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层正在向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央企“动刀”,十八大以后的反腐战役打响以来,已经有超过50名央企高管被解职。
今年年初,《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包括“三桶油”、五大行和三大通讯运营商在内的72家中央企业超过200名高管自2015年的第一天起,“钱袋子”或面临缩水。这项改革旨在消除公众对这些“庞然大物”领导者报酬和奖金的不满。
不过,这也许只是暴风雨的前夜。除了国资委直管的央企,另一个群体即中央部门下属企业和地方国企的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也在推进。
《经济观察报》在10月31日的一篇报道中称,由人社部等方面制定的《中央部门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和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地方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已全部通过相关方面的审核与批复。
报道援引接近人社部专家的分析称,本次通过批复的央企高管薪酬改革方案,针对的是中央各部门的所属企业,大约有超过6000家。针对地方国企高管的薪酬改革,企业的数量则更为庞大,牵涉的国企高管也更多。
毫无疑问,这也正切合了当前高层主导的国企改革的重点和外界的关切,即如何破解部分央企领导“既当高官又拿高薪”?
到目前为止,针对1月实施的央企高管薪酬改革,官方并未公开具体的方案,只是通过人社部官员的对外表述,透露了零散的改革内容。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曾公开表示,已实施改革的央企高管,基本年薪是根据上年度央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两倍来确定,对绩效年薪的要求是原则上不能超过基本年薪的两倍。
他指出,而任期激励是指3年一个任期,在任期考核基础上,再按照不同系数来确定任期激励部分的发放标准,要求是不能超过基本年薪和绩效工资合计收入的30%。
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再进一步的说法是,改革后的央企高管薪酬将不会超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7-8倍。
有国企改革专家指出,无论是针对中央部门管理企业高管的薪酬改革,还是针对地方国企高管的薪酬改革改革,基本上都是“仿效”1月实施的央企高管薪酬改革方案来制定。大体上,工资都是由基本年薪、绩效工资、任期激励三部分组成。
而基本年薪方面,中央部门管理的企业高管,还是根据上年度央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两倍来来确定;地方国企高管,则是与省属企业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相挂钩,会根据上年度省属国有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一定倍数确定。
此外,按照改革方案,除央企负责人薪酬调整外,国家将建立薪酬信息公开制度,无论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负责人都必须参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并向社会公开。
长期以来,对于央企盘根错节的各种子公司,国资委都缺乏相关的有效管理措施。外界预计这能够倒逼久居黑暗中的巨型企业见见光。
对高管薪酬的改革,有学者称最终指向的是整个国企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
“目前,外界对国企改革以及其将释放出的红利仍寄予厚望,国企高管薪酬和国企结构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将影响全局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界面新闻表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