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无症状感染者防控难点在哪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无症状感染者防控难点在哪儿?

目前部分新冠病毒的隐形感染者虽本身无症状, 但病毒可以在体内增值并向外界排泄散播,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成为新冠病毒防控的难点和重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陈鑫 实习记者 | 唐青青

近日,河南、湖北、浙江均出现无症状感染者案例,无症状感染者防控问题再度受到关注。其中,河南新增的本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带出三个无症状感染者。

3月20日,国际期刊《自然》杂志发表题为《隐性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新的疫情》的报告。文章指出,30%~6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但他们传播病毒的能力并不低,这些隐性感染者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疫情暴发。

2020年3月30日举行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高度重视防治无症状感染者,一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要求,严格集中隔离和医学管理,公开透明发布信息,坚决防止迟报漏报,尽快查清来源,对密切接触者也要实施隔离医学观察。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培玉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无症状感染者有两种,一种是刚开始没有症状,但是核酸检测呈阳性,医学观察几天后出现了症状,这类属于处于潜伏期的病人;另一种是过了潜伏期之后也没有症状出现,这类就属于携带者。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后者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院长于学杰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医学界主要是担心无症状感染者会持续传染给其他人,有明显症状的感染者还可以隔离住院,无症状感染者因为难以被发现,正常活动中有不断传染给其他健康人群的风险,增加了消灭病毒的难度。”

中国有多少无症状感染者?一篇中国疾控中心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的论文披露,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共报告72314例病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889例(1.2%)。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蒋荣猛认为,无症状感染者不会出现咳嗽等症状,也就不太容易排出病毒,传染性较弱。

不过,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评估尚需更多科学证据。日前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一篇针对157例确诊病例开展的调查显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6.3%,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4.11%,两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近日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他不认为现阶段中国存在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如果有的话,这些无症状感染者一定会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使得中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更高,但实际上,近段时间确诊人数却在下降,一些省份已经零增长。

“我觉得最可怕的,并不是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给多少人,而是这种病毒从此潜伏下来,总有不敏感的人成为携带者,防控就很麻烦,需要不断地对这些人群进行检测。”于学杰说。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农工党常委马延和撰文指出,确定无(轻)症状携带者的比例很重要,应该适当考虑开展对这样的无症状携带者的筛查。

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没有临床症状,几乎不会因主动就诊而被发现,目前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调查等途径发现。这也成为流行病调查的难点。

于学杰认为,对于流行病调查人员来说,准确找到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并将他们隔离,这些难度和工作量都是非常大的。更难的是如何溯源,如何让他们准确回忆起过去14天内(一个潜伏期)接触过哪些人,甚至是他们外出时接触过的大量陌生人。

“流行病调查没有统一、绝对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流调人员要开展更详细的调查,比如对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旅居史、接触史,是否去过危险地区,接触过一些高危人群;如果流行病调查做的比较粗,可能就简单问下姓名、住址、年龄,参考意义就比较小了。”王培玉认为,目前需要搞清楚的两个科学问题是,无症状感染者的百分比例是多少,无症状能持续多长时间。

至于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达到什么水平会引起疫情反复,受访专家认为,这取决于无症状感染者是否携带新冠病毒,以及社会的警惕性和防控措施是否到位。“就像武汉在疫情早期,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传给很多人,然后一代代很快传播开。如果我们放松警惕,不再去检测,疫情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于学杰说。

王培玉认为,未来如果扩大检测人群,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和境外人员的密切接触者,仍然是重点筛查对象,看其中有没有无症状感染者。此外还可以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比如像高铁乘务员、空乘人员、海关这些公共场所接触人比较多的职业人群。

王培玉建议,同时开展社区症状监测,包括体温测量、症状监测等,并对医务人员开展宣传教育,一旦发现有可疑的病例立刻报告。“相信有这么几道关口,即便有漏网的无症状感染者,但应该不会引起大规模的复发。”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无症状感染者防控难点在哪儿?

目前部分新冠病毒的隐形感染者虽本身无症状, 但病毒可以在体内增值并向外界排泄散播,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成为新冠病毒防控的难点和重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陈鑫 实习记者 | 唐青青

近日,河南、湖北、浙江均出现无症状感染者案例,无症状感染者防控问题再度受到关注。其中,河南新增的本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带出三个无症状感染者。

3月20日,国际期刊《自然》杂志发表题为《隐性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新的疫情》的报告。文章指出,30%~6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但他们传播病毒的能力并不低,这些隐性感染者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疫情暴发。

2020年3月30日举行的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高度重视防治无症状感染者,一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要求,严格集中隔离和医学管理,公开透明发布信息,坚决防止迟报漏报,尽快查清来源,对密切接触者也要实施隔离医学观察。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培玉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无症状感染者有两种,一种是刚开始没有症状,但是核酸检测呈阳性,医学观察几天后出现了症状,这类属于处于潜伏期的病人;另一种是过了潜伏期之后也没有症状出现,这类就属于携带者。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后者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院长于学杰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医学界主要是担心无症状感染者会持续传染给其他人,有明显症状的感染者还可以隔离住院,无症状感染者因为难以被发现,正常活动中有不断传染给其他健康人群的风险,增加了消灭病毒的难度。”

中国有多少无症状感染者?一篇中国疾控中心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的论文披露,截至2020年2月11日,中国内地共报告72314例病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889例(1.2%)。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蒋荣猛认为,无症状感染者不会出现咳嗽等症状,也就不太容易排出病毒,传染性较弱。

不过,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评估尚需更多科学证据。日前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一篇针对157例确诊病例开展的调查显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6.3%,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4.11%,两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近日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他不认为现阶段中国存在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如果有的话,这些无症状感染者一定会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使得中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更高,但实际上,近段时间确诊人数却在下降,一些省份已经零增长。

“我觉得最可怕的,并不是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给多少人,而是这种病毒从此潜伏下来,总有不敏感的人成为携带者,防控就很麻烦,需要不断地对这些人群进行检测。”于学杰说。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农工党常委马延和撰文指出,确定无(轻)症状携带者的比例很重要,应该适当考虑开展对这样的无症状携带者的筛查。

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没有临床症状,几乎不会因主动就诊而被发现,目前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调查等途径发现。这也成为流行病调查的难点。

于学杰认为,对于流行病调查人员来说,准确找到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并将他们隔离,这些难度和工作量都是非常大的。更难的是如何溯源,如何让他们准确回忆起过去14天内(一个潜伏期)接触过哪些人,甚至是他们外出时接触过的大量陌生人。

“流行病调查没有统一、绝对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流调人员要开展更详细的调查,比如对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旅居史、接触史,是否去过危险地区,接触过一些高危人群;如果流行病调查做的比较粗,可能就简单问下姓名、住址、年龄,参考意义就比较小了。”王培玉认为,目前需要搞清楚的两个科学问题是,无症状感染者的百分比例是多少,无症状能持续多长时间。

至于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达到什么水平会引起疫情反复,受访专家认为,这取决于无症状感染者是否携带新冠病毒,以及社会的警惕性和防控措施是否到位。“就像武汉在疫情早期,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传给很多人,然后一代代很快传播开。如果我们放松警惕,不再去检测,疫情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于学杰说。

王培玉认为,未来如果扩大检测人群,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和境外人员的密切接触者,仍然是重点筛查对象,看其中有没有无症状感染者。此外还可以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比如像高铁乘务员、空乘人员、海关这些公共场所接触人比较多的职业人群。

王培玉建议,同时开展社区症状监测,包括体温测量、症状监测等,并对医务人员开展宣传教育,一旦发现有可疑的病例立刻报告。“相信有这么几道关口,即便有漏网的无症状感染者,但应该不会引起大规模的复发。”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