生、护士非常负责任,把我们照顾得很好。”

患者施某今年52岁,1月27日入院,病程变化很快,“一开始的症状就是恶心、发热,过了两天就呼吸困难了。医生给我吊水、吸氧,救了两天后就不气闷了。医生护士鼓励我,还把我的床摇起来让我半躺。”

“有肺部感染和心脏等问题,会导致呼吸困难。在临床上,患者要采取半卧位,就是半靠在床上。每个细节对疾病的救治都是至关重要,临床治疗不是简单地用一个抗病毒药物就可以,需要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共同努力。”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务部主任、感染与免疫科主任医师沈银忠解释道。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务部主任、感染与免疫科主任医师沈银忠。摄影:刘素楠

新冠肺炎患者按照病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四类。根据最新的国家诊疗方案,重症患者的治疗原则是: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沈银忠透露,施某入院时氧饱和度很低,呼吸困难。而在呼吸支持技术上,上海探索出了一定经验。

“吸氧有导管型和面罩型,如果患者的缺氧状况不能改善,需要用高流量氧疗,其特点是浓度高、流量大,比较稳定、容易控制,更有利于缺氧的恢复。”沈银忠透露,对此次4位重症患者的救治中,治疗组便使用了高流量氧疗技术。

此外,在抗感染方面,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也有所发现。

“过去几周,我们的一些体外研究已进入临床使用阶段,一些药物在临床也得到验证。”胡必杰透露,目前,上海对患者使用抗疟药物羟基氯喹“起到了比较好的临床效果”。上海尚未使用过抗病毒药利巴韦林。

国家诊疗方案第六版在试用药物中增加了磷酸氯喹和阿比多尔。利巴韦林的用药上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试用药物的疗程均不超过10天。

胡必杰透露,上海的医疗救治严格限制激素的使用,“小剂量、短时间(3天),我们要维护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保持肠道健康,配合睡眠和情绪等管理。”

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摄影:刘素楠

最新的国家诊疗方案还增加了康复者血浆治疗的建议,认为该疗法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2月19日,上海完成了首例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采集工作。22日,胡必杰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已经在患者身上尝试使用康复者血浆治疗方法,“但病例还太少,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救治患者,将其从重症转为轻症,需要的是要密切观察病情,不错过任何细节。”沈银忠指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是一个综合的救治,需要多学科配合,包括呼吸支持、抗病毒治疗、营养管理、心理辅导等。

在上海,患者出院的标准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

根据最新的国家诊断标准,若符合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病变明显改善,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等4项条件,即可解除隔离出院。胡必杰透露,上海出院患者除符合以上标准外,专家组还会对其胸部CT影像及粪便进行更严格的检测。

这些重症患者出院之后要注意哪些事项?

沈银忠叮嘱,无论轻症重症,患者回家后都要好好休息,“身体完全康复还需要一定时间,春季又是感染病高发季节,在新冠抗疫的特殊时期,减少外出就是保护自己,也是为社会做贡献。”

他还建议患者出院的第2周和第4周要到医院复检。“一方面可以让医生追踪患者的恢复情况,获得更多经验,造福更多患者;另一方面,患者通过复检交流也可以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康复的信心。”

对于预后,胡必杰认为这些出院患者的肺功能还是可以恢复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22日包括4名重症患者在内的16名患者出院。摄影:刘素楠

截至2月22日12时,上海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35例,其中,9例病情危重,4例重症,227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目前,治愈率超过67%,病死率不到0.9%。

胡必杰透露,剩余的9例危重症病人中,一些正以呼吸机支持治疗,医生每天两次讨论病例,另一些则出现好转趋势,“有的病人已经能下床走几步了,接下来几天,我们还会看到危重患者出院。”

对于病死率,胡必杰指出,病毒性肺炎的病死率约为5%-10%,而目前上海新冠肺炎病死率不到1%。他认为,让重症病人转到轻症直至康复住院,最主要的方法仍是在前期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一人一策”的精细化治疗方案,实施对症治疗,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选取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再配合营养支持、情绪管理等做法。

他透露,上海版诊疗方案目前已完成初稿,还在征求更广泛的意见,近期或将对外发布。

目前,全国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有下降趋势。沈银忠认为,这说明前期的防控和策略是有效的,“但不管怎么样,不到成功的最后一刻就不能放松,每个细节都不能放松,仍要坚持防控,不断总结前期有效做法,把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做好。”

他指出,在疫情扩散至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时,中国也应该为世界范围内的疫情防控做出贡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