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解读“十三五”:全面放开两孩增加劳动力供给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解读“十三五”:全面放开两孩增加劳动力供给

习近平在说明中指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可以通过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

新华社11月3日授权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当天,新华社还发表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习近平在说明中指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可以通过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习近平说:“这是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国务院参事,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马力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称,选择在此节点选择全面放开两孩,一方面是延续逐渐放开生育的策略,向此前没有纳入政策的夫妇开放两孩生育,并不会引起太大波动,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调整人口结构和增加劳动力的考虑。

马力强调,计划生育政策从诞生开始就并非“一刀切”和“一成不变”的政策,而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生育意愿、国情不断完善变化的”。

上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当时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要求只能生一个。”然而,由于我国农村还属于小农经济的传统生产方式,因此基于农村需要男性劳动力的考虑,1982年改成“第一个生育女孩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即“一胎半”的政策,随后,海南、云南、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随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出台了农村普遍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少数民族不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

1993年,我国总和生育率(所有年龄别生育率相加)降到2以下,此时已经达到人口世代转变更替水平(即平均每对夫妇生育至少两个孩子)。因此,进入新世纪后,从实现“双独二孩”、取消“生育间隔”(生育第一个孩子和第二个孩子要间隔四年),到2013年实现“单独两孩”,再到当下全面放开两孩,生育政策正逐渐放开。“人口一旦大起大落,会使得公共社会和社会资源无法与人口匹配,因此逐渐全面放开,”马力如是称。

此外,如规划所指出的那样,马力表示,此次全面放开两孩也是出于调整人口结构和增加劳动力的考虑。

当前中国人口形式已发生历史性转变,出现低生育率、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和少子化等问题。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中国今后的人口结构以及中国经济兴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末,中国大陆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

今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指出,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生育率的下降,预计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将出现负增长。

同时,《蓝皮书》称,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对中国劳动力供给带来负面影响。据其预计,劳动力供给规模的下滑会在2030年之前,届时人口红利将彻底消失,人力成本将更加高昂,我国在传统制造业的低成本要素优势逐步丧失。

2015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指出,中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已经连续3年出现下降,预计“十三五”期间,这种下降趋势会进一步加快,且数量进一步加大。马力也表示,到2026年之后,15岁到64岁劳动人口将大幅下降,每年下降800到1000万。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乔晓春此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称,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快速下滑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将会给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较大影响,也将影响到低端产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劳动力迅速减少,老龄人群也在迅速扩大,社会保障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国家的支出越来越多。”乔晓春称,中国该吸取其他国家的前车之鉴,日本20多年来经济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生育率太低,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剧。

“十三五”规划建议对于应对老龄化也提出,要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

在此节点全面放开两孩,在马力看来,这些即将出生的孩子在未来会转化为劳动力,这也意味着将有更多劳动力提供老年人的抚养资本。

然而,另有观点指出,由于当前当前中国人总体生育意愿都处于较低水平,生育率并非随着生育政策放开而随之提高。根据多家机构所做的生育意愿调查,中国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仅在1.6~1.8,这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此外,根据测算,此次全面两孩政策的受益人群约在8600万对,其中约60%是35岁以上的育龄妇女。然而这部分育龄妇女年龄整体偏高,其生育意愿相对于育龄高峰期女性更低。国家统计局2014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非农业已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中,35岁到39岁计划要二孩的为2.95%,40岁到44岁这一数据就锐减到0.99%,45岁到49岁则下降到0.63%。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学者郑真真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人生育意愿的降低由多方面因素所致,其中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和就业参与度的提高作用巨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解读“十三五”:全面放开两孩增加劳动力供给

习近平在说明中指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可以通过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

新华社11月3日授权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当天,新华社还发表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习近平在说明中指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可以通过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习近平说:“这是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国务院参事,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马力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称,选择在此节点选择全面放开两孩,一方面是延续逐渐放开生育的策略,向此前没有纳入政策的夫妇开放两孩生育,并不会引起太大波动,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调整人口结构和增加劳动力的考虑。

马力强调,计划生育政策从诞生开始就并非“一刀切”和“一成不变”的政策,而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生育意愿、国情不断完善变化的”。

上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当时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要求只能生一个。”然而,由于我国农村还属于小农经济的传统生产方式,因此基于农村需要男性劳动力的考虑,1982年改成“第一个生育女孩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即“一胎半”的政策,随后,海南、云南、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随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出台了农村普遍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少数民族不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

1993年,我国总和生育率(所有年龄别生育率相加)降到2以下,此时已经达到人口世代转变更替水平(即平均每对夫妇生育至少两个孩子)。因此,进入新世纪后,从实现“双独二孩”、取消“生育间隔”(生育第一个孩子和第二个孩子要间隔四年),到2013年实现“单独两孩”,再到当下全面放开两孩,生育政策正逐渐放开。“人口一旦大起大落,会使得公共社会和社会资源无法与人口匹配,因此逐渐全面放开,”马力如是称。

此外,如规划所指出的那样,马力表示,此次全面放开两孩也是出于调整人口结构和增加劳动力的考虑。

当前中国人口形式已发生历史性转变,出现低生育率、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和少子化等问题。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中国今后的人口结构以及中国经济兴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末,中国大陆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

今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指出,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生育率的下降,预计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将出现负增长。

同时,《蓝皮书》称,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对中国劳动力供给带来负面影响。据其预计,劳动力供给规模的下滑会在2030年之前,届时人口红利将彻底消失,人力成本将更加高昂,我国在传统制造业的低成本要素优势逐步丧失。

2015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指出,中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已经连续3年出现下降,预计“十三五”期间,这种下降趋势会进一步加快,且数量进一步加大。马力也表示,到2026年之后,15岁到64岁劳动人口将大幅下降,每年下降800到1000万。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乔晓春此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称,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快速下滑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将会给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较大影响,也将影响到低端产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劳动力迅速减少,老龄人群也在迅速扩大,社会保障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国家的支出越来越多。”乔晓春称,中国该吸取其他国家的前车之鉴,日本20多年来经济发展不起来,就是因为生育率太低,人口结构老龄化加剧。

“十三五”规划建议对于应对老龄化也提出,要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

在此节点全面放开两孩,在马力看来,这些即将出生的孩子在未来会转化为劳动力,这也意味着将有更多劳动力提供老年人的抚养资本。

然而,另有观点指出,由于当前当前中国人总体生育意愿都处于较低水平,生育率并非随着生育政策放开而随之提高。根据多家机构所做的生育意愿调查,中国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仅在1.6~1.8,这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此外,根据测算,此次全面两孩政策的受益人群约在8600万对,其中约60%是35岁以上的育龄妇女。然而这部分育龄妇女年龄整体偏高,其生育意愿相对于育龄高峰期女性更低。国家统计局2014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非农业已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中,35岁到39岁计划要二孩的为2.95%,40岁到44岁这一数据就锐减到0.99%,45岁到49岁则下降到0.63%。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学者郑真真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人生育意愿的降低由多方面因素所致,其中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和就业参与度的提高作用巨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