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国信证券自缢身亡看金融行业的“调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国信证券自缢身亡看金融行业的“调性”

交易是门艺术,就个体而言任何活动的存在都是为了让生活更好,如果不能合理调节比例,宁愿不碰交易。

翻遍金融大小读物,从来就没有一个人能深度地说明金融行业存在的价值。即便有所谓存在即使合理的逻辑避难区,但是这所谓的万能逻辑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思考。就我们做外汇这一块而言,据不完全统计,进行外汇交易者十有八九是亏钱的,能赚钱的极为少数,从表面上来看这和赌博又有什么不同?时不时也会耳闻有人做金融投资或者交易破产输的家破人亡,即便是一些金融的老手也难逃此运,前不久的期货界的传奇人物刘强跳楼自杀,“活着就好”是刘强最后一篇博文警告投资者的;又比如最近国信证券的老总陈鸿桥自缢身亡,“请勿扰妻儿”是他临终前的乞求,向谁乞求不清楚,也不做猜测。

可是在这些悲剧性的事件发生的同时,却有着真实的奇迹在上演,且不说远古的那些交易传奇或者投资传奇,就在前两天笔者刚听说一个交易者在某外汇交易平台上面十天赚了13万美金,想想看,十天赚13万美金,合法的行当里有如此造富能力的凤毛麟角。把时间再往前推推,今年股市没有崩盘之前,市场一片红火,股票玩家纷纷入场,大部分人是赚的盆满钵溢,更有甚者,本来是兼职的,算了算工作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挣得还不如一个月炒股赚的多,于是辞去工作,专门做投机。金融能不能赚钱?真能赚钱。

世界的文献和媒体在记录金融行业的时候,大部分都会提到一些金融事件,比如最早的1630年荷兰郁金香泡沫,1720年英国南海股票危机,1910年清国橡胶股灾,1929年美“大萧条”,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的次贷危机等等。遍观这些危机,能读出“贪婪”两个字算是不错的,一般而言贪婪会让人想起一种生物“吸血鬼”,但是最贪婪的“吸血鬼”也比不上人。虽然对金钱的热爱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贪婪”,但是贪婪确实是助长金融危机发生的一大诱因。人对金钱的渴望无止境,除非你出家了、隐遁了。当然读出“贪婪”不算什么,“命脉”二字才是根本,所有的行业都没有金融业重要不是无的放矢,对一个国家来说金融重要,应付不当小者经济衰退失业遍地,民生不振(大萧条), 大者饿殍遍地流民四起,狼烟烽火寡人悬首(明末)。除此之外,对社会的细胞家庭,对企业而言,金融都是居于核心地位的。

金融为何如此重要?金融就是钱的艺术。从早期人类用某种稀罕物来交易起,钱就是衡量万物价值的标的。过去有一种说法“金钱肮脏”之类,这种说法不值一驳,以一种主观的意念加诸于客观事物之上本身就是无厘头的,一朵花漂亮或丑陋,与花本身何干?它只是植物的生殖器而已。从现实的角度,人类要感谢金钱作为一种交换手段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钱,人类会怎么生活,中午要到了,拿什么东西来换午饭呢?没有钱,整个社会就乱了套了。所以如果不能感谢金钱,我们至少要抱着中立的态度来看待金钱。

为什么说到金融要谈到对钱的看法?因为这很重要,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尤为重要。金融是资金的融通,并非是什么万恶的资本主义。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人民购物凭票凭券,资金融通极为不畅通,结果民生凋敝,百业不兴。要以过去的观点来看,金融行业是不劳而获的吸血鬼,没生产一个螺丝,也没生产一个卯钉。

金融兴则百业旺,金融衰则百业弊。此言不虚。银行、股票、期货、基金、外汇等等形式的金融业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就蕴含在“金融”这两个字里面。表面上看是金钱在流动,其实流动的是价值,是贸易是人才是技术。

金融是金钱的艺术。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个必须首先要确认,它有自己运行的规律,股票基金外汇期货金融衍生品等等,每一个金融子个体都有自己的“调性”。第二,金钱是无国界的,外汇交易、全球化投资等让资金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这也是金融发展的潮流。第三,在微观层面上而言,家庭如何实现资金的合理化配置,投资和交易,这是一门艺术。

如果要给金融画个像的话,一个贪吃的孩子是比较适合的。所谓的吃,就是逐利而动。如果无营养,这个孩子是长不大的,如果任由他只吃一样利润最高的,那就偏食容易消化不良,甚至生病引发金融危机,国家政府通过银行货币财政汇率等政策来指引他,监管机构自律协会等来规范他。

最近,有人算了一笔帐,大概意思是如果钱存在银行里,一年过后还会亏钱。通货膨胀完全吃掉了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每一个中国的单位个体而言,金融,已经是一个很严肃的钱包问题。拿笔者比较熟悉的外汇行业来说,世界上每时每刻汇率都在波动,出国旅游、学习、投资,都要涉及到,前一段时间人民币贬值,笔者那些在英国留学的同学每年就要多花3000元人民币,这是在基本量不大的基础上。如果是进出口企业,一笔生意数百万美金,汇率的波动就更加敏感。

常言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货币的贬值倒逼出中国社会关注金融行业倒也不算一件坏事。今年5月份,招商银行与贝恩管理顾问公司联合发布《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1千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已超过100万人,全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12万亿人民币。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高净值人群国家。如何把这笔资金配置起来保值或者获取利润已经成为一个严肃的问题,金钱如果不流动是毫无价值的。

金钱流通离不开交易。有的人认为交易投机,类似于赌博。的确从表面上看,是有相同之处,但是金融和赌博完全是两个概念。金融的背后是实体经济,比如你买了某个公司的股票,就是你拿钱去投资了这个公司,看好这个公司;外汇中,买了一份美元看涨的合约,就代表你认可美国经济的向好。所以眼光技术就是非常重要的,金融交易也需要天赋,那些顶级的交易员都有着过人的智慧和洞察力。

前不久,笔者去参加一个博览会,里面很多从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过来的展商,他们就是做旅游投资,比如你有Money,就可以在他们那个国家买一个地皮,盖房子,投资房地产。国外的金融公司已经开始筹划怎么帮中国人投资,而我们十三亿人尚且懵懵懂懂,对金融一知半解,最近联合国发布全球国民人口素质排行榜,中国排名倒数第二,金融行业的落后是一个重要原因。据某权威媒体报道,在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中,金融业从业人员一般占总人口的10%,而在中国上海,金融业从业人员仅仅占1%,这让上海这个奔着亚太金融中心城市而去的目标多少显得有些名不副实。至于其他城市,更差。

有些人可能会反驳我,中国金融差?你没看股票火了,大爷大妈都开始入市炒股。其实这完全不能说明问题,想想那些大妈真正能懂得金融的有几个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金融诈骗?前不久的泛亚交易所诈骗事件和层出不穷的P2P跑路都说明中国金融行业之不成熟。当然这也不仅仅是金融素质问题,这是一个综合的大问题。

“保民生,促发展”这个口号提出那么多年了,可是金融行业的进展依旧是不尽如人意。保民生,如果荷包里的钱一年年贬值就谈不上保民生,促发展,如果金融行业尽是诈骗集团,如何能促发展?

行文末尾,想对那些有志于专业交易和操盘的人说两句话,不管是股票、外汇还是期货,虽然有舒华兹和马可斯这样的交易员做榜样,但是真正的交易员是需要磨练和天赋的,在很大程度上来讲也是靠运气的。那些因为交易而走火入魔者,甚至家破人亡者大有人在,比如刚才提到的刘强。交易是门艺术,就个体而言任何活动的存在都是为了让生活更好,如果不能合理调节比例,宁愿不碰交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国信证券自缢身亡看金融行业的“调性”

交易是门艺术,就个体而言任何活动的存在都是为了让生活更好,如果不能合理调节比例,宁愿不碰交易。

翻遍金融大小读物,从来就没有一个人能深度地说明金融行业存在的价值。即便有所谓存在即使合理的逻辑避难区,但是这所谓的万能逻辑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思考。就我们做外汇这一块而言,据不完全统计,进行外汇交易者十有八九是亏钱的,能赚钱的极为少数,从表面上来看这和赌博又有什么不同?时不时也会耳闻有人做金融投资或者交易破产输的家破人亡,即便是一些金融的老手也难逃此运,前不久的期货界的传奇人物刘强跳楼自杀,“活着就好”是刘强最后一篇博文警告投资者的;又比如最近国信证券的老总陈鸿桥自缢身亡,“请勿扰妻儿”是他临终前的乞求,向谁乞求不清楚,也不做猜测。

可是在这些悲剧性的事件发生的同时,却有着真实的奇迹在上演,且不说远古的那些交易传奇或者投资传奇,就在前两天笔者刚听说一个交易者在某外汇交易平台上面十天赚了13万美金,想想看,十天赚13万美金,合法的行当里有如此造富能力的凤毛麟角。把时间再往前推推,今年股市没有崩盘之前,市场一片红火,股票玩家纷纷入场,大部分人是赚的盆满钵溢,更有甚者,本来是兼职的,算了算工作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挣得还不如一个月炒股赚的多,于是辞去工作,专门做投机。金融能不能赚钱?真能赚钱。

世界的文献和媒体在记录金融行业的时候,大部分都会提到一些金融事件,比如最早的1630年荷兰郁金香泡沫,1720年英国南海股票危机,1910年清国橡胶股灾,1929年美“大萧条”,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的次贷危机等等。遍观这些危机,能读出“贪婪”两个字算是不错的,一般而言贪婪会让人想起一种生物“吸血鬼”,但是最贪婪的“吸血鬼”也比不上人。虽然对金钱的热爱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贪婪”,但是贪婪确实是助长金融危机发生的一大诱因。人对金钱的渴望无止境,除非你出家了、隐遁了。当然读出“贪婪”不算什么,“命脉”二字才是根本,所有的行业都没有金融业重要不是无的放矢,对一个国家来说金融重要,应付不当小者经济衰退失业遍地,民生不振(大萧条), 大者饿殍遍地流民四起,狼烟烽火寡人悬首(明末)。除此之外,对社会的细胞家庭,对企业而言,金融都是居于核心地位的。

金融为何如此重要?金融就是钱的艺术。从早期人类用某种稀罕物来交易起,钱就是衡量万物价值的标的。过去有一种说法“金钱肮脏”之类,这种说法不值一驳,以一种主观的意念加诸于客观事物之上本身就是无厘头的,一朵花漂亮或丑陋,与花本身何干?它只是植物的生殖器而已。从现实的角度,人类要感谢金钱作为一种交换手段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钱,人类会怎么生活,中午要到了,拿什么东西来换午饭呢?没有钱,整个社会就乱了套了。所以如果不能感谢金钱,我们至少要抱着中立的态度来看待金钱。

为什么说到金融要谈到对钱的看法?因为这很重要,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尤为重要。金融是资金的融通,并非是什么万恶的资本主义。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人民购物凭票凭券,资金融通极为不畅通,结果民生凋敝,百业不兴。要以过去的观点来看,金融行业是不劳而获的吸血鬼,没生产一个螺丝,也没生产一个卯钉。

金融兴则百业旺,金融衰则百业弊。此言不虚。银行、股票、期货、基金、外汇等等形式的金融业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就蕴含在“金融”这两个字里面。表面上看是金钱在流动,其实流动的是价值,是贸易是人才是技术。

金融是金钱的艺术。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个必须首先要确认,它有自己运行的规律,股票基金外汇期货金融衍生品等等,每一个金融子个体都有自己的“调性”。第二,金钱是无国界的,外汇交易、全球化投资等让资金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这也是金融发展的潮流。第三,在微观层面上而言,家庭如何实现资金的合理化配置,投资和交易,这是一门艺术。

如果要给金融画个像的话,一个贪吃的孩子是比较适合的。所谓的吃,就是逐利而动。如果无营养,这个孩子是长不大的,如果任由他只吃一样利润最高的,那就偏食容易消化不良,甚至生病引发金融危机,国家政府通过银行货币财政汇率等政策来指引他,监管机构自律协会等来规范他。

最近,有人算了一笔帐,大概意思是如果钱存在银行里,一年过后还会亏钱。通货膨胀完全吃掉了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每一个中国的单位个体而言,金融,已经是一个很严肃的钱包问题。拿笔者比较熟悉的外汇行业来说,世界上每时每刻汇率都在波动,出国旅游、学习、投资,都要涉及到,前一段时间人民币贬值,笔者那些在英国留学的同学每年就要多花3000元人民币,这是在基本量不大的基础上。如果是进出口企业,一笔生意数百万美金,汇率的波动就更加敏感。

常言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货币的贬值倒逼出中国社会关注金融行业倒也不算一件坏事。今年5月份,招商银行与贝恩管理顾问公司联合发布《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1千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已超过100万人,全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12万亿人民币。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高净值人群国家。如何把这笔资金配置起来保值或者获取利润已经成为一个严肃的问题,金钱如果不流动是毫无价值的。

金钱流通离不开交易。有的人认为交易投机,类似于赌博。的确从表面上看,是有相同之处,但是金融和赌博完全是两个概念。金融的背后是实体经济,比如你买了某个公司的股票,就是你拿钱去投资了这个公司,看好这个公司;外汇中,买了一份美元看涨的合约,就代表你认可美国经济的向好。所以眼光技术就是非常重要的,金融交易也需要天赋,那些顶级的交易员都有着过人的智慧和洞察力。

前不久,笔者去参加一个博览会,里面很多从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过来的展商,他们就是做旅游投资,比如你有Money,就可以在他们那个国家买一个地皮,盖房子,投资房地产。国外的金融公司已经开始筹划怎么帮中国人投资,而我们十三亿人尚且懵懵懂懂,对金融一知半解,最近联合国发布全球国民人口素质排行榜,中国排名倒数第二,金融行业的落后是一个重要原因。据某权威媒体报道,在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中,金融业从业人员一般占总人口的10%,而在中国上海,金融业从业人员仅仅占1%,这让上海这个奔着亚太金融中心城市而去的目标多少显得有些名不副实。至于其他城市,更差。

有些人可能会反驳我,中国金融差?你没看股票火了,大爷大妈都开始入市炒股。其实这完全不能说明问题,想想那些大妈真正能懂得金融的有几个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金融诈骗?前不久的泛亚交易所诈骗事件和层出不穷的P2P跑路都说明中国金融行业之不成熟。当然这也不仅仅是金融素质问题,这是一个综合的大问题。

“保民生,促发展”这个口号提出那么多年了,可是金融行业的进展依旧是不尽如人意。保民生,如果荷包里的钱一年年贬值就谈不上保民生,促发展,如果金融行业尽是诈骗集团,如何能促发展?

行文末尾,想对那些有志于专业交易和操盘的人说两句话,不管是股票、外汇还是期货,虽然有舒华兹和马可斯这样的交易员做榜样,但是真正的交易员是需要磨练和天赋的,在很大程度上来讲也是靠运气的。那些因为交易而走火入魔者,甚至家破人亡者大有人在,比如刚才提到的刘强。交易是门艺术,就个体而言任何活动的存在都是为了让生活更好,如果不能合理调节比例,宁愿不碰交易。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