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司机变跑腿,滴滴为何扎进同城O2O业务?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司机变跑腿,滴滴为何扎进同城O2O业务?

网约车司机要如何参加跑腿?是开着汽车还是骑着电车?二者之间存在悖论。

文|新电商观察

出行服务平台滴滴又有了新尝试。

继一周前在杭州、成都试水跑腿业务后,3月16日,滴滴宣布在上海、深圳、重庆等21个城市上线跑腿服务。目前,用户已可以召唤滴滴跑腿员,代买自己所需的商品并送货上门,同城取送件功能也将在近期开通。

据了解,滴滴跑腿业务由滴滴代驾司机担任首批跑腿员,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物资的代买服务。代驾司机培训后上岗,代驾司机骑电动车接单。未来滴滴跑腿员招募对象会面向网约车司机以及全社会。

众所周知,代驾业务一直是滴滴核心业务之一,此前是滴滴重要盈利来源。在疫情的冲击下,用户的出行需求大量减少,代驾业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的冲击。

往年春节期间是代驾司机单量最多的时候,今年却恰好相反,业务规模直线锐减,这在影响到代驾司机的收入后,也势必会影响到整个代驾业务的开展。

自疫情爆发以来,公众出行需求减少,这对网约车服务平台而言,意味着业务规模直线锐减。

“疫情让滴滴核心业务受伤不轻。”互联网资深观察家尹生认为,无论是出于维系与司机、用户的关系,还是开辟临时替代收入来源,滴滴推出跑腿服务这样的新尝试都是必要的。

因此,在疫情期间推出滴滴跑腿新服务,还是很有必要的。无论是出于维系与司机、用户的关系,还是在开辟新的收入来源。而滴滴方面也表示,跑腿服务希望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同时,也为平台上的代驾司机师傅们提供更多获得收入的机会。

这也是滴滴继试水外卖业务后,再次拓展本地生活服务领域。

滴滴这一业务的上线,符合目前基本国情——由于被迫宅在家里,消费者对即时配送有了更多的需求,且服务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和场景化。

疫情之前,跑腿服务更多的是帮忙取送文件、买奶茶鲜花、遛狗,而疫情期间更多的是帮买蔬菜、水果、药品、粮食、日化品等。UU跑腿创始人兼董事长乔松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疫情期间,因用户无法出门,UU平台订单急剧增加,代买口罩、酒精、药物、生活用品等需求显著增长。甚至因无法出门,有用户联系不上家中老人,下单让“跑男”帮忙寻找等事件不胜枚举。可见,需求强劲。

滴滴方面也表示,将持续打磨跑腿产品和服务,提高用户体验。覆盖的城市也将逐步扩大。

由此来看,上线跑腿并非滴滴疫情期间的权宜之策。

作为出行行业的巨头,此前试水外卖业务,滴滴就显露出了对生活服务领域的克昂。而此次疫情中爆发的跑腿代买需求,或许是滴滴再度试水的催化剂。

2018年4月,滴滴在无锡上线外卖业务,随后与美团陷入“外卖大战”,但在之后滴滴外卖的拓展速度较缓慢,并没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是中规中矩地守着5个城市“惨淡经营”。

尽管已经上线该业务近2年时间,似乎对于布局国内更多城市也无从下手。

相对于跑腿而言,在配送方面,司机送餐的模式并未成立,而是需要在服务开通的城市搭建外卖送餐团队。滴滴与送餐司机的关系远不如美团与骑手之间的关系来得紧密。

而与外卖不同的是,滴滴将用户资源、技术整合起来,直接把代驾司机资源进行特殊时期的复用。

原本守在餐饮店外的代价司机摇身一变,成为了跑腿小哥。

如果说在外卖领域,滴滴被美团和饿了么两大巨头夹击的话,新上线的跑腿业务尽管在特殊时期满足了消费者的刚需,但在后续市场里,滴滴跑腿的发展依然面临种种困境。

无论是从用户习惯还是跑腿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再到商家网络,显然美团的跑腿代购服务与外卖业务高度一致,而在这三个方面,滴滴基本上没有什么优势,甚至是从头开始。

尽管有数据显示,据罗兰贝格估算,2020年同城O2O市场年交易规模为3560亿元,到2025年有望达到105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24%。随着同城O2O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有望为同城即时服务市场提供增量。

但对于滴滴跑腿而言,其他玩家的实力大多不容小觑——要商流有商流,要资金有资金,要经验有经验,如蜂鸟跑腿、UU跑腿、达达、闪送等,也不乏有美团、阿里、京东、苏宁这样的科技互联网巨头。

这些玩家基本上是基于电商货物运输场景下而延伸出来的细分服务,而滴滴从“运输人”到“运输货”,操作经验和行业优势显然不如前者。

在跑腿领域里,滴滴只是一个新生儿。但其他玩家俨然已经是成熟的大人了。

尤其令人费解的是滴滴面向网约车司机招募跑腿员,众所周知,即时配送对用户而言讲究时效性,对平台而言讲究成本,可在大城市里,汽车的灵活性、性价比显然不如电动车。网约车司机要如何参加跑腿?是开着汽车还是骑着电车?二者之间存在悖论。

当然,跑腿业务可能也只是滴滴在特殊环境下作出的一次尝试,毕竟在面对僵局时,坐以待毙和主动出击相比,主动出击更有可能打破僵局。

而在未来,是否能够通过基于原有的平台、用户、服务人员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来进入新的领域,还是需要等待市场的反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滴滴出行

357
  • 滴滴程维:柳青升任永久合伙人,公司不再设总裁岗位
  • 宁波暂停“滴滴出行”新增车辆许可?官方回应:属实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司机变跑腿,滴滴为何扎进同城O2O业务?

网约车司机要如何参加跑腿?是开着汽车还是骑着电车?二者之间存在悖论。

文|新电商观察

出行服务平台滴滴又有了新尝试。

继一周前在杭州、成都试水跑腿业务后,3月16日,滴滴宣布在上海、深圳、重庆等21个城市上线跑腿服务。目前,用户已可以召唤滴滴跑腿员,代买自己所需的商品并送货上门,同城取送件功能也将在近期开通。

据了解,滴滴跑腿业务由滴滴代驾司机担任首批跑腿员,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物资的代买服务。代驾司机培训后上岗,代驾司机骑电动车接单。未来滴滴跑腿员招募对象会面向网约车司机以及全社会。

众所周知,代驾业务一直是滴滴核心业务之一,此前是滴滴重要盈利来源。在疫情的冲击下,用户的出行需求大量减少,代驾业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的冲击。

往年春节期间是代驾司机单量最多的时候,今年却恰好相反,业务规模直线锐减,这在影响到代驾司机的收入后,也势必会影响到整个代驾业务的开展。

自疫情爆发以来,公众出行需求减少,这对网约车服务平台而言,意味着业务规模直线锐减。

“疫情让滴滴核心业务受伤不轻。”互联网资深观察家尹生认为,无论是出于维系与司机、用户的关系,还是开辟临时替代收入来源,滴滴推出跑腿服务这样的新尝试都是必要的。

因此,在疫情期间推出滴滴跑腿新服务,还是很有必要的。无论是出于维系与司机、用户的关系,还是在开辟新的收入来源。而滴滴方面也表示,跑腿服务希望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同时,也为平台上的代驾司机师傅们提供更多获得收入的机会。

这也是滴滴继试水外卖业务后,再次拓展本地生活服务领域。

滴滴这一业务的上线,符合目前基本国情——由于被迫宅在家里,消费者对即时配送有了更多的需求,且服务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和场景化。

疫情之前,跑腿服务更多的是帮忙取送文件、买奶茶鲜花、遛狗,而疫情期间更多的是帮买蔬菜、水果、药品、粮食、日化品等。UU跑腿创始人兼董事长乔松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疫情期间,因用户无法出门,UU平台订单急剧增加,代买口罩、酒精、药物、生活用品等需求显著增长。甚至因无法出门,有用户联系不上家中老人,下单让“跑男”帮忙寻找等事件不胜枚举。可见,需求强劲。

滴滴方面也表示,将持续打磨跑腿产品和服务,提高用户体验。覆盖的城市也将逐步扩大。

由此来看,上线跑腿并非滴滴疫情期间的权宜之策。

作为出行行业的巨头,此前试水外卖业务,滴滴就显露出了对生活服务领域的克昂。而此次疫情中爆发的跑腿代买需求,或许是滴滴再度试水的催化剂。

2018年4月,滴滴在无锡上线外卖业务,随后与美团陷入“外卖大战”,但在之后滴滴外卖的拓展速度较缓慢,并没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是中规中矩地守着5个城市“惨淡经营”。

尽管已经上线该业务近2年时间,似乎对于布局国内更多城市也无从下手。

相对于跑腿而言,在配送方面,司机送餐的模式并未成立,而是需要在服务开通的城市搭建外卖送餐团队。滴滴与送餐司机的关系远不如美团与骑手之间的关系来得紧密。

而与外卖不同的是,滴滴将用户资源、技术整合起来,直接把代驾司机资源进行特殊时期的复用。

原本守在餐饮店外的代价司机摇身一变,成为了跑腿小哥。

如果说在外卖领域,滴滴被美团和饿了么两大巨头夹击的话,新上线的跑腿业务尽管在特殊时期满足了消费者的刚需,但在后续市场里,滴滴跑腿的发展依然面临种种困境。

无论是从用户习惯还是跑腿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再到商家网络,显然美团的跑腿代购服务与外卖业务高度一致,而在这三个方面,滴滴基本上没有什么优势,甚至是从头开始。

尽管有数据显示,据罗兰贝格估算,2020年同城O2O市场年交易规模为3560亿元,到2025年有望达到1053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24%。随着同城O2O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有望为同城即时服务市场提供增量。

但对于滴滴跑腿而言,其他玩家的实力大多不容小觑——要商流有商流,要资金有资金,要经验有经验,如蜂鸟跑腿、UU跑腿、达达、闪送等,也不乏有美团、阿里、京东、苏宁这样的科技互联网巨头。

这些玩家基本上是基于电商货物运输场景下而延伸出来的细分服务,而滴滴从“运输人”到“运输货”,操作经验和行业优势显然不如前者。

在跑腿领域里,滴滴只是一个新生儿。但其他玩家俨然已经是成熟的大人了。

尤其令人费解的是滴滴面向网约车司机招募跑腿员,众所周知,即时配送对用户而言讲究时效性,对平台而言讲究成本,可在大城市里,汽车的灵活性、性价比显然不如电动车。网约车司机要如何参加跑腿?是开着汽车还是骑着电车?二者之间存在悖论。

当然,跑腿业务可能也只是滴滴在特殊环境下作出的一次尝试,毕竟在面对僵局时,坐以待毙和主动出击相比,主动出击更有可能打破僵局。

而在未来,是否能够通过基于原有的平台、用户、服务人员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来进入新的领域,还是需要等待市场的反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