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埃森哲中国
如今,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浪潮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全球供应链联系之紧密前所未有。正因如此,尽管国内已逐渐复工复产,但只要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国供应链就将持续面临挑战。
埃森哲认为,企业不仅需要制定快速响应计划,有效应对突发的供应链挑战,还应在长期强化运营,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价值链风险和新常态做好准备。
供应链突发事件远、近期应对路线图(点击查看大图)
调动指挥中心,制定初步响应计划。为所有供应链干预和应急管理响应措施制定运营规则。
感知新风险及其对供应链各构成要素、产品或服务、以及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影响,并进行优先级排序。
分析假设场景和应急场景对采购、规划、生产、分销和服务的影响。
配置和定制网络及产品流程,使应急方案得以顺利执行。设计平衡分卡,追踪和衡量措施效果。
1、迅速调动,快速响应
指挥中心领导下的供应链必须能够灵活、快速、准确地对突发事件进行协调并作出响应,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影响。
供应链控制塔是可行的解决方案,它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帮助企业快速了解当前的运营状况,预测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情况;使供应链能够在网络、二级供应商、产品流程调整及内部优化等方面快速做出决策。
短期内,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设立指挥中心:定义章程和目标、明确利益相关方和团队、配备相应能力、设计治理方案、建立沟通渠道、制定解决方案,对干预措施加以明确和管理,并进行优先级排序。
吸引企业和员工参与:确定利益相关方,并在调配工作的各阶段都确保他们及相关团队的参与。
制定行动计划:制定并协调可行的应急方案,充分考虑排序、投入的资源和时间、成本、跨职能参与或支持等因素,降低风险。
执行应急方案:调配并赋能跨职能工作团队,执行或实施定制化的应急方案。
主动沟通:确保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客户和员工随时掌握事态变化。
长期来看,企业应将风险应对纳入企业日常运营,将自动风险缓解工作流程、场景建模和应急方案纳入企业运营日常,并根据需要,实现正常运营向突发响应状态的快速转换。
2、感知风险
尽管供应链的突发事件总是不期而至,但是在大数据、智能系统和互联生态系统的加持下,如今供应链也能够根据早期的种种迹象,对突发事件加以预测。为此,企业在短期内可采取以下措施:
掌握企业供应链的特征,并根据其与突发危机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定义风险或突发事件波及的范围:判断哪些要素存在风险,例如业务、员工、地域、产品、流程、职能、利益相关方或业务合作伙伴等。
对风险进行识别、匹配和优先级排序:识别新的和潜在的风险或突发事件,探究其根本原因,并根据其潜在影响进行分类。在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所有风险维度的基础上,对最重要的风险进行优先处理。
识别受影响的社群和生态系统:明确风险对员工家庭、第三方、供应商等企业以外的社群,以及价值链运营所造成的影响。
长期来看,企业应持续打造智能化能力,对风险和突发事件进行自动识别及评估,并主动给出风险化解的建议措施。
3、分析风险
无论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否可以提前预测,供应链都需要能够对端到端的运营能力做出快速评估,并将财务和运营影响进行量化,以加速决策。危机当下,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评估风险影响:识别和衡量关键风险指标,并进行量化,以优先进行关键战略决策。
构建实用场景模型:对可预见的可控不确定性因素,如合规、原材料、产能、人才、财务等,进行场景演练,并量化替代方案。
评估替代方案:评估现有替代方案,判断困难是否依旧存在。
了解对人的影响:对员工可能会受到的影响和限制、不同场景以及员工意见进行建模。
快速检测价值链:对端到端的价值链表现进行快速评估,利用高级建模工具确定风险及其根本原因之间的依赖程度及关联度。
长期来看,企业需要进行对不同可能性的突发事件进行场景构建和推演,明确其对价值链的影响;并通过模拟和优化引擎,识别和发掘业务及运营机遇。
4、配置风险响应计划
在对突发事件及其影响进行评估和量化后,企业必须决定对供应链采取何种响应措施、安排哪些人员、进行何种权衡等问题。短期内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并应用实操性强的价值决策框架:创建决策树,用交付价值指导决策流程。
针对风险或突发事件定制应急方案:根据突发事件的初步信息,制定响应计划和端到端的应急方案,例如将库存迁移到其他地区,根据需求下降或供应短缺情况,重新进行预测配置,以及采用灵活的工作模式等。
制定价值链KPI:对受应急方案影响的优先战略和运营KPI进行识别、监测和报告。
长远来看,企业还应当提高现有运营模式的弹性,调整政策、应急方案、行动指南、场景模拟和人才战略,以降低风险;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后续影响,如管理供需增长、平衡库存;结合应急方案结果,对财务和运营KPI进行全面考量;并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能力,提升应急方案的定义和定制化。
5、敏捷运营
随着快速响应的不断推进,企业还需因时因事、根据结果对应急方案及其运营情况进行不断调整,以随时随地向客户实现高效交付。为此,企业需要:
组建运营团队:组建跨职能团队,负责执行应急方案,对指挥中心以下的沟通渠道进行明确定义,确保决策准确、快速落地。
快速调整和适应:快速适应执行应急方案所产生的影响,不断进行调整,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并了解员工顾虑。
掌握并评估成果:设定集成化仪表板,监控应急方案的执行效果,在需要其他应急方案时及时通知指挥中心。
长期来看,企业还可以采取自动化应急方案;将指挥中心的经验总结和能力专长拓展到整个企业;同时确保指挥中心构建的应急方案和分析能力与ERP协调一致。
新冠疫情的不期而至,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也催生出各种新需求、新生活方式和新消费模式。那些善于拥抱变化,在突发事件中游刃有余的企业,必将在疫情过后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为此,企业应该从此次战“疫”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调整组织运营模式,建立信任,并不断优化和发展供应链,以变应变,制胜新常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