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蔡军

为加快推进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大决策使命,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要国家战略指示精神,充分认识海南是继中国香港之后大陆第一个自贸港,是世界目前面积最大的自贸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建立的第一个国际自贸港,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海南又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新机遇。
研究探索自贸港建设,首先要学习借鉴上海、广东、福建等自贸区先行的“政策环境宽松、投资领域开放、金融开放、贸易自由化、监管宽松,税务宽松,法制完善和自然人自由流动”等八项政策核心的成功经验。其次,要学习借鉴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际自贸港的定义标准。即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对进出港区的全部或大部分货物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自由港内,开展货物自由储存、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既要对标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海南的实际,敢于大胆创新,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通过调研分析:自贸港的建设,是一个涉及到优惠政策核心和国际贸易等综合的系统工程,为此,笔者从国际自贸港的贸易物流交通功能方面,结合海南是全域自贸港的实际情况,特提出“构建海南同城五环路网大交通体系”调研构想,为创建海南自贸港“安全、快捷、便利”的国际一流交通环境提供交通先行的有力保障。
“五环路网”的重要意义
(一)通过考察上海、广东、福建等国内自贸区建设和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际自贸港的发展历程,自贸港主要业务活动是贸易物流的交通问题,交通作为建设自贸港的先行条件,是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
(二)统筹考虑海南自贸港的设定,是同行政区高度统一的,也是目前世界面积范围最大的自贸港。所以,在规划建设海南自贸港的交通时,必须要把海南作为同一个大城市,即全岛同城化,全省一盘棋来规划、设计和建设。同时,海南自贸港建设是百年大计发展目标,既要充分考虑海南自贸港中长远期建设发展的需要,又要结合海南现有交通路网的实际情况,还要充分考虑海南人民全域交通出行的便利的服务。
(三)构建海南同城五环路网大交通体系,是指在现有已建成的环岛(外环)高速公路基础上,向海南中部地区推进再建设中环、内环两条高速公路,(即:外环、中环、内环公路,统称为海南三环高速公路)。
五环路网是指:从海南中心点向内环、外环顺延,即:内环高速公路为1环,中环高速公路为2环,外环(环岛)高速公路为3环,环岛高速铁路为4环,待建的环岛旅游观光公路为5环(笔者暂定名)。再将已建成的田字形高速公路和按八挂阵型路网模式,根据自贸港建设和各市县发展的需求,修建与五环交通路网相连接互通,即形成海南自贸港同城五环路网大交通体系,从而实现海南东、西、南、北、中五大行政区的全域交通大整合。交通是快速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的先行军,创建好一流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交通环境,有着现实和深远的重要意义。
规划设计理念与措施
海南同城五环路网大交通体系规划建设,必须坚持对标国际自贸港的高标准要求与立足于海南利民出行实际情况的原则,具体规划设计构想的措施如下:
(一)环岛高速田字型路网是五环交通规划的框架基础,目前已建成的环岛高速公路所通达的都是环海的市县地区,其旅游产业和房地产业等经济发展较快,而交通欠发达的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此,笔者于2014年在《海南日报》《中国改革报》等媒体发表,提出了《构建海南田字型路网交通体系》的建议,即:海口至乐东九所、万宁至洋浦的田字型高速公路与环岛高速公路连接,实现了海南东、西、南、北、中垂直互通高速路网,为中部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环岛高速公路与“田字型”高速互通路网的建成,将为海南交通大动脉的升级发展奠定了框架基础条件。
(二)构建海南中环、内环高速公路规划设计的思路建议
按照海南自贸港的交通规划设计需求,根据海南中部地区交通滞后的实际情况,参照北京、成都市从中心城区的内环向外环高速路网延伸的经验,结合海南是农业旅游省和同城一盘棋大格局定位的规划设计特点(注:笔者已于2018年在人民网、新华网和《海南特区报》发表,再提出了《打造海南外环、中环、内环高速路网交通体系》的构想建议,构建中环、内外高速公路,主要是根据海南地形地貌的实际和兼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例如中环高速公路(全长480公里),可通达或途经中部地区11个市县,36个乡镇(含农场),惠及约120万居民的交通出行。内环高速公路(全长230公里),可通达或途经11个市县,23个乡镇(含农场),可惠及约70万居民的交通出行。路通财通,海南三环高速路网的建成:一是实现海南本岛18个市县城区互通高速公路和覆盖大部分乡镇(含农场)通达高速公路的目标。二是解决了海南交通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
(三)构建海南高速铁路与轻轨交通衔接的规划设计建议
海南环岛高速铁路,是目前世界岛屿唯一能闭环最长的环岛高速铁路,自开通启用以来,共发送旅客约1.57亿人。其中东环高铁发送约1.4亿人,西环高铁发送,0.16亿人,为海南的旅游等经济发展和便民快捷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海南构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提升了国际品牌形象。
通过调研分析,海南环岛高铁快捷运输功能作用还没有发挥效益最大化。特别是东环高铁与西环高铁发展不平衡。据统计,2019年东环高铁发送旅客2165万人,西环高铁发送486万人。究其原因:一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东部地区,人员流动量也相对较少。二是西环高铁在线路站点的规划设计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欠缺。例如东环高铁线路站点的规划设计(除定安以外),均可通达到海口、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等市县中心城区。而西环高铁线路站点规划设计(除东方市以外),均没有通达到澄迈、临高、儋州、昌江、乐东、五指山等市县城区,这些西部地区市民没有享受到高铁快捷舒适的便利出行。
如何解决高铁站远离市县城区的矛盾?由于高铁建设投资成本高,不易再修改高铁线路重复建设。笔者建议借鉴大兴机场到北京市区轻轨交通的换乘模式,大兴机场轻轨设计最高时速200/公里,运行速度160公里,例如:西环高铁白马井站修一条轻轨交通到儋州市区,而且不受公路堵车的影响,时间准点率高,规划设计灵活,建设成本低,是高铁辅助最理想的便捷换乘交通工具。其他不通高铁站的市县城区均可采用轻轨交通换乘模式。同时建议海口至乐东九所,万宁至洋浦的田字型高速公路,可同步修建相对应的田字型轻轨交通,与环城高铁站换乘互通,形成海南高铁、轻轨互通的路网体系。
(四)构建海南环岛旅游观光公路的规划设计建议
顾名思义,就是沿着海岸线旅游观光的公路。主要供给小汽车,旅游巴士和房车通行,也作为环岛国际国内自行车赛道,禁止货车通行和高速行驶。环岛旅游观光公路是构建海南同城五环路网交通大体系中第五环交通道路,也是笔者在2014年“构建海南田字型高速路网大交通体系”调研建议中提出的规划设计理念,主要是参照美国夏威夷旅游岛的发展思路,结合海南的生态旅游资源,提出的构建海南环海环岛旅游观光公路的设想。在规划建设中要保护和开发好沿途的旅游景区、特色小镇和生态资源,科学设置自行车线道驿站、房车基地及旅游观光住宿停车场。
由于环岛旅游观光公路是与其他四环公(铁)路网的互通公路,游客可以从任何方向进入五环交通路网,到达中部地区自己心宜的旅游景区、特色小镇及养生休闲度假村。所以,环岛旅游观光公路,要按照“海南同城五环路网交通大体系”的总体思路规划设计,打造成为适合宜行、宜居、宜游的景观大道。
分步建设步骤
五环路网大交通体系,是一项中长远期目标建设的综合分流交通工程,又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在规划建设中,既要优先满足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目标任务需要,又要结合海南经济条件的实际情况,为此,建议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步建设实施。
(一)坚持同城五环路网大交通体系先总体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宏观总体规划设计必须先行,建设可以分步实施,防止边规划、边建设和重复建设。重点做好四个必须:一是交通规划在时间上,必须着眼于海南自贸港50—100年中远期建设发展的目标需要。二是交通规划设计在范围上,必须满足于海南自贸港全域整体发展的目标需要。三是交通规划设计在功能上,必须统筹考虑海南自贸港的航空港口、海运港口和重点加工区的快捷、便利运输需要。四是交通规划设计在未来发展上,必须充分考虑海南自贸港未来发展与大陆腹地修建跨海大桥或跨海隧道衔接预留土地的需要。
(二)坚持同城五环路网大交通体系分步建设的原则
建设海南高速公路网。即是中环、内环高速公路和优先互通的路网,再与外环高速公路形成三环高速公路路网。
建设环岛高铁不能通达市县城区的轻轨交通,完善高铁、轻轨交通换乘快捷便利的功能作用。同时构建与田字型高速公路相对应的田字型轻轨交通,使之与环岛高铁形成高铁路网。
构建环岛旅游观光公路,这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永久式的品牌工程,按八卦型模式与其他四环相连接形成五环交通路网。
总之,构建海南同城五环路网大交通体系,是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交通先行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海南交通“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目标的百年大计,科学的交通路网枢纽,必将为海南经济建设发展和百姓交通出行发挥积极作用。
以上调研建议,是笔者构想思路,还需专家科学论证,仅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蔡军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专家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专家
海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原副巡视员
2020年3月23日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