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送货郎到500强,一个念头为他带来几十亿身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送货郎到500强,一个念头为他带来几十亿身家

多年以后的今天,杨宗义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仍会记起1995年年底,珠江路那个阳光明媚的冬日。

 

90年代中期的珠江路川流熙攘,IT大军摩肩接踵。带着白手套、蹬着自行车的杨宗义,是这一大军中不起眼的一名“送货员”。但不久后,他就占据了这条路上超过60%的生意,创立并带领福中集团进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珠江路的送货郎

多年以后的今天,杨宗义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仍会记起1995年年底,珠江路那个阳光明媚的冬日。

那是珠江路最好的时代,熙攘的人群创造着巨大的财富。当时业内有句话: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作为华东最知名的“电脑一条街”,珠江路不仅是南京市民购买电脑及配件的首选地,还辐射整个华东地区。

每天,这里都聚集大量慕名而来的外来消费者,在一阵激烈地讨价还价后,小心翼翼地捧走价值过万的电脑产品。那个年代的电脑是奢侈品,和现在的奢侈品一样,它在一层层渠道的“掩护”下,维系着超高的利润。

高利润养活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摩肩接踵的珠江路上,一众青年人为着梦想奔波。

彼时的杨宗义,是珠江路大军中不起眼的一员,他为一家新加坡外商负责电脑显示器的销售推广工作。几年的时间里,他带着白手套,骑着自行车,后座上绑着显示器盒子,如此跑遍了珠江路上所有的电脑公司。

他本不属于这里。作为南京大学化学系的高材生,毕业后,杨宗义一直“走仕途”,历任南京市医药管理局宣教处团组织负责人,南京市环保局环境保护研究所团总支书记。但是骨子里,杨宗义并不喜欢这种安逸的生活,在一个个新鲜财富故事的刺激下,他最终决定砸掉“铁饭碗”,走上创业路。

“十万人才下海南”期间,杨宗义在海南渡过了较为失败的一年。回到南京,他在飞机上结识了前来投资的新加坡老板,对方惊讶于他的英语能力和对IT产业的认识,力邀他加入自己的公司负责销售工作。

顶着“高大上”负责人的头衔,杨宗义的实际工作却和珠江路上的其他青年人没什么区别,合资公司的根基薄弱,杨宗义得靠自己的能力去推销,风里来雨里去,3年多的时间里,他休息的时间屈指可数。

但和其他“送货郎”不同的是,杨宗义有着更大的“野心”,并时刻为之准备。他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的心得都详细记录在了自己的工作日记上。每离开一家店,蹬上自己车,他便开始思考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具体如何实施。

两年多时间,他的笔记换了好几本,过程中逐渐把握了这个行业的脉搏,摸准了珠江路的套路。1995年12月,杨宗义终于决定自己包下一个门面来销售电脑产品,他给公司取名“福中”,意为“福泽百姓,中意万家”。

改变行业规则的“3+3”

福中成立时,公司包括杨宗义在内一共3个人,营业面积只有20平方米。那时候的珠江路已是硝烟弥漫,云集着上千家销售电脑硬件的商铺,业界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大家都在打价格战,想方设法扩大市场占有率,打垮对手。

作为后来者,杨宗义既没有品牌,也没有充足的资金。他打不起价格战,因为开店的钱都是连借带贷的,拼价格,随时可能把自己拼垮。

但是在“送货郎”时期的笔记本上,杨宗义找到了突破口。当时的商铺,都以产品销售为核心,东西卖出去就算完事儿了,根本不重视售后服务。一条珠江路上,清一色“3个月包换,1年质保”,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谁都没想过要在这方面做文章。

“大胆”的杨宗义,却在这上面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开业的第三个月,他突然拉起横幅,抛下一个重磅炸弹——福中的产品,前3年包换,后3年保修。这就是所谓的“3+3服务”战略。

当时,别说珠江路,全中国都没有人这么干。规则一出,杨宗义和福中一夜成名。这件事经过媒体报道,一下子引爆了南京电脑市场,业内的质疑声铺天盖地。同行说杨宗义是“疯子”,这样的模式对于资金链的要求太高,以福中的体量撑不过三个月。

实际发展却与这些质疑背道而驰。杨宗义很清楚消费者的心理,电脑硬件容易出问题,买家都希望质保越久越好,甚至愿意为此付出更高一点的价格。“3+3”的策略推出后,籍籍无名的福中从此门庭若市。“顾客要向医院挂号那样排队买福中的电脑,队伍在珠江路延伸几十米。”

营业额大涨,杨宗义用源源不断的利润来兑现“3+3”的承诺,雪球就如此滚了起来。打响了名头后,杨宗义趁势追击,他开了新闻发布会,搞起了连锁经营,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IDG当年的调查数据显示,1998年,福中电脑在珠江路已经发展到7家连锁店,在珠江路的市场份额超过60%,这个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占据了“大本营”逾半江山之后,杨宗义又走出南京,在外地开设分公司、连锁店和加盟店。2001年,仅5年时间,福中已经在全国拥有近200余家专卖店,员工1000余人,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当创业的激情在残酷的现实下慢慢淡去时,拿出一击制胜的绝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样的绝招需要对市场敏锐的观察,更需要你在这一领域的深耕与沉淀。”回忆起那段时光,杨宗义如是总结自己的成功。

等时代颠覆,不如自我颠覆

进入新世纪,电脑硬件行业从火热的盛夏一夜入秋,全行业利润开始下滑。从最初的几百个点、逐步滑到了百分之几十,甚至百分之十几,2003年时,全行业的利润只剩几个点,珠江路上一片哀鸿遍野,不少店铺选择关门,剩下的大多在苦苦支撑。

身处其中,杨宗义却带领着福中安然过冬,这一年,集团第一次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在暴风雨来临前,手握雄厚资本的杨宗义就已经有所预判,并且为福中制订了“多条腿走路”的战略。2003年,福中集团开始涉足商业地产,并在短期内相继进入医疗器械、金融投资、酒店连锁等领域。

这些投资看似纷杂,但实际都与原产业IT相辅相成,对福中的IT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比如,在收购新街口核心地段的金都大酒店后,杨宗义就将之改建为福中数码港,做起了科技地产。此后,他又先后在南京的玄武区、浦口、 江宁开发了三大高科技产业园区,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多元化布局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终难成气候,一定要全盘谋划使产业之间相辅相成。”杨宗义说。他如此解释福中的多元化布局:房地产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连锁卖场可以带来现金流,而福中的品牌运营经验可以运用到医疗器械板块,该板块属朝阳产业,可以填补 IT 产业利润越来越薄后的空缺,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福中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无实业不稳,无贸易不活,无房地产不富。”他总结说。

有序扩张和颠覆性的思维,让福中在逆市的浪潮中不断做强。历经数次市场大潮的洗礼,如今的福中集团已经成长为横跨IT、电子商务、医疗器械、房地产、金融投资四大产业版块的多元化、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2003年至今,集团持续13年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最具生命力企业100强,并荣获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A级中国商业信用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江苏百强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2015年10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在习近平主席刚刚结束对美国的访问、中国迎来66周年华诞之际,福中集团作为中国66个民族品牌之一,亮相“世界的十字路口”之称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也成为福中集团加快国际化步伐的标志性新点。

互联网革命下的“3+3”

进入的产业和规模做越做大,杨宗义仍旧停不下来。去年,南京商界传出消息,卖电脑起家的杨宗义,居然卖起了水果生鲜。

“开倒车”卖水果,是杨宗义在电子商务浪潮中,给福中制定的新一轮创业计划。和闯珠江路一样,福中进军电子商务并不算早,如何在渐已成型的行业里分得一块蛋糕,又是同样的问题摆在了杨宗义的面前。

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从商经验,杨宗义选择了刚刚起步的生鲜市场,深耕其中利润最高,要求也是最严格的水果、水产等生鲜产品,打造了颇具本土特色的生鲜电商平台——小六美鲜。对于自己的选择,他很自信:“好饭不怕晚,入行迟也有入行迟的优势,让我看清了行业前面的道路,所以小六美鲜从成立伊始就驶上了发展的高速公路。”

做生鲜电商除了服务好,最重要就是新鲜,而保证新鲜只有一个字“快”。当其他生鲜电商还在为选择哪家快递公司作为合作伙伴的时候,杨宗义就已经完成了组建小六美鲜专业配送队伍的战略布局。

给福中创造奇迹的“3+3”服务,被杨宗义赋予了新的含义,“前3年包换+后3年保修”变成了“3分钟出库,3小时送达”,杨宗义将福中集团的这一核心竞争力带入了电商领域,并凭借“3+3”服务这张王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将小六美鲜打造成为南京生鲜电商的标杆。

让消费者安坐家中就能实现从原产地到餐桌,轻松享受到高品质、最新鲜的水果等农产品,是杨宗义投资的小六美鲜秉承的宗旨。自成立以来,除了“3 +3”及24小时随时响应的便捷服务优势,小六美鲜凭借原产地直供的极致品质保证,为消费者所接受。

虽然原产地直供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怎样找到最好的原产地?怎样保证所选产品品质和安全?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对电商专业和实力的重大考验。目前来看,只有少数食品电商网站能够做到这一点。

小六美鲜依托身后集团化公司的实力,和具备丰富经验的采购人员队伍,能够迅速高效地挖掘到最优产地的最优产品。同时,为了有利把控原产地直供品质,小六美鲜采购人员常年奔波在各地,对原产地果园、山林进行实地考察,以专业化、标准化管理方式对果园、种植户和养殖户进行监督,保障产品原生态生长环境、坚持不打农药,使得所有产品能有效溯源,旨在让消费者吃到最健康、最安全、最新鲜的农产品。

如今,小六美鲜已经成为如今福中集团新的增长引擎。在实体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动力不足的状况下,杨宗义永不止步的创业心态又让福中集团重新踏上了快速发展的新征途。

为社会造福

福中集团在创业之初,杨宗义就开始不断回馈社会,他和及软始终秉承“福泽百姓,中意万家”的企业宗旨,不但在商场上以服务创新为广大消费者造福,而且勇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坚持践行“为社会造福”的承诺。

在杨宗义看来,企业首先是社会的,然后才是投资者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已不是单纯的贡献和付出,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责任和觉悟,一个企业家的道德和良知。就像泉水的灵动,“取之”才能永不干涸,慈善也亦如此,在每一次的释放之后,让更多的人尝到甘甜的泉水,成为一个为社会造福的企业家。

杨宗义有句名言,“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不能忘;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不能忘;培养提拔我的人和我提拔培养的人不能忘。”对于社会的责任心,使得他在创业20个年头里,不管是教育事业、抗震救灾,还是扶贫济困,总是竭诚相助,赞助各类公益活动达100多项,累计捐款捐物超过2亿元人民币。

由于坚持多年行善,杨宗义在2004和2005年连续两度荣登《福布斯》中国慈善榜;2005年,荣获国家民政部首次颁发的、有“慈善奥斯卡”之称的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2007年,荣获江苏省最具权威的苏商社会责任大奖;2008年,荣誉十大风云苏商称号;2002-2011连续四届被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评为“光彩事业之星”;2012年,福中集团被评为“中国社会责任优秀企业”,杨宗义被世界上唯一由华人专家创建的世界级“信誉”评审机构“中华(海外)企业信誉协会”评为“2012年度信誉人物”;2013年6月,在“2013中国财经峰会”上,福中集团再次被授予“最佳责任典范”企业。2014年,杨宗义被评为“苏商创变者”……

懂得感恩、知恩图报,不仅是杨宗义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一直以来对员工的要求。在他的感召下,社会责任意识之于福中,就仿佛“福泽百姓,中意万家”这个企业宗旨一样,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集团发展的过程中,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

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取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送货郎到500强,一个念头为他带来几十亿身家

多年以后的今天,杨宗义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仍会记起1995年年底,珠江路那个阳光明媚的冬日。

 

90年代中期的珠江路川流熙攘,IT大军摩肩接踵。带着白手套、蹬着自行车的杨宗义,是这一大军中不起眼的一名“送货员”。但不久后,他就占据了这条路上超过60%的生意,创立并带领福中集团进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珠江路的送货郎

多年以后的今天,杨宗义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仍会记起1995年年底,珠江路那个阳光明媚的冬日。

那是珠江路最好的时代,熙攘的人群创造着巨大的财富。当时业内有句话: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作为华东最知名的“电脑一条街”,珠江路不仅是南京市民购买电脑及配件的首选地,还辐射整个华东地区。

每天,这里都聚集大量慕名而来的外来消费者,在一阵激烈地讨价还价后,小心翼翼地捧走价值过万的电脑产品。那个年代的电脑是奢侈品,和现在的奢侈品一样,它在一层层渠道的“掩护”下,维系着超高的利润。

高利润养活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摩肩接踵的珠江路上,一众青年人为着梦想奔波。

彼时的杨宗义,是珠江路大军中不起眼的一员,他为一家新加坡外商负责电脑显示器的销售推广工作。几年的时间里,他带着白手套,骑着自行车,后座上绑着显示器盒子,如此跑遍了珠江路上所有的电脑公司。

他本不属于这里。作为南京大学化学系的高材生,毕业后,杨宗义一直“走仕途”,历任南京市医药管理局宣教处团组织负责人,南京市环保局环境保护研究所团总支书记。但是骨子里,杨宗义并不喜欢这种安逸的生活,在一个个新鲜财富故事的刺激下,他最终决定砸掉“铁饭碗”,走上创业路。

“十万人才下海南”期间,杨宗义在海南渡过了较为失败的一年。回到南京,他在飞机上结识了前来投资的新加坡老板,对方惊讶于他的英语能力和对IT产业的认识,力邀他加入自己的公司负责销售工作。

顶着“高大上”负责人的头衔,杨宗义的实际工作却和珠江路上的其他青年人没什么区别,合资公司的根基薄弱,杨宗义得靠自己的能力去推销,风里来雨里去,3年多的时间里,他休息的时间屈指可数。

但和其他“送货郎”不同的是,杨宗义有着更大的“野心”,并时刻为之准备。他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的心得都详细记录在了自己的工作日记上。每离开一家店,蹬上自己车,他便开始思考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具体如何实施。

两年多时间,他的笔记换了好几本,过程中逐渐把握了这个行业的脉搏,摸准了珠江路的套路。1995年12月,杨宗义终于决定自己包下一个门面来销售电脑产品,他给公司取名“福中”,意为“福泽百姓,中意万家”。

改变行业规则的“3+3”

福中成立时,公司包括杨宗义在内一共3个人,营业面积只有20平方米。那时候的珠江路已是硝烟弥漫,云集着上千家销售电脑硬件的商铺,业界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大家都在打价格战,想方设法扩大市场占有率,打垮对手。

作为后来者,杨宗义既没有品牌,也没有充足的资金。他打不起价格战,因为开店的钱都是连借带贷的,拼价格,随时可能把自己拼垮。

但是在“送货郎”时期的笔记本上,杨宗义找到了突破口。当时的商铺,都以产品销售为核心,东西卖出去就算完事儿了,根本不重视售后服务。一条珠江路上,清一色“3个月包换,1年质保”,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谁都没想过要在这方面做文章。

“大胆”的杨宗义,却在这上面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开业的第三个月,他突然拉起横幅,抛下一个重磅炸弹——福中的产品,前3年包换,后3年保修。这就是所谓的“3+3服务”战略。

当时,别说珠江路,全中国都没有人这么干。规则一出,杨宗义和福中一夜成名。这件事经过媒体报道,一下子引爆了南京电脑市场,业内的质疑声铺天盖地。同行说杨宗义是“疯子”,这样的模式对于资金链的要求太高,以福中的体量撑不过三个月。

实际发展却与这些质疑背道而驰。杨宗义很清楚消费者的心理,电脑硬件容易出问题,买家都希望质保越久越好,甚至愿意为此付出更高一点的价格。“3+3”的策略推出后,籍籍无名的福中从此门庭若市。“顾客要向医院挂号那样排队买福中的电脑,队伍在珠江路延伸几十米。”

营业额大涨,杨宗义用源源不断的利润来兑现“3+3”的承诺,雪球就如此滚了起来。打响了名头后,杨宗义趁势追击,他开了新闻发布会,搞起了连锁经营,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IDG当年的调查数据显示,1998年,福中电脑在珠江路已经发展到7家连锁店,在珠江路的市场份额超过60%,这个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占据了“大本营”逾半江山之后,杨宗义又走出南京,在外地开设分公司、连锁店和加盟店。2001年,仅5年时间,福中已经在全国拥有近200余家专卖店,员工1000余人,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当创业的激情在残酷的现实下慢慢淡去时,拿出一击制胜的绝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样的绝招需要对市场敏锐的观察,更需要你在这一领域的深耕与沉淀。”回忆起那段时光,杨宗义如是总结自己的成功。

等时代颠覆,不如自我颠覆

进入新世纪,电脑硬件行业从火热的盛夏一夜入秋,全行业利润开始下滑。从最初的几百个点、逐步滑到了百分之几十,甚至百分之十几,2003年时,全行业的利润只剩几个点,珠江路上一片哀鸿遍野,不少店铺选择关门,剩下的大多在苦苦支撑。

身处其中,杨宗义却带领着福中安然过冬,这一年,集团第一次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在暴风雨来临前,手握雄厚资本的杨宗义就已经有所预判,并且为福中制订了“多条腿走路”的战略。2003年,福中集团开始涉足商业地产,并在短期内相继进入医疗器械、金融投资、酒店连锁等领域。

这些投资看似纷杂,但实际都与原产业IT相辅相成,对福中的IT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比如,在收购新街口核心地段的金都大酒店后,杨宗义就将之改建为福中数码港,做起了科技地产。此后,他又先后在南京的玄武区、浦口、 江宁开发了三大高科技产业园区,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多元化布局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终难成气候,一定要全盘谋划使产业之间相辅相成。”杨宗义说。他如此解释福中的多元化布局:房地产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连锁卖场可以带来现金流,而福中的品牌运营经验可以运用到医疗器械板块,该板块属朝阳产业,可以填补 IT 产业利润越来越薄后的空缺,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福中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无实业不稳,无贸易不活,无房地产不富。”他总结说。

有序扩张和颠覆性的思维,让福中在逆市的浪潮中不断做强。历经数次市场大潮的洗礼,如今的福中集团已经成长为横跨IT、电子商务、医疗器械、房地产、金融投资四大产业版块的多元化、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2003年至今,集团持续13年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最具生命力企业100强,并荣获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A级中国商业信用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江苏百强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2015年10月1日(美国东部时间),在习近平主席刚刚结束对美国的访问、中国迎来66周年华诞之际,福中集团作为中国66个民族品牌之一,亮相“世界的十字路口”之称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也成为福中集团加快国际化步伐的标志性新点。

互联网革命下的“3+3”

进入的产业和规模做越做大,杨宗义仍旧停不下来。去年,南京商界传出消息,卖电脑起家的杨宗义,居然卖起了水果生鲜。

“开倒车”卖水果,是杨宗义在电子商务浪潮中,给福中制定的新一轮创业计划。和闯珠江路一样,福中进军电子商务并不算早,如何在渐已成型的行业里分得一块蛋糕,又是同样的问题摆在了杨宗义的面前。

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从商经验,杨宗义选择了刚刚起步的生鲜市场,深耕其中利润最高,要求也是最严格的水果、水产等生鲜产品,打造了颇具本土特色的生鲜电商平台——小六美鲜。对于自己的选择,他很自信:“好饭不怕晚,入行迟也有入行迟的优势,让我看清了行业前面的道路,所以小六美鲜从成立伊始就驶上了发展的高速公路。”

做生鲜电商除了服务好,最重要就是新鲜,而保证新鲜只有一个字“快”。当其他生鲜电商还在为选择哪家快递公司作为合作伙伴的时候,杨宗义就已经完成了组建小六美鲜专业配送队伍的战略布局。

给福中创造奇迹的“3+3”服务,被杨宗义赋予了新的含义,“前3年包换+后3年保修”变成了“3分钟出库,3小时送达”,杨宗义将福中集团的这一核心竞争力带入了电商领域,并凭借“3+3”服务这张王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将小六美鲜打造成为南京生鲜电商的标杆。

让消费者安坐家中就能实现从原产地到餐桌,轻松享受到高品质、最新鲜的水果等农产品,是杨宗义投资的小六美鲜秉承的宗旨。自成立以来,除了“3 +3”及24小时随时响应的便捷服务优势,小六美鲜凭借原产地直供的极致品质保证,为消费者所接受。

虽然原产地直供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怎样找到最好的原产地?怎样保证所选产品品质和安全?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对电商专业和实力的重大考验。目前来看,只有少数食品电商网站能够做到这一点。

小六美鲜依托身后集团化公司的实力,和具备丰富经验的采购人员队伍,能够迅速高效地挖掘到最优产地的最优产品。同时,为了有利把控原产地直供品质,小六美鲜采购人员常年奔波在各地,对原产地果园、山林进行实地考察,以专业化、标准化管理方式对果园、种植户和养殖户进行监督,保障产品原生态生长环境、坚持不打农药,使得所有产品能有效溯源,旨在让消费者吃到最健康、最安全、最新鲜的农产品。

如今,小六美鲜已经成为如今福中集团新的增长引擎。在实体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动力不足的状况下,杨宗义永不止步的创业心态又让福中集团重新踏上了快速发展的新征途。

为社会造福

福中集团在创业之初,杨宗义就开始不断回馈社会,他和及软始终秉承“福泽百姓,中意万家”的企业宗旨,不但在商场上以服务创新为广大消费者造福,而且勇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坚持践行“为社会造福”的承诺。

在杨宗义看来,企业首先是社会的,然后才是投资者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已不是单纯的贡献和付出,它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责任和觉悟,一个企业家的道德和良知。就像泉水的灵动,“取之”才能永不干涸,慈善也亦如此,在每一次的释放之后,让更多的人尝到甘甜的泉水,成为一个为社会造福的企业家。

杨宗义有句名言,“生我的人和我生的人不能忘;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不能忘;培养提拔我的人和我提拔培养的人不能忘。”对于社会的责任心,使得他在创业20个年头里,不管是教育事业、抗震救灾,还是扶贫济困,总是竭诚相助,赞助各类公益活动达100多项,累计捐款捐物超过2亿元人民币。

由于坚持多年行善,杨宗义在2004和2005年连续两度荣登《福布斯》中国慈善榜;2005年,荣获国家民政部首次颁发的、有“慈善奥斯卡”之称的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2007年,荣获江苏省最具权威的苏商社会责任大奖;2008年,荣誉十大风云苏商称号;2002-2011连续四届被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评为“光彩事业之星”;2012年,福中集团被评为“中国社会责任优秀企业”,杨宗义被世界上唯一由华人专家创建的世界级“信誉”评审机构“中华(海外)企业信誉协会”评为“2012年度信誉人物”;2013年6月,在“2013中国财经峰会”上,福中集团再次被授予“最佳责任典范”企业。2014年,杨宗义被评为“苏商创变者”……

懂得感恩、知恩图报,不仅是杨宗义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一直以来对员工的要求。在他的感召下,社会责任意识之于福中,就仿佛“福泽百姓,中意万家”这个企业宗旨一样,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集团发展的过程中,并逐渐成为一种文化。■

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取授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