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互联网医疗在疫情期间交了一份满分答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互联网医疗在疫情期间交了一份满分答卷

疫情大考下的互联网医疗为何如此优秀?互联网医疗又是怎么发展布局的呢?

文|火石调研

2015年的冬天,当时的主流媒体用《“第一张在线处方”横空出世 引互联网医疗市场躁动》来描述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出首张在线处方的这一重磅事件。

这意味着:在线处方作为互联网医疗的“最后一公里”,如果打通,那么在线问诊、在线医嘱、在线处方到最后的药品电子商务配送的一个闭环就会得以形成。

而这一设想,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催生下,得到完美的诠释。

疫情初期,作为中国医疗领域的连接者,丁香园率先上线了“全国新冠病毒最新实时疫情地图”,疫情地图同时在微信、微博、移动应用上线,推开了全国百姓实时了解疫情发展的移动窗口。

截至3月10日浏览人次已经达到29.5亿人次,在巨大的流量下,丁香园恰如其分的推出了丁香医生的名医在线义诊和线上开药,成为尝试互联网医疗闭环的佼佼者。

紧接着,继丁香园“全国新冠肺炎实时动态链接”上线两天后,微医互联网总医院上线了“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600多家机构主动在自家平台中接入该平台引导患者在线问诊。截至3月10日“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已经汇集4万6千多名医生在线,提供159万例咨询。

如果说互联网医院的蒸蒸日上是因为汇聚了疫情期间非一线的医师资源,给线上问诊提供了医疗专业性背书,那么医药电商企业的冉冉升起,是因为能够在春节+疫情的双重重压下,快速实现和恢复“送药到家”这样成熟的物流体系。

与物流能力同样重要的是药品供应是否充足。为保证疫情期间慢病患者不断药,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医药电商平台联动顶级药企、线下药店及物流行业伙伴推出多项举措使得患者能够享受线上购药家门口拿药服务。疫情下的跨界融合和齐心协力,正是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最难能可贵的企业精神。

疫情大考下的互联网医疗为何如此优秀?互联网医疗又是怎么发展布局的呢?

互联网医疗顺势而起积极布局,各种利好政策频繁落地

2014年被称为是互联网医疗元年。那一年互联网医疗成为坐在星巴克里喝着咖啡的风投见创业者聊的最多的风口之一。2014年,整个医疗领域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资本市场活跃证明了政策正在开放,对药品电商和远程医疗都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2014年,百度、腾讯、阿里巴巴(BAT三大巨头)凭借自身技术和资金优势开始布局互联网医疗。数据来源:《reMED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

当时的资本市场完成了对健康医疗产业的第一步推进,造就了一批初生牛犊的试探性项目;将“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移动大健康“等号角吹起,激发了健康领域创业的想象力,并且打破了原来”产业内“创新的思维禁锢,出现了一批C2B,由用户需求出发,去发展医院/医生化/药企的业务模式。

为什么资本市场在2014年的时候就预测到了互联网医疗的广阔空间?究其原因,和当时医疗改革进程中,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动机有密切关系。

医改的供给侧改革着力于破解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众所周知,改革初期的基层医院专业人员水平不高,医疗设备短缺陈旧只能提供较少的服务项目等现状问题普遍存在,引发基层患者更倾向于向城市医院进行就医,因此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现象随处可见。

与此同时三甲医院拥有优质的医疗服务与管理、较高的医疗质量与技术水平,在人才、科研、设备等方方面面具有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患者前来就医。医疗机构的虹吸效应带来的是患者看病难、住院难到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等各类问题。

为控制医疗卫生费用不合理支出、减缓增速,扭转三级医院的虹吸效应,积极应对医疗资源不平衡和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医疗卫生系统探索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互联网医疗主要面向患者、医生、医院、医药企业、保险公司及行政监管部门六大主体,以及健康管理、院前咨询、导诊挂号候诊、诊断、支付、处方药、治疗、住院及院后康复等不同的环节。

目前面向不同的主体、不同的环节均有不同的应用,如健康管理与康复、慢病管理、在线问诊、辅助就医(挂号、导诊、分诊)、 互联网医院、医药电商、医生工具、支撑平台等。这些应用都在不同程度的改善原有的医疗健康服务业态。

回到2020年初这场举国瞩目的新冠肺炎疫情,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抗“疫”期间的作用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国家卫健委连续发文鼓励各级部门大力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成为大势所趋;同时多地医保局短时间内打通与互联网医院的医保结算通道,实现常见病、慢病患者在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就诊购药时直接医保支付,增强了医保对医药服务领域的激励约束作用。不仅互联网医疗企业迎来政策的春天,在线问诊的患者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完成了就医全流程。

自此患者在线问诊、电子处方、医保在线支付、送药到家的完整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形成闭环,线上购药渠道的打通已经加速了进程,作为供应链上游的药企方,应积极探索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模式。政策的号角已经吹响,行业的行军步伐愈加坚定,谁能够领先一步踏上征途,谁将会是下一个行业领军。

新版《药品管理法》新鲜出炉,“患者外流”和“处方外流”成为必然趋势

2019年12月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并正式开始实施。新法第六十一条明确:“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不得在网络上销售。”这一明确规定意味着除了所列7类药品外,对其他处方药品网售开了绿灯。

目前医药电商平台主要以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等为主,而且这些企业已经拥有一定营收规模。互联网诊疗纳入医保支付后,购买医保目录中的处方药将直接使用医保支付,医药电商平台及线下药店也将与各大药企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

分级诊疗政策促使患者从医院外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互联网医院,并且,基于互联网医院的医疗资源可及性和操作便利性,大量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将保持线上化,在线上完成在线问诊、电子处方开具、医保支付流程。

线上诊疗平台医生开具的处方,将直接流转进入医药电商平台或线下零售药店;同时,在医药分离政策的驱使下,医院就诊的患者也会在获得处方后,在院外零售药店或者线上电商渠道购买药品。因此,医院内部的医药处方也将呈现外流化趋势。

与此同时,互联网医院联合其他互联网医疗平台将进一步打造患者电子健康档案,完整记录患者的健康大数据,通过对健康大数据的深度处理和挖掘,进而反哺医药研发、辅助临床诊疗诊断和决策,成为近在眼前的可能。

医药电商带来资本市场利好,药企转型数字化营销势在必行

资本市场带来好消息,2020年春节期间,医药电商活跃人数平均增长5.44%,1药网、康爱多、药房网、健客网等医药电商平台的日活平均增幅也6%左右。在政策与市场红利的推动下,医药电商的市场规模有望在今年增至1756亿元,同比增幅达61%。

数据来源:易观分析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医药电商逐渐向市场上游发力,为了让医药电商从过往的药品销售升级到专业服务,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和药品行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医药电商发展的关键。通过移动客户端储存大量就医、购药信息及患者健康信息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比对,发现患者的购药特点及需求,以便提供针对性的药学服务,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线上购药体验,医药电商平台必将与线上用药指导、线下配送,线下家庭服务联合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质量。

在互联网、大数据、医药电商的融合发展与支持下,企业通过日常药品交易以及消费者的浏览信息,根据当前的需求导向,定期更新药品种类和信息,甚至进一步连接药品生产企业,实现智慧化生产等均有望成为未来医药电商发展的契机,改变现有医药互联网交易模式。

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变化也将给原有的医疗格局带来影响,电子处方的合法化联合线上诊疗将会对药企的营销策略及市场规划产生冲击。在疫情期间,各大药企也在积极尝试数字化合作项目,火石数智做好了准备,将会携手医药/械企业一起面对已经到来的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互联网医疗在疫情期间交了一份满分答卷

疫情大考下的互联网医疗为何如此优秀?互联网医疗又是怎么发展布局的呢?

文|火石调研

2015年的冬天,当时的主流媒体用《“第一张在线处方”横空出世 引互联网医疗市场躁动》来描述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出首张在线处方的这一重磅事件。

这意味着:在线处方作为互联网医疗的“最后一公里”,如果打通,那么在线问诊、在线医嘱、在线处方到最后的药品电子商务配送的一个闭环就会得以形成。

而这一设想,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催生下,得到完美的诠释。

疫情初期,作为中国医疗领域的连接者,丁香园率先上线了“全国新冠病毒最新实时疫情地图”,疫情地图同时在微信、微博、移动应用上线,推开了全国百姓实时了解疫情发展的移动窗口。

截至3月10日浏览人次已经达到29.5亿人次,在巨大的流量下,丁香园恰如其分的推出了丁香医生的名医在线义诊和线上开药,成为尝试互联网医疗闭环的佼佼者。

紧接着,继丁香园“全国新冠肺炎实时动态链接”上线两天后,微医互联网总医院上线了“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600多家机构主动在自家平台中接入该平台引导患者在线问诊。截至3月10日“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已经汇集4万6千多名医生在线,提供159万例咨询。

如果说互联网医院的蒸蒸日上是因为汇聚了疫情期间非一线的医师资源,给线上问诊提供了医疗专业性背书,那么医药电商企业的冉冉升起,是因为能够在春节+疫情的双重重压下,快速实现和恢复“送药到家”这样成熟的物流体系。

与物流能力同样重要的是药品供应是否充足。为保证疫情期间慢病患者不断药,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医药电商平台联动顶级药企、线下药店及物流行业伙伴推出多项举措使得患者能够享受线上购药家门口拿药服务。疫情下的跨界融合和齐心协力,正是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最难能可贵的企业精神。

疫情大考下的互联网医疗为何如此优秀?互联网医疗又是怎么发展布局的呢?

互联网医疗顺势而起积极布局,各种利好政策频繁落地

2014年被称为是互联网医疗元年。那一年互联网医疗成为坐在星巴克里喝着咖啡的风投见创业者聊的最多的风口之一。2014年,整个医疗领域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资本市场活跃证明了政策正在开放,对药品电商和远程医疗都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2014年,百度、腾讯、阿里巴巴(BAT三大巨头)凭借自身技术和资金优势开始布局互联网医疗。数据来源:《reMED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

当时的资本市场完成了对健康医疗产业的第一步推进,造就了一批初生牛犊的试探性项目;将“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移动大健康“等号角吹起,激发了健康领域创业的想象力,并且打破了原来”产业内“创新的思维禁锢,出现了一批C2B,由用户需求出发,去发展医院/医生化/药企的业务模式。

为什么资本市场在2014年的时候就预测到了互联网医疗的广阔空间?究其原因,和当时医疗改革进程中,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动机有密切关系。

医改的供给侧改革着力于破解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众所周知,改革初期的基层医院专业人员水平不高,医疗设备短缺陈旧只能提供较少的服务项目等现状问题普遍存在,引发基层患者更倾向于向城市医院进行就医,因此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现象随处可见。

与此同时三甲医院拥有优质的医疗服务与管理、较高的医疗质量与技术水平,在人才、科研、设备等方方面面具有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患者前来就医。医疗机构的虹吸效应带来的是患者看病难、住院难到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等各类问题。

为控制医疗卫生费用不合理支出、减缓增速,扭转三级医院的虹吸效应,积极应对医疗资源不平衡和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医疗卫生系统探索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互联网医疗主要面向患者、医生、医院、医药企业、保险公司及行政监管部门六大主体,以及健康管理、院前咨询、导诊挂号候诊、诊断、支付、处方药、治疗、住院及院后康复等不同的环节。

目前面向不同的主体、不同的环节均有不同的应用,如健康管理与康复、慢病管理、在线问诊、辅助就医(挂号、导诊、分诊)、 互联网医院、医药电商、医生工具、支撑平台等。这些应用都在不同程度的改善原有的医疗健康服务业态。

回到2020年初这场举国瞩目的新冠肺炎疫情,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抗“疫”期间的作用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国家卫健委连续发文鼓励各级部门大力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成为大势所趋;同时多地医保局短时间内打通与互联网医院的医保结算通道,实现常见病、慢病患者在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就诊购药时直接医保支付,增强了医保对医药服务领域的激励约束作用。不仅互联网医疗企业迎来政策的春天,在线问诊的患者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完成了就医全流程。

自此患者在线问诊、电子处方、医保在线支付、送药到家的完整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形成闭环,线上购药渠道的打通已经加速了进程,作为供应链上游的药企方,应积极探索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模式。政策的号角已经吹响,行业的行军步伐愈加坚定,谁能够领先一步踏上征途,谁将会是下一个行业领军。

新版《药品管理法》新鲜出炉,“患者外流”和“处方外流”成为必然趋势

2019年12月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并正式开始实施。新法第六十一条明确:“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不得在网络上销售。”这一明确规定意味着除了所列7类药品外,对其他处方药品网售开了绿灯。

目前医药电商平台主要以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等为主,而且这些企业已经拥有一定营收规模。互联网诊疗纳入医保支付后,购买医保目录中的处方药将直接使用医保支付,医药电商平台及线下药店也将与各大药企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

分级诊疗政策促使患者从医院外流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互联网医院,并且,基于互联网医院的医疗资源可及性和操作便利性,大量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将保持线上化,在线上完成在线问诊、电子处方开具、医保支付流程。

线上诊疗平台医生开具的处方,将直接流转进入医药电商平台或线下零售药店;同时,在医药分离政策的驱使下,医院就诊的患者也会在获得处方后,在院外零售药店或者线上电商渠道购买药品。因此,医院内部的医药处方也将呈现外流化趋势。

与此同时,互联网医院联合其他互联网医疗平台将进一步打造患者电子健康档案,完整记录患者的健康大数据,通过对健康大数据的深度处理和挖掘,进而反哺医药研发、辅助临床诊疗诊断和决策,成为近在眼前的可能。

医药电商带来资本市场利好,药企转型数字化营销势在必行

资本市场带来好消息,2020年春节期间,医药电商活跃人数平均增长5.44%,1药网、康爱多、药房网、健客网等医药电商平台的日活平均增幅也6%左右。在政策与市场红利的推动下,医药电商的市场规模有望在今年增至1756亿元,同比增幅达61%。

数据来源:易观分析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医药电商逐渐向市场上游发力,为了让医药电商从过往的药品销售升级到专业服务,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和药品行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医药电商发展的关键。通过移动客户端储存大量就医、购药信息及患者健康信息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比对,发现患者的购药特点及需求,以便提供针对性的药学服务,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线上购药体验,医药电商平台必将与线上用药指导、线下配送,线下家庭服务联合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质量。

在互联网、大数据、医药电商的融合发展与支持下,企业通过日常药品交易以及消费者的浏览信息,根据当前的需求导向,定期更新药品种类和信息,甚至进一步连接药品生产企业,实现智慧化生产等均有望成为未来医药电商发展的契机,改变现有医药互联网交易模式。

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变化也将给原有的医疗格局带来影响,电子处方的合法化联合线上诊疗将会对药企的营销策略及市场规划产生冲击。在疫情期间,各大药企也在积极尝试数字化合作项目,火石数智做好了准备,将会携手医药/械企业一起面对已经到来的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