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丹青
近日,聊城市统计局发布2019年聊城GDP数据:经山东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为2259.82亿元,比上年增长3.7%。
根据山东省及各地市数据,聊城市2019年GDP总量居山东第14位,仅高于日照市与枣庄市;另外,3.7%的增长率也远低于山东5.5%的平均增速。
三次产业结构向好:三产增加值超二产
聊城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聊城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4.4:36.9:48.7调整为14.1:35.7:5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7.60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806.88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1135.34亿元,增长4.2%。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聊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总值比重首次突破50%,另外,2019年聊城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3%,拉动GDP增长2个百分点。
从工业数据来看,2019年末,聊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92家,比年初新增199家。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分别比上半年、三季度提高5.3和4.3个百分点。
其中,重点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2.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2.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3%。
此外,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利润分别增长11.9%、23.5%、29.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0.9%。
从服务业数据来看,2019年,聊城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1亿元,行业增长面57.1%。部分重点服务业行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6%。
有色金属之城,新旧动能转换之“痛”
对于江北水城聊城来说,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聊城经济发展的基础——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与运河流域的商业文明在这里交汇,与此同时,聊城还拥有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聊城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基地建设以聊城辖区的茌平县、阳谷县为核心区,辐射临清市和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地域面积2165平方公里,辐射区地域面积1040平方公里。
而这,也奠定了聊城市“有色金属之城”的深厚基础。
在2009年前后,有色金属产业曾为聊城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推动力:数据显示,2014年,聊城市有色金属产业实现产值1552.91亿元,同比增长68.1%。要知道,2014年聊城市生产总值为2516亿元。
但对有色金属产业来说,其弊端也十分明显——此类资源依赖型产业,受制于资源及制造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过剩产能与落后产能问题突出。
以聊城市有色金属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电解铝项目来说,该项目在2019国家发改委有色金属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中被明确标注为“过剩产能”。与此同时,《聊城市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9-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也提到,2018年,聊城市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31家,利润17.8亿元,同比下降7.1%。2018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07.81万吨,同比下降9.1%。其中,原铝(电解铝)2018年产量同比下降13.6%。

更重要的是,2018年正值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开局之年,有色金属产业中的过剩产能及落后产能的淘汰是如此迫切而必需——2018年“史上最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有色金属产业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聊城在有色金属产业的受挫,也可以从全国的数据中窥得一斑。公开数据显示,2018上半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600.6亿元,累计下降14.3%。而这也是从2013-2018年来中国有色金属营业收入首次下降。
除此之外,《规划》中也提到,目前聊城市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属于原材料的集聚,与真正的产业集群相比,至少缺少三大要素:一是尚未形成最终产品,铝需要加工成最终产品才能被消费,没有最终产品的产业集群不是真正的产业集群;二是缺少相关支撑机构,如科研机构、配套辅助材料生产企业、公共检测和服务机构等;三是缺少产业链耦合,聊城市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链目前是线性的,而集群化的产业链是网状的,即有原材料的加工业,缺少最终产品的制造业企业。
另外,聊城市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还存在产品档次偏低、结构亟待优化,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接近饱和,生产要素瓶颈亟待破解等问题。
从这一角度来说,聊城所面临的新旧动能转换压力不可谓不大。
激发国家级经开区活力,新动能还需新技术激活
近年来,山东各市都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而对聊城来说,新动能的激发更显必要性与紧迫性——在去年6月举办的聊城市“双招双引”大会上,聊城市副市长洪玉曾表示,“聊城传统产业以重化工为主,传统产业和重化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5%,战略新兴产业不足15%。重化工业占工业总量的69%,形成有色金属、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医疗等传统的八大主导产业。聊城现在正在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这四大战略新兴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
根据《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我国共有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拥有15家,在数量上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江苏、浙江,其中,聊城就有一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去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国家级经开区将拥有更大改革自主权,并肩负起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对内对外合作平台等使命。
对聊城来说,用好这座国家级经开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与更优质的科创平台激发新动能,或许可以成为聊城攻克新旧动能转换“痛点”的关键所在。
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为例,《意见》中提出,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坚持市场化运作、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引进先进制造业企业、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关键零部件和中间品制造企业,支持企业建设新兴产业发展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这对于亟待进行集群化升级的聊城有色金属产业来说,不失为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聊城有色金属产业的转型升级,或许还可以向烟台“取经”。
作为老牌工业城市,烟台同样面临着传统产业的升级任务与新兴产业的壮大需求。而南山铝业作为烟台工业的重要支撑,其转型升级在有色金属产业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目前,南山铝业已与波音、空客、罗罗、赛峰等国际著名航空企业,通用、宝马以及世界最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向其批量化提供航空、汽车用铝材料。
而追溯南山集团铝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路径,“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步。据介绍,在电解铝、氧化铝方面,通过与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合作,南山铝业以研新工艺新技术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更重要的是,南山铝业近年来建立了全球唯一同地区最完整铝产业链,该产业链涵盖了能源、氧化铝、电解铝等整个铝产业上下游环节。
“产学研”的科创体系与完整的产业链及高端化产品,或许可以为聊城有色金属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以可借鉴的经验。
去年,聊城市提出“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第一项便是大力实施产业突破工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现代高效农业等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医养健康等四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
从这一角度来说,聊城在一手抓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动能的同时,更需要完成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