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用数字化改造农业:“中国粮仓”黑龙江的一场大实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用数字化改造农业:“中国粮仓”黑龙江的一场大实验

黑龙江农投数字农业公司是一家专门服务于黑龙江省的农业服务商。数字农业公司的张鹏越告诉我们,他们希望能够扎根到黑龙江的县、乡、村里去,搭建服务全省的数字中台。这是涉及到一系列利益方的改造。

文|新商业情报  朱若淼

编辑|李威

过去5年,被称为“中国粮仓”的黑龙江省加速了对农业进行的供给侧改革。这个全国人均土地面积最大的省份,近10年也也在逐步优化黑龙江各地区的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数字化是这个转型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最近两年一个积极的变量来自于下游。随着终端生鲜零售市场的快速成长,数字化转型的助力被传导至上游。更多的资本方进入上游,阿里巴巴集团在去年宣布与黑龙江8个大米地标品牌合作,建设示范基地,建立农产品全程数字化品控追溯系统。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内也在培养企业协助上游的数字化转型。2019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组建的黑龙江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称农投集团)成立了新的子公司——黑龙江农投数字农业有限公司(下文称数字农业公司),专门服务于上游生产各环节的数字化。

2月初,数字农业公司的董事长张鹏越在接受我们专访时说,9年前,他从北京回到黑龙江时就意识到互联网+农业可能是这里发展互联网产业最重要的突破口之一。2019年11月数字农业公司成立之后,张鹏越从之前工作的黑龙江大米网调任到了这家公司。“实际上我们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一张服务的网络,把我们的数字农业工作扎根到黑龙江的县、乡、村去,搭建一个数字中台。”张鹏越介绍。

这不仅是数据层面的升级,更涉及到农资公司、加工工厂、农民等一系列的改造。

01 | 积累数据

在数字农业公司成立后的三个多月里,工作重点是打造服务于种植端的互联网平台。张鹏越介绍称,这个平台主要以下游订单为中心,指导上游生产,并提供一系列农业服务解决方案打通种植端的各个环节,提高作物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第一争取让农民种地不花钱;第二是种地不下田,这部分指的是未来我们怎么样通过我们数字农业平台的农机服务让他种地不下田。再一个是通过市场导向,告诉农民种什么最赚钱,怎么种才最安全。”张鹏越说。

国企背景的数字农业公司获得了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目前已和七台河市达成了战略合作,与当地供销社、农村农业局一起在20个试点村庄推出新型的社村企业模式,由村支书担任社村企业的董事长,村长担任总经理。数字农业公司通过跟社村企业合作,协调当地的农业生产工作。

除了生产技术层面的支持,数字农业公司还会在资金层面提供支持。它通过平台收集到的数据,预估当地每块地的收益,以此为依据发放贷款给社村企业。

“基本上都是平息的,以前农民一到种地的时候都去买财险种地,我们帮他解决这部分的工作。”张鹏越表示,金融的介入一方面为农民扩大再生产提供了资金保障,另一方面降低了农民的风险。

“这部分钱也不是完全交给农民,其中一大部分的钱,我们以受托支付的形式,让他们必须通过我们这个渠道购买种药肥。”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控制种植前农资的采购,来把控生产的质量。因为对于一些暂时无法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主粮来说,种、肥决定了最终农产品的质量。

走通这套模式需要多方面资源的对接。这其中平台既要为合作社提供种子、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对接,也要为接入平台的合作社们提供终端销售渠道支持。在此基础之上,平台还需要为农民提供金融贷款、保险、农机、仓储物流等囊括整个种植过程的解决方案,并孵化优质的农产品品牌,以提高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价值,减轻其种植成本负担。

数字农业公司的模式与农业服务商中化农业推出的现代农业技术平台(MAP)有相近之处。张鹏越向我们介绍称,数字农业公司提供的农业服务模式相较于MAP会更轻。“比如说我们的种、药、肥就不是我们自己经营的。”

其中所涉及到的金融、农资、技术等服务,由农投集团旗下的12家子公司负责提供。目前这些公司覆盖了农业生产的全产业链。张鹏越所在的数字农业公司实际是农投集团的二级公司,它的控股方是农投集团旗下的农投云产业有限公司。在合作项目上,云产业提供的资源能与数字农业公司“无缝连接”。

张鹏越表示,数字农业公司推出这个互联网平台的另一大优势是农投集团已经具备的良好数据基础。去年1月,农投集团成立之后,黑龙江省农业大数据中心开始由农投集团运营。这个中心成立于2017年,负责统筹全省农业大数据建设,并兼有指导农业大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存储、开放共享等方面的工作,目前拥有18个子系统。

在张鹏越看来,这些年黑龙江省开展的高标准农田等实验模式,实际上已经做了一些比较好的数据积累。而且,由于黑龙江是中国的大粮仓,政府对数据收集的重视,也让数据中心在这些年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数据。

在此基础上,农投集团进一步将黑龙江省粮食产业集团的粮库、下游厂商、龙头企业及销区数据进行了整合。“黑龙江省所有的这样的数据是掌握在我们手里的,数字农业如果没有数据就谈不上数字,这个其实是我们做数字农业最大的门槛。”张鹏越说。

02 | 精细化运作

在数据、模式等方面打好基础之后,数字农业公司要在精准农业上用粮食作物种植全过程的单一化管控和孵化地方农产品品牌“两条腿”走路。

粮食作物种植全过程的单一化管控主要面向三大主粮,即在黑龙江地区产量较大的玉米、水稻、大豆三种作物。尽管目前数字农业公司的能力还无法对所有主粮进行精准管理,但是在三大主粮的种植过程中仍有很大的精细化操作空间,优化这些环节就已经能够帮助产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张鹏越举例称,在黑龙江当地他们将混杂了各品种的玉米称为“花粮”,其中胶质玉米、粉质玉米等不同品种的玉米混种在一起。在最后验收时,混杂品种的玉米分拣难度大,这增加了下游销售的难度。因为不同品种有不同的销售对象,例如应用到饲养禽类的需要胶质玉米,而如果要用来制作究竟,胶质玉米发酵起来质量相对要差一些。

“如果不加以区分的话,价格会低下来。”针对这部分主要粮食作物订单,鼓励进行单一品种种植,是数字农业公司正在主要投入的一个方向。“我利用数字化平台,能知道哪块地买了什么样的种子,大概能种出什么东西。我们通过这个来为大粮形成订单农业的良性循环。”

数字农业公司的“另一条腿”是围绕黑龙江的产区特征来进行地方农产品品牌的系列化打造。具体来说,这个区域品牌之下包括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鲜食玉米、杂粮类精品农产品为主,还包括黑龙江特色的粘豆包、酸黄瓜等产品。它们都能满足都市消费者替代主食的消费需求。

第二部分是是与农投集团主导的区域品牌合作,打造双品牌。例如“龙江臻”是黑龙江打造的原产地品牌,数字农业公司将自己的产品系列纳入主品牌的系列之下,以实现更好的品牌效益。

张鹏越认为,品牌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在黑龙江,更多的订单能增强产地对加工工厂的吸引力,弥补各地第二产业发展相对之后上的缺陷。而就零售终端而言,优势的品牌能为上游带来更多的订单量,类似鲜食玉米这类新产品如果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它能进一步借助下游的动力来推动上游种植结构、产品化方向上的改革。

“鲜食玉米”是数字农业公司现阶段计划孵化的第一个品牌产品。这类鲜食玉米产品,开袋煮熟即可食用,操作过程方面,在都市年轻消费者中有较大市场。特别是在夏天不愿意做饭的情况下,可以成为这类消费者的替代选择。

目前数字农业公司已经与七台河、双鸭山、绥化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在这三个地方委托订单种植共1亿多穗鲜食玉米。数字农业公司负责从种子开始把控生产,并在种植过程中提供“元素级植保”方案来提升产能和玉米的口感。在此基础上,数字农业公司还计划在当地引进加工工厂进入产地,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标准化加工,以玉米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现在做的品牌农业是希望为每一个村、每一个县,每一个市孵化品牌产品,它实际上是根据当地适合种什么,来决定这个地区孵化什么样的农产品。这是一个缓慢的孵过程。”张鹏越介绍。“鲜食玉米是我们今年要孵化的明星产品,更是黑龙江从农业大省向强省转型的一部分。”

尽管品牌农产品还不是公司的主要业务,但张鹏越认为这类品牌化产品的种植、加工是他们未来的方向,因为它具有更高商业价值。他预估鲜食玉米今年的产值可能在1个亿左右,而主粮的交易达到数百亿。但是从利润上来看,张鹏越分析前者的利润可能会达到四六分或者五五分的状态。

03 | 培养年轻农民

对农民的再教育是推进数字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数字农业公司来说,农民的积极配合能为他们推行新模式提供助力。目前在黑龙江地区农民老龄化问题严重,“四五十岁的人把东西(种、肥)卖给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人去种田”,如何吸引媒介素养更好的年轻人来种田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张鹏越认为这个问题未来会得到逐步环节,因为黑龙江是国内人均耕地集中的区域,规模化的土地意味着随着农业机械化被广泛采纳之后,土地对农民的需求量不大。“实际上在每个村子,我们有一个年轻人帮我们做这个事就行。”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方面通过数字农业公司正在推行的社村企业模式等先进模式给农民带来收益的提升,借此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另一方面则在于让回来种地的年轻人掌握新的种植技术、工具及销售方法。

被称为“中国粮仓”,用数字化改造农业,黑龙江的一场大实验

“现在也知道网上的流量不够分了,他们其实也困扰,说生意都不好了,甚至赔钱了该怎么办?我希望数字农业能帮助他们,让他们还持续变成这个村子里面年轻的大学生,新农民。”张鹏越说。

也因此,张鹏越如今也经常接受来自省农村农业厅的邀请开设专场,给各个地区来的农民讲课。“我讲课的时候基本上会先了解一下来的是哪些人,是不是上次已经来过来,以及他们以前接触过什么类型的农业。”这些信息会帮助到张鹏越因人而异地提供培训课程。

与此同时,农投集团也与淘宝大学合作,计划推出龙江农投淘宝大学。张鹏越说,尽管此前做过的培训不少,但是并不系统,每次来听课的人群也不一样。与淘宝大学合作之后,他计划设计系列化的农业课程,“从浅到深,逐步为我们地区培养农业互联网人才。”

这也是张鹏越个人特别感兴趣的一项工作。因为在他看来,钱、技术等都到位之后,懂得应用互联网的人才对于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手机就是新农具,农民就是新职业。”张鹏越说。

在打造数字化平台过程中,涉及到传统农资企业的线上化,此前数字农业公司在推进这项合作中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是像种子公司这类农资企业由于需要重组现有的线下、线上资源,参与进来的动力不强;另一方面是农民本身更习惯通过朋友介绍到线下门店购买,也不愿意转到线上。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这种传统的线下农资购买模式,大家的参与意愿都变强了。这段时期,张鹏越接到了大量传统农资公司的合作咨询,其中部分已经达成了战略合作。“对我们来讲,最坏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好的时候。”张鹏越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用数字化改造农业:“中国粮仓”黑龙江的一场大实验

黑龙江农投数字农业公司是一家专门服务于黑龙江省的农业服务商。数字农业公司的张鹏越告诉我们,他们希望能够扎根到黑龙江的县、乡、村里去,搭建服务全省的数字中台。这是涉及到一系列利益方的改造。

文|新商业情报  朱若淼

编辑|李威

过去5年,被称为“中国粮仓”的黑龙江省加速了对农业进行的供给侧改革。这个全国人均土地面积最大的省份,近10年也也在逐步优化黑龙江各地区的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数字化是这个转型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最近两年一个积极的变量来自于下游。随着终端生鲜零售市场的快速成长,数字化转型的助力被传导至上游。更多的资本方进入上游,阿里巴巴集团在去年宣布与黑龙江8个大米地标品牌合作,建设示范基地,建立农产品全程数字化品控追溯系统。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内也在培养企业协助上游的数字化转型。2019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组建的黑龙江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称农投集团)成立了新的子公司——黑龙江农投数字农业有限公司(下文称数字农业公司),专门服务于上游生产各环节的数字化。

2月初,数字农业公司的董事长张鹏越在接受我们专访时说,9年前,他从北京回到黑龙江时就意识到互联网+农业可能是这里发展互联网产业最重要的突破口之一。2019年11月数字农业公司成立之后,张鹏越从之前工作的黑龙江大米网调任到了这家公司。“实际上我们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一张服务的网络,把我们的数字农业工作扎根到黑龙江的县、乡、村去,搭建一个数字中台。”张鹏越介绍。

这不仅是数据层面的升级,更涉及到农资公司、加工工厂、农民等一系列的改造。

01 | 积累数据

在数字农业公司成立后的三个多月里,工作重点是打造服务于种植端的互联网平台。张鹏越介绍称,这个平台主要以下游订单为中心,指导上游生产,并提供一系列农业服务解决方案打通种植端的各个环节,提高作物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第一争取让农民种地不花钱;第二是种地不下田,这部分指的是未来我们怎么样通过我们数字农业平台的农机服务让他种地不下田。再一个是通过市场导向,告诉农民种什么最赚钱,怎么种才最安全。”张鹏越说。

国企背景的数字农业公司获得了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目前已和七台河市达成了战略合作,与当地供销社、农村农业局一起在20个试点村庄推出新型的社村企业模式,由村支书担任社村企业的董事长,村长担任总经理。数字农业公司通过跟社村企业合作,协调当地的农业生产工作。

除了生产技术层面的支持,数字农业公司还会在资金层面提供支持。它通过平台收集到的数据,预估当地每块地的收益,以此为依据发放贷款给社村企业。

“基本上都是平息的,以前农民一到种地的时候都去买财险种地,我们帮他解决这部分的工作。”张鹏越表示,金融的介入一方面为农民扩大再生产提供了资金保障,另一方面降低了农民的风险。

“这部分钱也不是完全交给农民,其中一大部分的钱,我们以受托支付的形式,让他们必须通过我们这个渠道购买种药肥。”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控制种植前农资的采购,来把控生产的质量。因为对于一些暂时无法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主粮来说,种、肥决定了最终农产品的质量。

走通这套模式需要多方面资源的对接。这其中平台既要为合作社提供种子、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对接,也要为接入平台的合作社们提供终端销售渠道支持。在此基础之上,平台还需要为农民提供金融贷款、保险、农机、仓储物流等囊括整个种植过程的解决方案,并孵化优质的农产品品牌,以提高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价值,减轻其种植成本负担。

数字农业公司的模式与农业服务商中化农业推出的现代农业技术平台(MAP)有相近之处。张鹏越向我们介绍称,数字农业公司提供的农业服务模式相较于MAP会更轻。“比如说我们的种、药、肥就不是我们自己经营的。”

其中所涉及到的金融、农资、技术等服务,由农投集团旗下的12家子公司负责提供。目前这些公司覆盖了农业生产的全产业链。张鹏越所在的数字农业公司实际是农投集团的二级公司,它的控股方是农投集团旗下的农投云产业有限公司。在合作项目上,云产业提供的资源能与数字农业公司“无缝连接”。

张鹏越表示,数字农业公司推出这个互联网平台的另一大优势是农投集团已经具备的良好数据基础。去年1月,农投集团成立之后,黑龙江省农业大数据中心开始由农投集团运营。这个中心成立于2017年,负责统筹全省农业大数据建设,并兼有指导农业大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工存储、开放共享等方面的工作,目前拥有18个子系统。

在张鹏越看来,这些年黑龙江省开展的高标准农田等实验模式,实际上已经做了一些比较好的数据积累。而且,由于黑龙江是中国的大粮仓,政府对数据收集的重视,也让数据中心在这些年来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数据。

在此基础上,农投集团进一步将黑龙江省粮食产业集团的粮库、下游厂商、龙头企业及销区数据进行了整合。“黑龙江省所有的这样的数据是掌握在我们手里的,数字农业如果没有数据就谈不上数字,这个其实是我们做数字农业最大的门槛。”张鹏越说。

02 | 精细化运作

在数据、模式等方面打好基础之后,数字农业公司要在精准农业上用粮食作物种植全过程的单一化管控和孵化地方农产品品牌“两条腿”走路。

粮食作物种植全过程的单一化管控主要面向三大主粮,即在黑龙江地区产量较大的玉米、水稻、大豆三种作物。尽管目前数字农业公司的能力还无法对所有主粮进行精准管理,但是在三大主粮的种植过程中仍有很大的精细化操作空间,优化这些环节就已经能够帮助产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张鹏越举例称,在黑龙江当地他们将混杂了各品种的玉米称为“花粮”,其中胶质玉米、粉质玉米等不同品种的玉米混种在一起。在最后验收时,混杂品种的玉米分拣难度大,这增加了下游销售的难度。因为不同品种有不同的销售对象,例如应用到饲养禽类的需要胶质玉米,而如果要用来制作究竟,胶质玉米发酵起来质量相对要差一些。

“如果不加以区分的话,价格会低下来。”针对这部分主要粮食作物订单,鼓励进行单一品种种植,是数字农业公司正在主要投入的一个方向。“我利用数字化平台,能知道哪块地买了什么样的种子,大概能种出什么东西。我们通过这个来为大粮形成订单农业的良性循环。”

数字农业公司的“另一条腿”是围绕黑龙江的产区特征来进行地方农产品品牌的系列化打造。具体来说,这个区域品牌之下包括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鲜食玉米、杂粮类精品农产品为主,还包括黑龙江特色的粘豆包、酸黄瓜等产品。它们都能满足都市消费者替代主食的消费需求。

第二部分是是与农投集团主导的区域品牌合作,打造双品牌。例如“龙江臻”是黑龙江打造的原产地品牌,数字农业公司将自己的产品系列纳入主品牌的系列之下,以实现更好的品牌效益。

张鹏越认为,品牌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在黑龙江,更多的订单能增强产地对加工工厂的吸引力,弥补各地第二产业发展相对之后上的缺陷。而就零售终端而言,优势的品牌能为上游带来更多的订单量,类似鲜食玉米这类新产品如果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它能进一步借助下游的动力来推动上游种植结构、产品化方向上的改革。

“鲜食玉米”是数字农业公司现阶段计划孵化的第一个品牌产品。这类鲜食玉米产品,开袋煮熟即可食用,操作过程方面,在都市年轻消费者中有较大市场。特别是在夏天不愿意做饭的情况下,可以成为这类消费者的替代选择。

目前数字农业公司已经与七台河、双鸭山、绥化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在这三个地方委托订单种植共1亿多穗鲜食玉米。数字农业公司负责从种子开始把控生产,并在种植过程中提供“元素级植保”方案来提升产能和玉米的口感。在此基础上,数字农业公司还计划在当地引进加工工厂进入产地,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标准化加工,以玉米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现在做的品牌农业是希望为每一个村、每一个县,每一个市孵化品牌产品,它实际上是根据当地适合种什么,来决定这个地区孵化什么样的农产品。这是一个缓慢的孵过程。”张鹏越介绍。“鲜食玉米是我们今年要孵化的明星产品,更是黑龙江从农业大省向强省转型的一部分。”

尽管品牌农产品还不是公司的主要业务,但张鹏越认为这类品牌化产品的种植、加工是他们未来的方向,因为它具有更高商业价值。他预估鲜食玉米今年的产值可能在1个亿左右,而主粮的交易达到数百亿。但是从利润上来看,张鹏越分析前者的利润可能会达到四六分或者五五分的状态。

03 | 培养年轻农民

对农民的再教育是推进数字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数字农业公司来说,农民的积极配合能为他们推行新模式提供助力。目前在黑龙江地区农民老龄化问题严重,“四五十岁的人把东西(种、肥)卖给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人去种田”,如何吸引媒介素养更好的年轻人来种田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张鹏越认为这个问题未来会得到逐步环节,因为黑龙江是国内人均耕地集中的区域,规模化的土地意味着随着农业机械化被广泛采纳之后,土地对农民的需求量不大。“实际上在每个村子,我们有一个年轻人帮我们做这个事就行。”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方面通过数字农业公司正在推行的社村企业模式等先进模式给农民带来收益的提升,借此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另一方面则在于让回来种地的年轻人掌握新的种植技术、工具及销售方法。

被称为“中国粮仓”,用数字化改造农业,黑龙江的一场大实验

“现在也知道网上的流量不够分了,他们其实也困扰,说生意都不好了,甚至赔钱了该怎么办?我希望数字农业能帮助他们,让他们还持续变成这个村子里面年轻的大学生,新农民。”张鹏越说。

也因此,张鹏越如今也经常接受来自省农村农业厅的邀请开设专场,给各个地区来的农民讲课。“我讲课的时候基本上会先了解一下来的是哪些人,是不是上次已经来过来,以及他们以前接触过什么类型的农业。”这些信息会帮助到张鹏越因人而异地提供培训课程。

与此同时,农投集团也与淘宝大学合作,计划推出龙江农投淘宝大学。张鹏越说,尽管此前做过的培训不少,但是并不系统,每次来听课的人群也不一样。与淘宝大学合作之后,他计划设计系列化的农业课程,“从浅到深,逐步为我们地区培养农业互联网人才。”

这也是张鹏越个人特别感兴趣的一项工作。因为在他看来,钱、技术等都到位之后,懂得应用互联网的人才对于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手机就是新农具,农民就是新职业。”张鹏越说。

在打造数字化平台过程中,涉及到传统农资企业的线上化,此前数字农业公司在推进这项合作中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是像种子公司这类农资企业由于需要重组现有的线下、线上资源,参与进来的动力不强;另一方面是农民本身更习惯通过朋友介绍到线下门店购买,也不愿意转到线上。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这种传统的线下农资购买模式,大家的参与意愿都变强了。这段时期,张鹏越接到了大量传统农资公司的合作咨询,其中部分已经达成了战略合作。“对我们来讲,最坏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好的时候。”张鹏越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