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郭令明:“创二代”当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郭令明:“创二代”当家

在郭令明看来,家族生意体系中,领导者诞生于家庭成员内部的世袭制度,既可以是一个“极利”,也可以是一个“潜弊”。

在2015年福布斯新加坡50富豪榜上,郭令明以72亿美元净资产的身家,蝉联“榜眼”。这样的好成绩,自他1995年接替父亲执掌新加坡丰隆集团以来,并不鲜见。

有人曾说,父亲郭芳枫奠定的强大版图,让郭氏的成功顺理成章。但郭令明从没把自己定义为守成之主:“作为继承者,最重要的,不是看你拥有了多高的平台,而是你是否有能力领导你的团队一直保持开创性,一直向上攀登。所谓荣光,不能只在某一代人身上昙花一现。”

上阵父子兵

郭令明是新加坡丰隆集团创始人郭芳枫的长子,他常说,父亲传奇的奋斗经历,不仅成就了郭氏一门兴旺的家业,更堪称“紧跟时局掘金”的经典营商范本。

1911年,郭芳枫出生于福建一户普通农家。17岁那年,为躲避战乱,他花8块大洋买了一张半价船票,抱着一卷草席和一条被单,只身登上了英国“大马鸭家”号轮船,下南洋谋生。

临行前,父母千叮万嘱,当中一句“望你出人头地”深深刻在了郭芳枫心上。抵达新加坡后,白天,他在堂姐开设的五金店里当学徒,晚上去夜校补习功课。天道酬勤,他很快适应起当地的生活,并在接下来的12年间,从小店员一路做到了独当一面的总经理。

1941年,心怀创业梦想的郭芳枫,辞别堂姐的五金店,联合从福建老家赶来的三兄弟,在新加坡美芝路上开办了一家名为“丰隆”的小店,专做建材、五金、油漆、采胶器材等生意。无人想到,这家小店在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变迁后,会成为亚洲最大和最成功的企业之一。

郭芳枫对时局灵敏的嗅觉,以及富于远见的生意策略,是丰隆崛起的根基。创业初期,适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正隆,他预感到物资必然会出现短缺,于是投入大笔资金,囤积了大量军需剩余物资。这些物资很快就“身价飞涨”,郭芳枫由此赚到数额不菲的第一桶金。

▲图注:丰隆城市中心

此后,随着战争接近尾声,在经济复苏的号角下,五金、建材开始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而籍此起家的丰隆,恰恰有着过硬的货源渠道。目送着一艘艘满载的货轮驶离新加坡,郭芳枫再次收获了巨额盈利。

手握大笔现金,郭芳枫预判:战争结束后,各国将掀起重建热潮,地皮必定紧俏。于是从1943年起,他有计划地进行投资。第一役,是当年8月,他以49000英镑买下新加坡巴克里路7号的一幢房产,其日后被冠名“丰园”。

1947年起,丰隆不断以廉价购进大片土地,至上世纪70年代,这些“囤货”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强势崛起,皆身价百倍。郭芳枫将单纯的地皮买卖转变为多元化的房地产经营,并专门成立了丰隆实业有限公司,专司于此,这亦成为集团日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70年代末期,丰隆实业不断壮大,眼见与地产业同步蓬勃发展的国际金融市场,在创新浪潮的席卷下衍生出诸多新兴的金融工具,郭芳枫再次看准商机,果断筹资创办了丰隆金融有限公司,作为集团发展的另一大支柱。其子郭令明,全程参与创建该公司,这也是他自完成学业、入职父亲麾下后,领命完成的第一宗大项目。

“决意创建金融公司之初,我们就意识到,丰隆必须与大银行竞争。我们努力寻找一种方法,来检验他们的最强点和最弱点,因为竞争永远存在,正面对决无可回避,我们必须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郭令明说。

相较纵横市场多年的大银行,小企业更敏捷、决策更迅速。郭令明把自己变成一个“推销员”,重点瞄准中小企业,利用所有途径挨家向他们推介丰隆金融,而不是坐在冷气房里等他们上门。“我们的业务方案非常审慎,对成本精打细算,不久便打开局面,后来还聘请了马来西亚汇丰银行的资深银行家,协助打理日常运营。”

这段拓荒市场的经历,让郭令明受益良多,尤其助他学习了该如何应对风险。“初入商界时,每每看到父亲应对各类风险,我的心都会跟着颤抖。在推展丰隆金融业务的过程中,我必须克服这种不成熟的表现,提前计算在我们行动的每一步,都包含哪些风险,并预估收获多少利润。随着经验的积累,我已经可以在面临较大风险时,拿出可行性令客户信服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的十多年间,郭令明一直追随父亲,重点打理丰隆金融的各项管理事物,并逐步深入到集团其它产业的关键环节,学习历练。

▲图注:丰隆金融已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融资公司

父亲是严厉的导师,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月只付给郭令明150美元的薪水,并告诉他:“不要想钱,要想工作,去做,不要抱怨!”除去薪水,郭令明没有其他分红,他也曾因囊中羞涩而迁怒于父亲,说他是守财奴。但出于对父亲的敬畏,他在工作上仍不敢有丝毫懈怠。

父子二人同心协力下,丰隆的全盘业务,都在良性轨道上茁壮成长,渐成新加坡多元化产业的标杆集团,在多个细分领域问鼎业界。

力拓酒店业

1995年,郭芳枫去世。时年54岁的郭令明,在众望所归中,成为郭氏家族的第二代掌门人。其时,与他“同龄”的丰隆集团,已成为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举足轻重的地产巨头,特别在新加坡,集团持有大量私有土地储备,是城市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地产行业之外,集团旗下的丰隆金融,已发展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融资公司,并拥有遍布台湾地区的二十余家分支网点。其广泛的产品和服务范畴,包括固定存款和储蓄,抵押贷款和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和股票融资等,在面对中小企业的细分市场中,占有绝对领先的优势地位。

此外,集团在工业和贸易领域亦有雄厚基础,业务触角遍及家电制造、柴油机制造、建材供应、工业包装品制造等领域。

▲图注:丰隆的贸易和工业产品

站在父亲奠定的强大版图之上,郭令明的接班,被外界评价为“按部就班即可延续成功”。但郭令明并不想循规蹈矩。“不是每个企业家都必须白手起家。作为继承者,最重要的,不是看你拥有了多高的平台,而是你是否有能力领导团队一直保持开创性,一直向上攀登。所谓荣光,不能只在某一代人身上昙花一现。”

考验仿佛如约而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新加坡商界几乎人人自危,但郭令明执掌的丰隆集团,却逆市保持盈利,一时间成为同行及媒体关注的焦点。

“首先,你要有因势利导的想象力,预见到哪些行业存在机会,且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接下来,你必须迅速行动,抢占先机,并时刻维系成本意识;最后是出售、出售、不断出售!出售是商业的血脉。”谈及成功心得,郭令明同时强调,要有得力的团队来执行每一步方略。“这看上去很容易,但通常也是最困难的。我不认为可以与每位员工在任何问题上都达成一致,但我喜欢让下属及同伴畅所欲言,并考虑他们在某个领域的权威见解,然后再做出决定。一旦决定,所有人就必须执行。”

凭借上述“关窍”,丰隆集团安然度过亚洲金融危机的“寒冬”,但这仅仅是郭令明走马上任后的“热身运动”。他真正要大展拳脚的方向,是以集团上市地产公司“丰隆城市发展”为旗舰,力拓酒店业,以期打造出丰隆问鼎全球的酒店帝国。

▲图注:丰隆旗下酒店环境优美

事实上早在1993年,其父郭芳枫还健在时,郭令明的酒店业战略就已经启动。当年,丰隆斥巨资将新西兰20家酒店,以及伦敦告罗士大酒店、香港日航大酒店、吉隆坡丽晶大酒店等多家酒店“收编”旗下。

1995年郭令明执掌丰隆之际,又联合阿拉伯王子以25亿巨资购入了美国纽约广场大酒店,轰动一时。此后他又成立了千禧国敦酒店有限公司,正式打出丰隆旗下定位五星级高端品质的“千禧”酒店品牌,并带领该公司于1996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阴霾消散后,郭令明抛出近50亿元,一举收购了28家美国富豪酒店,使丰隆旗下的国际豪华酒店数量逾百家,被誉为以低价出击的“商界猎人”。

如今,千禧国敦已发展成为新加坡及亚洲最大的酒店集团之一,辖下的酒店数量超过150家,遍布亚洲、大洋洲、欧洲以及美国,总客房数目达3万间。“在全球很多地区,我们都以酒店投资方身份出现,并委托其他资深的酒店管理集团专门运营。此举有利于丰隆吸纳其他酒店集团的优秀管理经验,提升自身品质与竞争力。”郭令明说。

深耕中国

随着丰隆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强化酒店业布局,占据亚太区核心战略地位的中国市场,成为郭令明“落子”的焦点。他尤其看好中国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历史性契机,决意带领千禧国敦大力进军。

2006年10月18日,郭令明现身上海,宣布千禧国敦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豪华五星级酒店——耗资3.8亿元建造、拥有369间客房的上海千禧海鸥大酒店开业,并表示未来将加大在华的酒店业投资,将千禧系列酒店品牌拓展到中国各大城市。

▲图注:上海千禧海鸥大酒店

“如今是进军中国酒店业的最好时机,上海‘第一站’后,我们将首先向中国的一线城市拓展。”郭令明介绍说,目前,千禧国敦旗下拥有“千禧”(五星级)、“国敦”(四星级)和“君门”(三星级)三大酒店品牌。尽管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万豪、雅高、洲际、豪生、喜达屋等国际知名酒店集团都已进驻并打响知名度,“千禧系”属于后来者,名气尚浅,但集团计划在电子商务及全球预订系统等方面多下工夫。“我们在新加坡还有很好的会展商旅资源,对于市场竞争,我们很有信心。”

2008年4月,丰隆第二家在华酒店——北京千禧大酒店正式投入运营。作为“千禧系”旗下全新的超豪华五星级旗舰酒店,北京千禧由千禧国敦亲自投资并负责日常管理。“我们很荣幸将‘千禧品牌’介绍到北京,这家酒店承袭了千禧独有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加上特色的豪华设施,相信很快会跃居北京最受欢迎的五星级酒店之一!”

郭令明在开幕酒会上的这番预测,绝非虚言。2012年4月,北京千禧大酒店从百余家五星级酒店中脱颖而出,被亚洲主要的旅游商展组织者和活动管理者——TTG媒体机构授予“北京最佳商务酒店”殊荣,这是业内极具含金量的奖项,亦是“千禧系”登临中国一线酒店军团先锋位置的力证。

此后,郭令明又率领千禧国敦连番布局青岛、无锡、厦门等城市。目前,其脚步正向中国西部加速迈进,并将大中华区总部设在成都。“我们正在成都光华片区兴建集团旗下全球最大、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预计将于2016年正式对外营业。”

▲图注:丰隆旗下酒店内景

与此同时,为满足不断细分、不断多元化的酒店入主需求,千禧集团于2002年推出旗下全新的“M酒店”品牌,定位年轻时尚一族,在设计上充分利用空间并突出现代化装修元素,深受目标客户群好评。

2013年9月,继第一家M酒店落户新加坡后,“千禧系”第二家M酒店——成都M酒店开门迎客。“将M品牌引入中国,是千禧在中国投资发展的重要里程碑。M系列诞生,是为了迎合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这种紧跟时代的经营理念,是父亲留给我的宝贵财富。我们相信年轻一代会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主体客群,集团亦以注重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为原则,把M品牌继续植根在中国更多城市,比如杭州和福清。”郭令明说。

酒店业之外,基于对中国市场潜力的深度评估与长远看好,他还带领集团逐步实现投资多元化,相继控股了新飞电器、玉柴国际等。

2011年底,丰隆集团在成都购地405亩,投资18亿美元,打造其在中国内地首个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千禧河畔国际社区。该社区计划于2016年底正式投入运营,届时将包括丰隆集团大中华区总部、高级会议中心、千禧河畔大酒店等多元业态。

“我们坚信,未来十年一定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崛起的十年,千禧会继续以务实诚恳的态度走下去,以量身定制的方式,为中国乃至亚太区及全球的业主们,提供最人性化、最高性价比的服务与管理咨询方案。”郭令明表示,不止千禧国敦,如今资产超过400亿美元的丰隆集团,亦将统辖各类优质资源,特别是旗下11家在世界主要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全力延续集团在房地产开发、金融服务、贸易和工业、以及酒店业四大领域的优势地位,并不断实现更多创新突破。

▲图注:郭令明近照

“这是父亲愿意看到的。守业只是相对的,创业才是企业永恒的奋斗姿态。”谈及家族新一任接班人,郭令明坦言,自己心中目前还没有特定的人选。“我有两个儿子和10个侄儿。大儿子从波斯顿大学毕业后,在美国硅谷设立了自己的网络公司,对掌管家族生意的兴趣不大。未来选择接班人,我会主要考量他是否具备企业家的素质,是否有能力领导自己承继的产业。”

在郭令明看来,家族生意体系中,领导者诞生于家庭成员内部的世袭制度,既可以是一个“极利”,也可以是一个“潜弊”——利,之于血脉相连的亲情,再捆绑着共同的目标与利益,必能激发管理者最大限度的主观能动性,凡事克尽己责,分秒必争;但弊在于,一旦“任人唯亲”被固化下来,就可能出现“在其位不谋其政”,最终导致企业丧失竞争力。

“因此早在20多年前,丰隆集团就开始聘用家族以外的专业管理人才,任职于重要岗位。我相信,自己最终将以大局为重,找到最恰当的接班人选,无论他是我们的家庭成员,还是外人。”他说。■

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取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郭令明:“创二代”当家

在郭令明看来,家族生意体系中,领导者诞生于家庭成员内部的世袭制度,既可以是一个“极利”,也可以是一个“潜弊”。

在2015年福布斯新加坡50富豪榜上,郭令明以72亿美元净资产的身家,蝉联“榜眼”。这样的好成绩,自他1995年接替父亲执掌新加坡丰隆集团以来,并不鲜见。

有人曾说,父亲郭芳枫奠定的强大版图,让郭氏的成功顺理成章。但郭令明从没把自己定义为守成之主:“作为继承者,最重要的,不是看你拥有了多高的平台,而是你是否有能力领导你的团队一直保持开创性,一直向上攀登。所谓荣光,不能只在某一代人身上昙花一现。”

上阵父子兵

郭令明是新加坡丰隆集团创始人郭芳枫的长子,他常说,父亲传奇的奋斗经历,不仅成就了郭氏一门兴旺的家业,更堪称“紧跟时局掘金”的经典营商范本。

1911年,郭芳枫出生于福建一户普通农家。17岁那年,为躲避战乱,他花8块大洋买了一张半价船票,抱着一卷草席和一条被单,只身登上了英国“大马鸭家”号轮船,下南洋谋生。

临行前,父母千叮万嘱,当中一句“望你出人头地”深深刻在了郭芳枫心上。抵达新加坡后,白天,他在堂姐开设的五金店里当学徒,晚上去夜校补习功课。天道酬勤,他很快适应起当地的生活,并在接下来的12年间,从小店员一路做到了独当一面的总经理。

1941年,心怀创业梦想的郭芳枫,辞别堂姐的五金店,联合从福建老家赶来的三兄弟,在新加坡美芝路上开办了一家名为“丰隆”的小店,专做建材、五金、油漆、采胶器材等生意。无人想到,这家小店在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变迁后,会成为亚洲最大和最成功的企业之一。

郭芳枫对时局灵敏的嗅觉,以及富于远见的生意策略,是丰隆崛起的根基。创业初期,适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正隆,他预感到物资必然会出现短缺,于是投入大笔资金,囤积了大量军需剩余物资。这些物资很快就“身价飞涨”,郭芳枫由此赚到数额不菲的第一桶金。

▲图注:丰隆城市中心

此后,随着战争接近尾声,在经济复苏的号角下,五金、建材开始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而籍此起家的丰隆,恰恰有着过硬的货源渠道。目送着一艘艘满载的货轮驶离新加坡,郭芳枫再次收获了巨额盈利。

手握大笔现金,郭芳枫预判:战争结束后,各国将掀起重建热潮,地皮必定紧俏。于是从1943年起,他有计划地进行投资。第一役,是当年8月,他以49000英镑买下新加坡巴克里路7号的一幢房产,其日后被冠名“丰园”。

1947年起,丰隆不断以廉价购进大片土地,至上世纪70年代,这些“囤货”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强势崛起,皆身价百倍。郭芳枫将单纯的地皮买卖转变为多元化的房地产经营,并专门成立了丰隆实业有限公司,专司于此,这亦成为集团日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70年代末期,丰隆实业不断壮大,眼见与地产业同步蓬勃发展的国际金融市场,在创新浪潮的席卷下衍生出诸多新兴的金融工具,郭芳枫再次看准商机,果断筹资创办了丰隆金融有限公司,作为集团发展的另一大支柱。其子郭令明,全程参与创建该公司,这也是他自完成学业、入职父亲麾下后,领命完成的第一宗大项目。

“决意创建金融公司之初,我们就意识到,丰隆必须与大银行竞争。我们努力寻找一种方法,来检验他们的最强点和最弱点,因为竞争永远存在,正面对决无可回避,我们必须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郭令明说。

相较纵横市场多年的大银行,小企业更敏捷、决策更迅速。郭令明把自己变成一个“推销员”,重点瞄准中小企业,利用所有途径挨家向他们推介丰隆金融,而不是坐在冷气房里等他们上门。“我们的业务方案非常审慎,对成本精打细算,不久便打开局面,后来还聘请了马来西亚汇丰银行的资深银行家,协助打理日常运营。”

这段拓荒市场的经历,让郭令明受益良多,尤其助他学习了该如何应对风险。“初入商界时,每每看到父亲应对各类风险,我的心都会跟着颤抖。在推展丰隆金融业务的过程中,我必须克服这种不成熟的表现,提前计算在我们行动的每一步,都包含哪些风险,并预估收获多少利润。随着经验的积累,我已经可以在面临较大风险时,拿出可行性令客户信服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的十多年间,郭令明一直追随父亲,重点打理丰隆金融的各项管理事物,并逐步深入到集团其它产业的关键环节,学习历练。

▲图注:丰隆金融已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融资公司

父亲是严厉的导师,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月只付给郭令明150美元的薪水,并告诉他:“不要想钱,要想工作,去做,不要抱怨!”除去薪水,郭令明没有其他分红,他也曾因囊中羞涩而迁怒于父亲,说他是守财奴。但出于对父亲的敬畏,他在工作上仍不敢有丝毫懈怠。

父子二人同心协力下,丰隆的全盘业务,都在良性轨道上茁壮成长,渐成新加坡多元化产业的标杆集团,在多个细分领域问鼎业界。

力拓酒店业

1995年,郭芳枫去世。时年54岁的郭令明,在众望所归中,成为郭氏家族的第二代掌门人。其时,与他“同龄”的丰隆集团,已成为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举足轻重的地产巨头,特别在新加坡,集团持有大量私有土地储备,是城市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地产行业之外,集团旗下的丰隆金融,已发展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融资公司,并拥有遍布台湾地区的二十余家分支网点。其广泛的产品和服务范畴,包括固定存款和储蓄,抵押贷款和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和股票融资等,在面对中小企业的细分市场中,占有绝对领先的优势地位。

此外,集团在工业和贸易领域亦有雄厚基础,业务触角遍及家电制造、柴油机制造、建材供应、工业包装品制造等领域。

▲图注:丰隆的贸易和工业产品

站在父亲奠定的强大版图之上,郭令明的接班,被外界评价为“按部就班即可延续成功”。但郭令明并不想循规蹈矩。“不是每个企业家都必须白手起家。作为继承者,最重要的,不是看你拥有了多高的平台,而是你是否有能力领导团队一直保持开创性,一直向上攀登。所谓荣光,不能只在某一代人身上昙花一现。”

考验仿佛如约而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新加坡商界几乎人人自危,但郭令明执掌的丰隆集团,却逆市保持盈利,一时间成为同行及媒体关注的焦点。

“首先,你要有因势利导的想象力,预见到哪些行业存在机会,且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接下来,你必须迅速行动,抢占先机,并时刻维系成本意识;最后是出售、出售、不断出售!出售是商业的血脉。”谈及成功心得,郭令明同时强调,要有得力的团队来执行每一步方略。“这看上去很容易,但通常也是最困难的。我不认为可以与每位员工在任何问题上都达成一致,但我喜欢让下属及同伴畅所欲言,并考虑他们在某个领域的权威见解,然后再做出决定。一旦决定,所有人就必须执行。”

凭借上述“关窍”,丰隆集团安然度过亚洲金融危机的“寒冬”,但这仅仅是郭令明走马上任后的“热身运动”。他真正要大展拳脚的方向,是以集团上市地产公司“丰隆城市发展”为旗舰,力拓酒店业,以期打造出丰隆问鼎全球的酒店帝国。

▲图注:丰隆旗下酒店环境优美

事实上早在1993年,其父郭芳枫还健在时,郭令明的酒店业战略就已经启动。当年,丰隆斥巨资将新西兰20家酒店,以及伦敦告罗士大酒店、香港日航大酒店、吉隆坡丽晶大酒店等多家酒店“收编”旗下。

1995年郭令明执掌丰隆之际,又联合阿拉伯王子以25亿巨资购入了美国纽约广场大酒店,轰动一时。此后他又成立了千禧国敦酒店有限公司,正式打出丰隆旗下定位五星级高端品质的“千禧”酒店品牌,并带领该公司于1996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阴霾消散后,郭令明抛出近50亿元,一举收购了28家美国富豪酒店,使丰隆旗下的国际豪华酒店数量逾百家,被誉为以低价出击的“商界猎人”。

如今,千禧国敦已发展成为新加坡及亚洲最大的酒店集团之一,辖下的酒店数量超过150家,遍布亚洲、大洋洲、欧洲以及美国,总客房数目达3万间。“在全球很多地区,我们都以酒店投资方身份出现,并委托其他资深的酒店管理集团专门运营。此举有利于丰隆吸纳其他酒店集团的优秀管理经验,提升自身品质与竞争力。”郭令明说。

深耕中国

随着丰隆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强化酒店业布局,占据亚太区核心战略地位的中国市场,成为郭令明“落子”的焦点。他尤其看好中国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历史性契机,决意带领千禧国敦大力进军。

2006年10月18日,郭令明现身上海,宣布千禧国敦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豪华五星级酒店——耗资3.8亿元建造、拥有369间客房的上海千禧海鸥大酒店开业,并表示未来将加大在华的酒店业投资,将千禧系列酒店品牌拓展到中国各大城市。

▲图注:上海千禧海鸥大酒店

“如今是进军中国酒店业的最好时机,上海‘第一站’后,我们将首先向中国的一线城市拓展。”郭令明介绍说,目前,千禧国敦旗下拥有“千禧”(五星级)、“国敦”(四星级)和“君门”(三星级)三大酒店品牌。尽管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万豪、雅高、洲际、豪生、喜达屋等国际知名酒店集团都已进驻并打响知名度,“千禧系”属于后来者,名气尚浅,但集团计划在电子商务及全球预订系统等方面多下工夫。“我们在新加坡还有很好的会展商旅资源,对于市场竞争,我们很有信心。”

2008年4月,丰隆第二家在华酒店——北京千禧大酒店正式投入运营。作为“千禧系”旗下全新的超豪华五星级旗舰酒店,北京千禧由千禧国敦亲自投资并负责日常管理。“我们很荣幸将‘千禧品牌’介绍到北京,这家酒店承袭了千禧独有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加上特色的豪华设施,相信很快会跃居北京最受欢迎的五星级酒店之一!”

郭令明在开幕酒会上的这番预测,绝非虚言。2012年4月,北京千禧大酒店从百余家五星级酒店中脱颖而出,被亚洲主要的旅游商展组织者和活动管理者——TTG媒体机构授予“北京最佳商务酒店”殊荣,这是业内极具含金量的奖项,亦是“千禧系”登临中国一线酒店军团先锋位置的力证。

此后,郭令明又率领千禧国敦连番布局青岛、无锡、厦门等城市。目前,其脚步正向中国西部加速迈进,并将大中华区总部设在成都。“我们正在成都光华片区兴建集团旗下全球最大、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预计将于2016年正式对外营业。”

▲图注:丰隆旗下酒店内景

与此同时,为满足不断细分、不断多元化的酒店入主需求,千禧集团于2002年推出旗下全新的“M酒店”品牌,定位年轻时尚一族,在设计上充分利用空间并突出现代化装修元素,深受目标客户群好评。

2013年9月,继第一家M酒店落户新加坡后,“千禧系”第二家M酒店——成都M酒店开门迎客。“将M品牌引入中国,是千禧在中国投资发展的重要里程碑。M系列诞生,是为了迎合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这种紧跟时代的经营理念,是父亲留给我的宝贵财富。我们相信年轻一代会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主体客群,集团亦以注重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为原则,把M品牌继续植根在中国更多城市,比如杭州和福清。”郭令明说。

酒店业之外,基于对中国市场潜力的深度评估与长远看好,他还带领集团逐步实现投资多元化,相继控股了新飞电器、玉柴国际等。

2011年底,丰隆集团在成都购地405亩,投资18亿美元,打造其在中国内地首个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千禧河畔国际社区。该社区计划于2016年底正式投入运营,届时将包括丰隆集团大中华区总部、高级会议中心、千禧河畔大酒店等多元业态。

“我们坚信,未来十年一定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崛起的十年,千禧会继续以务实诚恳的态度走下去,以量身定制的方式,为中国乃至亚太区及全球的业主们,提供最人性化、最高性价比的服务与管理咨询方案。”郭令明表示,不止千禧国敦,如今资产超过400亿美元的丰隆集团,亦将统辖各类优质资源,特别是旗下11家在世界主要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全力延续集团在房地产开发、金融服务、贸易和工业、以及酒店业四大领域的优势地位,并不断实现更多创新突破。

▲图注:郭令明近照

“这是父亲愿意看到的。守业只是相对的,创业才是企业永恒的奋斗姿态。”谈及家族新一任接班人,郭令明坦言,自己心中目前还没有特定的人选。“我有两个儿子和10个侄儿。大儿子从波斯顿大学毕业后,在美国硅谷设立了自己的网络公司,对掌管家族生意的兴趣不大。未来选择接班人,我会主要考量他是否具备企业家的素质,是否有能力领导自己承继的产业。”

在郭令明看来,家族生意体系中,领导者诞生于家庭成员内部的世袭制度,既可以是一个“极利”,也可以是一个“潜弊”——利,之于血脉相连的亲情,再捆绑着共同的目标与利益,必能激发管理者最大限度的主观能动性,凡事克尽己责,分秒必争;但弊在于,一旦“任人唯亲”被固化下来,就可能出现“在其位不谋其政”,最终导致企业丧失竞争力。

“因此早在20多年前,丰隆集团就开始聘用家族以外的专业管理人才,任职于重要岗位。我相信,自己最终将以大局为重,找到最恰当的接班人选,无论他是我们的家庭成员,还是外人。”他说。■

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取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