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帮「幕后英雄」,撑起了中国电影的未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帮「幕后英雄」,撑起了中国电影的未来

从《卧虎藏龙》到《无极》,从《夜宴》到《赤壁》,每一部都能从中窥探到叶锦添对东方美学的独到见解。

文|剧王

2019跨年夜,由B站主办的“二零一九最美的夜”跨年晚会横空出世。

一时之间,引来万千网友的热捧。

“跨年晚会最佳,没有之一。”

“全程高能,全程暴击。”

种种好评不绝于耳之外,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哔哩哔哩”这个神奇而独特的视频网站。

不可否认,B站的确是一座宝库。

从“鸡你太美”的鬼畜视频,到琳琅满目的二次元番剧,到各个大学的公开课汇总,再到涵盖面非常之广的各类纪录片,可谓应有尽有。

而最近,阿七就在B站上发现了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人物纪录片。

它由时光网出品,聚焦于中国电影行业的“幕后英雄”。

虽然只有短短5集,但却足以让我们如管中窥豹一般,看见电影从业人员的诸多艰辛与不易。

《我在中国做电影》

Tales of Chinese Filmmakers

本片把镜头聚焦于美术、声音、特效、摄影、配音5大电影幕后工种。

通过对7位重磅中国电影人的访谈,将中国近年来的电影产业面貌一一呈现。

第一个登场的,是摄影师曹郁。

2004年,他凭借《可可西里》摘得金马最佳摄影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之后,由他掌镜的《南京!南京!》《摆渡人》《妖猫传》等多部影片摄影奖拿到手软。

而曹郁自己,也在一路的实践与积淀当中,摸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摄影风格与艺术表达。

在曹郁看来,摄影师作为一部电影的视觉统领者,必须首先做好质感的准备。

举个例子,《可可西里》着重于自然环境的描绘,画面就要追求真实和震撼。

而《妖猫传》完全是一个主观故事,事件本身就不真实,所以没有必要去拍出自然的光效。

在拍摄过程中,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镜头曾一度让曹郁压力巨大。

其一,这是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

其二,这是白居易笔下的名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历史上的“名场面”。

为了拍出这个惊艳的镜头,曹郁先让人找来十几根蜡烛,放在张榕容脸部周围。

之后,加上了LED灯,营造出流光溢彩的丰富色泽。

曹郁觉得这样似乎还不够,于是在眼部加了Dedolight,又在整个脸部加上电子调光台来控制光亮的变化。

这一切加在一起,终于造就了我们在大银幕上看到的“回眸一笑百媚生”。

其实,早在曹郁一开始跟陈凯歌聊起《妖猫传》的摄影阐述时,陈导就立刻意识到这位摄影师的不凡之处。

曹郁当时拿出了一个装满画册的手提箱,里面是他在这部影片中想要用到的质感。

绘画,是曹郁作为摄影师最直接的艺术修养和创意来源。

在电影中,他会将不少自己喜欢的绘画融入其中。

比如,蒙克画作中的蓝颜色,启发了他使用蓝色和绿色构成《妖猫传》的主要色彩风格。

再比如,还未上映的《八佰》的视觉呈现,则参考了毕加索的早期画作。

说到曹郁入行的机缘,他提到了一部中学时期观看的电影:《末代皇帝》。

当时,他第一次看到摄影机居然可以像羽毛一样,那么自由诗意地展现情节。

就是从那一刻起,他下定决心要当摄影师。

于是,有了后来的种种成就,如今的曹郁无疑是中国最优秀的摄影师之一。

可如今的他,却并不骄傲,而是十分谦卑而审慎地向着更理想的境界迈进。

“我觉得摄影是这一辈子可能都达到不了你期望的那个高度,因为毕竟你的天分是有限的,你只能尽量地去做。只要你一直在进步,而不是重复甚至退步,那我觉得我就有这种幸福感。”

第二个登场的,是录音师赵楠。

她不仅是《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催眠大师》《皮绳上的魂》《影》等多部华语影片的声音指导。

而且,还是奥斯卡的评委会成员。

说到对“声音”的理解,赵楠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

在她看来的,声音在五感中虽然特别被动,但却是谁都逃不开的。

在电影中,声音的最高境界是生理学作用。

比如,怪兽电影里怪兽的吼叫之所以会吓到人,是因为次低频是让人最不舒服的一个频率。

再比如,电影中很多时候,即便没有台词只有音效,你也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个人是愤怒还是喜悦。

面对外界的“误解”,赵楠直言声音创作的核心并不在于素材,而是想象力。

比如,面对一段无声的怪兽画面,你脑海里必须瞬间反应出大概五六种声音。

当自己形成一个思维的创作过程之后,再实际操作。

细分下来,就又有不少步骤,从搜罗素材,到给角色定性,再到分析角色的生理结构和情绪,都十分重要。

在赵楠看来,声音创作和电影艺术一样,都有着某种共通的“假定性”。

手法是假的,但情感是真的,把两者相结合给观众制造一场幻术。

比如,在《影》当中的一场杀戮戏,沛良后心被捅,完全不能说话。

拟音团队,为了达到电影的真实就必须研究出,到底把人捅成什么样才不能说话。

后来发现,从生理结构来说,是捅肺。

于是,他们找来鱼鳔模仿肺,“啪”捅破之后,再把血往里灌,就这样完美模拟出了这段震撼又残忍的杀戮场面。

然而,与电影其他工种不同的是,声音工作者由于在创作上比较独立,是一个十分孤独的职业。

就拿拍摄《影》期间的经历来说,赵楠团队每天对着画面看下雨,然后每天还要挑着雨的素材。

工作结束的时候,天都黑了。

因此,那段时间的她心情特别压抑。

但即便如此,赵楠还是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

她曾说,每一个声音从业者,没有五年、十年,他就不可能成为很优秀的混录师或者声音指导。

而正是这份可贵的坚持,让赵楠拿下香港金像奖最佳音响效果奖。

在颁奖礼上,她为女性发声,更展现出身为一位专业录音师的自豪与骄傲。

第四集,大概是最有格调的一集,因为请来了被誉为“东方美学第一人”的美术指导叶锦添。

纵观他的作品履历,从《卧虎藏龙》到《无极》,从《夜宴》到《赤壁》,每一部都能从中窥探到叶锦添对东方美学的独到见解。

《卧虎藏龙》中,他大胆创新,史无前例地用山水画来做刺绣图案。

《赤壁》中,他为了绣一件衣服花了大半年时间,美学大师的精细程度从中可见一斑。

在影片中,对于同一个角色,叶锦添总是会不厌其烦地设计出不同的服装。

比如,《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是一位归隐山林的大侠,衣服从头到尾只有一套。

但在不同的戏里,他的衣服出现了材质上的变化:竹林戏时,他的衣服更加轻盈,可以随风飘动;进入宏村时,他的衣服则是棉麻质地,比较坠。

在叶锦添看来,美术指导并不只是把服化道弄得漂漂亮亮就可以,它涉及到很多我们一直忽略的知识和领域——

“你对历史的认识,你对人情世故的认识,你对所有生活细节的认识,都是美术指导的工作。”

比如说,你弄一个茶壶,应该是什么样的茶壶,然后茶壶是代表什么,都需要考量和设计。

正是这份精益求精,让叶锦添逐渐打造出独树一帜的东方美学。

2001年,他凭借《卧虎藏龙》拿下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

此后,《卧虎藏龙》的美学风格几乎成为了一种高山仰止的范式,不断影响着整个华语电影产业。

但叶锦添则提到,所谓的“东方美学”也是慢慢建立起来的。

刚毕业的时候,叶锦添相当自傲,因为在香港看不到他认为厉害的东西,于是他索性当起“背包客”远赴欧洲。

后来,他去了台湾。在那里,叶锦添发现了一些有中国味道的东西。

然而,之后再深入下去,就觉得它们的力气不够。

于是,叶锦添十分先觉地意识到,中国必须拍出属于自己,并拥有生命力的“东方美学”。

从《大明宫词》开始,他一路探索和追寻,不断将他个人理解的最纯粹的东方美学呈现在大众眼前。

因此,才有了之后蔚为大观的《卧虎藏龙》等一众愈发成熟和优秀的作品。

在新片《封神三部曲》中,叶锦添则再度担纲美术指导。

为了设计片中的服化道,他钻研商朝历史、宗教、饮食文化和宫廷文化,以期用多元碎片组织成画面,做出游牧民族和汉族道统文化相结合的东方味道。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仅叶锦添的电影美学会享誉全球。

而且,中国的东方美学和传统文化也将被更多人看到。

说到这部纪录片的最大意义,自然是让更多人看到了一大批隐藏在大银幕背后的电影工作者。

他们辛勤劳动,兢兢业业,身为电影的工匠,却始终默默无闻。

但从另一个层面,我却看到了电影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强大魅力。

它因朴实而动人,因纯粹而闪耀。

也惟其如此,它吸引无数电影人参与其中,如朝圣一般完成着日复一日的电影幕后工作。

对于他们每个人来说,电影真的意味着太多东西。

叶锦添将电影比作古希腊的剧场,它可以让一帮陌生人共鸣共感,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赵楠则坦率地说,自己已经不知道是否热爱这个行业,但肯定热爱电影。

看到这里,阿七不禁被这份简单的“热爱”深深打动。

是它,支撑着无数电影幕后工作者不断向前。

也同样是它,让电影成为了他们每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融入血液之中。

最后,就用一句影片中的语录作结,并与大家共勉吧。

“一往无前的唯一力量,就是热爱你所做的一切。”

让我们向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们致敬。

让我们从此时此刻起努力打拼,不辜负心中的热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帮「幕后英雄」,撑起了中国电影的未来

从《卧虎藏龙》到《无极》,从《夜宴》到《赤壁》,每一部都能从中窥探到叶锦添对东方美学的独到见解。

文|剧王

2019跨年夜,由B站主办的“二零一九最美的夜”跨年晚会横空出世。

一时之间,引来万千网友的热捧。

“跨年晚会最佳,没有之一。”

“全程高能,全程暴击。”

种种好评不绝于耳之外,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哔哩哔哩”这个神奇而独特的视频网站。

不可否认,B站的确是一座宝库。

从“鸡你太美”的鬼畜视频,到琳琅满目的二次元番剧,到各个大学的公开课汇总,再到涵盖面非常之广的各类纪录片,可谓应有尽有。

而最近,阿七就在B站上发现了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人物纪录片。

它由时光网出品,聚焦于中国电影行业的“幕后英雄”。

虽然只有短短5集,但却足以让我们如管中窥豹一般,看见电影从业人员的诸多艰辛与不易。

《我在中国做电影》

Tales of Chinese Filmmakers

本片把镜头聚焦于美术、声音、特效、摄影、配音5大电影幕后工种。

通过对7位重磅中国电影人的访谈,将中国近年来的电影产业面貌一一呈现。

第一个登场的,是摄影师曹郁。

2004年,他凭借《可可西里》摘得金马最佳摄影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之后,由他掌镜的《南京!南京!》《摆渡人》《妖猫传》等多部影片摄影奖拿到手软。

而曹郁自己,也在一路的实践与积淀当中,摸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摄影风格与艺术表达。

在曹郁看来,摄影师作为一部电影的视觉统领者,必须首先做好质感的准备。

举个例子,《可可西里》着重于自然环境的描绘,画面就要追求真实和震撼。

而《妖猫传》完全是一个主观故事,事件本身就不真实,所以没有必要去拍出自然的光效。

在拍摄过程中,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镜头曾一度让曹郁压力巨大。

其一,这是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

其二,这是白居易笔下的名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历史上的“名场面”。

为了拍出这个惊艳的镜头,曹郁先让人找来十几根蜡烛,放在张榕容脸部周围。

之后,加上了LED灯,营造出流光溢彩的丰富色泽。

曹郁觉得这样似乎还不够,于是在眼部加了Dedolight,又在整个脸部加上电子调光台来控制光亮的变化。

这一切加在一起,终于造就了我们在大银幕上看到的“回眸一笑百媚生”。

其实,早在曹郁一开始跟陈凯歌聊起《妖猫传》的摄影阐述时,陈导就立刻意识到这位摄影师的不凡之处。

曹郁当时拿出了一个装满画册的手提箱,里面是他在这部影片中想要用到的质感。

绘画,是曹郁作为摄影师最直接的艺术修养和创意来源。

在电影中,他会将不少自己喜欢的绘画融入其中。

比如,蒙克画作中的蓝颜色,启发了他使用蓝色和绿色构成《妖猫传》的主要色彩风格。

再比如,还未上映的《八佰》的视觉呈现,则参考了毕加索的早期画作。

说到曹郁入行的机缘,他提到了一部中学时期观看的电影:《末代皇帝》。

当时,他第一次看到摄影机居然可以像羽毛一样,那么自由诗意地展现情节。

就是从那一刻起,他下定决心要当摄影师。

于是,有了后来的种种成就,如今的曹郁无疑是中国最优秀的摄影师之一。

可如今的他,却并不骄傲,而是十分谦卑而审慎地向着更理想的境界迈进。

“我觉得摄影是这一辈子可能都达到不了你期望的那个高度,因为毕竟你的天分是有限的,你只能尽量地去做。只要你一直在进步,而不是重复甚至退步,那我觉得我就有这种幸福感。”

第二个登场的,是录音师赵楠。

她不仅是《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催眠大师》《皮绳上的魂》《影》等多部华语影片的声音指导。

而且,还是奥斯卡的评委会成员。

说到对“声音”的理解,赵楠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

在她看来的,声音在五感中虽然特别被动,但却是谁都逃不开的。

在电影中,声音的最高境界是生理学作用。

比如,怪兽电影里怪兽的吼叫之所以会吓到人,是因为次低频是让人最不舒服的一个频率。

再比如,电影中很多时候,即便没有台词只有音效,你也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个人是愤怒还是喜悦。

面对外界的“误解”,赵楠直言声音创作的核心并不在于素材,而是想象力。

比如,面对一段无声的怪兽画面,你脑海里必须瞬间反应出大概五六种声音。

当自己形成一个思维的创作过程之后,再实际操作。

细分下来,就又有不少步骤,从搜罗素材,到给角色定性,再到分析角色的生理结构和情绪,都十分重要。

在赵楠看来,声音创作和电影艺术一样,都有着某种共通的“假定性”。

手法是假的,但情感是真的,把两者相结合给观众制造一场幻术。

比如,在《影》当中的一场杀戮戏,沛良后心被捅,完全不能说话。

拟音团队,为了达到电影的真实就必须研究出,到底把人捅成什么样才不能说话。

后来发现,从生理结构来说,是捅肺。

于是,他们找来鱼鳔模仿肺,“啪”捅破之后,再把血往里灌,就这样完美模拟出了这段震撼又残忍的杀戮场面。

然而,与电影其他工种不同的是,声音工作者由于在创作上比较独立,是一个十分孤独的职业。

就拿拍摄《影》期间的经历来说,赵楠团队每天对着画面看下雨,然后每天还要挑着雨的素材。

工作结束的时候,天都黑了。

因此,那段时间的她心情特别压抑。

但即便如此,赵楠还是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

她曾说,每一个声音从业者,没有五年、十年,他就不可能成为很优秀的混录师或者声音指导。

而正是这份可贵的坚持,让赵楠拿下香港金像奖最佳音响效果奖。

在颁奖礼上,她为女性发声,更展现出身为一位专业录音师的自豪与骄傲。

第四集,大概是最有格调的一集,因为请来了被誉为“东方美学第一人”的美术指导叶锦添。

纵观他的作品履历,从《卧虎藏龙》到《无极》,从《夜宴》到《赤壁》,每一部都能从中窥探到叶锦添对东方美学的独到见解。

《卧虎藏龙》中,他大胆创新,史无前例地用山水画来做刺绣图案。

《赤壁》中,他为了绣一件衣服花了大半年时间,美学大师的精细程度从中可见一斑。

在影片中,对于同一个角色,叶锦添总是会不厌其烦地设计出不同的服装。

比如,《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是一位归隐山林的大侠,衣服从头到尾只有一套。

但在不同的戏里,他的衣服出现了材质上的变化:竹林戏时,他的衣服更加轻盈,可以随风飘动;进入宏村时,他的衣服则是棉麻质地,比较坠。

在叶锦添看来,美术指导并不只是把服化道弄得漂漂亮亮就可以,它涉及到很多我们一直忽略的知识和领域——

“你对历史的认识,你对人情世故的认识,你对所有生活细节的认识,都是美术指导的工作。”

比如说,你弄一个茶壶,应该是什么样的茶壶,然后茶壶是代表什么,都需要考量和设计。

正是这份精益求精,让叶锦添逐渐打造出独树一帜的东方美学。

2001年,他凭借《卧虎藏龙》拿下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

此后,《卧虎藏龙》的美学风格几乎成为了一种高山仰止的范式,不断影响着整个华语电影产业。

但叶锦添则提到,所谓的“东方美学”也是慢慢建立起来的。

刚毕业的时候,叶锦添相当自傲,因为在香港看不到他认为厉害的东西,于是他索性当起“背包客”远赴欧洲。

后来,他去了台湾。在那里,叶锦添发现了一些有中国味道的东西。

然而,之后再深入下去,就觉得它们的力气不够。

于是,叶锦添十分先觉地意识到,中国必须拍出属于自己,并拥有生命力的“东方美学”。

从《大明宫词》开始,他一路探索和追寻,不断将他个人理解的最纯粹的东方美学呈现在大众眼前。

因此,才有了之后蔚为大观的《卧虎藏龙》等一众愈发成熟和优秀的作品。

在新片《封神三部曲》中,叶锦添则再度担纲美术指导。

为了设计片中的服化道,他钻研商朝历史、宗教、饮食文化和宫廷文化,以期用多元碎片组织成画面,做出游牧民族和汉族道统文化相结合的东方味道。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仅叶锦添的电影美学会享誉全球。

而且,中国的东方美学和传统文化也将被更多人看到。

说到这部纪录片的最大意义,自然是让更多人看到了一大批隐藏在大银幕背后的电影工作者。

他们辛勤劳动,兢兢业业,身为电影的工匠,却始终默默无闻。

但从另一个层面,我却看到了电影作为一个艺术门类的强大魅力。

它因朴实而动人,因纯粹而闪耀。

也惟其如此,它吸引无数电影人参与其中,如朝圣一般完成着日复一日的电影幕后工作。

对于他们每个人来说,电影真的意味着太多东西。

叶锦添将电影比作古希腊的剧场,它可以让一帮陌生人共鸣共感,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赵楠则坦率地说,自己已经不知道是否热爱这个行业,但肯定热爱电影。

看到这里,阿七不禁被这份简单的“热爱”深深打动。

是它,支撑着无数电影幕后工作者不断向前。

也同样是它,让电影成为了他们每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融入血液之中。

最后,就用一句影片中的语录作结,并与大家共勉吧。

“一往无前的唯一力量,就是热爱你所做的一切。”

让我们向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们致敬。

让我们从此时此刻起努力打拼,不辜负心中的热爱。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