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到底有多富有?最新的数据显示,全世界8%的超高净值投资者(资产在5千万美金以上的群体)来自中国。
这些超高净值人群将如何分配他们新获得的财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无论是在中国、美国还是其他任何经济体,家庭财富都是消费、投资决定和企业家活动的关键驱动因素。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和美国引领着全球的财富创造。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却因为美元走强、以当地货币计价的资产贬值而遭受了相当程度的财富缩水。
瑞信研究院发布的第6份的全球财富报告为我们了解当前全球家庭财富和人均财富的分配状态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在根据这份全球财富报告进行的研究中,分析师们为投资者列出了以下几个从长期来看的重要趋势。
美国仍旧是财富创造的领航者
从2014年年中到2015年年中,美国的家庭财富增长了4.6万亿美元,增至86万亿美元。其中成年人的人均财富增长了4.5个百分点。
美国的人均资产净值高达35.3万美元,较金融危机前上升了21%;但与此同时,美国资产净值的中位数仅为49787美元。研究将美国人均资产净值与资产净值中位数之间的巨大差异归因于美国拥有高比列的全球最富有人群。
美国有1560万个百万富翁(当然这个百万的货币单位是美元),几乎占全世界总数的一半。此外,在全球12.38万个超高净值个人中,有48%是美国人。超高净值个人数量排名第二的是中国,但其占比仅为8%,不可与美国同日而语。
投资提示:高净值人士的个人消费会更多地转向拉夫·劳伦(Ralph Lauren,美国服装品牌)、Calvin Klein、汤米·席尔菲格(Tommy Hilfiger,美国服装品牌)、苹果这样的高端品牌,美国对于资产管理服务的需求很有可能会继续增长。
被挤压的中产阶级
与美国财富增长形成对比的是其中产阶级财富的减少。根据瑞信对中产阶级家庭的定义(家庭财富在5万至50万美元之间),美国有大约38%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但他们控制的财富仅占全国家庭财富的20%。除美国以外,只有新加坡和瑞士在家庭财富方面呈现出类似的差异。例如,瑞士的中产阶级家庭占总人口的44.5%,但也只控制了20%的财富。
此外,全球中产阶级群体的数量尚未从2008年金融危机的打击中完全恢复过来。2000年至2007年间,全世界共有2.67亿人口加入了中产阶级行列;但仅在2007年年中到2008年年中的一年时间里,就有1.15亿人脱离了中产阶级。
而从2008年至今的7年时间中,全球中产阶级人口仅增长了2600万。更糟糕的是,金融危机后全球中产阶级所控制的财富数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金融危机之前;欧洲和非洲的中产阶级所掌握的财富仍旧少于金融危机之前。
换句话说,全球中产阶级现在的财富体量是小于10年前的,在美国以及部分其他地区,中产阶级对于整体经济的相对重要性也在下降。近来新增的财富更多地流向了那些已经非常富有的群体,而不是让整个中产阶级雨露均沾。
瑞信还指出,美国中产阶级所占的财富比例“被那12%高于中产的超级富豪人群挤压了”。
投资提示:由于美国中产阶级的财富在整体财富中所占的份额下降,亚马逊、沃尔玛、一元店(Dollar General,美国一家廉价日用品连锁店)、Priceline(美国一个旅游服务网站)等以精打细算的大众消费者为目标客户的企业将会继续受到欢迎。
2011年10月5日,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的默文∙希利参加了在华盛顿国会大厦前举行的抗议集会。示威者们要求国会制定政策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不是削减预算。
关注新兴市场的中产阶级
世界各地的中产阶级处境不尽相同:美国以及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在国家整体财富中的占比下降,但新兴市场国家的中产阶级却在享受完全相反的好光景,他们的财富数量在各自国家财富中所占的百分比持续走高。
2000-2015年,全球中产阶级家庭的数量从5.24亿增长只6.64亿,实现了27%的增幅,而其中大约41%的中产家庭生活在新兴市场国家。在这15年里,新兴市场的中产阶级数量以每年3.3%速度持续增长,而美国的增长速度则仅为1.34%。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现在的中产阶级数量(1.09亿)已经超过了美国(9200万)。
2014-2015年全球主要经济体财富总额的变化(单位:10亿美元)
数据来源:2015瑞信全球财富数据手册
在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中产阶级掌握着较大比例的社会财富。印度是最为极端的例子之一:占其总人口3%的中产阶级家庭竟然拥有着整个国家23%的社会财富。墨西哥的情况则是17%的中产家庭占据着全国财富数量的40%。
投资提示:在中产阶级消费者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新兴经济体,投资者们应该好好思考如何去利用这些新兴中产群体的消费需求。
最近美元的升值降低了发展中国家中产阶级的购买力,瑞信建议投资者们绕开全球型的奢侈品企业,转而关注一些有潜力的当地品牌,特别是互联网和服务行业的一些佼佼者,比如:韩国三星集团旗下的新罗酒店集团、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腾讯、阿根廷的电商平台Mercado Libre、印度尼西亚的零售业巨头Matahari百货以及墨西哥的传媒巨头Televisa。
别被中国的经济震荡忽悠了
按照瑞信研究报告的说法,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中国的财富积累:野蛮生长。从2000年至今,中国的人均财富翻了两番,增长至22513美元,而中国百万富豪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一百万。
截止到2015年6月,中国家庭财富的总额已高达22.8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之后。
然而就在一个月以后的7月,“牛”了一年之久、市值飙升了150%的中国股市遭遇强烈股灾,上证综合指数从6月底开始直降25%。于此同时,中国政府2015年夏天采取了人民币贬值的货币政策,削弱了中国消费者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
但即便如此,我们需要看到股票市值仅占中国家庭财富总额的10%,且国民的个人储蓄率非常之高。也就是说,中国短期内的这些震荡不会将中国从全球财富领军者的位置上拉下来。
中国大陆游客在香港一家商场的奢侈品柜台前选购
投资提示:中国仅用15年就完成了6.3万亿美元到23万亿美元的财富增长,同样的增长幅度,美国花了整整33年(1939-1972)。瑞信的研究报告预计在接下来的5年里,中国财富将继续以9.4%的速度逐年递增,届时中国民众的富裕程度将达到美国1988年时的水平。投资者们应当找到那些定位于满足中国消费者日渐增长的消费需求的企业,放长线,钓大鱼。
翻译:黄珠玉
来源:Business Insider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