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金科对决融创——“生死由我,富贵在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金科对决融创——“生死由我,富贵在人”

2020年4月14日,金科股份(000656.SZ)发布公告称,融创旗下公司将所持金科11%股份以8元/股,转让给红星集团旗下公司,合计价格46.99亿元。

文 | 野马财经 缪凌云

四年来,金科与融创的对决似乎从一场战争片变成了琼瑶剧。

一线之隔的股权比例之下,酣畅淋漓的暴力增持难以再现。唯有不时传出的注销股份、反对议案等小插曲,撩拨着旁观者的心。

如今,这一僵局终于被打破。

2020年4月14日,金科股份(000656.SZ)发布公告称,融创旗下公司将所持金科11%股份以8元/股,转让给红星集团旗下公司,合计价格46.99亿元。

虽然依旧保留着18.35%股份,但距第一大股东之位已相去甚远,再加上红星集团与金科故交甚深,融创此举休兵罢战之意尽显。

对黄红云来说,四年鏖战,终究是得到了一个不错结局;至于孙宏斌,虽未竟全功,但相比毁约的绿城、“断头”的乐视,这同样是一次体面的离开。

这两个人的人生本不该有交集。

孙宏斌是时代的幸运儿。

1979年,年仅15岁的孙宏斌成功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后并入武汉大学),成为了恢复高考后最早进入大学的人之一。四年后,他又成功考取了清华大学硕士学位。

孙宏斌进入清华一年后,也就是1984年,距离并不算远的中科院计算所内,已经不惑之年的柳传志创办了联想集团前身——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

1984年在我国企业史上,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在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价格双轨制等政策相继落地的情况下,除了联想之外,海尔、健力宝、正泰集团等著名企业,都是在这一年诞生了雏形。

对房地产行业而言,1984同样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其首次以一个独立行业的身份,被写进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代码》。

与此同时,在深圳,一家名为“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的公司正式注册;在佛山,乡镇企业北滘建筑工程公司迎来了一位杨姓包工头;同样是这一年,海南宣布对外资开放,在这一片充满机遇的热土上,潘石屹、冯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当然,与这些时代精英相比,更多的人还只是在接受失败,或者忙着糊口谋生。

例如第三次参加高考的马云。离本科线依旧还差5分的他,在周围人的一片叹息甚至质疑声中,终于接受了现实,进入了杭州师范学院。

18岁的黄红云,也只是重庆涪陵一片工地上的小小学徒,为泥瓦师傅们打下手,干着最苦最脏最累的活。

黄红云出头,靠的是“手艺”。

做学徒的黄红云每天能拿到5毛钱报酬;相比之下,1985年,孙宏斌研究生毕业之初,工资为每月97元。

但正是凭借着学徒的身份,以及5毛钱的工资,黄红云用4年时间获得了工程师资质。

对他来说,这四年付出换来的回报是丰厚的。

建房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我国建筑水平尚处在落后状态。1985年国贸一期开工,作为共和国建筑业长子的中建一局,因为技术水平所限,只能屈居主分包商之位。

如此境况下,“本土专家”黄红云已经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正因如此,他才能从学徒身份,一路坐上原涪陵江龙建筑公司总经理的位置。

从尘埃里走来的黄红云得见光明;从象牙塔走来的孙宏斌,却在这段时间,被打落到了尘埃。

孙宏斌一直是自信且骄傲的,无论是在联想的短暂岁月,还是后来的顺驰、融创,即便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他都能迅速做出成绩。

与黄红云对决之时,也能放出“融创可进可退”的话语,并同时染指乐视、万达,多线作战。

然而,正是过于自信,孙宏斌为自己招来过牢狱之灾。

孙宏斌与柳传志的恩怨在中国商界人尽皆知,虽然双方很快化解了恩怨,柳借给了孙第一笔创业资金,孙最终也被改判无罪,甚至有人说,正是监狱的岁月磨砺了孙宏斌的锋芒。

但对一位28岁的,充满能力的年轻人来说,这终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上帝会把我们身边最好的东西拿走,以提醒我们得到的太多”,电影《四根羽毛》中,男主身处监狱时,他的狱友如是说到。

1994年初春,表现不错的孙宏斌提前出狱。

这一年,房改决定正式执行,时代红利再次滚滚而来。

拿着柳传志给的50万元,孙宏斌在天津创立了顺驰公司,主营房地产中介业务,代销房屋,次年便杀入房地产开发领域。

从0到1,靠的是冰释前嫌;从1到100、1000,乃至10000,他需要的是一个更加绝妙的机会。

2003年7月1日,招拍挂制度诞生使得全国的土地买卖变得透明,对所有注视着房地产这块蛋糕的人来说,都获得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入场机会。

等待已久的孙宏斌迅速做出了反应。

同年12月8日,北京市首次拍卖大宗国有土地——大兴区黄村卫星城北区一号地。顺驰以高出起拍价1倍多的9.05亿元拿下了这块地。这应该是中国房地产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王。

与此同时,顺驰的十几支调研小组已经像饥饿的猎豹一样在全国四处寻地,他们的目标,包括了一、二、三、四、五线等每一个类型的城市。

到2004年8月,政策开放不过一年多的时间,顺驰旋风般在全国拿下10多块土地,建筑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2003年,顺驰的销售额如他预言的达到了45亿元,而当年的万科销售额是63亿元。

对于如此高速扩张可能带来的资金链风险隐患,孙宏斌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

在孙宏斌的模式中,他根据城市和项目大小把进攻路线分成M1、M2、M3、M4四条,东线进攻遇阻,西线驰援,南线不利,北线救主。

根据这一理论,孙宏斌其实在赌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周期——要么一直狂飙突进,要么全线崩盘。

他依然是那个骄傲与自信的孙宏斌。

王石曾有评价,“顺驰如此夸张的拿地方法将影响到全行业,这种恶意的竞争和同政府的博弈方式对于市场的规则而言是一种巨大的破坏。

但很显然,这种做法后来成为了很多房企的选择。

不包括黄红云。

黄红云对中国房地产格局有着诸多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中西部相对其他区域来讲,房地产发展相对滞后,这也意味着未来在这一区域会有更多的机会。”

于是,招拍挂制度推出后,金科藉此在以重庆为主的西部地区不断囤地,巩固大本营。

运气此时也眷顾了黄红云。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政策特点,重庆地区房地产价格始终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低廉的价格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中少有的价值洼地。

而金科,无疑是最有价值的地主之一。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其在重庆地区已经拥有506万方的土地储备。

面对红利,孙宏斌、黄红云做出了各自的选择。当然,在那个房地产行业无比疯狂的年代,孙宏斌的做法更容易收割红利。

不过,人总是会冷静的;风,总是会停的。

2005年风停之时,顺驰遭遇到了灾难性的打击。孙宏斌不得不将自己一手建立的公司,卖给了路劲基建。

孙宏斌的破绽在于性格,黄红云的软肋则在于内心。

尝遍了苦辣辛酸,见惯了人情冷暖,功成名就的黄红云多少有些想着落袋为安。

2014年底,金科巨额股票面临解冻,对手持大量股份的黄氏家族成员来说,一个巨大的套现机会正慢慢浮现,潘多拉魔盒无声开启。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股票解冻前的一个月,金科宣布斥资20亿元成立包括风能、光电在内的金科新能源公司,同时承诺将在2015年在新能源领域投资超120亿元,3年投资500亿元。

“新能源概念”利好刺激下,金科股票一路走高。看着不断攀升的股价,黄红云家族的减持也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然而,2014年12月30日开盘,公司股价小幅上扬之时,突然涌现大量抛单,很快,股价跌停。

与此同时,金科股份进入了另一个人的视线中。

接下来的事情公众并不陌生,在他的加持下,在牛市的氛围中,“000656”的股价直冲云霄。

直到2015年11月1日,这位穿着白色爱马仕的A股传奇,以一种同样传奇的方式被带走之后,天变了。

2014年的孙宏斌正忙着转型。

经历了顺驰的倒塌,他对地产行业的把握有着更加细微的变化。

当年,在疯涨的房价之下,调控很快到来。清华理工科出身的孙宏斌,数学自然不错,他算了一笔账,按照当时的土地价格来看,与其花费巨额的资金参加招拍挂,不如并购掌握大量土地的其它房企或者项目。

令出必行,融创招拍挂的步伐急速放缓,很多找项目的人才,变成了“谈判专家”。

只不过,没有一家大户是那么好吃的,只能等待时机。像自己当年卖掉顺驰一样,抄别人的底。

第一个机会出现在绿城。

早在2011年下半年,绿城资金紧张时,融创就已经介入,接盘了不少项目。2014年5月,在信贷环境紧缩、“钱荒”加剧的背景下,宋卫平等人将手中24.31%的股份卖给了融创。

对孙宏斌来说,将“招保万金绿”五虎将之一整体纳入自己麾下,转型不久就取得如此重大的进展,实在是一件美事。

然而,2014年10月底,交易完成不过五个月的时间,宋卫平就心生悔意,以业主投诉质量问题、企业文化不尽相同等理由,频繁放出回归的声音。

最终,交易复原,孙宏斌只留下了上海融绿50%的股份。

还有佳兆业与乐视网。

对于佳兆业,孙宏斌选择了撤军,转身却义无反顾地跳进了贾跃亭的坑里。

直到2017年9月1日,他还在一边抹着泪,一边给自己的山西老乡说着好话。

性情中的孙宏斌倒不是一个吝啬眼泪的人,早在2000年拿下梅江地块时,就在庆功会上喜极而泣。

在并购的道路上,孙宏斌想取得一次“梅江”一样的胜利。

万达勉强能算一个,但终究没有整块的金科更加诱人。更何况,黄红云主动送上了一次机会。

2015年11月1日,36公里长的杭州湾大桥,成为了很多公司、很多人的转折点。

再加上时临股灾,金科股份股价掉头向下,跌跌不休。

如此境地下,寻找白衣骑士,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借着一份尚未完成的定增方案,黄红云开始与潜在各方接触。

只不过,除了雷厉风行的孙宏斌之外,很难有哪一个房企对于如此量级的并购十分有兴趣。

最终,2016年9月,孙宏斌以每股4.41元,合计40亿元的价格,拿下了金科16.96%股份。

彼时的黄红云与孙宏斌可谓各取所需。

前者自然不必多说,如此强有力的外援对公司股价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直接收获两个涨停。并且,根据当时的持股比例,黄红云夫妇手中握有26.58%的股份,看上去依旧牢牢占据着实际控制人之位。

而对孙宏斌来讲,想要拿下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区区几十亿元,不算什么大事情。毕竟从公司经营状况来说,金科比绿城、乐视来说,好上太多。

和谐的景象并没有维持太久。仅仅两个月后,融创就开始在二级市场大举增持。

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两次举牌后,孙宏斌就已经握有金科25%的股份,距实际控制人黄红云及一致行动人持股总比例只剩一步之遥。

金科也曾给出过一个价格,但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孙的心理价位。

如果是在一年多前,要价很可能会低些,譬如4.41元/股的定增。

但在2017年初,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谈不拢的结果,自然是打。

2017年4月6日,黄红云在内部会议上表示,“我个人不会放弃公司的控制权,金科就是我的生命”。

在金科内部看来,这更像一次战前动员,应对措施也很快随之出台。

2017年4月10日,黄红云与广州市安尊贸易有限公司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称后者将增持不超过3.7433%的金科股份;2017年5月4日晚,金科股份停牌并抛出拟进行资产重组公告,宣称正在筹划现金购买房地产重大资产。

不过,这两个方案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唯一的办法,只剩下亲身下场肉搏,增持股票。除了黄红云夫妇之外,他们的女儿、侄子也相继加入战团,以保持自己一方的领先。

此后的时间内,黄、孙双方基本以一线之隔的差距,分列金科股份第一、二大股东之位。

如此局面下,孙宏斌似乎一直掌握着博弈的主动权,无论是保持现状、重新谈判、套现走人,都是可以接受的选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可进可退”。

何况即使面对宋卫平,孙宏斌还能留下半个融绿,借之立足上海。

可惜黄红云并不是宋卫平。

他虽然没有后者的江湖地位、行业资历,但却有着足够的毅力与决心。此后的日子,在股权和控制权上,融创一直未能再有突破。

《重庆森林》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什么时候会出太阳 ”。

2020年4月14日,融创将手中所持11%金科股份转让给了红星集团,交易对价46.99亿元。

和平就这样突然来了。

在市场看来,这是一次明显的退兵信号。

一来,融创手中股份只剩下18.35%,对比黄红云一方的29.98%,已相去甚远;二来,红星与金科关系匪浅,它是金科股份的早期投资者之一,后虽退出,但双方一致保持着密切合作。今年4月7日,金科还刚刚接手了红星旗下昆明爱琴海购物公园。

而根据金科股份最新股价,融创整体浮盈约在50亿元,相较于近年市场整体走势,这的确是一笔很不错的财务投资。

4月15日,2019年业绩会上,金科股份董事长蒋思海也表示,特别高兴融创在对公司股票的投资上获得了较好收益;股东看好我们,是最大鞭策。

如此看来,四年鏖战,黄红云成功守护住了“生命”;孙宏斌,则收获了一场“富贵”。

桌面之上,宾主尽欢、一团和气。

……

你觉得金科融创之争是否还存在变数?又如何看待红星集团的入局?欢迎在文末留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金科对决融创——“生死由我,富贵在人”

2020年4月14日,金科股份(000656.SZ)发布公告称,融创旗下公司将所持金科11%股份以8元/股,转让给红星集团旗下公司,合计价格46.99亿元。

文 | 野马财经 缪凌云

四年来,金科与融创的对决似乎从一场战争片变成了琼瑶剧。

一线之隔的股权比例之下,酣畅淋漓的暴力增持难以再现。唯有不时传出的注销股份、反对议案等小插曲,撩拨着旁观者的心。

如今,这一僵局终于被打破。

2020年4月14日,金科股份(000656.SZ)发布公告称,融创旗下公司将所持金科11%股份以8元/股,转让给红星集团旗下公司,合计价格46.99亿元。

虽然依旧保留着18.35%股份,但距第一大股东之位已相去甚远,再加上红星集团与金科故交甚深,融创此举休兵罢战之意尽显。

对黄红云来说,四年鏖战,终究是得到了一个不错结局;至于孙宏斌,虽未竟全功,但相比毁约的绿城、“断头”的乐视,这同样是一次体面的离开。

这两个人的人生本不该有交集。

孙宏斌是时代的幸运儿。

1979年,年仅15岁的孙宏斌成功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后并入武汉大学),成为了恢复高考后最早进入大学的人之一。四年后,他又成功考取了清华大学硕士学位。

孙宏斌进入清华一年后,也就是1984年,距离并不算远的中科院计算所内,已经不惑之年的柳传志创办了联想集团前身——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

1984年在我国企业史上,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在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价格双轨制等政策相继落地的情况下,除了联想之外,海尔、健力宝、正泰集团等著名企业,都是在这一年诞生了雏形。

对房地产行业而言,1984同样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其首次以一个独立行业的身份,被写进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代码》。

与此同时,在深圳,一家名为“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的公司正式注册;在佛山,乡镇企业北滘建筑工程公司迎来了一位杨姓包工头;同样是这一年,海南宣布对外资开放,在这一片充满机遇的热土上,潘石屹、冯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当然,与这些时代精英相比,更多的人还只是在接受失败,或者忙着糊口谋生。

例如第三次参加高考的马云。离本科线依旧还差5分的他,在周围人的一片叹息甚至质疑声中,终于接受了现实,进入了杭州师范学院。

18岁的黄红云,也只是重庆涪陵一片工地上的小小学徒,为泥瓦师傅们打下手,干着最苦最脏最累的活。

黄红云出头,靠的是“手艺”。

做学徒的黄红云每天能拿到5毛钱报酬;相比之下,1985年,孙宏斌研究生毕业之初,工资为每月97元。

但正是凭借着学徒的身份,以及5毛钱的工资,黄红云用4年时间获得了工程师资质。

对他来说,这四年付出换来的回报是丰厚的。

建房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我国建筑水平尚处在落后状态。1985年国贸一期开工,作为共和国建筑业长子的中建一局,因为技术水平所限,只能屈居主分包商之位。

如此境况下,“本土专家”黄红云已经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正因如此,他才能从学徒身份,一路坐上原涪陵江龙建筑公司总经理的位置。

从尘埃里走来的黄红云得见光明;从象牙塔走来的孙宏斌,却在这段时间,被打落到了尘埃。

孙宏斌一直是自信且骄傲的,无论是在联想的短暂岁月,还是后来的顺驰、融创,即便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他都能迅速做出成绩。

与黄红云对决之时,也能放出“融创可进可退”的话语,并同时染指乐视、万达,多线作战。

然而,正是过于自信,孙宏斌为自己招来过牢狱之灾。

孙宏斌与柳传志的恩怨在中国商界人尽皆知,虽然双方很快化解了恩怨,柳借给了孙第一笔创业资金,孙最终也被改判无罪,甚至有人说,正是监狱的岁月磨砺了孙宏斌的锋芒。

但对一位28岁的,充满能力的年轻人来说,这终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上帝会把我们身边最好的东西拿走,以提醒我们得到的太多”,电影《四根羽毛》中,男主身处监狱时,他的狱友如是说到。

1994年初春,表现不错的孙宏斌提前出狱。

这一年,房改决定正式执行,时代红利再次滚滚而来。

拿着柳传志给的50万元,孙宏斌在天津创立了顺驰公司,主营房地产中介业务,代销房屋,次年便杀入房地产开发领域。

从0到1,靠的是冰释前嫌;从1到100、1000,乃至10000,他需要的是一个更加绝妙的机会。

2003年7月1日,招拍挂制度诞生使得全国的土地买卖变得透明,对所有注视着房地产这块蛋糕的人来说,都获得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入场机会。

等待已久的孙宏斌迅速做出了反应。

同年12月8日,北京市首次拍卖大宗国有土地——大兴区黄村卫星城北区一号地。顺驰以高出起拍价1倍多的9.05亿元拿下了这块地。这应该是中国房地产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王。

与此同时,顺驰的十几支调研小组已经像饥饿的猎豹一样在全国四处寻地,他们的目标,包括了一、二、三、四、五线等每一个类型的城市。

到2004年8月,政策开放不过一年多的时间,顺驰旋风般在全国拿下10多块土地,建筑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2003年,顺驰的销售额如他预言的达到了45亿元,而当年的万科销售额是63亿元。

对于如此高速扩张可能带来的资金链风险隐患,孙宏斌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

在孙宏斌的模式中,他根据城市和项目大小把进攻路线分成M1、M2、M3、M4四条,东线进攻遇阻,西线驰援,南线不利,北线救主。

根据这一理论,孙宏斌其实在赌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周期——要么一直狂飙突进,要么全线崩盘。

他依然是那个骄傲与自信的孙宏斌。

王石曾有评价,“顺驰如此夸张的拿地方法将影响到全行业,这种恶意的竞争和同政府的博弈方式对于市场的规则而言是一种巨大的破坏。

但很显然,这种做法后来成为了很多房企的选择。

不包括黄红云。

黄红云对中国房地产格局有着诸多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中西部相对其他区域来讲,房地产发展相对滞后,这也意味着未来在这一区域会有更多的机会。”

于是,招拍挂制度推出后,金科藉此在以重庆为主的西部地区不断囤地,巩固大本营。

运气此时也眷顾了黄红云。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政策特点,重庆地区房地产价格始终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低廉的价格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中少有的价值洼地。

而金科,无疑是最有价值的地主之一。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其在重庆地区已经拥有506万方的土地储备。

面对红利,孙宏斌、黄红云做出了各自的选择。当然,在那个房地产行业无比疯狂的年代,孙宏斌的做法更容易收割红利。

不过,人总是会冷静的;风,总是会停的。

2005年风停之时,顺驰遭遇到了灾难性的打击。孙宏斌不得不将自己一手建立的公司,卖给了路劲基建。

孙宏斌的破绽在于性格,黄红云的软肋则在于内心。

尝遍了苦辣辛酸,见惯了人情冷暖,功成名就的黄红云多少有些想着落袋为安。

2014年底,金科巨额股票面临解冻,对手持大量股份的黄氏家族成员来说,一个巨大的套现机会正慢慢浮现,潘多拉魔盒无声开启。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股票解冻前的一个月,金科宣布斥资20亿元成立包括风能、光电在内的金科新能源公司,同时承诺将在2015年在新能源领域投资超120亿元,3年投资500亿元。

“新能源概念”利好刺激下,金科股票一路走高。看着不断攀升的股价,黄红云家族的减持也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然而,2014年12月30日开盘,公司股价小幅上扬之时,突然涌现大量抛单,很快,股价跌停。

与此同时,金科股份进入了另一个人的视线中。

接下来的事情公众并不陌生,在他的加持下,在牛市的氛围中,“000656”的股价直冲云霄。

直到2015年11月1日,这位穿着白色爱马仕的A股传奇,以一种同样传奇的方式被带走之后,天变了。

2014年的孙宏斌正忙着转型。

经历了顺驰的倒塌,他对地产行业的把握有着更加细微的变化。

当年,在疯涨的房价之下,调控很快到来。清华理工科出身的孙宏斌,数学自然不错,他算了一笔账,按照当时的土地价格来看,与其花费巨额的资金参加招拍挂,不如并购掌握大量土地的其它房企或者项目。

令出必行,融创招拍挂的步伐急速放缓,很多找项目的人才,变成了“谈判专家”。

只不过,没有一家大户是那么好吃的,只能等待时机。像自己当年卖掉顺驰一样,抄别人的底。

第一个机会出现在绿城。

早在2011年下半年,绿城资金紧张时,融创就已经介入,接盘了不少项目。2014年5月,在信贷环境紧缩、“钱荒”加剧的背景下,宋卫平等人将手中24.31%的股份卖给了融创。

对孙宏斌来说,将“招保万金绿”五虎将之一整体纳入自己麾下,转型不久就取得如此重大的进展,实在是一件美事。

然而,2014年10月底,交易完成不过五个月的时间,宋卫平就心生悔意,以业主投诉质量问题、企业文化不尽相同等理由,频繁放出回归的声音。

最终,交易复原,孙宏斌只留下了上海融绿50%的股份。

还有佳兆业与乐视网。

对于佳兆业,孙宏斌选择了撤军,转身却义无反顾地跳进了贾跃亭的坑里。

直到2017年9月1日,他还在一边抹着泪,一边给自己的山西老乡说着好话。

性情中的孙宏斌倒不是一个吝啬眼泪的人,早在2000年拿下梅江地块时,就在庆功会上喜极而泣。

在并购的道路上,孙宏斌想取得一次“梅江”一样的胜利。

万达勉强能算一个,但终究没有整块的金科更加诱人。更何况,黄红云主动送上了一次机会。

2015年11月1日,36公里长的杭州湾大桥,成为了很多公司、很多人的转折点。

再加上时临股灾,金科股份股价掉头向下,跌跌不休。

如此境地下,寻找白衣骑士,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借着一份尚未完成的定增方案,黄红云开始与潜在各方接触。

只不过,除了雷厉风行的孙宏斌之外,很难有哪一个房企对于如此量级的并购十分有兴趣。

最终,2016年9月,孙宏斌以每股4.41元,合计40亿元的价格,拿下了金科16.96%股份。

彼时的黄红云与孙宏斌可谓各取所需。

前者自然不必多说,如此强有力的外援对公司股价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直接收获两个涨停。并且,根据当时的持股比例,黄红云夫妇手中握有26.58%的股份,看上去依旧牢牢占据着实际控制人之位。

而对孙宏斌来讲,想要拿下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区区几十亿元,不算什么大事情。毕竟从公司经营状况来说,金科比绿城、乐视来说,好上太多。

和谐的景象并没有维持太久。仅仅两个月后,融创就开始在二级市场大举增持。

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两次举牌后,孙宏斌就已经握有金科25%的股份,距实际控制人黄红云及一致行动人持股总比例只剩一步之遥。

金科也曾给出过一个价格,但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孙的心理价位。

如果是在一年多前,要价很可能会低些,譬如4.41元/股的定增。

但在2017年初,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谈不拢的结果,自然是打。

2017年4月6日,黄红云在内部会议上表示,“我个人不会放弃公司的控制权,金科就是我的生命”。

在金科内部看来,这更像一次战前动员,应对措施也很快随之出台。

2017年4月10日,黄红云与广州市安尊贸易有限公司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称后者将增持不超过3.7433%的金科股份;2017年5月4日晚,金科股份停牌并抛出拟进行资产重组公告,宣称正在筹划现金购买房地产重大资产。

不过,这两个方案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唯一的办法,只剩下亲身下场肉搏,增持股票。除了黄红云夫妇之外,他们的女儿、侄子也相继加入战团,以保持自己一方的领先。

此后的时间内,黄、孙双方基本以一线之隔的差距,分列金科股份第一、二大股东之位。

如此局面下,孙宏斌似乎一直掌握着博弈的主动权,无论是保持现状、重新谈判、套现走人,都是可以接受的选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可进可退”。

何况即使面对宋卫平,孙宏斌还能留下半个融绿,借之立足上海。

可惜黄红云并不是宋卫平。

他虽然没有后者的江湖地位、行业资历,但却有着足够的毅力与决心。此后的日子,在股权和控制权上,融创一直未能再有突破。

《重庆森林》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什么时候会下雨,什么时候会出太阳 ”。

2020年4月14日,融创将手中所持11%金科股份转让给了红星集团,交易对价46.99亿元。

和平就这样突然来了。

在市场看来,这是一次明显的退兵信号。

一来,融创手中股份只剩下18.35%,对比黄红云一方的29.98%,已相去甚远;二来,红星与金科关系匪浅,它是金科股份的早期投资者之一,后虽退出,但双方一致保持着密切合作。今年4月7日,金科还刚刚接手了红星旗下昆明爱琴海购物公园。

而根据金科股份最新股价,融创整体浮盈约在50亿元,相较于近年市场整体走势,这的确是一笔很不错的财务投资。

4月15日,2019年业绩会上,金科股份董事长蒋思海也表示,特别高兴融创在对公司股票的投资上获得了较好收益;股东看好我们,是最大鞭策。

如此看来,四年鏖战,黄红云成功守护住了“生命”;孙宏斌,则收获了一场“富贵”。

桌面之上,宾主尽欢、一团和气。

……

你觉得金科融创之争是否还存在变数?又如何看待红星集团的入局?欢迎在文末留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