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社区mini店能否成为生鲜新零售的终极模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社区mini店能否成为生鲜新零售的终极模式?

显而易见的是,现阶段寡头之间的竞争一直在暗潮涌动,每个模式也必然会随着新技术、新概念的入场不断升级。

文|商业邦

盘点2019年的生鲜电商,退潮的速度远比想象中来的更快。

近日,盒马创始人侯毅高调宣布,盒马mini今年将大规模加速开店,并走出上海,向全国复制,包括北、广州、深圳、杭州等地。大规模复制冲刺百店,成为盒马旗下第二个跑通的新零售模式。

与此同时,被侯毅不看好的前置仓业务——盒马小站将被淘汰,年内全部升级为盒马mini。

1、mini店崛起前置仓出局,新零售进入下半场

2019年,新零售行业大浪淘沙的下半场,资本趋于冷静,新零售从野蛮生长到战略性成长。曾经一路“舍命狂奔”的盒马正式对外提出“填坑之战”。

F2、盒马mini、盒马小站、盒马菜市……定位各不相同的创新业态相继被推出,盒马抛弃“一套武功打天下”,开始回归零售的本质。

在未来的规划中,盒马mini业态的销售额将占到整个盒马的一半,mini店开启了它的崛起之路。

前置仓模式曾作为新零售的当红炸子鸡,优点是投资低,对物业要求不高,可在短期内低成本快速复制,行业典型代表是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

但苦于没有流量入口,主要靠线上,获客主要靠发补贴,只具备单纯的仓储功能,盈利主要取决于订单密度和客单价,此外生鲜的高损耗、低毛利长期无解,导致前置仓难以兼顾成本和效率,难以盈利。

2019年以来,阿里对盒马的投入近乎腰斩。

同时,去年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发全员内部信,宣布将原本独立的盒马事业群划归B2B版图,也被业内认为盒马在阿里内部降级。

无独有偶,主打为永辉超市提供创新探索和服务的永辉云创,也因2018年上半年净亏损达3.89亿元,被永辉超市直接剥离,转而发力永辉mini。

侯毅也公开提出前置仓模式是伪命题,但盒马还是花了1年时间,投入大量资源孵化多个新业态,也开设了70多家前置仓业态盒马小站试错,最终发现所有担心的事情都变成了事实存在,不可能盈利。

盒马要“自我革命”,押宝mini店,又开启“烧钱”模式?

退出前置仓,升级mini店这是盒马的决定,这也就意味着盒马mini在盒马小业态的竞争中胜出,成为主力,而前置仓模式正式被淘汰。

疫情期间,mini店在运营数据、客户留存等方面展现出的价值,也让盒马下定大力发展该模式的决心。盒马mini线上单量超过2000,线上销售占比超过50%,坪效是普通社区超市和前置仓的四倍多。

Mini模式成更优解在规模上,盒马鲜生的标准门店,面积在4000平米左右,商品种类超过8000种;盒马mini则缩小至500-1000平米,商品种类超过3000种,其中生鲜种类超过1000种。

在选址上,盒马鲜生对于区位、人群覆盖度要求很高,而盒马mini则可以开在郊区、镇上。从成本上看,后者成本只有前者的1/10。最为核心的是,盒马mini的基因是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既承接线上订单,周边1.5公里内免费配送,同时,线下也能满足消费、用餐等体验。

2020烧钱元年就盒马mini而言,即使是这样的模式,相对于一些便利店也要大上很多,投入自然不在少数。

盒马鲜生自开店以来,发展十分迅速,但近两年来,盒马鲜生已经进入了发展瓶颈,店面的扩张速度已经开始下降,想要触摸到更多的市场必须做出改变。而盒马mini正是改变的方向之一,店面缩小,选址更灵活,投入更低,周期更短,更适合三四线等城市的入驻。

新模式的尝试,新计划的实施,新的链条的建立……并且公布的双100计划计划,2020年盒马注定又是烧钱的一年。

2、大玩家布局小业态,轻模式或成趋势?

mini店成了后疫情时代的新风口。除盒马外,加码布局mini店已经囊括了永辉、沃尔玛、大润发等几乎所有的主流零售企业。

疫情之后,商家与消费者认知进入快速迭进周期,在疫情中表现突出的社区mini门店成为香饽饽的同时,也带来了生鲜领域社区mini店竞争加剧,“大战”在所难免。

疫情只是加速器,社区门店赛道角逐更激烈

实际上,mini店并不是新鲜事物,此次疫情只是将生鲜零售拉到了聚光灯下,使社区mini店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由于具有成本可控、离消费者更近、选址灵活、坪效高等优势,mini店小业态近年来被零售商们作为突围的重要方向。

毕马威分析指出,社区业态减少了远距离出行采购带来的风险,凸显了最后一公里经济的韧性,各种零售业态在疫情期间渗入消费者社区,加剧了社区商业的竞争。

疫情期间,虽说前置仓企业订单暴增,但也暴露出不少服务能力上的短板。据悉,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头部企业在武汉、宁波的业务先后被迫关闭。有消息称,目前,前置仓企业除了加强自身供应链能力外,还计划布局社区小店业态。

可以看出,无论是前置仓还是mini店,小型社区门店的竞争会更加剧烈,成为生鲜领域的下一个主战场。

大佬纷纷入局,线下商业体mini化成风口

从巨头们2020年的规划来看,社区mini店是它们接下来加速扩张的利器。

永辉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永辉mini店营收达5.5亿元,其中部分门店已经实现了盈利,截止到前三季度,永辉超市新增了510家mini门店,与大店配合以“子母店”模式拓展消费场景,建立流量“围栏”,培养消费粘性,保护客群资源,实现永辉品牌门店的密集展店。

与永辉大店相比,mini店门店规模更小,但SKU更加精准,生鲜占比更高,客单价具备竞争优势。

处于业态调整期的沃尔玛,也把小型社区门店当成今年的发展重点。数据显示,沃尔玛社区小店——惠选超市,在2019年实现线上线下双向增长,其坪效是中国超市平均坪效的两倍多,沃尔玛方面表示,2020年,沃尔玛社区店将逐步进入加速拓展期, 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增长引擎。

随着巨头发力mini店,传统商超纷纷放弃大卖场的形式,拥抱mini化,探索紧凑型卖场,mini化已然成为巨头们线下布局的下一个风口!

终极模式大PKmini才是生鲜电商的出路

商业竞争里,明争暗斗从不缺位,侯毅与王珺都在争抢“最终模式”。而为什么说mini模式PK前置仓模式,mini才是生鲜电商的出路,具体原因有三:

首先是客单价上不去

前置仓能够深入到社区末端,但无法置备完整的生鲜设备。以至于,前置仓模式仓位有限,商品类目和数量有限。这样一来,客单价就成了问题。

目前,很多平台的客单价提升,都是通过营销满减或抵用券形式。这种强行提高的客单价,会带来购买频次下降,这对原本就该体现高频即时满足的前置仓更不利。

其次,损耗率下不来

通过手机下单买菜,会有非常明显的“饭点效应”,即下单高峰期,过高的集中在晚上18点左右。这点和外卖平台的一天单量,总是集中在中午12点前后,有类似的原因。

这就导致前置仓备货太多,18点以后会损耗率巨大,如果备货不够,18点前又会缺货率巨大。不管是缺货还是损耗,对用户对平台,都是极差的结果。

最后,毛利率无法保证

前置仓模式的生鲜平台,售卖的基本都是平价且最初级的农产品。它们对比农贸菜市场的生鲜形态,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完全透明的各渠道价格对比,意味着各家生鲜前置仓玩家的采购成本和毛利率彼此都很透明。加上这些平台还喜欢补贴用户,更喜欢大打价格战。很难想象,这些前置仓平台的毛利率水平,或者说亏损率的严重程度。所以侯毅才能坚定的表示,“盒马mini才是生鲜电商的终局模式”。

3、小店下沉之道破局转型背后的挑战

数字化转型,未来零售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小店让众多零售商看到机遇,挑战也随之而来。当各大综合电商平台、垂直生鲜电商、大型传统商超纷纷入局,一场混战在所难免。而要提高效率,避免重复性的、可复制的老路,数字化转型是一条绕不过去的路。

具体来说,在前端需要通过线上引流和线下数字化改造,完成数据采集和积累,对“千人千面”的消费需求都能了然于胸;中端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实现“千店千面”;后端则要构建以需求为驱动的数字化供应链。 例如苏宁小店根据不同的消费场景,提供多样化的商品选择。

在社区,主要围绕用户的“一日三餐”,主打生鲜、果蔬、熟食等品类;而在CBD、交通枢纽店,提供水果、日配、热饮,甚至是日用、医用等差异化品类,实现“千店千面”。

而目前大多数小店也仍处在探索、迭代阶段,具体打法各有不同,但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借力数字化技术,从会员深度运营、供应链重塑、生态体系协同等多角度提升前中后端的综合运营能力,提升购物体验。

未来数字化转型一定是零售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作为更贴近用户的零售业态,众多“小店们”,要想避免低端竞争,就要尽早启动数字化之路。

盈利困境难突破小型连锁业态的共同难题

尽管新零售巨头掌门人的断言让小型社区mini门店成为行业焦点,但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所有的生鲜玩家都面临着谁能跑通模式、全面盈利的问题。

摆在Mini店面前的盈利困境,首先来自于房租成本,但好在社区小型店虽然与超市、大卖场等业态相比在选址上相对容易,但是在抢占市场初期仍要面临高昂的扩张成本。 社区生鲜还面临着客单价低、损耗高的现状,数据显示,社区连锁品牌的客单价仅为23元,毛利率19.6%,损耗为8%,可以称之为“薄利”。

所以Mini店想要实现盈利,前期在供应链方面需要大量的投入。背后没有“靠山”的生鲜社区店背后的采购、物流等方面的支撑成本都很高,尤其是门店数量很少时,很难覆盖后端的供应链、物流成本,这也是永辉、盒马在完成主要城市的布局后,才迈出了Mini店这一步的重要原因。

竞争激烈前后夹击旧势力根深蒂固,新玩家层出不穷

除了自身的困境,商业邦认为,Mini店也面临来自社区生鲜领域玩家的夹击。 一方面各地诸侯势力已经根深蒂固,短暂的沉寂并不会走向沉沦,再加上7-11、全家等长年的深耕,盒马mini要站稳脚并不容易。

去年7月,生鲜传奇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社区生鲜电商平台呆萝卜完成6.34亿元A轮融资;再往前,谊品生鲜获得20亿元B轮融资。 仅上半年生鲜社区业态的竞争就尤为激烈,规模化与本土化、大店和Mini店互补结合的新零售业态,正在逐渐替代过去的单一零售业态。

在未来,中国生鲜零售市场的发展,将是多业态共存的局面,因为每个业态都能获得特定消费群的青睐,以及拥有某个层面的优势与经营效率。 只是,在追求更多满足消费者细分诉求业态的同时,对零售玩家本身也是更高的考验。

结语

商业邦认为,Mini社区店当下已然成为盒马和永辉自身不断试错后的发展良策,但显而易见的是,现阶段寡头之间的竞争一直在暗潮涌动,每个模式也必然会随着新技术、新概念的入场不断升级。

未来发展的关键仍处于迷雾之中,而谁能找到最符合用户需求、零售行业逻辑的商业模式,谁就可能赶超前行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社区mini店能否成为生鲜新零售的终极模式?

显而易见的是,现阶段寡头之间的竞争一直在暗潮涌动,每个模式也必然会随着新技术、新概念的入场不断升级。

文|商业邦

盘点2019年的生鲜电商,退潮的速度远比想象中来的更快。

近日,盒马创始人侯毅高调宣布,盒马mini今年将大规模加速开店,并走出上海,向全国复制,包括北、广州、深圳、杭州等地。大规模复制冲刺百店,成为盒马旗下第二个跑通的新零售模式。

与此同时,被侯毅不看好的前置仓业务——盒马小站将被淘汰,年内全部升级为盒马mini。

1、mini店崛起前置仓出局,新零售进入下半场

2019年,新零售行业大浪淘沙的下半场,资本趋于冷静,新零售从野蛮生长到战略性成长。曾经一路“舍命狂奔”的盒马正式对外提出“填坑之战”。

F2、盒马mini、盒马小站、盒马菜市……定位各不相同的创新业态相继被推出,盒马抛弃“一套武功打天下”,开始回归零售的本质。

在未来的规划中,盒马mini业态的销售额将占到整个盒马的一半,mini店开启了它的崛起之路。

前置仓模式曾作为新零售的当红炸子鸡,优点是投资低,对物业要求不高,可在短期内低成本快速复制,行业典型代表是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

但苦于没有流量入口,主要靠线上,获客主要靠发补贴,只具备单纯的仓储功能,盈利主要取决于订单密度和客单价,此外生鲜的高损耗、低毛利长期无解,导致前置仓难以兼顾成本和效率,难以盈利。

2019年以来,阿里对盒马的投入近乎腰斩。

同时,去年底,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发全员内部信,宣布将原本独立的盒马事业群划归B2B版图,也被业内认为盒马在阿里内部降级。

无独有偶,主打为永辉超市提供创新探索和服务的永辉云创,也因2018年上半年净亏损达3.89亿元,被永辉超市直接剥离,转而发力永辉mini。

侯毅也公开提出前置仓模式是伪命题,但盒马还是花了1年时间,投入大量资源孵化多个新业态,也开设了70多家前置仓业态盒马小站试错,最终发现所有担心的事情都变成了事实存在,不可能盈利。

盒马要“自我革命”,押宝mini店,又开启“烧钱”模式?

退出前置仓,升级mini店这是盒马的决定,这也就意味着盒马mini在盒马小业态的竞争中胜出,成为主力,而前置仓模式正式被淘汰。

疫情期间,mini店在运营数据、客户留存等方面展现出的价值,也让盒马下定大力发展该模式的决心。盒马mini线上单量超过2000,线上销售占比超过50%,坪效是普通社区超市和前置仓的四倍多。

Mini模式成更优解在规模上,盒马鲜生的标准门店,面积在4000平米左右,商品种类超过8000种;盒马mini则缩小至500-1000平米,商品种类超过3000种,其中生鲜种类超过1000种。

在选址上,盒马鲜生对于区位、人群覆盖度要求很高,而盒马mini则可以开在郊区、镇上。从成本上看,后者成本只有前者的1/10。最为核心的是,盒马mini的基因是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既承接线上订单,周边1.5公里内免费配送,同时,线下也能满足消费、用餐等体验。

2020烧钱元年就盒马mini而言,即使是这样的模式,相对于一些便利店也要大上很多,投入自然不在少数。

盒马鲜生自开店以来,发展十分迅速,但近两年来,盒马鲜生已经进入了发展瓶颈,店面的扩张速度已经开始下降,想要触摸到更多的市场必须做出改变。而盒马mini正是改变的方向之一,店面缩小,选址更灵活,投入更低,周期更短,更适合三四线等城市的入驻。

新模式的尝试,新计划的实施,新的链条的建立……并且公布的双100计划计划,2020年盒马注定又是烧钱的一年。

2、大玩家布局小业态,轻模式或成趋势?

mini店成了后疫情时代的新风口。除盒马外,加码布局mini店已经囊括了永辉、沃尔玛、大润发等几乎所有的主流零售企业。

疫情之后,商家与消费者认知进入快速迭进周期,在疫情中表现突出的社区mini门店成为香饽饽的同时,也带来了生鲜领域社区mini店竞争加剧,“大战”在所难免。

疫情只是加速器,社区门店赛道角逐更激烈

实际上,mini店并不是新鲜事物,此次疫情只是将生鲜零售拉到了聚光灯下,使社区mini店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由于具有成本可控、离消费者更近、选址灵活、坪效高等优势,mini店小业态近年来被零售商们作为突围的重要方向。

毕马威分析指出,社区业态减少了远距离出行采购带来的风险,凸显了最后一公里经济的韧性,各种零售业态在疫情期间渗入消费者社区,加剧了社区商业的竞争。

疫情期间,虽说前置仓企业订单暴增,但也暴露出不少服务能力上的短板。据悉,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头部企业在武汉、宁波的业务先后被迫关闭。有消息称,目前,前置仓企业除了加强自身供应链能力外,还计划布局社区小店业态。

可以看出,无论是前置仓还是mini店,小型社区门店的竞争会更加剧烈,成为生鲜领域的下一个主战场。

大佬纷纷入局,线下商业体mini化成风口

从巨头们2020年的规划来看,社区mini店是它们接下来加速扩张的利器。

永辉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永辉mini店营收达5.5亿元,其中部分门店已经实现了盈利,截止到前三季度,永辉超市新增了510家mini门店,与大店配合以“子母店”模式拓展消费场景,建立流量“围栏”,培养消费粘性,保护客群资源,实现永辉品牌门店的密集展店。

与永辉大店相比,mini店门店规模更小,但SKU更加精准,生鲜占比更高,客单价具备竞争优势。

处于业态调整期的沃尔玛,也把小型社区门店当成今年的发展重点。数据显示,沃尔玛社区小店——惠选超市,在2019年实现线上线下双向增长,其坪效是中国超市平均坪效的两倍多,沃尔玛方面表示,2020年,沃尔玛社区店将逐步进入加速拓展期, 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增长引擎。

随着巨头发力mini店,传统商超纷纷放弃大卖场的形式,拥抱mini化,探索紧凑型卖场,mini化已然成为巨头们线下布局的下一个风口!

终极模式大PKmini才是生鲜电商的出路

商业竞争里,明争暗斗从不缺位,侯毅与王珺都在争抢“最终模式”。而为什么说mini模式PK前置仓模式,mini才是生鲜电商的出路,具体原因有三:

首先是客单价上不去

前置仓能够深入到社区末端,但无法置备完整的生鲜设备。以至于,前置仓模式仓位有限,商品类目和数量有限。这样一来,客单价就成了问题。

目前,很多平台的客单价提升,都是通过营销满减或抵用券形式。这种强行提高的客单价,会带来购买频次下降,这对原本就该体现高频即时满足的前置仓更不利。

其次,损耗率下不来

通过手机下单买菜,会有非常明显的“饭点效应”,即下单高峰期,过高的集中在晚上18点左右。这点和外卖平台的一天单量,总是集中在中午12点前后,有类似的原因。

这就导致前置仓备货太多,18点以后会损耗率巨大,如果备货不够,18点前又会缺货率巨大。不管是缺货还是损耗,对用户对平台,都是极差的结果。

最后,毛利率无法保证

前置仓模式的生鲜平台,售卖的基本都是平价且最初级的农产品。它们对比农贸菜市场的生鲜形态,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完全透明的各渠道价格对比,意味着各家生鲜前置仓玩家的采购成本和毛利率彼此都很透明。加上这些平台还喜欢补贴用户,更喜欢大打价格战。很难想象,这些前置仓平台的毛利率水平,或者说亏损率的严重程度。所以侯毅才能坚定的表示,“盒马mini才是生鲜电商的终局模式”。

3、小店下沉之道破局转型背后的挑战

数字化转型,未来零售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小店让众多零售商看到机遇,挑战也随之而来。当各大综合电商平台、垂直生鲜电商、大型传统商超纷纷入局,一场混战在所难免。而要提高效率,避免重复性的、可复制的老路,数字化转型是一条绕不过去的路。

具体来说,在前端需要通过线上引流和线下数字化改造,完成数据采集和积累,对“千人千面”的消费需求都能了然于胸;中端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实现“千店千面”;后端则要构建以需求为驱动的数字化供应链。 例如苏宁小店根据不同的消费场景,提供多样化的商品选择。

在社区,主要围绕用户的“一日三餐”,主打生鲜、果蔬、熟食等品类;而在CBD、交通枢纽店,提供水果、日配、热饮,甚至是日用、医用等差异化品类,实现“千店千面”。

而目前大多数小店也仍处在探索、迭代阶段,具体打法各有不同,但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借力数字化技术,从会员深度运营、供应链重塑、生态体系协同等多角度提升前中后端的综合运营能力,提升购物体验。

未来数字化转型一定是零售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作为更贴近用户的零售业态,众多“小店们”,要想避免低端竞争,就要尽早启动数字化之路。

盈利困境难突破小型连锁业态的共同难题

尽管新零售巨头掌门人的断言让小型社区mini门店成为行业焦点,但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所有的生鲜玩家都面临着谁能跑通模式、全面盈利的问题。

摆在Mini店面前的盈利困境,首先来自于房租成本,但好在社区小型店虽然与超市、大卖场等业态相比在选址上相对容易,但是在抢占市场初期仍要面临高昂的扩张成本。 社区生鲜还面临着客单价低、损耗高的现状,数据显示,社区连锁品牌的客单价仅为23元,毛利率19.6%,损耗为8%,可以称之为“薄利”。

所以Mini店想要实现盈利,前期在供应链方面需要大量的投入。背后没有“靠山”的生鲜社区店背后的采购、物流等方面的支撑成本都很高,尤其是门店数量很少时,很难覆盖后端的供应链、物流成本,这也是永辉、盒马在完成主要城市的布局后,才迈出了Mini店这一步的重要原因。

竞争激烈前后夹击旧势力根深蒂固,新玩家层出不穷

除了自身的困境,商业邦认为,Mini店也面临来自社区生鲜领域玩家的夹击。 一方面各地诸侯势力已经根深蒂固,短暂的沉寂并不会走向沉沦,再加上7-11、全家等长年的深耕,盒马mini要站稳脚并不容易。

去年7月,生鲜传奇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社区生鲜电商平台呆萝卜完成6.34亿元A轮融资;再往前,谊品生鲜获得20亿元B轮融资。 仅上半年生鲜社区业态的竞争就尤为激烈,规模化与本土化、大店和Mini店互补结合的新零售业态,正在逐渐替代过去的单一零售业态。

在未来,中国生鲜零售市场的发展,将是多业态共存的局面,因为每个业态都能获得特定消费群的青睐,以及拥有某个层面的优势与经营效率。 只是,在追求更多满足消费者细分诉求业态的同时,对零售玩家本身也是更高的考验。

结语

商业邦认为,Mini社区店当下已然成为盒马和永辉自身不断试错后的发展良策,但显而易见的是,现阶段寡头之间的竞争一直在暗潮涌动,每个模式也必然会随着新技术、新概念的入场不断升级。

未来发展的关键仍处于迷雾之中,而谁能找到最符合用户需求、零售行业逻辑的商业模式,谁就可能赶超前行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