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二度冲击IPO, 均瑶乳业为何困难重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二度冲击IPO, 均瑶乳业为何困难重重

均瑶乳业两家自有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高。

文|消费记

4月10日,“味动力”母公司均瑶乳业向证监会再次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去年5月均瑶乳业向证监会首次递交招股说明书,但随后被终止上市。这一次均瑶乳业能否顺利上市呢?在业内看来,业绩增速连续下滑、对“味动力”单品及代工模式的严重依赖是其上市过程面临的重重困难。

王均瑶女儿对IPO未发表意见

2019年5月24日,均瑶大健康首次在证监会官网公布招股书,向“乳酸菌饮料第一股”发起冲刺。当年7月,作为均瑶乳业发行人会计师,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的康得新被曝财务造假,均瑶大健康因此受到牵连,首次IPO中止。

据了解,彼时发起人之一王均瑶的女儿、持股比例0.1875%的股东王滢滢未出席相关会议,也未进行表决或签字。最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王滢滢持有公司 67.50 万股,持股比例为 0.1875%。

招股书显示,针对本次发行事宜,均瑶大健康已与王滢滢取得联系,尚待其对本次发行事宜发表意见。

对于募资用途,公司表示拟募集11.99亿元用于均瑶大健康饮品湖北宜昌产业基地新建年产常温发酵乳饮料10万吨及科创中心项目、均瑶大健康饮品浙江衢州产业基地扩建年产常温发酵乳饮料10万吨项目以及均瑶大健康饮品品牌升级建设项目。

业绩增速下滑,依赖“味动力”单品

公司着急上市背后是否有亮眼的业绩支撑呢?2019年均瑶乳业实现营收12.5亿元,同比下滑3%,归母净利润为3.04亿元,同比增长7.9%。

均瑶乳业绩增速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下滑。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均瑶大健康营收分别为11.5亿元和12.9亿元,同比增长12.28%、12.17%;净利润分别为2.32亿元、2.81亿元,同比增长32.6%和21%。

今年的业绩还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均瑶乳业披露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受到一定影响,主要集中在物流、延期复工等方面,预计将主要体现在2020年一季度、尤以对2月份的影响最为明显。

据了解,1998年,均瑶大健康前身均瑶集团乳品有限公司成立,继承了集团乳制品及含乳饮料业务。2011年,均瑶推出“味动力”系列新品,战略进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由此带来业绩的快速增长,却至今难以摆脱对这一超级大单品的依赖。

数据显示,2017-2019年,“味动力”常温乳酸菌饮品塑瓶系列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97.53%、96.51%和 89.48%。

均瑶乳业也在招股说明书中将产品系列相对单一列为主要风险之一。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16年常温乳酸菌饮品品牌已突破100个,无论是以小样、小洋人为代表的一二线品牌,还是在低温市场表现优秀的伊利、光明,抑或是部分经销商和小工厂,都纷纷加入这一赛道。在业内看来,品类单一的均瑶大健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难以获得长期业绩支撑,IPO前景不容乐观。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建议,均瑶乳业未来应该朝着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在巨头林立的情况下,依然快速发展。

事实上,为抵御产品系列相对单一所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公司也尝试推出更加丰富的产品系列。消费记注意到,为扩宽产品线,均瑶乳业曾于2017年推出“体轻松”系列草本植物饮料及“奇梦星”系列膨化食品,但效果并不如意。据了解,自2019年起,均瑶已停止生产销售该产品。

依靠代加工,自身产能利用率不足

消费记从招股说明书中了解到,均瑶乳业目前仍采用自有工厂和代工厂生产结合的产品生产模式,代工厂承担了均瑶乳业特别是旺季前、旺季中阶段的重要产量任务。报告期内,公司已通过投入新工厂、对现有产线技术改造等方式提高自有产能及产量比例,但2019年代工厂整体占总产量的比重仍接近36%。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公司尚与11家代工厂进行合作,对代工厂的依赖度仍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均瑶乳业两家自有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高。例如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公司宜昌工厂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3.55%、69.16%和77.20%;2017年和2018年,衢州工厂产能利用率更是低至16.29%和53.53%。这也意味着,面对市场容量和需求的升级,均瑶乳业的扩产之路还要深思。

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若代工厂出现经营不善、和公司合作不顺畅、生产质量不达标等情况,仍将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公司计划进一步提高自有工厂的生产比重,但若未来募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募投项目不能及时建设完工,则将影响公司自有产量的提升,不利于公司优化生产结构、加快提升产品性能,亦将进一步影响公司扩大市场份额的计划。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二度冲击IPO, 均瑶乳业为何困难重重

均瑶乳业两家自有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高。

文|消费记

4月10日,“味动力”母公司均瑶乳业向证监会再次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去年5月均瑶乳业向证监会首次递交招股说明书,但随后被终止上市。这一次均瑶乳业能否顺利上市呢?在业内看来,业绩增速连续下滑、对“味动力”单品及代工模式的严重依赖是其上市过程面临的重重困难。

王均瑶女儿对IPO未发表意见

2019年5月24日,均瑶大健康首次在证监会官网公布招股书,向“乳酸菌饮料第一股”发起冲刺。当年7月,作为均瑶乳业发行人会计师,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的康得新被曝财务造假,均瑶大健康因此受到牵连,首次IPO中止。

据了解,彼时发起人之一王均瑶的女儿、持股比例0.1875%的股东王滢滢未出席相关会议,也未进行表决或签字。最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王滢滢持有公司 67.50 万股,持股比例为 0.1875%。

招股书显示,针对本次发行事宜,均瑶大健康已与王滢滢取得联系,尚待其对本次发行事宜发表意见。

对于募资用途,公司表示拟募集11.99亿元用于均瑶大健康饮品湖北宜昌产业基地新建年产常温发酵乳饮料10万吨及科创中心项目、均瑶大健康饮品浙江衢州产业基地扩建年产常温发酵乳饮料10万吨项目以及均瑶大健康饮品品牌升级建设项目。

业绩增速下滑,依赖“味动力”单品

公司着急上市背后是否有亮眼的业绩支撑呢?2019年均瑶乳业实现营收12.5亿元,同比下滑3%,归母净利润为3.04亿元,同比增长7.9%。

均瑶乳业绩增速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下滑。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均瑶大健康营收分别为11.5亿元和12.9亿元,同比增长12.28%、12.17%;净利润分别为2.32亿元、2.81亿元,同比增长32.6%和21%。

今年的业绩还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均瑶乳业披露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受到一定影响,主要集中在物流、延期复工等方面,预计将主要体现在2020年一季度、尤以对2月份的影响最为明显。

据了解,1998年,均瑶大健康前身均瑶集团乳品有限公司成立,继承了集团乳制品及含乳饮料业务。2011年,均瑶推出“味动力”系列新品,战略进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由此带来业绩的快速增长,却至今难以摆脱对这一超级大单品的依赖。

数据显示,2017-2019年,“味动力”常温乳酸菌饮品塑瓶系列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97.53%、96.51%和 89.48%。

均瑶乳业也在招股说明书中将产品系列相对单一列为主要风险之一。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16年常温乳酸菌饮品品牌已突破100个,无论是以小样、小洋人为代表的一二线品牌,还是在低温市场表现优秀的伊利、光明,抑或是部分经销商和小工厂,都纷纷加入这一赛道。在业内看来,品类单一的均瑶大健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难以获得长期业绩支撑,IPO前景不容乐观。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建议,均瑶乳业未来应该朝着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在巨头林立的情况下,依然快速发展。

事实上,为抵御产品系列相对单一所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公司也尝试推出更加丰富的产品系列。消费记注意到,为扩宽产品线,均瑶乳业曾于2017年推出“体轻松”系列草本植物饮料及“奇梦星”系列膨化食品,但效果并不如意。据了解,自2019年起,均瑶已停止生产销售该产品。

依靠代加工,自身产能利用率不足

消费记从招股说明书中了解到,均瑶乳业目前仍采用自有工厂和代工厂生产结合的产品生产模式,代工厂承担了均瑶乳业特别是旺季前、旺季中阶段的重要产量任务。报告期内,公司已通过投入新工厂、对现有产线技术改造等方式提高自有产能及产量比例,但2019年代工厂整体占总产量的比重仍接近36%。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公司尚与11家代工厂进行合作,对代工厂的依赖度仍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均瑶乳业两家自有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高。例如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公司宜昌工厂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3.55%、69.16%和77.20%;2017年和2018年,衢州工厂产能利用率更是低至16.29%和53.53%。这也意味着,面对市场容量和需求的升级,均瑶乳业的扩产之路还要深思。

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若代工厂出现经营不善、和公司合作不顺畅、生产质量不达标等情况,仍将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公司计划进一步提高自有工厂的生产比重,但若未来募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募投项目不能及时建设完工,则将影响公司自有产量的提升,不利于公司优化生产结构、加快提升产品性能,亦将进一步影响公司扩大市场份额的计划。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