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半年,化妆品的出口“没戏了” ?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半年,化妆品的出口“没戏了” ?

当下全球蔓延的疫情使化妆品出口业务雪上加霜。

文|青眼 Cathy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美容化妆品及护肤品出口金额为2774.3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了12.4%;进口金额达到13226.7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3.3个百分点。青眼统计发现,这已是我国化妆品进出口连续三年呈现贸易逆差。

值得关注的是,当下国外的严峻疫情形势恐将给化妆品出口业务造成较大的影响,导致化妆品出口业务难上加难。

化妆品进出口业务呈三年逆差 差额逐年递增

青眼统计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了解到,2017至2019年三年间,我国化妆品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不仅如此,这三年的进出口逆差金额还在逐渐递增,其中,2017年的逆差金额为3841.82百万美元,2018年是7452.67百万美元,2019年更是达到了10452.36百万美元。

通过上述数据不难发现,在这三年间,化妆品进口的增速明显高于出口额的增速。尤其是在2018年,进口量和进口额的同比增速都超过了70%。

事实上,这与我国化妆品消费市场快速发展息息相关。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上单位化妆品同比增长12.6%,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8%的整体增速。

不仅如此,2015年至2019年五年间,我国化妆品商品类零售总额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且平均增长率已达到10.56%。如今,我国已是化妆品第二大消费市场国家。因此,外资美妆企业纷纷加码中国市场,化妆品进口品呈现高速增长。

有业内人士表示,进口品快速增长的背后,一是受中国强大的市场需求所吸引,二是与化妆品进口关税以及消费税相继下调有关。

据悉,2015年6月1日起,我国降低了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降幅超过50%,其中,护肤品的关税由之前的5%降到了2%;从2016年10月1日开始,普通化妆品不再征消费税,高档化妆品的税率也由30%降至15%。

出口要求进一步提高

虽然,我国的化妆品出口量和出口金额也是逐年上升,但是出口的增长比例远低于进口的增长比例。数据显示,2017-2019年化妆品出口额的平均增速不到20%,仅为18.17%;而同一时期,进口额的平均增速却高达50.27%。

这其中的原因,有我国化妆品产业起步晚的历史原因,也有各国对化妆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原因。

2019年上半年,欧盟、韩国、阿根廷等15个WTO成员国发布了72份化妆品相关的TbT(即《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是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一项多边贸易协议)通报,涉及身体油、除臭剂和止汗剂、发胶、唇膏、唇彩、擦面液、婴儿油等多种产品。

此外,每个地区对化妆品的认可标准也不一样。譬如,美洲国家是GMPC(US)美标;东盟国家是GMPC(ASEAN)东盟标;欧盟国家是GMPC(EU)欧标以及ISO22716:2007,并且,化妆品出口到欧洲还需注册欧盟化妆品认证(CPNP)。

不仅如此,受各地区化妆品质量认证标准的不同,我国曾出现过多次化妆品被他国拒绝入境的案例。仅今年1月份,美国FDA就拒绝了16批次中国大陆生产的化妆品入境,主要原因是存在产品使用色素不安全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美国对化妆品中所添加的色素有着极其严格的管控,色素违规是化妆品被拒绝进入美国市场的常见原因。因此,从事化妆品出口的企业,需要对相关出口国家的化妆品法规了解透彻,还应时刻关注国际上禁用和限用成分清单的发布。

疫情致化妆品出口难上加难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下全球蔓延的疫情使化妆品出口业务雪上加霜。

受海外疫情影响,目前已有化妆品企业的出口订单大幅下降。广州市雪蕾化妆品有限公司(下称雪蕾公司)董事长翁振国接受青眼采访时表示,现在公司的出口业务仅为去年同期的三成左右。“前几日,已有越南的客户表示不能收货。”

以香水OEM为主的雪蕾公司,与东南亚、中东、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翁振国介绍,海外业务占了公司总业务的一半以上,公司50%的生产线都是生产出口订单的。

此外,翁振国还表示,疫情对出口企业的打击是双重的。前期受国内疫情影响而导致工厂不能复工,人员不能到岗。“而现在好不容易工厂可以正常开工,人员也到齐了,订单却大幅减少了。”他无奈地说,“今年能达到以往一半的业绩,就心满意足了。”

广东三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三好公司)总经理班育安也向青眼说到,受国外疫情的影响,公司的出口业务受到了重创。“目前订单已减少了约4成,今年上半年出口订单基本没戏了,我预估疫情或许要影响公司上半年80%的出口业务。但是,实际影响程度还需等疫情结束后进行评估。”

班育安介绍,三好公司在国内有2家工厂,共约3成业务为出口订单,主要出口到欧洲、澳洲、东南亚等地区,包含了护肤品、彩妆、洗护等多个品类的产品。此外,他还表示,物流也是影响出口业务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中国飞澳洲的航班正常情况下是每周约164次,但是现在一周仅有20次,航班减少了近9成;而航运方面也出现了多个港口停运的情况,因此物流变得非常慢。以前4天左右可以到的快递,现在10天都到不了。

“即便现在有订单、能出货,但是产品也运不出去。”班育安还介绍,部分在疫情之前接到的国外订单中,也有一半以上选择了延期出货。

而在上周时,我国商务部就发布提醒称,外贸行业可能面临订单减少的情况。如今看来,这一担忧已开始在化妆品行业中显现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半年,化妆品的出口“没戏了” ?

当下全球蔓延的疫情使化妆品出口业务雪上加霜。

文|青眼 Cathy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美容化妆品及护肤品出口金额为2774.3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了12.4%;进口金额达到13226.72百万美元,同比增长33.3个百分点。青眼统计发现,这已是我国化妆品进出口连续三年呈现贸易逆差。

值得关注的是,当下国外的严峻疫情形势恐将给化妆品出口业务造成较大的影响,导致化妆品出口业务难上加难。

化妆品进出口业务呈三年逆差 差额逐年递增

青眼统计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了解到,2017至2019年三年间,我国化妆品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不仅如此,这三年的进出口逆差金额还在逐渐递增,其中,2017年的逆差金额为3841.82百万美元,2018年是7452.67百万美元,2019年更是达到了10452.36百万美元。

通过上述数据不难发现,在这三年间,化妆品进口的增速明显高于出口额的增速。尤其是在2018年,进口量和进口额的同比增速都超过了70%。

事实上,这与我国化妆品消费市场快速发展息息相关。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上单位化妆品同比增长12.6%,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8%的整体增速。

不仅如此,2015年至2019年五年间,我国化妆品商品类零售总额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且平均增长率已达到10.56%。如今,我国已是化妆品第二大消费市场国家。因此,外资美妆企业纷纷加码中国市场,化妆品进口品呈现高速增长。

有业内人士表示,进口品快速增长的背后,一是受中国强大的市场需求所吸引,二是与化妆品进口关税以及消费税相继下调有关。

据悉,2015年6月1日起,我国降低了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降幅超过50%,其中,护肤品的关税由之前的5%降到了2%;从2016年10月1日开始,普通化妆品不再征消费税,高档化妆品的税率也由30%降至15%。

出口要求进一步提高

虽然,我国的化妆品出口量和出口金额也是逐年上升,但是出口的增长比例远低于进口的增长比例。数据显示,2017-2019年化妆品出口额的平均增速不到20%,仅为18.17%;而同一时期,进口额的平均增速却高达50.27%。

这其中的原因,有我国化妆品产业起步晚的历史原因,也有各国对化妆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原因。

2019年上半年,欧盟、韩国、阿根廷等15个WTO成员国发布了72份化妆品相关的TbT(即《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是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一项多边贸易协议)通报,涉及身体油、除臭剂和止汗剂、发胶、唇膏、唇彩、擦面液、婴儿油等多种产品。

此外,每个地区对化妆品的认可标准也不一样。譬如,美洲国家是GMPC(US)美标;东盟国家是GMPC(ASEAN)东盟标;欧盟国家是GMPC(EU)欧标以及ISO22716:2007,并且,化妆品出口到欧洲还需注册欧盟化妆品认证(CPNP)。

不仅如此,受各地区化妆品质量认证标准的不同,我国曾出现过多次化妆品被他国拒绝入境的案例。仅今年1月份,美国FDA就拒绝了16批次中国大陆生产的化妆品入境,主要原因是存在产品使用色素不安全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美国对化妆品中所添加的色素有着极其严格的管控,色素违规是化妆品被拒绝进入美国市场的常见原因。因此,从事化妆品出口的企业,需要对相关出口国家的化妆品法规了解透彻,还应时刻关注国际上禁用和限用成分清单的发布。

疫情致化妆品出口难上加难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下全球蔓延的疫情使化妆品出口业务雪上加霜。

受海外疫情影响,目前已有化妆品企业的出口订单大幅下降。广州市雪蕾化妆品有限公司(下称雪蕾公司)董事长翁振国接受青眼采访时表示,现在公司的出口业务仅为去年同期的三成左右。“前几日,已有越南的客户表示不能收货。”

以香水OEM为主的雪蕾公司,与东南亚、中东、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翁振国介绍,海外业务占了公司总业务的一半以上,公司50%的生产线都是生产出口订单的。

此外,翁振国还表示,疫情对出口企业的打击是双重的。前期受国内疫情影响而导致工厂不能复工,人员不能到岗。“而现在好不容易工厂可以正常开工,人员也到齐了,订单却大幅减少了。”他无奈地说,“今年能达到以往一半的业绩,就心满意足了。”

广东三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三好公司)总经理班育安也向青眼说到,受国外疫情的影响,公司的出口业务受到了重创。“目前订单已减少了约4成,今年上半年出口订单基本没戏了,我预估疫情或许要影响公司上半年80%的出口业务。但是,实际影响程度还需等疫情结束后进行评估。”

班育安介绍,三好公司在国内有2家工厂,共约3成业务为出口订单,主要出口到欧洲、澳洲、东南亚等地区,包含了护肤品、彩妆、洗护等多个品类的产品。此外,他还表示,物流也是影响出口业务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中国飞澳洲的航班正常情况下是每周约164次,但是现在一周仅有20次,航班减少了近9成;而航运方面也出现了多个港口停运的情况,因此物流变得非常慢。以前4天左右可以到的快递,现在10天都到不了。

“即便现在有订单、能出货,但是产品也运不出去。”班育安还介绍,部分在疫情之前接到的国外订单中,也有一半以上选择了延期出货。

而在上周时,我国商务部就发布提醒称,外贸行业可能面临订单减少的情况。如今看来,这一担忧已开始在化妆品行业中显现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