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五位亲历者讲述:2020医美生存实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五位亲历者讲述:2020医美生存实录

看上去,这些机构是在2020年的春天默契地都选择了退出招聘市场,但事实上,医美行业的裁员潮,早在2019年就已经出现。

文 | 马秋萍 甘雅婷

王娟对突然失业并不感到意外。

去年一整年,她所在的轻医美机构生意都不怎么样,老板李健加盟费花了十万,客流好的时候,一天能有五六个客人,淡季一天可能零收入,做得最好的那个月,也就挣着两万块。这家机构在18岁就入行的王娟眼里,完全是凭老板的“钱”在烧着。

有一段时间,王娟明显感受到对生意充满信心的李建“急了”,平常不怎么挑剔员工的他看什么都不顺眼,数落三个员工的时候常常把“我们都要倒闭了……”挂在嘴边。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王娟心里还会咯噔一下,后来听得多了,也没什么感觉了。

不过,这一天真的来了。距离这家轻医美机构开业整一年,2月底的一天,老板李健在工作群里发布关店通知,在跟各位员工小妹简单聊了几句之后,老板表态:“如果将来另作开业打算,欢迎大家回来。”

失业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机构招人

门店属于个体经营,不比大公司,王娟和另外两个同事知道老板付不起“遣散费”。事实上,二月因为没有复工,她们只领了基本工资1800元,而一月份也由于春节和疫情原因,没有绩效和提成,这个数额对于家在外地的她们来说,付完房租和交通费之外,恐怕连吃饭都困难。王娟当时就预感,也许老板常挂在嘴边的“倒闭”要成真的了,她自己也该开始找新的工作了。

然而,一连半个月,打开手机里几个医美行业内部的微信交流群,王娟没有看到一条招聘信息,平常十分热闹的群,如今显得格外冷清。王娟在群里发布的求职信息,得不到任何回应,在各种招聘网站上投出的简历也都石沉大海,她渐渐感到有点恐慌。

焦虑的不仅有王娟这样的求职者,据一位医美行业的HR介绍,2020年的春季是她经历过最悲观的春季招聘,往年春节过后会是行业内人才流动最热的时期,然而,今年各机构的招聘几乎为零。

事实上,受疫情影响,成都医美、护肤行业春节以来全面停摆,除了2月底武侯区个别申请复工获批的机构外,进入三月后,成都的大部分医美机构,才陆续分批次复工。作为以建设国际知名的“医美之都”为目标,将医美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级的成都来说,2020年开局,医美产业就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王娟意识到,复工率不足可能是她没有办法及时找到工作的直接原因,在和几位同行交流后,王娟的心彻底凉了,原来近期倒闭和裁员的轻医美门店还不在少数。

由于付不起房租和员工薪资,像她们这家店一样,平常经营状况就差的小机构已经关掉了很多,王娟粗略统计,失业在家的小姐妹也有好几十个人了,她们中有的已经决定留在老家的工厂上班,有的暂时做起了微商。

王娟非常佩服头脑灵活、有门路的小姐妹。她听说,一个同行兼同乡居然靠在疫情期间卖口罩,赚了好几万,货源来自于在医美机构工作中接触到的国外医疗器械供应商。然而,她自己并没有这些活路,她最期望的,还是干皮肤护理师的老本行,以她职高护理专业的学历,想找一份白领的工作不太可能,她的同学们只有极个别的通过高考上了大学,其余的大部分做了护士,而她知道自己吃不了照顾病人的苦,可供挑选的行业里,只有这个是她感兴趣又得心应手的。

王娟和同样在找工作的小姐妹商量,暂时还是待在老家,等疫情全面结束后再到成都来碰碰运气。从内心深处,她愿意相信自己选择的行业仍有发展前景,一切都只是疫情期暂时的状态。

行业洗牌加速,疫情只是撕开了一道口子

生存困境,存在已久。

看上去,这些机构是在2020年的春天默契地都选择了退出招聘市场,但事实上,医美行业的裁员潮,早在2019年就已经出现,成都几家最被人熟知的大型机构,已经裁掉了很多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岗位。“网电(网络和电话销售)是第一批缩编的职位,后勤行政类的也面临缩减,就连医生这样的热门需求岗位也暂时缓招。”高新区一家小型轻医美机构的负责人王哲说。

行业盲目扩张导致的虚假繁荣就像泡沫一样,早晚有破灭的一天,疫情只是加速了它的进程。

房租、营销成本、员工开支,这些都是硬支出,每一项都有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全靠顾客到店消费维持运营。往年,医美行业一般大年初四复工,年前靠“年终大促”好不容易拉到的顾客,一般会在这个阶段集中消化,新的拓客动作也必须马上跟上,这样才能够应对接下来医美行业全年的第一个旺季。

3月小旺季,往年能够占到全年营收的30%,但是对于复工率不足20%的成都医美业来说,今年的旺季无疑是惨淡的。复工的医美机构,3月大部分都在消化年前签约的存量客户,受疫情影响,这些机构复工后首先要将顾客没有进行的医美项目做完,而新客的接待情况并不理想,王哲经营的几家主打皮肤项目的机构新客比正常时减少了一半,而一些面向全国,甚至主打外地客源的机构,新客更是下降了60%。

今年2月份,成都的相关监管单位曾对医美行业下过“死命令”,责令成都医美机构不得接待外地客户。因此,虽然机构在疫情期间纷纷开展线上咨询和营销,却无法针对外地顾客营运。即便营业的机构也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在限制客流量,以避免人员聚集。

一家主打外地客源的中型机构告诉界面四川,根据今年的情况,估计运营全面恢复正常最早也要到5月份,“上半年肯定是废了,能够活下来就不错了,现在机构都在等下半年全面复苏后冲业绩了。”他说道。

随着医美热的兴起,近几年来,医美行业也成为许多业外资本进入最多的资本洼地之一,特别是在2018年,成都宣布建设“医美之都”后,热钱更是加速了行业的“虚假繁荣”,据统计,2018年成都市医美机构已达407家,其中5A级医美机构达4家,这其中,中小机构占到了绝对比例。

“投资热”后,关店潮随之来临。据王哲介绍,医美企业倒闭的速度自去年开始已经大于成立的速度。

在他看来,业外人士投资医美,往往是盲目的,外行眼中的医美行业是暴利的代名词,一旦进入后却又会觉得落入了一个巨大的“坑”,事实上,在王哲看来,这个“坑”恰恰就是“行业壁垒”。

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王哲在几家顶尖的大机构从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到运营管理干了个遍,他深知医美并没有外界看上去那么美。巨大的运营成本、营销投入和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是行业常态。“你们认为的动辄应该利润千万、甚至过亿的大型机构,其实可能一年的盈利仅有几百万。”

高毛利、低净利是医美服务行业普遍现象。从2018年8家新三板上市机构的经营情况来看,毛利率和净利率之间的差距巨大,而其中甚至有3家上市机构在高毛利率的同时,还表现出净利润为“负”的情况。

制图:界面四川

从货币资金来看,8家上市企业中货币资金情况最好的为永成医美,为10631.80万元,希思医美仅为137.16万元,其中有3家的货币资金出现较明显的下滑,分别为利美康、瑞澜医美和荣恩集团,下滑幅度依次为50%、48.6%和69.74%,货币资金过小,对企业来说,意味着面临经营捉襟见肘的风险。

制图:界面四川

据王哲介绍,今年倒掉的几家中型医美机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行投资的机构;另一类则是口碑较差,医疗事故频发的机构。而其中有大量机构在2019年底进行了不合理的营销投入,“家底”已经被掏空了,亟待节后顾客来给机构“输血”,然而受疫情影响,不得不空转了一个多月,资金链断裂后倒掉是必然的结局。

消费需求看得见,细分市场、特色机构仍有机会

市场是残酷的,也是最真实的。

疫情无疑加速了行业洗牌,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行业自净的关键时期,“虽然这个月来看我们的客户量可能少了50%以上,但是我认为这个旺季只是推迟了,疫情完全结束后必然会有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目前行业虽然乱,但是我认为和我们的关系其实不大,这种专注于这个行业的人,只要专心做好该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度过艰难时期。”王哲说。

和王哲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资深美业从业者李伟,李伟对于行业的判断显得更为乐观,他认为当下的市场环境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 “行业大乱、形势大好” 。

李伟总结,对于经营情况不佳的医美机构来说,哪怕没有疫情,成都很多机构的生存已经很吃力了,有的无非是赌3月旺季收割一波后,看还能不能坚持。如今突发疫情,让这些机构连最后续命的机会都没有了,很多可能已经没救了,但是还是会再撑一下,到了年中5-6月这个常规淡季,这些机构可能自己就分裂了。

9月,医美行业将进入复苏期,消费者消费能力也会全面复苏,李伟认为,能够活到9月的机构都是免疫力最强的一批,这时候才能体现出“剩者为王”。

什么样的机构符合“剩者为王”的标准呢?

在走访的多家医美机构中,界面四川发现,在医美细分赛道做深耕的机构机会更大,同时,特色鲜明的机构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陈思明是一家植发机构的负责人,复工以来,他最明确的感受是: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还在。至少,在自己所从事的植发领域,消费者的需求实实在在的体现在了“到院消费”这一项。就在前一天,他刚刚接了三位新客户,都是下班后到院咨询,不仅成单爽快,手术时间也马上确定了下来。

陈思明并不看衰2020年的医美市场,他认为真正的亏损时期已经过去了,2月份整个月度的空白还可以靠接下来的10个月弥补。“预期的总营收也未必会降低,我们2020年的计划,也不会因为疫情做大调整,大方向还是跟着去年底定下的策略走。”

此外,成都一家脂肪机构的负责人也对界面四川表示,脂肪市场的前景仍然很大,甚至可能成为疫情结束后反弹最大的细分领域。

认准一个行业,经历辉煌期,也要扛得过低迷期。这对于王娟、王哲、李伟、陈思明这样的人来说,才是这个行业真正赋予他们的机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五位亲历者讲述:2020医美生存实录

看上去,这些机构是在2020年的春天默契地都选择了退出招聘市场,但事实上,医美行业的裁员潮,早在2019年就已经出现。

文 | 马秋萍 甘雅婷

王娟对突然失业并不感到意外。

去年一整年,她所在的轻医美机构生意都不怎么样,老板李健加盟费花了十万,客流好的时候,一天能有五六个客人,淡季一天可能零收入,做得最好的那个月,也就挣着两万块。这家机构在18岁就入行的王娟眼里,完全是凭老板的“钱”在烧着。

有一段时间,王娟明显感受到对生意充满信心的李建“急了”,平常不怎么挑剔员工的他看什么都不顺眼,数落三个员工的时候常常把“我们都要倒闭了……”挂在嘴边。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王娟心里还会咯噔一下,后来听得多了,也没什么感觉了。

不过,这一天真的来了。距离这家轻医美机构开业整一年,2月底的一天,老板李健在工作群里发布关店通知,在跟各位员工小妹简单聊了几句之后,老板表态:“如果将来另作开业打算,欢迎大家回来。”

失业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机构招人

门店属于个体经营,不比大公司,王娟和另外两个同事知道老板付不起“遣散费”。事实上,二月因为没有复工,她们只领了基本工资1800元,而一月份也由于春节和疫情原因,没有绩效和提成,这个数额对于家在外地的她们来说,付完房租和交通费之外,恐怕连吃饭都困难。王娟当时就预感,也许老板常挂在嘴边的“倒闭”要成真的了,她自己也该开始找新的工作了。

然而,一连半个月,打开手机里几个医美行业内部的微信交流群,王娟没有看到一条招聘信息,平常十分热闹的群,如今显得格外冷清。王娟在群里发布的求职信息,得不到任何回应,在各种招聘网站上投出的简历也都石沉大海,她渐渐感到有点恐慌。

焦虑的不仅有王娟这样的求职者,据一位医美行业的HR介绍,2020年的春季是她经历过最悲观的春季招聘,往年春节过后会是行业内人才流动最热的时期,然而,今年各机构的招聘几乎为零。

事实上,受疫情影响,成都医美、护肤行业春节以来全面停摆,除了2月底武侯区个别申请复工获批的机构外,进入三月后,成都的大部分医美机构,才陆续分批次复工。作为以建设国际知名的“医美之都”为目标,将医美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级的成都来说,2020年开局,医美产业就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王娟意识到,复工率不足可能是她没有办法及时找到工作的直接原因,在和几位同行交流后,王娟的心彻底凉了,原来近期倒闭和裁员的轻医美门店还不在少数。

由于付不起房租和员工薪资,像她们这家店一样,平常经营状况就差的小机构已经关掉了很多,王娟粗略统计,失业在家的小姐妹也有好几十个人了,她们中有的已经决定留在老家的工厂上班,有的暂时做起了微商。

王娟非常佩服头脑灵活、有门路的小姐妹。她听说,一个同行兼同乡居然靠在疫情期间卖口罩,赚了好几万,货源来自于在医美机构工作中接触到的国外医疗器械供应商。然而,她自己并没有这些活路,她最期望的,还是干皮肤护理师的老本行,以她职高护理专业的学历,想找一份白领的工作不太可能,她的同学们只有极个别的通过高考上了大学,其余的大部分做了护士,而她知道自己吃不了照顾病人的苦,可供挑选的行业里,只有这个是她感兴趣又得心应手的。

王娟和同样在找工作的小姐妹商量,暂时还是待在老家,等疫情全面结束后再到成都来碰碰运气。从内心深处,她愿意相信自己选择的行业仍有发展前景,一切都只是疫情期暂时的状态。

行业洗牌加速,疫情只是撕开了一道口子

生存困境,存在已久。

看上去,这些机构是在2020年的春天默契地都选择了退出招聘市场,但事实上,医美行业的裁员潮,早在2019年就已经出现,成都几家最被人熟知的大型机构,已经裁掉了很多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岗位。“网电(网络和电话销售)是第一批缩编的职位,后勤行政类的也面临缩减,就连医生这样的热门需求岗位也暂时缓招。”高新区一家小型轻医美机构的负责人王哲说。

行业盲目扩张导致的虚假繁荣就像泡沫一样,早晚有破灭的一天,疫情只是加速了它的进程。

房租、营销成本、员工开支,这些都是硬支出,每一项都有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全靠顾客到店消费维持运营。往年,医美行业一般大年初四复工,年前靠“年终大促”好不容易拉到的顾客,一般会在这个阶段集中消化,新的拓客动作也必须马上跟上,这样才能够应对接下来医美行业全年的第一个旺季。

3月小旺季,往年能够占到全年营收的30%,但是对于复工率不足20%的成都医美业来说,今年的旺季无疑是惨淡的。复工的医美机构,3月大部分都在消化年前签约的存量客户,受疫情影响,这些机构复工后首先要将顾客没有进行的医美项目做完,而新客的接待情况并不理想,王哲经营的几家主打皮肤项目的机构新客比正常时减少了一半,而一些面向全国,甚至主打外地客源的机构,新客更是下降了60%。

今年2月份,成都的相关监管单位曾对医美行业下过“死命令”,责令成都医美机构不得接待外地客户。因此,虽然机构在疫情期间纷纷开展线上咨询和营销,却无法针对外地顾客营运。即便营业的机构也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在限制客流量,以避免人员聚集。

一家主打外地客源的中型机构告诉界面四川,根据今年的情况,估计运营全面恢复正常最早也要到5月份,“上半年肯定是废了,能够活下来就不错了,现在机构都在等下半年全面复苏后冲业绩了。”他说道。

随着医美热的兴起,近几年来,医美行业也成为许多业外资本进入最多的资本洼地之一,特别是在2018年,成都宣布建设“医美之都”后,热钱更是加速了行业的“虚假繁荣”,据统计,2018年成都市医美机构已达407家,其中5A级医美机构达4家,这其中,中小机构占到了绝对比例。

“投资热”后,关店潮随之来临。据王哲介绍,医美企业倒闭的速度自去年开始已经大于成立的速度。

在他看来,业外人士投资医美,往往是盲目的,外行眼中的医美行业是暴利的代名词,一旦进入后却又会觉得落入了一个巨大的“坑”,事实上,在王哲看来,这个“坑”恰恰就是“行业壁垒”。

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王哲在几家顶尖的大机构从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到运营管理干了个遍,他深知医美并没有外界看上去那么美。巨大的运营成本、营销投入和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是行业常态。“你们认为的动辄应该利润千万、甚至过亿的大型机构,其实可能一年的盈利仅有几百万。”

高毛利、低净利是医美服务行业普遍现象。从2018年8家新三板上市机构的经营情况来看,毛利率和净利率之间的差距巨大,而其中甚至有3家上市机构在高毛利率的同时,还表现出净利润为“负”的情况。

制图:界面四川

从货币资金来看,8家上市企业中货币资金情况最好的为永成医美,为10631.80万元,希思医美仅为137.16万元,其中有3家的货币资金出现较明显的下滑,分别为利美康、瑞澜医美和荣恩集团,下滑幅度依次为50%、48.6%和69.74%,货币资金过小,对企业来说,意味着面临经营捉襟见肘的风险。

制图:界面四川

据王哲介绍,今年倒掉的几家中型医美机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行投资的机构;另一类则是口碑较差,医疗事故频发的机构。而其中有大量机构在2019年底进行了不合理的营销投入,“家底”已经被掏空了,亟待节后顾客来给机构“输血”,然而受疫情影响,不得不空转了一个多月,资金链断裂后倒掉是必然的结局。

消费需求看得见,细分市场、特色机构仍有机会

市场是残酷的,也是最真实的。

疫情无疑加速了行业洗牌,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行业自净的关键时期,“虽然这个月来看我们的客户量可能少了50%以上,但是我认为这个旺季只是推迟了,疫情完全结束后必然会有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目前行业虽然乱,但是我认为和我们的关系其实不大,这种专注于这个行业的人,只要专心做好该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度过艰难时期。”王哲说。

和王哲持同样观点的还有资深美业从业者李伟,李伟对于行业的判断显得更为乐观,他认为当下的市场环境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 “行业大乱、形势大好” 。

李伟总结,对于经营情况不佳的医美机构来说,哪怕没有疫情,成都很多机构的生存已经很吃力了,有的无非是赌3月旺季收割一波后,看还能不能坚持。如今突发疫情,让这些机构连最后续命的机会都没有了,很多可能已经没救了,但是还是会再撑一下,到了年中5-6月这个常规淡季,这些机构可能自己就分裂了。

9月,医美行业将进入复苏期,消费者消费能力也会全面复苏,李伟认为,能够活到9月的机构都是免疫力最强的一批,这时候才能体现出“剩者为王”。

什么样的机构符合“剩者为王”的标准呢?

在走访的多家医美机构中,界面四川发现,在医美细分赛道做深耕的机构机会更大,同时,特色鲜明的机构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陈思明是一家植发机构的负责人,复工以来,他最明确的感受是: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还在。至少,在自己所从事的植发领域,消费者的需求实实在在的体现在了“到院消费”这一项。就在前一天,他刚刚接了三位新客户,都是下班后到院咨询,不仅成单爽快,手术时间也马上确定了下来。

陈思明并不看衰2020年的医美市场,他认为真正的亏损时期已经过去了,2月份整个月度的空白还可以靠接下来的10个月弥补。“预期的总营收也未必会降低,我们2020年的计划,也不会因为疫情做大调整,大方向还是跟着去年底定下的策略走。”

此外,成都一家脂肪机构的负责人也对界面四川表示,脂肪市场的前景仍然很大,甚至可能成为疫情结束后反弹最大的细分领域。

认准一个行业,经历辉煌期,也要扛得过低迷期。这对于王娟、王哲、李伟、陈思明这样的人来说,才是这个行业真正赋予他们的机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