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发达国家不需要口罩?那只是掩饰产能不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发达国家不需要口罩?那只是掩饰产能不足!

因为经历过非典,所以表哥对中国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充满信心,在一个月前的时候,就做出了一次“打脸”的预言:口罩产能将迅速过量,当时投资去做口罩的都会赔得一塌糊涂。

文丨诗与星空

因为经历过非典,所以表哥对中国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充满信心,在一个月前的时候,就做出了一次“打脸”的预言:口罩产能将迅速过量,当时投资去做口罩的都会赔得一塌糊涂。

万万没想到的是,除了湖北,中国的疫情已经接近尾声,国外竟然不省心(插播一句,根源其实是傲慢)。

前面有中国把作业码得整整齐齐,让他们抄,安倍说我看不清,我不抄;川普说任何人都不如我懂,不用抄;文在寅说我想抄但这届百姓不行啊;意大利已经抄到雷神山了… …

央企接到口罩生产任务的时候,表哥的理解是,避免民企因为投资失误而血本无归。当国外形势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原来,很长一段时间,口罩的产能不可能供应得上全球。

但是,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都在强调:普通人不需要戴口罩。

在中国企业复工都必须要备足口罩的时候,为什么西方国家不需要口罩?甚至一些戴口罩的华人遭到了歧视。

难道我们做错了?

并非如此,西方是精英政治,政客们撒起谎来面不改色。不是普通人不需要口罩,而是他们根本供应不起口罩。

2015年,奥巴马前往路易斯安那州并发表演讲。“(飓风带来的灾难)本来不应该在这里发生,可能在其他地方发生,但不是在美国。”奥巴马在演讲中表示,“这本来是一起天灾,最后成为了一场人祸——这是政府对人民的失职”。

2005年的飓风过后,因为救灾不力,导致了当地暴乱,灾民承受了双重打击。

当救灾资源出现短缺的时候,西方社会更容易出现动乱。

灾难的时候,中国的军队扛着救灾物资、医疗器材去灾区,而美国的军队呢?持枪。

如果西方世界的普通百姓都知道,口罩其实是有用的,但产能压根不够,那就可能带来社会动荡了。

我们看到西方高层镇定自若的不戴口罩出席各种活动,也就可以理解了。

然而,该来的总会来。

首先扛不住的是意大利,这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抵御瘟疫历史的国家。《十日谈》等文艺复兴的作品都源于逃避瘟疫。

可以说,没有黑死病,就没有文艺复兴。

意大利首先结束了鸵鸟战术,战斗在抗疫第一线也就可以理解。

从公布数据的情况看,意大利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唯一一个兢兢业业坚持全面检测并公布的国家,感染人数节节攀升。

而隔壁的德国,就不好说了,毕竟,德国明镜周刊一个多月前曾经嘲讽中国,只有自由和民主才能解决疫情。

截至当地时间6日15时,德国共确诊感染新冠肺炎639人,较前一天增加239人,成为中国境外国家中继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后,感染人数第五高的国家。

有人总结德国人的行事风格,三步走:

1、事情还没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尽可能地拆别人的台;

2、事情开始落到自己身上了,最重要的事情是把锅甩出去;

3、当事情无法收拾的时候就把事情晾在那儿烂着。

目前看正在第二步通往第三步的路上。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要话题:口罩。

德国医用口罩已经到了260欧50个... ...

经过多方科普,如今大家都知道,口罩的生产难度并不大,口罩机也不算贵,更没有高精尖的技术,口罩的瓶颈是熔喷布。

医用口罩主体结构多为三层无纺布,即SMS结构,内S层为普通无纺布、外S层为经防水处理无纺布,中间M层为驻极处理的熔喷无纺布,为拦截细菌、飞沫的核心层。当前,市场最为紧缺、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就是熔喷无纺布。

好消息是三桶油都开始自己生产熔喷布了。

根据现有报道数据推测,中国的口罩产能已经超过1亿只/日,预计3月底能达到2亿只/日。合计产能差不多炒股原有的十倍,虽然距离财富自由之口罩自由越来越近了,但投资方面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了。

如果国外抄作业用点心,表哥的脸就不会挨打:如此高的产能,只会让这个行业一地鸡毛。

不过现在反转了,估计5个亿都供不应求。脸疼也欣慰,中国在解决了自己的口罩需求后,又可以向外输出了。

还是要注意,根据非典的经验(防打脸备注:不一定靠谱),这类病毒可能很难撑到夏天,所以口罩企业能够赚钱的时间窗口也不多了,大概还有两个月。

整体来看,现在口罩概念的风险都已经非常高了。

泰达股份

泰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上市公司,而是足球队。

泰达股份旗下有从事无纺布和洁净材料的子公司,成为口罩概念的当红炸子鸡。

公司全年营收规模在200亿左右,但主要来自毛利极低的贸易业务,公司净利润只有3.4个亿。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正常状态下,整个无纺布和洁净材料板块,营收都不到一个亿。所以,口罩的火爆,对公司业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个作用非常有限,大概只有营收的1%-2%上下。

道恩股份

公司发布了 2019 年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 27.33 亿元,同比增长 100.57%,归母净利润 1.68 亿元,同比增长 36.96%。

道恩股份作为上市公司,口罩的关键生产商,已经和政府做好了对接,大概率不会出现离谱的涨价行为。

同时这类企业的生产线产能有上限,扩能不太容易,所以增加的营收和净利润也是有限的。和当前的股价相比,风险已经在积累。

顺丰集团

大部分口罩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都受到严格的监管。因为当前口罩属于战略物资,产能直接和政府对接。

大家可能发现,和春节期间相比,现在口罩虽然难买,但企业都有现货(否则不让复工),而且量非常充足。它们的货源都是政府协调来的,价格也不贵。

因此口罩企业虽然产能飙升,但利润有限。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所以大多数口罩企业的股价都和其可能带来的收益背离了,需要注意风险。

顺丰就不一样了,表哥给亲朋好友发口罩都是用的顺丰,有时候可能不计快递成本,毕竟口罩太难买了。

在小区门口和顺丰小哥办交接的时候,旁边有人竟然用顺丰发1.2w个口罩。

这次疫情,业绩可以确定的,自然就是顺丰了。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在摩尔金融APP或摩尔金融官方网站moer.cn看到更多个股、盘面走势分析及投资技巧,也可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上搜索摩尔金融并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发达国家不需要口罩?那只是掩饰产能不足!

因为经历过非典,所以表哥对中国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充满信心,在一个月前的时候,就做出了一次“打脸”的预言:口罩产能将迅速过量,当时投资去做口罩的都会赔得一塌糊涂。

文丨诗与星空

因为经历过非典,所以表哥对中国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充满信心,在一个月前的时候,就做出了一次“打脸”的预言:口罩产能将迅速过量,当时投资去做口罩的都会赔得一塌糊涂。

万万没想到的是,除了湖北,中国的疫情已经接近尾声,国外竟然不省心(插播一句,根源其实是傲慢)。

前面有中国把作业码得整整齐齐,让他们抄,安倍说我看不清,我不抄;川普说任何人都不如我懂,不用抄;文在寅说我想抄但这届百姓不行啊;意大利已经抄到雷神山了… …

央企接到口罩生产任务的时候,表哥的理解是,避免民企因为投资失误而血本无归。当国外形势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原来,很长一段时间,口罩的产能不可能供应得上全球。

但是,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都在强调:普通人不需要戴口罩。

在中国企业复工都必须要备足口罩的时候,为什么西方国家不需要口罩?甚至一些戴口罩的华人遭到了歧视。

难道我们做错了?

并非如此,西方是精英政治,政客们撒起谎来面不改色。不是普通人不需要口罩,而是他们根本供应不起口罩。

2015年,奥巴马前往路易斯安那州并发表演讲。“(飓风带来的灾难)本来不应该在这里发生,可能在其他地方发生,但不是在美国。”奥巴马在演讲中表示,“这本来是一起天灾,最后成为了一场人祸——这是政府对人民的失职”。

2005年的飓风过后,因为救灾不力,导致了当地暴乱,灾民承受了双重打击。

当救灾资源出现短缺的时候,西方社会更容易出现动乱。

灾难的时候,中国的军队扛着救灾物资、医疗器材去灾区,而美国的军队呢?持枪。

如果西方世界的普通百姓都知道,口罩其实是有用的,但产能压根不够,那就可能带来社会动荡了。

我们看到西方高层镇定自若的不戴口罩出席各种活动,也就可以理解了。

然而,该来的总会来。

首先扛不住的是意大利,这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抵御瘟疫历史的国家。《十日谈》等文艺复兴的作品都源于逃避瘟疫。

可以说,没有黑死病,就没有文艺复兴。

意大利首先结束了鸵鸟战术,战斗在抗疫第一线也就可以理解。

从公布数据的情况看,意大利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唯一一个兢兢业业坚持全面检测并公布的国家,感染人数节节攀升。

而隔壁的德国,就不好说了,毕竟,德国明镜周刊一个多月前曾经嘲讽中国,只有自由和民主才能解决疫情。

截至当地时间6日15时,德国共确诊感染新冠肺炎639人,较前一天增加239人,成为中国境外国家中继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后,感染人数第五高的国家。

有人总结德国人的行事风格,三步走:

1、事情还没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尽可能地拆别人的台;

2、事情开始落到自己身上了,最重要的事情是把锅甩出去;

3、当事情无法收拾的时候就把事情晾在那儿烂着。

目前看正在第二步通往第三步的路上。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要话题:口罩。

德国医用口罩已经到了260欧50个... ...

经过多方科普,如今大家都知道,口罩的生产难度并不大,口罩机也不算贵,更没有高精尖的技术,口罩的瓶颈是熔喷布。

医用口罩主体结构多为三层无纺布,即SMS结构,内S层为普通无纺布、外S层为经防水处理无纺布,中间M层为驻极处理的熔喷无纺布,为拦截细菌、飞沫的核心层。当前,市场最为紧缺、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就是熔喷无纺布。

好消息是三桶油都开始自己生产熔喷布了。

根据现有报道数据推测,中国的口罩产能已经超过1亿只/日,预计3月底能达到2亿只/日。合计产能差不多炒股原有的十倍,虽然距离财富自由之口罩自由越来越近了,但投资方面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了。

如果国外抄作业用点心,表哥的脸就不会挨打:如此高的产能,只会让这个行业一地鸡毛。

不过现在反转了,估计5个亿都供不应求。脸疼也欣慰,中国在解决了自己的口罩需求后,又可以向外输出了。

还是要注意,根据非典的经验(防打脸备注:不一定靠谱),这类病毒可能很难撑到夏天,所以口罩企业能够赚钱的时间窗口也不多了,大概还有两个月。

整体来看,现在口罩概念的风险都已经非常高了。

泰达股份

泰达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上市公司,而是足球队。

泰达股份旗下有从事无纺布和洁净材料的子公司,成为口罩概念的当红炸子鸡。

公司全年营收规模在200亿左右,但主要来自毛利极低的贸易业务,公司净利润只有3.4个亿。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正常状态下,整个无纺布和洁净材料板块,营收都不到一个亿。所以,口罩的火爆,对公司业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个作用非常有限,大概只有营收的1%-2%上下。

道恩股份

公司发布了 2019 年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 27.33 亿元,同比增长 100.57%,归母净利润 1.68 亿元,同比增长 36.96%。

道恩股份作为上市公司,口罩的关键生产商,已经和政府做好了对接,大概率不会出现离谱的涨价行为。

同时这类企业的生产线产能有上限,扩能不太容易,所以增加的营收和净利润也是有限的。和当前的股价相比,风险已经在积累。

顺丰集团

大部分口罩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都受到严格的监管。因为当前口罩属于战略物资,产能直接和政府对接。

大家可能发现,和春节期间相比,现在口罩虽然难买,但企业都有现货(否则不让复工),而且量非常充足。它们的货源都是政府协调来的,价格也不贵。

因此口罩企业虽然产能飙升,但利润有限。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所以大多数口罩企业的股价都和其可能带来的收益背离了,需要注意风险。

顺丰就不一样了,表哥给亲朋好友发口罩都是用的顺丰,有时候可能不计快递成本,毕竟口罩太难买了。

在小区门口和顺丰小哥办交接的时候,旁边有人竟然用顺丰发1.2w个口罩。

这次疫情,业绩可以确定的,自然就是顺丰了。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在摩尔金融APP或摩尔金融官方网站moer.cn看到更多个股、盘面走势分析及投资技巧,也可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上搜索摩尔金融并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