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审美可以做成生意吗?李子柒给出了答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审美可以做成生意吗?李子柒给出了答案

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技术一直在更新迭代,但人性人心古今中外却是相通。我只希望,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她能保护好自己,大家也都保护好她。2020,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可能性吧。

12月上海的某个夜晚,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在虹桥区的一个五星级酒店里,正在进行一场年度盛典颁奖活动。台前聚集的是文化艺术界的名流人物,台后是来自各大品牌方的精致男女,台上的主持人华服着身神采飞扬,眼前的一切都预示着,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活动现场。

在前排嘉宾席位上,坐着一个长发及腰的女生,松松大大的黑色羽绒服,包裹着她娇小的身材,脚下搭配着的一双运动鞋,和旁边高跟短裙打扮的女嘉宾,显得尤为格格不入。附近是许知远、王劲松、刘建华、史航等大 V 人物,而她一直安静淡定的坐着。此时,主持人开始激情又神秘的宣布“年度文化出海”人物名单。

她开始从容的从座位上起身,又半蹲在过道上,为了不让摄影师拍摄,还用双手半捂着脸。等到“李子柒”的名字被念出的时候,她起身走向了舞台。

01 文化商业的标志性人物 ,李子柒的后传奇之路

第一次关注到李子柒,还是在二年前,那个时候她在微博上已经小有名气。飘逸的长发,清秀的面容,古风式的衣着打扮,活像是传统画作中的小女子。但当看完所有视频,不得不惊叹,她其实是一个靠劳动双手打造属于自己田园生活的奇女子。

时光流逝,转眼到了 2020年。去年年底,国内外舆论铺天盖地的报道,已经让人无法不关注到她。只是此时的李子柒,已经不再是那个安静劳作的奇女子,而是成了能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使者。

很快伴随名气的上升,有文章开始分析她的商业变现模式、收入渠道分成等,直到影响资本市场股价的波动。这在近几年的文化商业和传播案例中,做到了绝无仅有的名利双收。

90 后的李子柒,从产品创作,到文化传播,到商业消费,再到资本运作,全程参与了整个商业流程,这让同类型的《舌尖上的中国》、《一条》等视频节目,都无法望其项背。

舞台上的这位真实低调,着装随意的普通女孩,在面对主持人美赞的时候,连连回到“何德何能”、“有点承受不来”,甚至在接过奖杯之时,似乎也不是特别开心兴奋。

毕竟短短三年的时间,她自己可能也没有想到,担任的角色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去年的“年度文化人物”,可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这眼前的一切变化是归于什么呢?

02 从创造审美到消费审美, 美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人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大概是存在于基因里的,毕竟整个工业化的形成才百年,而中国加入到这场制度变革中,也就几十年而已。

从商品稀缺,到商品繁盛,再到商品过剩,当下中国已经全然是一个消费形态的社会。其特点是,人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买到商品,却不知道生产过程,更远离原材料。

于是出现了生产过程神秘化,商品消费符号化,产品批量工业化,最终造成马克思当年提出的“商品拜物教”化。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之间都出现了全面异化。

我个人觉得,李子柒的厉害,就在于她用最原初的方式,最大化的还原了人类从古至今的几种生活方式。

从原始的自然界采摘,到农业社会的春播、秋装、冬藏,时间轴以天地雨露自然时令为依据, 物品(注意不是产品或商品)靠自我创作和劳动去获取,这些都不同于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和时间观念,也不是靠买买买,去构建自己的理想生活。

但最大的反转点在于,李子柒并未安静的过着“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而是再利用现代商业的运作模式,将产品工业化或商品化,最后完成人格化营销,满足了粉丝的消费诉求、广告商的流量诉求,以及中国文化的内容传播。

消费社会最重要的特点,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脱离,商品的真实性显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商品营造出的幻境和美感。这也是奢侈品和艺术品最擅长的营销手法。

所以李子柒视频的真实性,是我们应该首要考量因素吗?美的事物才会受人喜欢和传播。如果把视频当做产品,在这里,人美、景美、画面美,还传播了正能量的价值观。这成为典型的美学经济。美成为是第一竞争力

李子柒的现象,告诉大家,创造美比单纯的直播带货,更有生命力。而文化传播如果做到了审美,人们愿意为其买单。

就人的本性而言,并不喜欢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工作在格子间,吃着便当外卖,渴望亲近自然的深层记忆不会丢失。所以即使消费的东西,不是李子柒在视频里面做的(那显然是不太可能达到的量产),但最后通过消费换取了对一种美好生活的向往。

消费是一个 AB 面的事情,如果不消费,无法拉动经济增长;如果消费,又容易陷入消费主义的圈套。

从购买使用价值到购买品牌符号,我们只是在不断为自己的消费寻找刺激点,从实到虚,从物质到精神,都是在满足自身对未来的信心——买了它生活会越来越好。这也是现代经济运作的逻辑底线。

反之,如果现代人一旦脱离这个消费社会,生存会开始变得困难。

因为已经丢失了很多生存技能,原材料的获取也显得困难,所以并不是每个回归南山的现代人,都能成为李子柒,造就李子柒现象。

03 带动“李子柒们”富起来  让东方审美生活延续下去

就在 2019 年最后一天,人民日报出了一篇:《人民日报谈李子柒: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的官方报道。

文章中高度认可李家女的劳动,并提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

同时,另外一篇《李子柒担任“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推广大使》也被推上了头条。

同样是网络红人,李子柒却得到完全不一样的国家待遇。这是当晚颁奖现场,另外一位直播界劳模美女所无法享受的,也是喊着要把国货卖给全世界的李佳琦无法比肩的。境界高低,立见高下。

现代经济最重要的概念是增长。如果李子柒能够把利润的一部分拿来,开培训学校,把这些手艺教会给更多的人,鼓励创造,反对消费主义,同时体验创作过程的美好,这就发挥了更大的社会价值,而不仅仅停留在销售这个环节。

在新的资本主义教条里,最神圣的开宗明义第一条:生产的利润,必须再投资于提高产量。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到,投资最好的选择就是教育,就是人。

反消费潮流国际罢买日/International Buy Nothing Day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六,英文全称为:International Buy Nothing Day,是在上世纪90年代由加拿大的 Adbusters 杂志提倡发起。它的主要意义在于,提倡全世界人民抑制自己的物欲症,不要毫无预计和节制的疯狂购物,提议人们多用手工用品,减少因购买而引起的环境破坏。

回顾历史,从早期的丝绸之路,茶、丝绸、瓷器传入西方,组成了西方贵族上流社会生活方式的必要元素,再到后来的改革开放,国外大量的奢侈品、宜家、无印良品等店铺在中国大规模的扩张开店。

在商品基础上的文化输出,再到潜移默化对生活方式的打造,从古至今,从未改变过。

商品化是大众文化产生的原因,大众文化又是商品化的文化体现。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李子柒作为个体,她能做的还不够多,个人的创作能力有限,传播的方式有限,内容制作有限,但却找到了文化这个切入口。

面对现代传播的互联网化,商贸的全球化,我们其实需要更多的李子柒,或者将李子柒品牌化,打造成带有中国东方审美生活方式的产品矩阵,通过当下一带一路的政策下输出给全世界。而这,显然已经不是一个 MCN 公司可以做到的了。

颁奖还在继续,但李子柒的嘉宾席位上,早已经空空如也。或许她已经在赶回四川老家的路上,或许她在忙着开始新的计划,也或许她确实不太适应这样的场合。

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技术一直在更新迭代,但人性人心古今中外却是相通。我只希望,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她能保护好自己,大家也都保护好她。2020,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可能性吧。

作者:邱书婉,美学硕士,从事文化产业。关注艺术商业和美学经济。文章常见于《界面》,并被雅昌、搜狐艺术、亚洲艺术等多家媒体转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审美可以做成生意吗?李子柒给出了答案

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技术一直在更新迭代,但人性人心古今中外却是相通。我只希望,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她能保护好自己,大家也都保护好她。2020,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可能性吧。

12月上海的某个夜晚,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在虹桥区的一个五星级酒店里,正在进行一场年度盛典颁奖活动。台前聚集的是文化艺术界的名流人物,台后是来自各大品牌方的精致男女,台上的主持人华服着身神采飞扬,眼前的一切都预示着,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活动现场。

在前排嘉宾席位上,坐着一个长发及腰的女生,松松大大的黑色羽绒服,包裹着她娇小的身材,脚下搭配着的一双运动鞋,和旁边高跟短裙打扮的女嘉宾,显得尤为格格不入。附近是许知远、王劲松、刘建华、史航等大 V 人物,而她一直安静淡定的坐着。此时,主持人开始激情又神秘的宣布“年度文化出海”人物名单。

她开始从容的从座位上起身,又半蹲在过道上,为了不让摄影师拍摄,还用双手半捂着脸。等到“李子柒”的名字被念出的时候,她起身走向了舞台。

01 文化商业的标志性人物 ,李子柒的后传奇之路

第一次关注到李子柒,还是在二年前,那个时候她在微博上已经小有名气。飘逸的长发,清秀的面容,古风式的衣着打扮,活像是传统画作中的小女子。但当看完所有视频,不得不惊叹,她其实是一个靠劳动双手打造属于自己田园生活的奇女子。

时光流逝,转眼到了 2020年。去年年底,国内外舆论铺天盖地的报道,已经让人无法不关注到她。只是此时的李子柒,已经不再是那个安静劳作的奇女子,而是成了能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使者。

很快伴随名气的上升,有文章开始分析她的商业变现模式、收入渠道分成等,直到影响资本市场股价的波动。这在近几年的文化商业和传播案例中,做到了绝无仅有的名利双收。

90 后的李子柒,从产品创作,到文化传播,到商业消费,再到资本运作,全程参与了整个商业流程,这让同类型的《舌尖上的中国》、《一条》等视频节目,都无法望其项背。

舞台上的这位真实低调,着装随意的普通女孩,在面对主持人美赞的时候,连连回到“何德何能”、“有点承受不来”,甚至在接过奖杯之时,似乎也不是特别开心兴奋。

毕竟短短三年的时间,她自己可能也没有想到,担任的角色会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去年的“年度文化人物”,可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这眼前的一切变化是归于什么呢?

02 从创造审美到消费审美, 美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人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大概是存在于基因里的,毕竟整个工业化的形成才百年,而中国加入到这场制度变革中,也就几十年而已。

从商品稀缺,到商品繁盛,再到商品过剩,当下中国已经全然是一个消费形态的社会。其特点是,人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买到商品,却不知道生产过程,更远离原材料。

于是出现了生产过程神秘化,商品消费符号化,产品批量工业化,最终造成马克思当年提出的“商品拜物教”化。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之间都出现了全面异化。

我个人觉得,李子柒的厉害,就在于她用最原初的方式,最大化的还原了人类从古至今的几种生活方式。

从原始的自然界采摘,到农业社会的春播、秋装、冬藏,时间轴以天地雨露自然时令为依据, 物品(注意不是产品或商品)靠自我创作和劳动去获取,这些都不同于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和时间观念,也不是靠买买买,去构建自己的理想生活。

但最大的反转点在于,李子柒并未安静的过着“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而是再利用现代商业的运作模式,将产品工业化或商品化,最后完成人格化营销,满足了粉丝的消费诉求、广告商的流量诉求,以及中国文化的内容传播。

消费社会最重要的特点,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脱离,商品的真实性显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商品营造出的幻境和美感。这也是奢侈品和艺术品最擅长的营销手法。

所以李子柒视频的真实性,是我们应该首要考量因素吗?美的事物才会受人喜欢和传播。如果把视频当做产品,在这里,人美、景美、画面美,还传播了正能量的价值观。这成为典型的美学经济。美成为是第一竞争力

李子柒的现象,告诉大家,创造美比单纯的直播带货,更有生命力。而文化传播如果做到了审美,人们愿意为其买单。

就人的本性而言,并不喜欢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工作在格子间,吃着便当外卖,渴望亲近自然的深层记忆不会丢失。所以即使消费的东西,不是李子柒在视频里面做的(那显然是不太可能达到的量产),但最后通过消费换取了对一种美好生活的向往。

消费是一个 AB 面的事情,如果不消费,无法拉动经济增长;如果消费,又容易陷入消费主义的圈套。

从购买使用价值到购买品牌符号,我们只是在不断为自己的消费寻找刺激点,从实到虚,从物质到精神,都是在满足自身对未来的信心——买了它生活会越来越好。这也是现代经济运作的逻辑底线。

反之,如果现代人一旦脱离这个消费社会,生存会开始变得困难。

因为已经丢失了很多生存技能,原材料的获取也显得困难,所以并不是每个回归南山的现代人,都能成为李子柒,造就李子柒现象。

03 带动“李子柒们”富起来  让东方审美生活延续下去

就在 2019 年最后一天,人民日报出了一篇:《人民日报谈李子柒: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的官方报道。

文章中高度认可李家女的劳动,并提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

同时,另外一篇《李子柒担任“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推广大使》也被推上了头条。

同样是网络红人,李子柒却得到完全不一样的国家待遇。这是当晚颁奖现场,另外一位直播界劳模美女所无法享受的,也是喊着要把国货卖给全世界的李佳琦无法比肩的。境界高低,立见高下。

现代经济最重要的概念是增长。如果李子柒能够把利润的一部分拿来,开培训学校,把这些手艺教会给更多的人,鼓励创造,反对消费主义,同时体验创作过程的美好,这就发挥了更大的社会价值,而不仅仅停留在销售这个环节。

在新的资本主义教条里,最神圣的开宗明义第一条:生产的利润,必须再投资于提高产量。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到,投资最好的选择就是教育,就是人。

反消费潮流国际罢买日/International Buy Nothing Day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六,英文全称为:International Buy Nothing Day,是在上世纪90年代由加拿大的 Adbusters 杂志提倡发起。它的主要意义在于,提倡全世界人民抑制自己的物欲症,不要毫无预计和节制的疯狂购物,提议人们多用手工用品,减少因购买而引起的环境破坏。

回顾历史,从早期的丝绸之路,茶、丝绸、瓷器传入西方,组成了西方贵族上流社会生活方式的必要元素,再到后来的改革开放,国外大量的奢侈品、宜家、无印良品等店铺在中国大规模的扩张开店。

在商品基础上的文化输出,再到潜移默化对生活方式的打造,从古至今,从未改变过。

商品化是大众文化产生的原因,大众文化又是商品化的文化体现。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李子柒作为个体,她能做的还不够多,个人的创作能力有限,传播的方式有限,内容制作有限,但却找到了文化这个切入口。

面对现代传播的互联网化,商贸的全球化,我们其实需要更多的李子柒,或者将李子柒品牌化,打造成带有中国东方审美生活方式的产品矩阵,通过当下一带一路的政策下输出给全世界。而这,显然已经不是一个 MCN 公司可以做到的了。

颁奖还在继续,但李子柒的嘉宾席位上,早已经空空如也。或许她已经在赶回四川老家的路上,或许她在忙着开始新的计划,也或许她确实不太适应这样的场合。

这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技术一直在更新迭代,但人性人心古今中外却是相通。我只希望,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她能保护好自己,大家也都保护好她。2020,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可能性吧。

作者:邱书婉,美学硕士,从事文化产业。关注艺术商业和美学经济。文章常见于《界面》,并被雅昌、搜狐艺术、亚洲艺术等多家媒体转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