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三季度利润锐减六成 卡特彼勒准备在中国花更多心思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三季度利润锐减六成 卡特彼勒准备在中国花更多心思

尽管中国市场低迷,卡特彼勒仍计划在中国增加投资,目前已针对中国用户的工况特点和使用需求推出更省油的产品。

图片来源:CFP

工程机械是受全球经济放缓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美国卡特彼勒(Caterpillar,NYSE:CAT)作为行业内的全球“老大”,亦在今年接连两次下调盈利预期。但就在业内纷纷质疑中国需求疲软是行业下滑的“罪魁祸首”时,在华40年的卡特彼勒仍想更深地融入这个市场。

10月22日,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其华,在该公司于江苏徐州举办的“在华40周年庆典”上表示,尽管眼下中国市场低迷,但卡特彼勒还将在中国增加投资。

工程机械行业已经持续下滑4年。“每年下滑四五成,”小松(中国)矿山设备有限公司营业部长梁锡春曾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主要是受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

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机械及矿用设备生产商卡特彼勒,亦未能在行业下滑中独善其身。在庆典举行的同一天,卡特彼勒发布了今年三季度财报,期内总营收11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8.5%,每股收益从去年同期的1.63美元下降到0.62美元,降幅62%。

卡特彼勒预计,今年全年营收为480亿美元。今年7月和9月,卡特彼勒先后两次将该预期共计下调10亿美元。并预计2016年营收在今年的基础上再减5%。

面对艰难的市场,卡特彼勒的高层们更加强调融入中国本土的重要性。多位卡特彼勒高层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中国是卡特彼勒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但是并未对外公开过,中国以及其他区域市场具体业绩的贡献率。

卡特彼勒集团负责基础建设行业的总裁托马斯·派尔莱特(Thomas Pellette)表示:“卡特彼勒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我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并对它有坚定的信心。”

“中国领导人正在强有力地推进改革,‘新常态’是中国对自身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安排。”派尔莱特说。

他表示,卡特彼勒在中国的投资是“着眼于长远”,市场本身具有周期性。“拥有90年历史的卡特彼勒,已经经历了好几轮这样的周期,我们会通过调整成本结构和生产计划来应对。”派尔莱特说。

今年9月底,卡特彼勒宣布将进一步重组,拟每年节省15亿美元的资金,且在2018年前,通过整合和关闭工厂,计划裁员约1万人,但中国员工是否会受到影响,卡特彼勒称目前暂未确定。

陈其华称,工程机械、矿山资源、发动机动力系统,是卡特彼勒的三大传统业务板块,“中国提出科技创新、城镇化发展、一带一路、产业升级、绿色能源发展等诸多战略性目标,会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给卡特彼勒的业务带来新的驱动力和增长点。”卡特彼勒在中国的29家制造工厂中,90%以上由中国团队领导。

他进一步解释称,强调质量效益、绿色发展的“新常态”,将对很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高技术产品和环境保护提出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能够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将会凸显出更大的竞争优势。

早在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访华时,一台卡特彼勒柴油发电机组被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中国政府用作人造卫星的备用电源。

但卡特彼勒真正进入中国市场是1975年,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购销的38台吊管机成为卡特彼勒在华的第一笔订单,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成为了这批吊管机最早的用户。

1978年,卡特彼勒在北京城里了第一家办事机构,但整个70年代,卡特彼勒都只是将产品从国外销售到中国,1990年代起,卡特彼勒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

1994年,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成为卡特彼勒在中国的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工厂,同时也是工程制造行业内第一家外企在华工厂。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总部在北京的卡特彼勒,选择将此次庆典放在徐州举行。

迄今为止,卡特彼勒在中国有29家制造工厂、4家研发中心、178家代理商,以及350家本土供应商。

派尔莱特频频向外界表达本土代理商和供应商对卡特彼勒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作卡特彼勒“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

他介绍说,卡特彼勒在199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展代理商体系,如今形成的代理网络覆盖了全部主要机型和发电机组产品,以及交通运输等其他细分市场。该体系包括像信昌机器、威斯特、派普兰这样的全球代理商,也包括像易初明通和利星行机械这样在中国负责特定区域的代理商。

卡特彼勒的中国供应商执行全球统一的制造标准,“我们还有一些中国供应商在海外建厂,成为了卡特彼勒的全球供应商伙伴。”派尔莱特说。

作为卡特彼勒在美国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无锡研发中心今年还在不断增加工程技术人员,已从去年的6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790人。“我们还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更多效益高的节能产品。”

最近,卡特彼勒在中国推出了第一款液压混合动力挖掘机336D2 XE,这款主要应用于重型工况的高效设备比标准型336D2更省油。

“这几乎是专门针对中国用户的工况特点和使用需求而设计的产品。”工程制造行业人士牛红兵说,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中国矿山客户的机器运转时间是最长的。矿山或搞大工程的客户要求机器能够长时间工作,注重高效和高产。对于他们而言,节省油耗带来的回报率最大。

近日,卡特彼勒还成为第一家从中国环保部获得560kw以上非道路移动机械国三排放认证的发动机制造商。

中国于2009年开始实施功率560kw以下的发动机排放标准,大马力发动机的排放标准在今年10月1日起开始生效。中国成为继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之后第四个控制560kw以上大马力发动机排放的国家。

大马力非道路可移动柴油发动机主要应用于大型建筑机械、矿山机械、石油天然气以及移动发电机组等领域。

为了进一步扎根中国,卡特彼勒还在公益事业上花心思,以求博得中国更多的好感。

在此次庆典上,卡特彼勒基金会宣布,将在2015到2016年度在中国投入约1600万元人民币,支持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农村和打工子弟职业教育、农村妇女无担保小额信贷、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项公益活动等。

中国在卡特彼勒的战略版图中还不仅是一个区域市场。

“卡特彼勒在中国采取的是全球化战略,比如徐州工厂就已是卡特彼勒全球挖掘机的制造基地,其产品有六成以上要出口到海外。”陈其华说,进入2000年以来,卡特彼勒不仅仅是将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和销售基地,而且逐步将融资租赁、再制造、现代物流等全球业务带到中国,打造端到端的产业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卡特彼勒

2.3k
  • 年产万台挖掘机销往190国,实探卡特彼勒在华首个制造基地 | 碳访
  • 康益桥任卡特彼勒公司首席执行官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三季度利润锐减六成 卡特彼勒准备在中国花更多心思

尽管中国市场低迷,卡特彼勒仍计划在中国增加投资,目前已针对中国用户的工况特点和使用需求推出更省油的产品。

图片来源:CFP

工程机械是受全球经济放缓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美国卡特彼勒(Caterpillar,NYSE:CAT)作为行业内的全球“老大”,亦在今年接连两次下调盈利预期。但就在业内纷纷质疑中国需求疲软是行业下滑的“罪魁祸首”时,在华40年的卡特彼勒仍想更深地融入这个市场。

10月22日,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其华,在该公司于江苏徐州举办的“在华40周年庆典”上表示,尽管眼下中国市场低迷,但卡特彼勒还将在中国增加投资。

工程机械行业已经持续下滑4年。“每年下滑四五成,”小松(中国)矿山设备有限公司营业部长梁锡春曾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主要是受中国经济放缓的影响。”

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机械及矿用设备生产商卡特彼勒,亦未能在行业下滑中独善其身。在庆典举行的同一天,卡特彼勒发布了今年三季度财报,期内总营收11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18.5%,每股收益从去年同期的1.63美元下降到0.62美元,降幅62%。

卡特彼勒预计,今年全年营收为480亿美元。今年7月和9月,卡特彼勒先后两次将该预期共计下调10亿美元。并预计2016年营收在今年的基础上再减5%。

面对艰难的市场,卡特彼勒的高层们更加强调融入中国本土的重要性。多位卡特彼勒高层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中国是卡特彼勒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但是并未对外公开过,中国以及其他区域市场具体业绩的贡献率。

卡特彼勒集团负责基础建设行业的总裁托马斯·派尔莱特(Thomas Pellette)表示:“卡特彼勒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我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并对它有坚定的信心。”

“中国领导人正在强有力地推进改革,‘新常态’是中国对自身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安排。”派尔莱特说。

他表示,卡特彼勒在中国的投资是“着眼于长远”,市场本身具有周期性。“拥有90年历史的卡特彼勒,已经经历了好几轮这样的周期,我们会通过调整成本结构和生产计划来应对。”派尔莱特说。

今年9月底,卡特彼勒宣布将进一步重组,拟每年节省15亿美元的资金,且在2018年前,通过整合和关闭工厂,计划裁员约1万人,但中国员工是否会受到影响,卡特彼勒称目前暂未确定。

陈其华称,工程机械、矿山资源、发动机动力系统,是卡特彼勒的三大传统业务板块,“中国提出科技创新、城镇化发展、一带一路、产业升级、绿色能源发展等诸多战略性目标,会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给卡特彼勒的业务带来新的驱动力和增长点。”卡特彼勒在中国的29家制造工厂中,90%以上由中国团队领导。

他进一步解释称,强调质量效益、绿色发展的“新常态”,将对很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高技术产品和环境保护提出更高标准和更高要求,能够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企业,将会凸显出更大的竞争优势。

早在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访华时,一台卡特彼勒柴油发电机组被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中国政府用作人造卫星的备用电源。

但卡特彼勒真正进入中国市场是1975年,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购销的38台吊管机成为卡特彼勒在华的第一笔订单,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成为了这批吊管机最早的用户。

1978年,卡特彼勒在北京城里了第一家办事机构,但整个70年代,卡特彼勒都只是将产品从国外销售到中国,1990年代起,卡特彼勒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

1994年,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成为卡特彼勒在中国的第一家、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工厂,同时也是工程制造行业内第一家外企在华工厂。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总部在北京的卡特彼勒,选择将此次庆典放在徐州举行。

迄今为止,卡特彼勒在中国有29家制造工厂、4家研发中心、178家代理商,以及350家本土供应商。

派尔莱特频频向外界表达本土代理商和供应商对卡特彼勒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作卡特彼勒“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

他介绍说,卡特彼勒在199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展代理商体系,如今形成的代理网络覆盖了全部主要机型和发电机组产品,以及交通运输等其他细分市场。该体系包括像信昌机器、威斯特、派普兰这样的全球代理商,也包括像易初明通和利星行机械这样在中国负责特定区域的代理商。

卡特彼勒的中国供应商执行全球统一的制造标准,“我们还有一些中国供应商在海外建厂,成为了卡特彼勒的全球供应商伙伴。”派尔莱特说。

作为卡特彼勒在美国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无锡研发中心今年还在不断增加工程技术人员,已从去年的6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790人。“我们还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更多效益高的节能产品。”

最近,卡特彼勒在中国推出了第一款液压混合动力挖掘机336D2 XE,这款主要应用于重型工况的高效设备比标准型336D2更省油。

“这几乎是专门针对中国用户的工况特点和使用需求而设计的产品。”工程制造行业人士牛红兵说,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中国矿山客户的机器运转时间是最长的。矿山或搞大工程的客户要求机器能够长时间工作,注重高效和高产。对于他们而言,节省油耗带来的回报率最大。

近日,卡特彼勒还成为第一家从中国环保部获得560kw以上非道路移动机械国三排放认证的发动机制造商。

中国于2009年开始实施功率560kw以下的发动机排放标准,大马力发动机的排放标准在今年10月1日起开始生效。中国成为继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之后第四个控制560kw以上大马力发动机排放的国家。

大马力非道路可移动柴油发动机主要应用于大型建筑机械、矿山机械、石油天然气以及移动发电机组等领域。

为了进一步扎根中国,卡特彼勒还在公益事业上花心思,以求博得中国更多的好感。

在此次庆典上,卡特彼勒基金会宣布,将在2015到2016年度在中国投入约1600万元人民币,支持农村儿童学前教育、农村和打工子弟职业教育、农村妇女无担保小额信贷、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项公益活动等。

中国在卡特彼勒的战略版图中还不仅是一个区域市场。

“卡特彼勒在中国采取的是全球化战略,比如徐州工厂就已是卡特彼勒全球挖掘机的制造基地,其产品有六成以上要出口到海外。”陈其华说,进入2000年以来,卡特彼勒不仅仅是将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和销售基地,而且逐步将融资租赁、再制造、现代物流等全球业务带到中国,打造端到端的产业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