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谊兄弟研究院
第六代导演一般指的是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进入北电导演系,90年代后执导电影的一拨人。他们大多出生于上世纪60-70s断裂的年代,成长期间正好经历改革大开放的变革时期;而后经历了十年地下电影的“禁片”时期,在21世纪破冰后回归国内市场,当前又面临如何在资本围堵中突围的困局。
这一代代表导演有张元、贾樟柯、陆川、宁浩和管虎等人。比起宏大的史诗级场面,这群具有鲜明独立意识的青年导演明显更偏爱个体表达,他们用自己独立的精神撕开了铁幕,开始了个人的诉说。他们持之以恒地关注中国底层社会,坚持呈现着被社会变革抛到边缘的人群。
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对个人自由的关注贯穿了这一代导演作品的始终。与此同时,伴随着整个第六代崛起的,还有他们对主旋律电影、电影审查制度,甚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对抗。
第六代导演经典代表作
贾樟柯
贾樟柯从小体现出文学天赋,中学时已经在《山西文学》发表小说。1991年,贾樟柯开始考北京电影学院,1993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在校期间,为了实现童年时期的导演梦,他组织“青年电影实验小组”,开始电影实践。
过去20年的时间里,贾樟柯用一个相同的主题、一个相同的演员、一种相同的语言,拍了许多部不同的电影,都达到了几乎相同的高度,但他终究舍不得走出乡土叙事。《小武》(1998年)、《站台》(2000年)、《任逍遥》(2002年)、《山峡好人》(2006年)、《天注定》(2013年)、《山河故人》(2016年)、《江湖儿女》(2018年)等等,他关注时代的进程给人物带来的变化,而影片里的人物都是处于社会边缘化的底层百姓,在这个狂热的商业荧幕时代,突然看到了真实的生活,看到了时代变迁和对生活的思考。
《站台》是贾樟柯的一段个人成长回忆录,片中有令人熟悉且怀念的县城、县城中的年青人,处处充溢着过去生活的影像。而影片,正是通过在新旧交替时期从县城走出的一群年轻人的爱情与生活,表达一种对普通人的尊重和生活理解,将普通小人物的经历当成了重要历史进行展现。片中人物从富有理想和热情,渐渐落入平凡生活的成熟,在各种变化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情绪和梦想。这是一部充满理想的普通人生活的关照电影,保持了平等、诚实的叙事态度,对世俗生活的尊重和对普通民众的关怀。
娄烨
娄烨于1965年3月出生,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0年,娄烨集合了一班朋友,开始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周末情人》的拍摄。这一时期,他的许多同学拍摄了一系列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影片。娄烨也成了这一集团行动中的一员。
娄烨觉得中国电影史上在90年代初注定要出现一批独立电影制作人,尽管独立制作要花费导演许多额外的心思,但在这种方式下导演反而更能表达自己想拍的东西。这种条件是新生代导演所面临的问题,但这些导演仍旧拍出大量影片,这是对第五代摸式的抗拒,又是第六代走向成熟的标志。
1995年,娄烨完成拍摄《危情少女》,他的影片追求生存还原,自觉摈弃民族和个人神话,挣脱历史文化的挟裹,将人从重重符号中释放出来,裸露生命的真实状态。之后,娄烨陆续导演了《苏州河》(1999年)、《紫蝴蝶》(2004年)和《颐和园》(2006年)等一系列作品。
在他的镜头下,讲的是饮食男女,谈的是伤情,《苏州河》《颐和园》都是最撕心裂肺的爱情和学不会妥协的文艺青年。他的影片追求生存还原,自觉摈弃民族和个人神话,挣脱历史文化的挟裹,将人从重重符号中释放出来,裸露生命的真实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娄烨在2006年因相关原因被处以禁止排片五年的处罚,在这五年中,他私下拍摄了《春风沉醉的夜晚》(2009年)和《花》(2011年),这两部作品都在国际上获得了不错的反响。直到2012年,解禁后的娄烨导演了影片《浮城谜事》才回归公众视线;2014年以盲人题材的《推拿》赢得第51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六个奖项;2018年执导《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并被提名第55届金马奖最佳导演。
王小帅
王小帅生于1966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27岁的王小帅自编自导了他的首部长片《冬春的日子》(1993年),该片成为中国独立电影开篇作之一,并于次年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此后,王小帅凭借其强烈的个人色彩与人文关怀、坚持不懈的独立创作精神,成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中享誉国际的标签式人物,作品主题上也是永远聚焦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
2001年,他凭借《十七岁的单车》斩获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2005年,电影《青红》又令他成为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的获得者,该片也首次把“三线建设”带入观众视野。而后,他相继导演了电影《左右》《日照重庆》《我11》,并于2010年获得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相比于贾樟柯更看重时代叙事,娄烨更偏好个人抒情,王小帅电影的尺度介于他们二者之间。王小帅一直坚持不走随波逐流的创作路线,在保持一脉相承的创作风格的同时,一方面力求电影语言的创新,另一方面敏锐捕捉时代脉搏。2014年,他导演的《闯入者》作为唯一一部华语影片入围第7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王小帅也因此成就了第六代导演中的首位“大满贯”。
2019年,王小帅指导的《地久天长》将主人公一生的经历与国家数十年的变迁结合起来,用个人的渺小与历史的恢弘形成鲜明的对比。影片包揽第69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男女主角,不但一扫近几年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颗粒无收的尴尬,还为第六代导演创造了一项新的、第五代导演不曾达到过的获奖记录。
宁浩
宁浩生于1977年,自幼酷爱美术,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2001年,宁浩凭其学生电影《星期四,星期三》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3年,宁浩自己出资,一人担任编剧、导演、摄影,回到家乡执导了由李强主演的剧情电影《香火》,该片获得东京Filmex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DV竞赛单元“亚洲数码竞赛”金奖等多项国际奖项。
与注重强烈个人风格的第六代们不同,宁浩从《疯狂的石头》开始,就是靠“致敬”起家的。拍摄手法上对盖里奇和昆汀·塔伦迪诺的模仿,叙事模式上对好莱坞类型片的借鉴,观众和粉丝都心知肚明,宁浩自己也毫不掩饰。
《疯狂的赛车》《无人区》《疯狂外星人》,宁浩的电影里,只有荒诞是不变的主题。多线叙事和黑色幽默都只是表象,新与旧、东与西、上与下在动荡世界里一次次的冲突碰撞才是宁浩的最爱。
有媒体评价他,在宁浩的眼里,人的智慧受限于生命本身。同时他否认自己对人性悲观,更愿意承认是理想主义者。欲望,似乎构成了他作品的“主旋律”。他对叙事的拿捏,不紧不慢,娓娓道来,随着结尾的戛然而止,让人悠悠地生出一股惆怅:时代进步,人物挣扎,道德异化,信仰沦落,又不尽然。
管虎
管虎生于1968年,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2年,管虎自筹资金拍摄处女作《头发乱了》,影片一反第五代符号化过重,过分强调画面造型的表达方式,对身边的人和事采取写实态度;1996年,拍摄小成本电影《浪漫街头》,开始将目光从迷惘的年轻人身上转移到逼仄苦闷的成年人的内心。电影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风格清浅而意味深长。他曾被称为第六代电影导演中的怪才,其作品犀利、生动,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
2002年开始,管虎正式进军电视剧领域,并凭借《黑洞》《冬至》《七日》《生存之民工》《紧急链接》《活着,真好》等电视剧迅速站稳脚跟。2012年,拍摄电影《杀生》再次回归到电影领域,作品融喜剧、悬疑、黑色幽默为一体,特色鲜明的风格成为管虎的标签。随后,他拍摄的电影《厨子戏子痞子》(2013年)和《老炮儿》(2014年)获得观众极高认可。目前,其拍摄的战争巨制《八佰》已经制作完成正待上映。
结语
总体来看,第六代导演们始终都关注中国社会的浮浮沉沉,关注历史洪流下个人的命运与选择,他们的电影如同一部中国的阶段史,反映着时代里的现实和生活。他们以不同以往的拍摄风格和拍摄手法,为中国的电影史贡献了史诗般的价值,他们引领着一批又一批观众,深入到更深的现实里去。
尽管如今人们对第六代导演的争议颇多,而他们自己也在市场和艺术中再次寻求着,但任谁都无法否认,他们铸就了一个真实的中国,也铸就了真实的中国人。
引用及参考资料
①弧光电影艺术中心.第六代导演的影像故事:巨变的时代与不变的艺术性. 2019.07.01.
https://0x9.me/ZtVGO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