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城市观察|日照:GDP增速7.2%位列全省第一,快步迈向城市新台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城市观察|日照:GDP增速7.2%位列全省第一,快步迈向城市新台阶

如今的日照已经形成了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极具发展活力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是带动全市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文 | 董柳

近日,根据山东省统计局及日照市统计局数据,2019年,日照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49.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

界面山东制图

2019年年初,基于日照市的生态环境、创新能力、文旅资源,结合山东建设“海洋强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日照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五城同创”:全力打造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活力之城、旅游之城、蓝色之城。

增速全省第一,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山东省统计局对2018年日照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进行了统一核算修订。修订后的2018年日照全市生产总值为1790.0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6.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71.0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52.5亿元。

经山东省统计局首次统一核算并反馈,2019年日照实现生产总值1949.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77亿元,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831.88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949.73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由9.3:43.1:47.6调整为8.6:42.7:48.7。第一产业占比下调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调1.1个百分点。整体来看,面对2019年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对一个年轻的城市来言,全省第一的7.2%增速无疑是日照30年来奋起直追的最好证明。

过去三十年,以工业、服务业为支柱的传统经济成为推动日照奋进的主要动力。如今的日照已经形成了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极具发展活力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是带动全市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去年,日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加值增长8.6%,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可见日照工业生产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据日照市统计局统计,规模以上工业涉及的36个行业大类有21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58.3%、产销率99.8%,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日照月报

作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日照的服务业保持较快增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9%。据统计,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5.2%。现有的24个行业中,21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7.5%。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实现营业收入分别增长75.0%、71.6%和29.5%,三个行业对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3.3%,这也说明围绕现代和新兴产业,日照市的服务业正逐渐向现代化迈进。

此外,2019年日照的农业基础地位依旧是稳固的,粮食单产也在继续提高。全市粮食总产量84.06万吨,亩产428.31公斤,比上年提高1.7%;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1.0%,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7%。

总体上看,2019年是日照市落实新旧动能转换的开局之年,面对2020年开局的疫情对部分行业的影响,接下来日照市仍将重点推动落实攻坚,维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转型升级见成效,产业支撑作用明显

钢铁产业、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以及涵盖金融服务、科技信息、医养健康、文化创意、体育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这是日照立市、经济发展的底气。

3月20日,日照岚山疏港铁路工程开工仪式举行,这也标志着山钢集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专用铁路建设进入实质阶段。以此为例,可以见得去年日照市加快先进钢铁制造基地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已经成为全市坚持创新驱动、走向高端发展的坚实基础。据悉,山钢日照公司专用铁路已列入山东省补短板强弱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谋划项目,后续该铁路投入使用后,将为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原燃料运输和钢材发运公转铁、降低运输成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将同时在区域环境保护上起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改善作用。铁路的建成将有效提高先进钢铁制造的综合竞争力,这也是日照推动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共同发力,早日打造钢铁行业发展新高地的有力佐证。

目前,日照市形成了以日照钢铁、山钢日照分公司两大龙头引领,钢铁配套产业园为支撑的钢铁产业体系,钢铁产能达到2000余万吨、成为日照首个千亿级产业,并被列入山东省主导产业集群。

作为全省重点打造的先进钢铁制造基地、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钢铁行业对于日照的经济拉动作用是强劲的。2019年,随着国家一系列去产能措施的深入推进,日照钢铁行业产值突破1300亿元,钢铁行业增加值增长21.2%,粗钢产量累计2083.97万吨,增长15.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为74%。值得关注的是,在新旧动能转换这一大背景之下,工业转型升级的成效显著,全年钢铁行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的镀层板(带)产量增长66.0%。据了解,2019年,日钢集团ESP第四条生产线2018年投产后逐步量产,宝华新材料连续平整拉矫生产线2019年按期投产,钢铁行业链条延长,高端钢材占比提高。2019年钢铁行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的镀层板(带)产量增长66.0%。

在把握新兴产业上,日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精心培育和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计划、新材料倍增计划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全市新动能快速增长,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不断提升,产业也因此不断集聚、升级。据统计,“十强”产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增长18.8%,新能源新材料产值增长11.6%,高端化工产值增长6.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8.94%。

把握海洋优势,带动“五城同创”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这是沿海城市得益于区位优势享受到的发展红利。

日照因海而生,进而因港立市。2019年8月6日,山东港口集团正式成立,港口一体化的改革浪潮袭来,为沿海城市的港口发展带来了新的平台和新的机遇。以“经略海洋”“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为目标引领,日照港积极融入全省港口一体化,致力于打造“中国沿海内贸集装箱枢纽港、外贸近洋干线港、远洋支线港和国家‘一带一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桥头堡”,不断打响“南来北往日照港”的品牌知名度。

如今的日照港已经成为华北、东北地区与华南、西南、东南地区经贸互通的主要枢纽和快捷通道,其产业带动作用在全市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中举足轻重。

港口一体化不仅充实完善了日照港的主业,也不断更新着日照的业态模式。按照“一盘棋”“一张网”“一张图”的统一部署,日照港放眼全球,以融入“端到端”全球供应链发展体系为目标,积极向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和大型央企张开了怀抱。以与世界500强山西焦煤合作为例,日照港计划建设千万吨级炼焦煤基地,并打造了打造全国最大的炼焦煤集散地;此外,日照港还与行业龙头中远海运物流合作,以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低成本运营的快速服务模式带动港口转型升级。

乘着山东省建设“海洋强省”的东风,踏准日照“生态立市”的时代节拍,推动“港产城海”融合发展是日照科学保护海洋资源,建设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的新思路。立足临港涉海产业和优势,以港、海带动城市品味提升、促进产业发展为路径,日照将加快推进“港产城海”融合发展,实现海洋经济总量提高、创新科技能力提升、对外开放战略融合,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打造蓝色之城。预计到2022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

把握生态立市,结合沿海城市的丰厚的旅游资源,下一步,日照计划打响旅游招牌。“工业强市”与“旅游富市”的战略并行,围绕旅游度假、智慧康养、休闲体育“1+2”产业体系,旅游休闲产业已成为日照的支柱性产业。

据介绍,日照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力打造绿色花园城市,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聚力打造“生态之城”。在今年,日照将继续深入实施“旅游富市”战略,抓好文旅融合机遇,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推进旅游的全景区打造、全方位提升、全要素配套、全产业融合、全社会参与,将旅游业培育成富民、富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城市观察|日照:GDP增速7.2%位列全省第一,快步迈向城市新台阶

如今的日照已经形成了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极具发展活力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是带动全市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文 | 董柳

近日,根据山东省统计局及日照市统计局数据,2019年,日照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49.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

界面山东制图

2019年年初,基于日照市的生态环境、创新能力、文旅资源,结合山东建设“海洋强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日照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五城同创”:全力打造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活力之城、旅游之城、蓝色之城。

增速全省第一,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山东省统计局对2018年日照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进行了统一核算修订。修订后的2018年日照全市生产总值为1790.0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6.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71.0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52.5亿元。

经山东省统计局首次统一核算并反馈,2019年日照实现生产总值1949.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77亿元,增长0.3%;第二产业增加值831.88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949.73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由9.3:43.1:47.6调整为8.6:42.7:48.7。第一产业占比下调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调1.1个百分点。整体来看,面对2019年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对一个年轻的城市来言,全省第一的7.2%增速无疑是日照30年来奋起直追的最好证明。

过去三十年,以工业、服务业为支柱的传统经济成为推动日照奋进的主要动力。如今的日照已经形成了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极具发展活力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是带动全市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去年,日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加值增长8.6%,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可见日照工业生产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据日照市统计局统计,规模以上工业涉及的36个行业大类有21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58.3%、产销率99.8%,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日照月报

作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日照的服务业保持较快增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9%。据统计,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5.2%。现有的24个行业中,21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7.5%。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实现营业收入分别增长75.0%、71.6%和29.5%,三个行业对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3.3%,这也说明围绕现代和新兴产业,日照市的服务业正逐渐向现代化迈进。

此外,2019年日照的农业基础地位依旧是稳固的,粮食单产也在继续提高。全市粮食总产量84.06万吨,亩产428.31公斤,比上年提高1.7%;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1.0%,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7%。

总体上看,2019年是日照市落实新旧动能转换的开局之年,面对2020年开局的疫情对部分行业的影响,接下来日照市仍将重点推动落实攻坚,维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转型升级见成效,产业支撑作用明显

钢铁产业、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以及涵盖金融服务、科技信息、医养健康、文化创意、体育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这是日照立市、经济发展的底气。

3月20日,日照岚山疏港铁路工程开工仪式举行,这也标志着山钢集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专用铁路建设进入实质阶段。以此为例,可以见得去年日照市加快先进钢铁制造基地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已经成为全市坚持创新驱动、走向高端发展的坚实基础。据悉,山钢日照公司专用铁路已列入山东省补短板强弱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谋划项目,后续该铁路投入使用后,将为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原燃料运输和钢材发运公转铁、降低运输成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将同时在区域环境保护上起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改善作用。铁路的建成将有效提高先进钢铁制造的综合竞争力,这也是日照推动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共同发力,早日打造钢铁行业发展新高地的有力佐证。

目前,日照市形成了以日照钢铁、山钢日照分公司两大龙头引领,钢铁配套产业园为支撑的钢铁产业体系,钢铁产能达到2000余万吨、成为日照首个千亿级产业,并被列入山东省主导产业集群。

作为全省重点打造的先进钢铁制造基地、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钢铁行业对于日照的经济拉动作用是强劲的。2019年,随着国家一系列去产能措施的深入推进,日照钢铁行业产值突破1300亿元,钢铁行业增加值增长21.2%,粗钢产量累计2083.97万吨,增长15.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为74%。值得关注的是,在新旧动能转换这一大背景之下,工业转型升级的成效显著,全年钢铁行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的镀层板(带)产量增长66.0%。据了解,2019年,日钢集团ESP第四条生产线2018年投产后逐步量产,宝华新材料连续平整拉矫生产线2019年按期投产,钢铁行业链条延长,高端钢材占比提高。2019年钢铁行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的镀层板(带)产量增长66.0%。

在把握新兴产业上,日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精心培育和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计划、新材料倍增计划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全市新动能快速增长,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不断提升,产业也因此不断集聚、升级。据统计,“十强”产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增长18.8%,新能源新材料产值增长11.6%,高端化工产值增长6.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8.94%。

把握海洋优势,带动“五城同创”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这是沿海城市得益于区位优势享受到的发展红利。

日照因海而生,进而因港立市。2019年8月6日,山东港口集团正式成立,港口一体化的改革浪潮袭来,为沿海城市的港口发展带来了新的平台和新的机遇。以“经略海洋”“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为目标引领,日照港积极融入全省港口一体化,致力于打造“中国沿海内贸集装箱枢纽港、外贸近洋干线港、远洋支线港和国家‘一带一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桥头堡”,不断打响“南来北往日照港”的品牌知名度。

如今的日照港已经成为华北、东北地区与华南、西南、东南地区经贸互通的主要枢纽和快捷通道,其产业带动作用在全市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中举足轻重。

港口一体化不仅充实完善了日照港的主业,也不断更新着日照的业态模式。按照“一盘棋”“一张网”“一张图”的统一部署,日照港放眼全球,以融入“端到端”全球供应链发展体系为目标,积极向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和大型央企张开了怀抱。以与世界500强山西焦煤合作为例,日照港计划建设千万吨级炼焦煤基地,并打造了打造全国最大的炼焦煤集散地;此外,日照港还与行业龙头中远海运物流合作,以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低成本运营的快速服务模式带动港口转型升级。

乘着山东省建设“海洋强省”的东风,踏准日照“生态立市”的时代节拍,推动“港产城海”融合发展是日照科学保护海洋资源,建设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的新思路。立足临港涉海产业和优势,以港、海带动城市品味提升、促进产业发展为路径,日照将加快推进“港产城海”融合发展,实现海洋经济总量提高、创新科技能力提升、对外开放战略融合,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打造蓝色之城。预计到2022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

把握生态立市,结合沿海城市的丰厚的旅游资源,下一步,日照计划打响旅游招牌。“工业强市”与“旅游富市”的战略并行,围绕旅游度假、智慧康养、休闲体育“1+2”产业体系,旅游休闲产业已成为日照的支柱性产业。

据介绍,日照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力打造绿色花园城市,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聚力打造“生态之城”。在今年,日照将继续深入实施“旅游富市”战略,抓好文旅融合机遇,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推进旅游的全景区打造、全方位提升、全要素配套、全产业融合、全社会参与,将旅游业培育成富民、富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