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延期了演出的剧场,最近都在忙什么?

疫情期间,剧场人没有一天休息过,剧院方未来要面临的不仅是疫情后恢复演出的问题,更是如何建立人们再度投入到公共文化空间的安全感。这些都是剧院方现在就应该开始思考的问题。

为了避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散,原本热闹的春节演出市场第一时间“拉响警报”,天津演艺网在春节期间推出的几百场精彩演出,必须要一一进行延期并办理退票。

当各大剧场根据天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发布演出延期公告时,距离原计划的大年初一第一场演出开锣,只剩30多个小时,天津的剧场人,当即进入到了“战斗”状态。

原定于鼠年大年初一上演,王冠丽携青年团弟子的评剧《秦香莲》往期剧照

为了避免观众在售票处聚集,票务人员为观众提供了多种选择。刚宣布延期的那些天,大家几乎每天都从早忙到晚,确保和每一位观众都联系上才结束一天的工作。观众对于剧场打来的致歉电话相当理解,纷纷表示剧场工作做得很细致。

各个剧院高效的工作赢得了观众群中一片“点赞”

转眼间,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观众们心心念念的剧场还好吗?因疫情延期演出的剧场,这些日子在忙什么?

最近,演艺君采访一些剧场,目前,除了继续完成退票工作外,许多剧场正利用停演的空隙,加强舞台维护、票务系统升级改造、硬件维修等工作,提升设施功能,为复演做好前期准备。

每一位剧场人都期待着,疫情结束后,市民朋友们能更多地走进剧场,欣赏更多的文化艺术作品。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实验剧场

原定于大年初七重新开业的实验剧场,由于疫情,推迟了与观众见面的时间,成为了不少话剧迷心中开年的第一个遗憾。

从大年三十开始,实验剧场的工作人员就开始了退票的工作,在大年初七之前,话剧《日出》的票全部完成退款工作,原定于2月21日首演的都市情感话剧《背叛》也退款完成了。工作人员逐一给观众打电话通知,有些电话未接到的会短信留言,在观众群里也会通知大家,确保服务好每一位观众。

装修后的实验剧场

为了“重塑、升级、蜕变”,实验剧场于2017年,进行了整体外延装修、内部技术改造、安全升级等工程,演艺君了解到,原本,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准备在大年初七这天举行一场实验剧场开业庆典,邀请观众和人艺的演员们欢聚,但因疫情影响,也只能忍痛延期。

2015年,话剧《榆树下的欲望》在装修前的实验剧场演出剧照

疫情期间,实验剧场在常规条件下做到定期消毒,保证消毒无死角,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加强重要点位的巡视。

历久弥新,天津人艺相信待疫情结束后,重装上阵的实验剧场,将以崭新的面貌,开启新型小剧场运营模式,“立志”成为天津及华北地区最具戏剧学术权威及戏剧商业价值的小剧场。同时,植入戏剧时尚元素,集观剧、交流、互动于一体,成为高雅舞台艺术演出平台,在保证原有观众群的基础上,争取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

装修后的实验剧场

光华剧院

光华剧院2007年6月1日起正式投入使用,是一个集演出、办公、排练等功能和为观众服务配套设施在内的综合性剧院,位于河西区新围堤道与南北大街交口,与海河相邻。

光华剧院负责人张伟明介绍说,光华剧院包括有大、小两个剧场,涉及的观众数量众多,从大年三十开始,工作人员一起,将演出延期的信息传递给每个观众,并确保所有购票者都能收到退票款。

目前,光华剧院虽不对外开放,但也做好定时消毒工作。“我们已经购买了体温计、消毒液、口罩等防护措施,等情况好转了,我们可以让大家安全放心重新地走进剧场。”

事实上,这次疫情对于各个剧场来说,相当于一次平时演习的实战检验。许多剧场都对演艺君说,等疫情过去了,要将这次应对疫情的经验整理成册,这些经验都是一间现代化的剧院必需的。

红旗剧院

红旗剧院于2015年下半年改扩建重新开业,以崭新的面貌开门纳客,招待喜爱评剧和喜爱更多舞台艺术的老朋友、新朋友。红旗剧院以演出评剧为主,多年来一直致力服务于评剧戏迷,曾演出《红高粱》《寄印传奇》《赵锦棠》《凤阳情》《狗不理传奇》《三关明月》《杜十娘》《回杯记》等诸多精品曲目。整修后红旗剧院作为南开区标志性演出文化场所,紧邻地铁6号线,交通方便。

红旗剧院经理恒毅告诉演艺君,红旗剧院服务的客群年龄相对偏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更加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好在观众们都很理解,都特别配合。原本大年初五的演出延期了,但大初五当晚,怕有些观众不知道,慕名而来结果扑空,工作人员一直坚守到晚上8点多才回家。

利用停演这段时间,红旗剧院修整了地面,更换了玻璃,维修了灯光,同时坚持定期对剧院进行消毒,“我们坚持做好后期保障工作,等到恢复演出的时候,尽力给观众更加舒适的体验,”恒毅说。

红旗剧院的工作人员在清洁剧场

中国大戏院

天津中国大戏院是我国戏曲艺术活动的重要阵地和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品牌代表。自上世纪30年代成立,便成为戏曲流派名家的必到之地,也是京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传播基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背景。现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津门老字号”。

中国大戏院

“1月份到三月份,中国大戏院原本安排了15场自办演出,16场租场演出,49场相声演出,还有三场电影的放映,由于疫情全部延期。”工作人员告诉演艺君,截止目前,中国大戏院处理退票近2700张,这三个月,大剧场预计损失观众2万余人次,小剧场预计损失观众2千余人次。

工作人员在为观众办理退票

尽管还没有到大部分市民开工的日子,但剧场每天都有人值班,在做好退票工作的同时,中国大戏院坚持做好剧院消毒工作,期待着剧场里重新热闹的日子早一点到来。

工作人员在做消毒工作

疫情期间,剧场人没有一天休息过,剧院方未来要面临的不仅是疫情后恢复演出的问题,更是如何建立人们再度投入到公共文化空间的安全感。这些都是剧院方现在就应该开始思考的问题。

不过,对于接下来的演出季,大家都是很有信心的,“虽然目前还不明朗,但我们未来的演出预案已经在商议中了”,中国大戏院工作人员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因疫情延期了演出的剧场,最近都在忙什么?

疫情期间,剧场人没有一天休息过,剧院方未来要面临的不仅是疫情后恢复演出的问题,更是如何建立人们再度投入到公共文化空间的安全感。这些都是剧院方现在就应该开始思考的问题。

为了避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散,原本热闹的春节演出市场第一时间“拉响警报”,天津演艺网在春节期间推出的几百场精彩演出,必须要一一进行延期并办理退票。

当各大剧场根据天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发布演出延期公告时,距离原计划的大年初一第一场演出开锣,只剩30多个小时,天津的剧场人,当即进入到了“战斗”状态。

原定于鼠年大年初一上演,王冠丽携青年团弟子的评剧《秦香莲》往期剧照

为了避免观众在售票处聚集,票务人员为观众提供了多种选择。刚宣布延期的那些天,大家几乎每天都从早忙到晚,确保和每一位观众都联系上才结束一天的工作。观众对于剧场打来的致歉电话相当理解,纷纷表示剧场工作做得很细致。

各个剧院高效的工作赢得了观众群中一片“点赞”

转眼间,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观众们心心念念的剧场还好吗?因疫情延期演出的剧场,这些日子在忙什么?

最近,演艺君采访一些剧场,目前,除了继续完成退票工作外,许多剧场正利用停演的空隙,加强舞台维护、票务系统升级改造、硬件维修等工作,提升设施功能,为复演做好前期准备。

每一位剧场人都期待着,疫情结束后,市民朋友们能更多地走进剧场,欣赏更多的文化艺术作品。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实验剧场

原定于大年初七重新开业的实验剧场,由于疫情,推迟了与观众见面的时间,成为了不少话剧迷心中开年的第一个遗憾。

从大年三十开始,实验剧场的工作人员就开始了退票的工作,在大年初七之前,话剧《日出》的票全部完成退款工作,原定于2月21日首演的都市情感话剧《背叛》也退款完成了。工作人员逐一给观众打电话通知,有些电话未接到的会短信留言,在观众群里也会通知大家,确保服务好每一位观众。

装修后的实验剧场

为了“重塑、升级、蜕变”,实验剧场于2017年,进行了整体外延装修、内部技术改造、安全升级等工程,演艺君了解到,原本,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准备在大年初七这天举行一场实验剧场开业庆典,邀请观众和人艺的演员们欢聚,但因疫情影响,也只能忍痛延期。

2015年,话剧《榆树下的欲望》在装修前的实验剧场演出剧照

疫情期间,实验剧场在常规条件下做到定期消毒,保证消毒无死角,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加强重要点位的巡视。

历久弥新,天津人艺相信待疫情结束后,重装上阵的实验剧场,将以崭新的面貌,开启新型小剧场运营模式,“立志”成为天津及华北地区最具戏剧学术权威及戏剧商业价值的小剧场。同时,植入戏剧时尚元素,集观剧、交流、互动于一体,成为高雅舞台艺术演出平台,在保证原有观众群的基础上,争取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

装修后的实验剧场

光华剧院

光华剧院2007年6月1日起正式投入使用,是一个集演出、办公、排练等功能和为观众服务配套设施在内的综合性剧院,位于河西区新围堤道与南北大街交口,与海河相邻。

光华剧院负责人张伟明介绍说,光华剧院包括有大、小两个剧场,涉及的观众数量众多,从大年三十开始,工作人员一起,将演出延期的信息传递给每个观众,并确保所有购票者都能收到退票款。

目前,光华剧院虽不对外开放,但也做好定时消毒工作。“我们已经购买了体温计、消毒液、口罩等防护措施,等情况好转了,我们可以让大家安全放心重新地走进剧场。”

事实上,这次疫情对于各个剧场来说,相当于一次平时演习的实战检验。许多剧场都对演艺君说,等疫情过去了,要将这次应对疫情的经验整理成册,这些经验都是一间现代化的剧院必需的。

红旗剧院

红旗剧院于2015年下半年改扩建重新开业,以崭新的面貌开门纳客,招待喜爱评剧和喜爱更多舞台艺术的老朋友、新朋友。红旗剧院以演出评剧为主,多年来一直致力服务于评剧戏迷,曾演出《红高粱》《寄印传奇》《赵锦棠》《凤阳情》《狗不理传奇》《三关明月》《杜十娘》《回杯记》等诸多精品曲目。整修后红旗剧院作为南开区标志性演出文化场所,紧邻地铁6号线,交通方便。

红旗剧院经理恒毅告诉演艺君,红旗剧院服务的客群年龄相对偏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更加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好在观众们都很理解,都特别配合。原本大年初五的演出延期了,但大初五当晚,怕有些观众不知道,慕名而来结果扑空,工作人员一直坚守到晚上8点多才回家。

利用停演这段时间,红旗剧院修整了地面,更换了玻璃,维修了灯光,同时坚持定期对剧院进行消毒,“我们坚持做好后期保障工作,等到恢复演出的时候,尽力给观众更加舒适的体验,”恒毅说。

红旗剧院的工作人员在清洁剧场

中国大戏院

天津中国大戏院是我国戏曲艺术活动的重要阵地和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品牌代表。自上世纪30年代成立,便成为戏曲流派名家的必到之地,也是京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传播基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背景。现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津门老字号”。

中国大戏院

“1月份到三月份,中国大戏院原本安排了15场自办演出,16场租场演出,49场相声演出,还有三场电影的放映,由于疫情全部延期。”工作人员告诉演艺君,截止目前,中国大戏院处理退票近2700张,这三个月,大剧场预计损失观众2万余人次,小剧场预计损失观众2千余人次。

工作人员在为观众办理退票

尽管还没有到大部分市民开工的日子,但剧场每天都有人值班,在做好退票工作的同时,中国大戏院坚持做好剧院消毒工作,期待着剧场里重新热闹的日子早一点到来。

工作人员在做消毒工作

疫情期间,剧场人没有一天休息过,剧院方未来要面临的不仅是疫情后恢复演出的问题,更是如何建立人们再度投入到公共文化空间的安全感。这些都是剧院方现在就应该开始思考的问题。

不过,对于接下来的演出季,大家都是很有信心的,“虽然目前还不明朗,但我们未来的演出预案已经在商议中了”,中国大戏院工作人员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