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疫情撞上留学毕业季:离开学校后的人生还一片空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疫情撞上留学毕业季:离开学校后的人生还一片空白

不能立刻回国,求职又面临重重困难,即将毕业的留学生成为被疫情影响最大的留学群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柳书琪

听到Uber司机随意聊起刚刚接完一班国际航班,留学生林琳心里不禁有些发怵。坐在后座的她悄悄从包里掏出了口罩:“有点害怕刚从国内来的人”。

那是1月31日,美国出现首例新冠病毒人传人病例不久,总确诊数仅为6例。要等到一个月后的3月7日,林琳所在的华盛顿特区才会出现首例确诊病例。

但病毒的传播速度却远超林琳的想象。国内疫情渐趋稳定,太平洋彼岸却开始大面积爆发。美国确诊人数在3月26日超过8万,成为全球确诊数量最多的国家。截至北京时间13日晚间,美国累计病例已超过55万例。

留学生成为最被国内亲友牵挂的群体。据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公布的数据,我国海外留学生总数为160万,目前142万人尚在国外。据2019美国门户报告显示,2018至2019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人数达36.95万人,超过美国留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不同于一些在海外疫情开始蔓延后立刻休学归国的学生,即将在今年毕业的学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在学校还未停课时即选择回国,对即将拿到毕业证书的留学生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时间成本。随疫情蔓延而开始的大面积停工,更打乱了多数人的求职计划。

“没有人想在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毕业,但这无法选择。”一位留学生在论坛上留言评论道。

想说回国不容易

“立刻回国!明天收拾行李,后天就回国!”

在美国确诊病例突破千人的3月11日,林琳的爸妈就开始催促她回国。各留学热门城市去往国内的机票价格在同一时间猛涨,从数千涨至数万元,高峰时一度冲上10万。留学生们辗转多地、耗数十小时,因害怕感染在回国航班上滴水不进。

“如果现在是我在美国的第一年,我背上书包就可以回国,行李甚至都可以不收拾。”林琳说。留学生回国潮下,毕业生们却难以“说走就走”。

最让她头疼的是善后问题。由于临近毕业,回国后林琳短期内大概率不会再回来,因此必须在回国前将所有事情妥善处理完毕,如处理家具、行李邮寄、办理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等,这很难在短期内完成。

同样就读于乔治城大学的王萌也因为被这些琐事缠身,错过了最佳的回国时机。她原本购买了4月17日的机票,留出一个月的时间处理善后。但还没来得及安排妥当,她就被疫情的变化打得措手不及。

继2月韩国暂停中国公民过境免签政策后,中国台湾、香港及澳门地区和新加坡也于3月下旬宣布,机场停止转机服务。而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美国飞往中国的航班中常见的中转站。中国民航局3月26日还发布通知称,自3月29日调减国际客运航班数量,实行“一司一国一线、一周一班”制度,确保客座率不高于75%。

“我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地方不能转机了,最后机票也被取消了。”她说。王萌的电脑上还保留着她搜索的关键词记录“香港 转机”“台北 转机”,但跳出来的新闻让她回国的可能性逐渐渺茫。

那段时间里,王萌一直盯着手机,密切关注各地随时更新的航班过境新政。“甚至有一些比较难言的情绪问题。”她说。最近的日子里她夜夜失眠,非得把自己熬到筋疲力尽、看到窗外天色渐白,才能缓缓睡去。

眼看着4月的机票售罄,后续航班还有取消的风险,王萌一口气又买了三张机票。“岔开时间段多买几张,总有一张走得了。”她有些无奈。算上被取消的两张,她总共买了五张机票,却仍然不确定能否回国。

即将从纽约大学毕业的张明磊则干脆无法选择回国。计划毕业后留在美国做研究助理的他,正在等待EAD卡(美国工作许可证)的发放,预计还需约三个月。没有这张卡,学生签证失效后再出境,很可能将无法再次入境,并失去留在美国工作的可能。

类似张明磊一般,从学生向工作者身份转换过程中的毕业年级学生都不得不面临这一两难境地。

两种“抗疫”

“中国打上半场,国外打下半场,留学生打全场。”看到网友如是调侃留学生的时候,张明磊明白,跨越两地的他所经历的疫情要比大多数人更长。

两个多月前的1月20日,张明磊落地北京,准备回老家过年。他照常打开手机后,立马就被铺天盖地的相关讯息淹没了。机场内大量乘客已戴上了口罩。“上飞机前一点消息都没有,感觉坐了12个小时飞机以后,天都变了。”他说。

正是在当晚,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连线时明确表示,可以肯定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象。张明磊赶上了事态发酵的第一天。

与大多数人一样,张明磊在家里度过了一个足不出户的春节。原本陌生的名词如“N95”“医用外科口罩”“75%浓度的酒精”,成为人们最常挂在嘴边的防疫办法。

在春节过后登上返回美国的班机时,张明磊感到松了一口气。“那时觉得可以去无疫情的地区很幸运。”但很快他就意识到,新冠疫情并没有因十余个小时的飞行旅途而离他很远。自2月底开始,病毒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迅速蔓延。

疫情在美国传播之初,并未引起美国人的重视。3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普通流感与新冠肺炎做对比,以示新冠肺炎不足以为惧。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也在其之前的预防指南中明确表示,不建议大众戴口罩。

回到纽约的张明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美国与国内民众应对疫情截然不同的态度。起初人们都照常生活着,即便后续事态发展严重后,勤洗手和保持距离也是更为政府与媒体强调的防疫措施。而在疫情严峻的纽约地区,当时街道上戴口罩的人也大多是亚裔面孔。

“也正因为身边的人都不戴口罩,我们当时也不敢戴,怕别人盯着我们看。”一直留在美国的林琳说。只有在中国超市,她才敢放心地和同胞们一起戴上口罩。

戴不戴口罩之争甚至引发了王萌与美国同学在社交媒体上上的直接争论。一位同学回复了王萌提醒大家佩戴口罩的发帖,大意是他相信CDC,坚持认为戴口罩没有必要。

王萌顿时感到血往上涌,较真的她熬夜翻查了多篇关于新冠病毒传播途径和口罩防护效果的文献,向那位同学证明戴口罩的合理性。“非得是学界权威期刊的论文不可,‘打脸’效果才好。”她说。

“你可以相信你所相信的,但是我要做我认为是正确的。”王萌最后评论道。那位同学也未再回复。

最艰难的“毕业”

美国疫情的严峻程度迫使CDC改变了说法。在4月4日的白宫每日疫情发布会上,特朗普表示美国即将进入“非常可怕的时期”,将看到“一些非常难看的数字”。CDC的防护指南中也开始建议民众戴口罩或用围巾等物品遮盖口鼻。

据Business Insider统计,美国已有38个州发布“在家待命令”,非必要情况不得外出,90%的美国人口已处于封锁状态。

“我们现在恩格尔系数接近100%。”林琳调侃道。王萌、张明磊也都已在各自家中自行隔离了约一个月左右,生活必需品主要依靠生鲜外卖平台配送,生活暂未遇到太大困难。

但在毕业、就业和疫情这三座“大山”面前,这届毕业生比往届学子陷入了更深的焦虑之中。

“原本就需要处理写论文、找工作这些事情的压力,疫情又增加了一层额外的阻力,需要处理的事情又多了一层难度。”张明磊说。实验室关闭后,他只能远程控制实验室的电脑处理数据。

棘手的不只毕业论文,找工作的情形更比往年艰巨。张明磊尝试过投递简历、找导师推荐等种种办法,但目前仍未收到任何录用消息。

“能做的我都做了。”他无奈地重复着这句话,“能做的我都做了。”

据美国Vox新闻网援引LinkedIn数据称,3月美国招聘人数同比下降了1.1%,环比下降了1.3%。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美国失业率达到4.4%,非农就业人口减少70.1万人,过去三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达到了1600万人。据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预计,美国失业率可能达到32%,高于大萧条时期水平。

王萌干脆直接放弃了在美国找工作的念头。“爸妈说不能再等了,每天看到(美国确诊病例)数字都心脏疼。”她说,原本申请毕业后留美工作(即OPT)的一大堆材料和410美元的申请费都打了水漂。

为了在美国求职,王萌此前专门选择了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重点包括打造个人领英页面、建立求职的社交网络和写求职信等。而这些都是美国“特色”的求职方式,“回国(求职)的话应该就用不到了。”她说。

与王萌等人的经历类似,许多即将毕业的留学生在决定出国学习时便将职业目标放在了海外。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几乎所有计划。

“对于未来,我只能想到回国后集中隔离14天。之后会怎么样、该怎么办,一片空白。”王萌说。

(应受访者要求,王萌、张明磊、林琳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疫情撞上留学毕业季:离开学校后的人生还一片空白

不能立刻回国,求职又面临重重困难,即将毕业的留学生成为被疫情影响最大的留学群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柳书琪

听到Uber司机随意聊起刚刚接完一班国际航班,留学生林琳心里不禁有些发怵。坐在后座的她悄悄从包里掏出了口罩:“有点害怕刚从国内来的人”。

那是1月31日,美国出现首例新冠病毒人传人病例不久,总确诊数仅为6例。要等到一个月后的3月7日,林琳所在的华盛顿特区才会出现首例确诊病例。

但病毒的传播速度却远超林琳的想象。国内疫情渐趋稳定,太平洋彼岸却开始大面积爆发。美国确诊人数在3月26日超过8万,成为全球确诊数量最多的国家。截至北京时间13日晚间,美国累计病例已超过55万例。

留学生成为最被国内亲友牵挂的群体。据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公布的数据,我国海外留学生总数为160万,目前142万人尚在国外。据2019美国门户报告显示,2018至2019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人数达36.95万人,超过美国留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不同于一些在海外疫情开始蔓延后立刻休学归国的学生,即将在今年毕业的学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在学校还未停课时即选择回国,对即将拿到毕业证书的留学生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时间成本。随疫情蔓延而开始的大面积停工,更打乱了多数人的求职计划。

“没有人想在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毕业,但这无法选择。”一位留学生在论坛上留言评论道。

想说回国不容易

“立刻回国!明天收拾行李,后天就回国!”

在美国确诊病例突破千人的3月11日,林琳的爸妈就开始催促她回国。各留学热门城市去往国内的机票价格在同一时间猛涨,从数千涨至数万元,高峰时一度冲上10万。留学生们辗转多地、耗数十小时,因害怕感染在回国航班上滴水不进。

“如果现在是我在美国的第一年,我背上书包就可以回国,行李甚至都可以不收拾。”林琳说。留学生回国潮下,毕业生们却难以“说走就走”。

最让她头疼的是善后问题。由于临近毕业,回国后林琳短期内大概率不会再回来,因此必须在回国前将所有事情妥善处理完毕,如处理家具、行李邮寄、办理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等,这很难在短期内完成。

同样就读于乔治城大学的王萌也因为被这些琐事缠身,错过了最佳的回国时机。她原本购买了4月17日的机票,留出一个月的时间处理善后。但还没来得及安排妥当,她就被疫情的变化打得措手不及。

继2月韩国暂停中国公民过境免签政策后,中国台湾、香港及澳门地区和新加坡也于3月下旬宣布,机场停止转机服务。而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美国飞往中国的航班中常见的中转站。中国民航局3月26日还发布通知称,自3月29日调减国际客运航班数量,实行“一司一国一线、一周一班”制度,确保客座率不高于75%。

“我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地方不能转机了,最后机票也被取消了。”她说。王萌的电脑上还保留着她搜索的关键词记录“香港 转机”“台北 转机”,但跳出来的新闻让她回国的可能性逐渐渺茫。

那段时间里,王萌一直盯着手机,密切关注各地随时更新的航班过境新政。“甚至有一些比较难言的情绪问题。”她说。最近的日子里她夜夜失眠,非得把自己熬到筋疲力尽、看到窗外天色渐白,才能缓缓睡去。

眼看着4月的机票售罄,后续航班还有取消的风险,王萌一口气又买了三张机票。“岔开时间段多买几张,总有一张走得了。”她有些无奈。算上被取消的两张,她总共买了五张机票,却仍然不确定能否回国。

即将从纽约大学毕业的张明磊则干脆无法选择回国。计划毕业后留在美国做研究助理的他,正在等待EAD卡(美国工作许可证)的发放,预计还需约三个月。没有这张卡,学生签证失效后再出境,很可能将无法再次入境,并失去留在美国工作的可能。

类似张明磊一般,从学生向工作者身份转换过程中的毕业年级学生都不得不面临这一两难境地。

两种“抗疫”

“中国打上半场,国外打下半场,留学生打全场。”看到网友如是调侃留学生的时候,张明磊明白,跨越两地的他所经历的疫情要比大多数人更长。

两个多月前的1月20日,张明磊落地北京,准备回老家过年。他照常打开手机后,立马就被铺天盖地的相关讯息淹没了。机场内大量乘客已戴上了口罩。“上飞机前一点消息都没有,感觉坐了12个小时飞机以后,天都变了。”他说。

正是在当晚,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连线时明确表示,可以肯定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象。张明磊赶上了事态发酵的第一天。

与大多数人一样,张明磊在家里度过了一个足不出户的春节。原本陌生的名词如“N95”“医用外科口罩”“75%浓度的酒精”,成为人们最常挂在嘴边的防疫办法。

在春节过后登上返回美国的班机时,张明磊感到松了一口气。“那时觉得可以去无疫情的地区很幸运。”但很快他就意识到,新冠疫情并没有因十余个小时的飞行旅途而离他很远。自2月底开始,病毒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迅速蔓延。

疫情在美国传播之初,并未引起美国人的重视。3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普通流感与新冠肺炎做对比,以示新冠肺炎不足以为惧。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也在其之前的预防指南中明确表示,不建议大众戴口罩。

回到纽约的张明磊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美国与国内民众应对疫情截然不同的态度。起初人们都照常生活着,即便后续事态发展严重后,勤洗手和保持距离也是更为政府与媒体强调的防疫措施。而在疫情严峻的纽约地区,当时街道上戴口罩的人也大多是亚裔面孔。

“也正因为身边的人都不戴口罩,我们当时也不敢戴,怕别人盯着我们看。”一直留在美国的林琳说。只有在中国超市,她才敢放心地和同胞们一起戴上口罩。

戴不戴口罩之争甚至引发了王萌与美国同学在社交媒体上上的直接争论。一位同学回复了王萌提醒大家佩戴口罩的发帖,大意是他相信CDC,坚持认为戴口罩没有必要。

王萌顿时感到血往上涌,较真的她熬夜翻查了多篇关于新冠病毒传播途径和口罩防护效果的文献,向那位同学证明戴口罩的合理性。“非得是学界权威期刊的论文不可,‘打脸’效果才好。”她说。

“你可以相信你所相信的,但是我要做我认为是正确的。”王萌最后评论道。那位同学也未再回复。

最艰难的“毕业”

美国疫情的严峻程度迫使CDC改变了说法。在4月4日的白宫每日疫情发布会上,特朗普表示美国即将进入“非常可怕的时期”,将看到“一些非常难看的数字”。CDC的防护指南中也开始建议民众戴口罩或用围巾等物品遮盖口鼻。

据Business Insider统计,美国已有38个州发布“在家待命令”,非必要情况不得外出,90%的美国人口已处于封锁状态。

“我们现在恩格尔系数接近100%。”林琳调侃道。王萌、张明磊也都已在各自家中自行隔离了约一个月左右,生活必需品主要依靠生鲜外卖平台配送,生活暂未遇到太大困难。

但在毕业、就业和疫情这三座“大山”面前,这届毕业生比往届学子陷入了更深的焦虑之中。

“原本就需要处理写论文、找工作这些事情的压力,疫情又增加了一层额外的阻力,需要处理的事情又多了一层难度。”张明磊说。实验室关闭后,他只能远程控制实验室的电脑处理数据。

棘手的不只毕业论文,找工作的情形更比往年艰巨。张明磊尝试过投递简历、找导师推荐等种种办法,但目前仍未收到任何录用消息。

“能做的我都做了。”他无奈地重复着这句话,“能做的我都做了。”

据美国Vox新闻网援引LinkedIn数据称,3月美国招聘人数同比下降了1.1%,环比下降了1.3%。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美国失业率达到4.4%,非农就业人口减少70.1万人,过去三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达到了1600万人。据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预计,美国失业率可能达到32%,高于大萧条时期水平。

王萌干脆直接放弃了在美国找工作的念头。“爸妈说不能再等了,每天看到(美国确诊病例)数字都心脏疼。”她说,原本申请毕业后留美工作(即OPT)的一大堆材料和410美元的申请费都打了水漂。

为了在美国求职,王萌此前专门选择了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重点包括打造个人领英页面、建立求职的社交网络和写求职信等。而这些都是美国“特色”的求职方式,“回国(求职)的话应该就用不到了。”她说。

与王萌等人的经历类似,许多即将毕业的留学生在决定出国学习时便将职业目标放在了海外。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几乎所有计划。

“对于未来,我只能想到回国后集中隔离14天。之后会怎么样、该怎么办,一片空白。”王萌说。

(应受访者要求,王萌、张明磊、林琳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