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月份的时候发布了一款国产单机游戏《御天降魔传》,纯ACT游戏,号称国产鬼泣。前几日时间宽裕便入手玩了一下,目前笔者已在二周目当中,关于本作,感慨还是不少,便从以下一些方面来谈一下对于这款游戏的感受。
游戏优化:良好
说到游戏优化,我一直想吐槽另外一款游戏:我曾经以为《刺客信条:大革命》是我见过的游戏里优化最感人的,但是《仙剑奇侠传6》让我知道我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游戏的优化是国产游戏常常出笑话的一个地方,远有《血狮》,近有《仙剑奇侠传6:泰坦陨落》。在这方面,《御天降魔传》是做得还是很不错的。

可以看出来,本作对配置的要求比较亲民。笔者自己的电脑配置为处理器FX-8350、显卡GTX670、内存8G,开启最高画质,在游戏中走路时帧数在50帧以上,打斗时不低于40帧,游戏的流畅性完全可以保证。相比《仙6》最高画质让四路GTX TitanX都低头,本作的优化显然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游戏画面:及格

这是四个主角的人物海报,说实话这个海报风格还是挺不错的。但是如果以海报去判断人物在游戏中的外形……好吧,或许用朋友圈的照片去判断女性的外貌会来得更加靠谱。那么游戏中的人物建模到底怎样呢?来看一看截图

看上去还不错。这个和两年前放出的宣传片中的人物是大相径庭的。那时的人物与《鬼泣》系列主角但丁太过相似,遭到了一些玩家的指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游戏内的风景也还过得去,这是游戏菜单页面,基本和游戏内的场景风格的感觉差不多。 尚无法与国外3A大作的游戏画面相比较,但尚在可接受范围内。

值得一提的是,从官网的一些访谈中得知,本作PC版采用的Unity4.X引擎,而将来推出的主机板会使用今年3月刚刚面世的Unity5引擎,那时画面或许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过场动画:糟糕
很多游戏会把过场动画动作很精致,而游戏画面则很一般,《御天降魔传》居然恰恰相反,过场动画及其粗糙,来看看几张截图。


静止看上去还不错的人物建模,到了过场动画中就显得无比糟糕了:人物全是面瘫,无论言语如何表现得喜怒哀乐,各个角色脸上都是一副天崩于面前而不惊的淡定表情……这还不算,一些不太重要的配角,在说话的时候,甚至连嘴都不张开……
音乐与配音:及格
游戏中的配乐并没有什么很令人印象深刻的,但同样也没有什么不合时宜的。配音演员的表演也无可指摘,为糟糕的过场动画增添了一些亮色。同名的主题曲虽然中二,但是我觉得真的很燃好听啊!!
战斗系统:良好
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的一段。如前文所说,小标题的评判标准是与国外大作相比较,即使如此,本作的战斗也称得上表现良好,甚至有所创新。放到国产游戏的范围里来说,算是顶天了。
技能释放并不复杂,并不是像一些格斗游戏那样需要大量记忆键位顺序,而只是使用QEF与鼠标左键右键的组合释放技能,想必对于ACT游戏的新手而言,上手也并非难事。
单个人物动作衔接非常流畅,招数多一点就可以轻松的打出简单的连击,在熟悉、琢磨过后还可以打出更加花哨的连击。长时间的持续浮空让玩家的连击更加立体,招数放到一半时可以利用翻滚来强制取消,也让战斗更加灵动。
四个人物各有特点,皇甫云昭使戟,招数杀伤范围大;方锦使剑,单体伤害高;晴月使弩,进行远程输出的同时也可以迅速接近敌群在其上空打出AOE伤害,也是我目前最喜欢使用的一个角色;叶凝漪是使用冰火的术士,伤害敌人的同时有一定控制效果。
四个角色之间的切换让游戏变得更加有趣,也是本作唯一让我耳目一新的地方。虽然玩家未操纵的三人的伤害可以忽略不计,且敌人的仇恨永远在玩家操纵的人物身上,并没有组队打怪的感觉,更像是单刷中换人上场,但是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敌人时,四个角色各有擅场,面对不同的敌人使用不同的角色也成为了游戏中思考的一部分,这无疑让游戏的乐趣更上一层楼了。虽然每个角色的招数并不算多,但是在熟练之后可以实现换人之后继续连击,大大提高了连击的难度上限和可玩性。
找来一位高玩的视频,大家来感受一下:
敌人的反馈还不错,小型怪可以被玩家轻松击飞或者打断,而大型怪则需要特定的技能才能被打断,巨型boss是无法被打断。及时的战斗反馈,保证了战斗的策略与连击的流畅度。
在boss战的时候会出现QTE,一般是在斩杀boss或者boss进入下一阶段时,难度不高,只要注意力略微集中一点就不会错过。QTE在欧美游戏中已经很少使用了,放在这里算是不功不过。
说完好的,再来说点不好的。实时战斗不假,但是地点却是被限定了。在野外遭遇敌人的时候,看上去似乎非常开阔,但四周其实有一面“空气墙”,阻碍玩家脱离战斗,这无疑是降低了玩家的自由度。在墙内的战斗场中大多数情况都是一片平地,并没有可以利用的环境物品,而看上去是岩浆或者悬崖的地方,却无法将敌人打落其中。换言之,与环境进行互动的战斗元素为零。
我个人曾经很迷恋《暗黑血统》两代和《时光之刃》这三款单机动作游戏以及《龙之谷》这款ACT网游,在本作里,我看到了很多相似的招数:晴月和叶凝漪的数个招数颇似《龙之谷》里面的弓箭手和法师;而晴月使用龙牙在半空中移动的场景在《暗黑血统2》与《时光之刃》中也有类似的地方。我并没有玩过更多的ACT游戏,或许还有更多的相似技能。
人物在战斗中技能释放对象并非完全由玩家来控制,而是优先于锁定一个玩家面前的敌人,移动鼠标即可更换成附近的另外一个。如果敌人在招数释放到一半是被杀死,那么人物会自动冲向最近的另外一个敌人。在两个近战男性角色身上体现并不明显,但是在两个远程女性角色身上这种自动锁定的弊病就显现出来了:当面前的敌人有若干个时,很难进行定点打击,比如面前一群敌人有天上飞的蝙蝠和地上跑的猴子,当我想使用晴月先把蝙蝠先射下来时,却经常自动锁定到地上猴子,甚至还会出现自动锁定的目标与角色面朝的方向相差甚远的情况。
综上所述,战斗系统的缺点不少,但是瑕不掩瑜,称得上是良好。相较于《仙剑6》和《古剑奇谭2》中为人诟病的半回合制,战斗系统无疑是本作的最大优点。
机关设计:不及格
《暗黑血统》和《时光之刃》都是存在着大量解谜的ACT游戏,本作的机关设计相较于这两部作品只能说是太幼稚了。再加上没有小地图,一些机关处还需要在长得基本一样的密室暗道里跑路,亦或者如同超级玛丽一样在空中跳来跳去,一旦失足就会重来。并无成就感的解谜+重复的跑路=糟糕的机关设计。机关中的一些场景比如飞剑以及火焰,动画效果也显得非常幼稚。
潜行关卡虽然在国外的游戏中司空见惯,但是放在国产游戏中显得非常新颖,但并不出彩。
情节:糟糕
不知是否是矫枉过正,国产游戏的唯一长处——情节在本作中成为了短处。全篇流程非常短,情节俗套,人物刻画苍白无力;前期的种种宏大设定,到了后期却发现并没有什么用。给出的结局也让我觉得莫名其妙、虎头蛇尾。
CG的长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我是一个比较习惯欧美游戏的人,感觉CG长度过长,在放CG的时候我常常会选择倒点水或是看看手机,一方面怕完全跳过之后有些人物或者情节会漏掉;另一方面则是看CG会有一些小小的收获:精元会有慢慢增长,而精元则是换取药水、解开技能、提高属性的唯一“货币”。
游戏的细节:不及格
游戏中充斥着种种瑕疵,比如字幕时有出错;如果跟一个NPC对话之后快速跟第二个NPC 对话,字幕会重叠;同样的人物出现了两个……诸如此类,这还是在发售后的两次修复bug之后的结果。
关卡结束之后的评级,并没有采用常见的SABCD的方法,而是用的“疾风”“惊雷”“行云”等武侠字眼来代替,看似很有味道,但让人完全不知道到底是评价如何。
二周目可玩性:及格
这不得不提到刚才说的精元这个东西,学习新技能需要消耗精元,杀死敌人、毁坏环境物品和观看CG都可以获得精元。一周目中我几乎把所有的精元都用来学习招数,然而我大约只学到了总招数的一半左右……这起码是让我刷二周目的一个动力吧。
当然还有发型和解开服饰需要搜集的物品,二周目甚至多周目还是值得一试的。
总体评价:不及格
我本想给一个“及格”,但是思考良久还是给出了“不及格”。要是纯粹按照游戏本身来评价,毫无疑问应该是“不及格”,但是我希望给出“及格”的原因是:在本作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好吧也还有一个原因是59的游戏确实便宜。)
当我玩过了《古剑奇谭2》之后,感觉到国产单机游戏目前有一个很糟糕的趋势,一味强调剧情,人物对话比游戏时间还长(不知道是不是就指望着哪个影视公司买下IP改编成电视剧来赚钱了),而忽略了游戏性。我曾感叹过:做什么游戏啊,做成有声小说得了。如此发展下去,国产单机游戏岂不是要走上“卖卖情怀、搞搞剧情,最后做个电视剧”这样的畸形之路?

游戏归根结底是用来玩而非用来看的,好不好玩才是一个游戏最重要的评价。从这一点上,《御天降魔传》让我看到了希望:选择一个全新的IP而非老IP,证明制作方艺龙抛弃了情怀,而糟糕的情节似乎也说明艺龙并不指望改编成电视剧;而“玩游戏”这一方面,在大量借鉴了国外游戏的基础之上,艺龙让国产单机游戏向前扎实地前进了一步,虽然问题多多,但至少看到了朝“好玩”方向发展的希望。
但是,单靠希望是无法更进一步的,《御天降魔传》的问题依旧很多,可以说除了战斗中的连击,其余地方均无法吸引我。情怀或许还能当饭吃,但希望是无法当饭吃的。因此我最终还是给出了一个“不及格”。盼望本作能有续作,且更加盼望续作是一个更成熟的作品。
国产单机游戏,长路漫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