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普遍缺钱被认为是导致前三季度经济下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中金公司近日一份研报则指出,有接近21万亿元存款积淀在政府机关团体中,这些政府储蓄是拖累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
这份名为《政府储蓄持续增加大幅拖累经济增长》的报告提到,截止到今年9月底,政府机关团体存款接近21万亿元,较2011年底增加10万亿元。这项指标在央行统计分类上,属于政府存款的范畴。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指出,政府储蓄意味着大量资金闲置,造成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和资源浪费。在当前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进入实体经济的支出远低于账面支出,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从去年11月份起,梁红就开始关注政府部门的巨额银行存款。研究发现,近年政府部门的银行存款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占M2比重持续上升。2012年至2014年,每年增加的政府储蓄占GDP的3.2~3.8%。
与此同时,政府和国企的债务却在不断上升。一方面是融资成本高于6%,另一方面却有大量存款在银行账户上收益率不到3%。梁红认为,这表明中国的资产负债表很不合理,“负利差”是没有效率且不可持续的。
在央行统计中,政府存款包括财政性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除了金融机构、非金融国企、住户、财政性资金之外,其他部门均归为机关团体,诸如医院、学校、协会、事业单位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有高校人士向界面新闻证实,高校等事业单位的钱花不出去很常见。“高校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但财政拨款的持续性并不明确,尤其在具体的项目或课题上,比如财政拨款200万给某一课题两年内使用,两年之后还有没有就不知道了。所以,项目团队很难把握要做到多大规模和程度,往往就按照最保守的程度来花钱,或者干脆先不使用。”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也表示,事业单位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钱花不出去的问题,因为现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基本参照行政单位来,不大符合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的实际需要。
因机关团体种类繁多,也难以准确分析背后的原因。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反腐的加强、地方政府的“少作为”是造成近年来政府部门储蓄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由于地方政府是财政支出的主体,2014年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的85%,预计政府储蓄大部分是地方储蓄,地方政府主观上的“少作为”是政府储蓄增长的主要原因。
此外,地方政府缺乏财政自主权,客观上无法将一个项目上的沉淀资金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致使当前盘活存量政府储蓄进展缓慢,增量储蓄出现上升。比如,对于目前占转移支付比重超过40%的专项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就无权改变其资金的用途。
不过,有学者表示,当前经济增速趋缓,企业缺乏投资机会,也在减缓支出。机关团体花钱放缓,会影响总需求,对经济也存在拖累作用。但因为机构庞多,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大,21万亿元存款中可能很大比例是流动资金,以应对及时需要,有多少沉淀资金可被调动还有待考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