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开学延期背后的家校合作难题待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开学延期背后的家校合作难题待解

这一次四川省开学时间再度延期,考验的不仅仅是在线教学的教学效果和覆盖范围,还有那些认为“送娃进校万事大吉”的家长们。

文  | 周旭峰  

3月3日一早,已经上了两周网课的四川学子,等来的不是预期中的开学,而是一封宣布“疫情防控没有全面解除前不开学复课”的公开信。

图片来源:四川省教育厅官网截图

家长们最担心的,并不是孩子没法继续学业。为确保“停课不停学”,四川省教育厅已做出了详细安排,从3月9日起,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电视、网络平台三种方式推送播出教学资源,开展线上教学。

真正的担心和尴尬,来自于随着家长和孩子共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二者之间的交流正在从寒假时的“侬好我好”变成了上网课后的“风云变色”。

“代管班主任”崩溃中

李路夫妇刚刚复工,儿子李成杰是成都市武侯区的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成绩算是班上中等,学习习惯只是很一般的那种,这是成都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

复工不过短短几天,在家里“监学”的奶奶,就已经给李路打了无数“小报告”了。

大多是不按课表来的问题——8:30-9:30的有声诵读,直接变成了“默剧”;9:40开始的眼保健操,基本就是直接被跳过;至于体育锻炼课,更是被私自改成了语数作业的赶做时间……

学校安排的在家线上学习课表。图片来源:由受访者提供

还有就是上课走神的问题。网课期间李成杰出来找笔拿书上厕所不是一次两次了,有时被老师点名答问,大脑延迟远超过网络延迟,让老师都开起了玩笑,是不是还没睡醒啊?

下班回家,李路夫妇解下戴了一天的口罩,又得戴上一个无形的面具——临时班主任。而当务之急是解决李成杰的上课走神问题,不过一番沟通下来,儿子的回答却出乎李路的意料。

“没有同桌,没有黑板,没有教室,我很难坚持专心听课……”

一些干扰因素就在网课中。一次数学老师在下课几分钟后又匆忙在群里补了一句,作业必须当天做完上传,一个忘记关麦的同学在群里大声抱怨“早×不说!”,李成杰为此笑了一天,接下来的课都没上好。

还有些奇怪的干扰来自邻居。有时候李路家楼上会咚咚咚连声闷响,像是午睡刚醒的架子鼓鼓手在试音。李路上楼拜访得到的回复是,“孩子在上体操课,刚跳完绳……不好意思”。

以前在李成杰做课外辅导班作业时,李路在旁可没少吼吼,“这么简单,都给你讲过了,还不会!”有了这段黑历史,如今李成杰很少会把作业拿给李路检查,而是直接发给老师,这也让李路在课后辅导上有了无从下手之感。

作为候补班主任的妈妈,也会突然在某个瞬间崩溃。当李成杰在客厅把瘪气的足球踢向沙发坐垫、立式空调,嘭嘭作响时,女高音立马会穿墙而出,“有体育课不上,在屋里乱踢!再踢,把球扔了!”

在居家班主任这个岗位上,李路家的几个成年人团灭了。

焦灼家长占了多数

只要是身为家长,在因疫情推迟开学的这段时间里,很少有不焦虑的。

孟叶是一个一岁半娃娃的妈妈,按理说孩子没到上幼儿园的年级,不会受停课的太大影响。而事实却是,在小孩4个月时就复出工作的她,如今面临的是孩子早教班停课、保姆阿姨难寻的双重焦虑。

孟叶不得不“双管齐下”,她一边和早教机构交涉,要保证疫后的教学时长,一边还要抽时间在网上自学相关早教课程,领会后在家教导孩子,以免错过最佳的智力开发期。

在疫情期间重找个保姆?孟叶很快否定了家人的这个提议,“不安全不放心,孩子也有个重新适应期”,她的目标,是留住此前的保姆。为此,即便保姆2月没来家里带孩子,她仍然按照1天100元的标准给保姆发了2月工资,就为了3月自己复工时,能“稍微放点心”。

由于是双职工家庭,孟叶夫妇复工后还得请保姆多做一顿晚饭,从3月起她把保姆的工资从5500元/月提到了6500元/月,而这份薪水支出已占到了她月收入的绝大部分。

至于那些进入到高年级的学生,多少具有了较高的生活独立性和学习自觉性,但家长们还是希望能尽快结束在家云上课的状态,对客厅和书房“缺乏学习氛围”的担忧排在了首位。

作为一个普通初三学生母亲的岳琳琳,说起女儿在家的表现,用了五个字,“靠各人自觉”,为了孩子上好网课,她给女儿配置了电脑加手机的“加强装备”,“孩子平时表现还算自觉,不过我们上班后,希望她没拿手机打游戏”,如今没了检测和考试,岳琳琳心里没底。

岳琳琳告诉界面四川,“我最希望上网课时,老师能随时点娃娃的名,喊她回答问题,就怕娃娃会打晃。现在娃娃在叛逆期,多问几句就容易吵起来,管不了,临时班主任我当不了,最多算个生活委员”。

不过,比起自己一个有着两个孩子的朋友,岳琳琳感觉自己还算幸运。

“前两天和那个朋友在微信上聊了一会,她说自己快崩溃了,两个孩子卧室门上贴着不同的班级号,小的那个才上小学四年级,大的也才初三,她在家穿梭于两张截然不同的课表中,文体美劳都要参与,煮个饭都忙得像在打仗,更别说复工了,她已经去办了离职”。

最让人放心的是高三学生,他们大多不敢松懈,虽说在家,但不少人却比学校制定的作息时间起得更早、睡得更晚。“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自嘲背后,是一群乐观的青春学子们。

不过,高考生父母的担忧却比任何年级的家长都多——“去年这时候,高考百天誓师大会都开过了,现在却连学都还没开!”、“网课的教学效率没有当堂讲的高啊,本来还打算这个学期再努把力冲刺下北大清华啥的……”

疫情拷问家教现状

家长各式各样的焦虑和担心背后,似乎有着潜在认同的一点:教育这事,还是学校在行,在家里,无论怎样教和学,始终赶不上在学校时。

然而,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对家庭教育的忽视和回避。在校学生的教育分为三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其中学校和家庭教育占了大头,没有良好的家校合作,很难培养出品学兼优、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现实中,回到家中的父母,往往只记得自己“父亲”、“母亲”的身份,却忘记了自己还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生”的老师,父母在家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深远。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郭振娜表示,如果家长在疫情宅家期间随时拿着手机,不断刷新闻、刷微博、刷抖音,就会让孩子觉得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是一种生活常态,从而让孩子在家中增加使用手机、iPad、电脑的时间,因为他们从家长身上学到,“这就是生活本身”。

此外,如果家长过分关注疫情的灾难性报道,经常在家长吁短叹,怨天尤人,也会在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精神负担,让孩子处于“自己会不会(迟早)被传染”的焦虑之中。

在如今这个非常时期,家长的言行无论好坏,都在无形中主导着孩子前行的方向。

被溺爱的15岁男孩在电梯里大吐口水,他父母却说,何必难为孩子,要抓抓我们;当交警的父亲坚守在战疫一线,6岁儿子给他写了封信,“爸爸保护好自己!我在家陪爷爷奶奶妹妹玩,放心吧!”

有人说,一场疫情将父母分成了三六九等,其间的差异,就在于家教水平的高低。

回过头来看,这一次四川省开学时间再度延期,考验的不仅仅是在线教学的教学效果和覆盖范围,还有那些认为“送娃进校万事大吉”的家长们——

战疫期间,你该为孩子提供怎样的心理辅导和言传身教?

(注:为保护个人隐私,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开学延期背后的家校合作难题待解

这一次四川省开学时间再度延期,考验的不仅仅是在线教学的教学效果和覆盖范围,还有那些认为“送娃进校万事大吉”的家长们。

文  | 周旭峰  

3月3日一早,已经上了两周网课的四川学子,等来的不是预期中的开学,而是一封宣布“疫情防控没有全面解除前不开学复课”的公开信。

图片来源:四川省教育厅官网截图

家长们最担心的,并不是孩子没法继续学业。为确保“停课不停学”,四川省教育厅已做出了详细安排,从3月9日起,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电视、网络平台三种方式推送播出教学资源,开展线上教学。

真正的担心和尴尬,来自于随着家长和孩子共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二者之间的交流正在从寒假时的“侬好我好”变成了上网课后的“风云变色”。

“代管班主任”崩溃中

李路夫妇刚刚复工,儿子李成杰是成都市武侯区的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成绩算是班上中等,学习习惯只是很一般的那种,这是成都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

复工不过短短几天,在家里“监学”的奶奶,就已经给李路打了无数“小报告”了。

大多是不按课表来的问题——8:30-9:30的有声诵读,直接变成了“默剧”;9:40开始的眼保健操,基本就是直接被跳过;至于体育锻炼课,更是被私自改成了语数作业的赶做时间……

学校安排的在家线上学习课表。图片来源:由受访者提供

还有就是上课走神的问题。网课期间李成杰出来找笔拿书上厕所不是一次两次了,有时被老师点名答问,大脑延迟远超过网络延迟,让老师都开起了玩笑,是不是还没睡醒啊?

下班回家,李路夫妇解下戴了一天的口罩,又得戴上一个无形的面具——临时班主任。而当务之急是解决李成杰的上课走神问题,不过一番沟通下来,儿子的回答却出乎李路的意料。

“没有同桌,没有黑板,没有教室,我很难坚持专心听课……”

一些干扰因素就在网课中。一次数学老师在下课几分钟后又匆忙在群里补了一句,作业必须当天做完上传,一个忘记关麦的同学在群里大声抱怨“早×不说!”,李成杰为此笑了一天,接下来的课都没上好。

还有些奇怪的干扰来自邻居。有时候李路家楼上会咚咚咚连声闷响,像是午睡刚醒的架子鼓鼓手在试音。李路上楼拜访得到的回复是,“孩子在上体操课,刚跳完绳……不好意思”。

以前在李成杰做课外辅导班作业时,李路在旁可没少吼吼,“这么简单,都给你讲过了,还不会!”有了这段黑历史,如今李成杰很少会把作业拿给李路检查,而是直接发给老师,这也让李路在课后辅导上有了无从下手之感。

作为候补班主任的妈妈,也会突然在某个瞬间崩溃。当李成杰在客厅把瘪气的足球踢向沙发坐垫、立式空调,嘭嘭作响时,女高音立马会穿墙而出,“有体育课不上,在屋里乱踢!再踢,把球扔了!”

在居家班主任这个岗位上,李路家的几个成年人团灭了。

焦灼家长占了多数

只要是身为家长,在因疫情推迟开学的这段时间里,很少有不焦虑的。

孟叶是一个一岁半娃娃的妈妈,按理说孩子没到上幼儿园的年级,不会受停课的太大影响。而事实却是,在小孩4个月时就复出工作的她,如今面临的是孩子早教班停课、保姆阿姨难寻的双重焦虑。

孟叶不得不“双管齐下”,她一边和早教机构交涉,要保证疫后的教学时长,一边还要抽时间在网上自学相关早教课程,领会后在家教导孩子,以免错过最佳的智力开发期。

在疫情期间重找个保姆?孟叶很快否定了家人的这个提议,“不安全不放心,孩子也有个重新适应期”,她的目标,是留住此前的保姆。为此,即便保姆2月没来家里带孩子,她仍然按照1天100元的标准给保姆发了2月工资,就为了3月自己复工时,能“稍微放点心”。

由于是双职工家庭,孟叶夫妇复工后还得请保姆多做一顿晚饭,从3月起她把保姆的工资从5500元/月提到了6500元/月,而这份薪水支出已占到了她月收入的绝大部分。

至于那些进入到高年级的学生,多少具有了较高的生活独立性和学习自觉性,但家长们还是希望能尽快结束在家云上课的状态,对客厅和书房“缺乏学习氛围”的担忧排在了首位。

作为一个普通初三学生母亲的岳琳琳,说起女儿在家的表现,用了五个字,“靠各人自觉”,为了孩子上好网课,她给女儿配置了电脑加手机的“加强装备”,“孩子平时表现还算自觉,不过我们上班后,希望她没拿手机打游戏”,如今没了检测和考试,岳琳琳心里没底。

岳琳琳告诉界面四川,“我最希望上网课时,老师能随时点娃娃的名,喊她回答问题,就怕娃娃会打晃。现在娃娃在叛逆期,多问几句就容易吵起来,管不了,临时班主任我当不了,最多算个生活委员”。

不过,比起自己一个有着两个孩子的朋友,岳琳琳感觉自己还算幸运。

“前两天和那个朋友在微信上聊了一会,她说自己快崩溃了,两个孩子卧室门上贴着不同的班级号,小的那个才上小学四年级,大的也才初三,她在家穿梭于两张截然不同的课表中,文体美劳都要参与,煮个饭都忙得像在打仗,更别说复工了,她已经去办了离职”。

最让人放心的是高三学生,他们大多不敢松懈,虽说在家,但不少人却比学校制定的作息时间起得更早、睡得更晚。“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自嘲背后,是一群乐观的青春学子们。

不过,高考生父母的担忧却比任何年级的家长都多——“去年这时候,高考百天誓师大会都开过了,现在却连学都还没开!”、“网课的教学效率没有当堂讲的高啊,本来还打算这个学期再努把力冲刺下北大清华啥的……”

疫情拷问家教现状

家长各式各样的焦虑和担心背后,似乎有着潜在认同的一点:教育这事,还是学校在行,在家里,无论怎样教和学,始终赶不上在学校时。

然而,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对家庭教育的忽视和回避。在校学生的教育分为三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其中学校和家庭教育占了大头,没有良好的家校合作,很难培养出品学兼优、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现实中,回到家中的父母,往往只记得自己“父亲”、“母亲”的身份,却忘记了自己还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生”的老师,父母在家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深远。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郭振娜表示,如果家长在疫情宅家期间随时拿着手机,不断刷新闻、刷微博、刷抖音,就会让孩子觉得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是一种生活常态,从而让孩子在家中增加使用手机、iPad、电脑的时间,因为他们从家长身上学到,“这就是生活本身”。

此外,如果家长过分关注疫情的灾难性报道,经常在家长吁短叹,怨天尤人,也会在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精神负担,让孩子处于“自己会不会(迟早)被传染”的焦虑之中。

在如今这个非常时期,家长的言行无论好坏,都在无形中主导着孩子前行的方向。

被溺爱的15岁男孩在电梯里大吐口水,他父母却说,何必难为孩子,要抓抓我们;当交警的父亲坚守在战疫一线,6岁儿子给他写了封信,“爸爸保护好自己!我在家陪爷爷奶奶妹妹玩,放心吧!”

有人说,一场疫情将父母分成了三六九等,其间的差异,就在于家教水平的高低。

回过头来看,这一次四川省开学时间再度延期,考验的不仅仅是在线教学的教学效果和覆盖范围,还有那些认为“送娃进校万事大吉”的家长们——

战疫期间,你该为孩子提供怎样的心理辅导和言传身教?

(注:为保护个人隐私,文中人物皆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