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聚美丽 汪薇
责任编辑|木头
近日,欧莱雅集团第六任CEO让·保罗·安巩(Jean-Paul Agon)接受了Le Monde杂志的采访。安巩表示,预计将于2021年,也就是他的65岁生日(7月6日)之前将不在担任集团CEO一职,并将递出接力棒。
根据欧莱雅内部规定,CEO的继任必须在其65岁生日之前进行。
正因为如此,接下来欧莱雅的提名委员会也将开始挑选其候选人。另外,出于对安巩的信任以及对其多年为欧莱雅付出的回报,安巩本人也允许向公司推举一名候选人,并参与最终的筛选。
在接受采访时,安巩表示,目前还是会优先考虑集团内部的候选人。
目前,很多人推测,目前担任欧莱雅副CEO的尼古拉斯·希罗尼莫斯(Nicolas Hieronimus)将成为安巩继任者。希罗尼莫斯在2017年4月被任命为欧莱雅的副首席执行官,而他也在这个欧莱雅新设立的职位中任职了近3年时间,并尽心辅佐安巩。
安巩认为,集团将遵循他当年接任CEO的过程,即像上一任CEO Lindsay Owen-Jones一样,在退任之后,在欧莱雅董事会中任职一段时间。Lindsay Owen-Jones就是在2006年卸任集团CEO之后,担任了5年的欧莱雅董事长,直到2011年3月,安巩成为欧莱雅的董事长兼CEO。
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都给了欧莱雅
1978年,安巩从巴黎高等商学院(HEC Paris)毕业便加入了欧莱雅集团。24岁就担任了欧莱雅希腊区CEO的安巩,在欧莱雅的工作也获得了上级的认可。在这之后,安巩还领导了欧莱雅德国区,并在1997年创立了欧莱雅亚洲区。
安巩在上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总结了自己的欧莱雅精彩经历:“我在欧莱雅工作的这41年并不平凡,我在德国统一(1990)之前不久加入公司,并在经济危机时期(1997年)被Lindsay Owen-Jones任命为亚洲区负责人。”
“在这之后,我还在2001年9月11日袭击事件发生的三天前到达美国子公司,并成为该地区的负责人。之后更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的前一年,成为了欧莱雅的首席执行官。”
安巩多次临危受命的经历为其积累了不少全球市场活动经验,在后续11年时间里,他带领欧莱雅集团的市值翻了一番。
而安巩在欧莱雅的重点贡献都离不开他在3个关键领域做出的改革:
第一,安巩率先提出了“Univeralization”(全球通用化,并不是完全复制粘贴的全球化),即深入了解不同地区对于美容产品的需求、愿景和美妆市场的差异性。
为此,安巩督促每个不同区的欧莱雅团队在当地创建研究和营销中心,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特定需求。
其次,在安巩的领导下,欧莱雅还经历了一场数字革命,并经此一役成为了电子商务领域的全球美妆集团领导者。自此,欧莱雅成功通过全球各大线上平台与消费者进一步建立和巩固关系。
“除了严格把控欧莱雅产品的质量,我们更期望的是能够‘把控’消费者。不仅仅是为了能够迅速感知到消费需求的变化,同时也是为了欧莱雅能够第一时间做出满足消费新需求的产品。”安巩说道。
“在过去的两年,我们连续刷新了欧莱雅二十年来最强劲的年增长率,其中,数字化的影响十分大。数字化不仅引发了更多消费者对于新美妆产品的好奇心,并为我们拉近与消费者间的关系、增加互动和提升用户体验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安巩还在担任CEO不久后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规划。作为全球领先的美妆集团,欧莱雅长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创造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和防治森林砍伐等关键领域中展现自己的企业价值观,并起到了带头作用。
安巩介绍道:“我们在2013年就启动了‘美丽,与众共享’战略,并雄心勃勃地计划从各个化妆品生产和售卖环节减少碳排放和水消耗,同时还致力于提高产品循环利用率和配方的生物可降解性。在多年的努力下,被CDP公认为了全球所有行业中环境保护做得最成功的的公司之一,并连续三年获得了AAA最佳评级。”
离开安巩后,欧莱雅当如何活跃?
在上月欧莱雅的总部会议上,安巩更是自信地表示,欧莱雅有信心在2020年稳坐美妆巨头第一的位置,并实现销售额和利润的双增长。
“过去十年对欧莱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时期,在此期间,我有幸担任了这个大集团的掌舵人。我们在数字、环境和社会各个层面对业务进行了彻底的革命。在2010年代,我们率先察觉到了数字革命的重要性,这场革命将改变一切,正因为如此我们始终积极让欧莱雅在这场运动之前行动。”
而为了实现进一步的创新,欧莱雅在近几年联手了法国的Partech、伦敦的Founders Factory以及印度和中国的创新基金,进一步实现新的研发成果,并在当地市场活跃。
欧莱雅在安巩的带领下,巩固了其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生产公司,在2019年更是实现了近3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71亿元)的高销售额。
安巩的退位不一定会对欧莱雅的行走方向造成偏移,但新CEO的行事作风是否能带领欧莱雅继续成为全球美妆潮流的引领者,聚美丽也将持续关注。
注:CDP 是一个致力于全球气候和碳排放问题的非营利组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