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收视率仅0.5%,《清平乐》是一部合格的“正午新剧”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收视率仅0.5%,《清平乐》是一部合格的“正午新剧”吗

《清平乐》还是一部优缺点十分明显的传奇历史题材。

文|一点剧读 牛角尖

开播一周有余的古装巨制《清平乐》,给市场上交了一份成绩单: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清平乐》4月7日-10日播出前三天的平均收视率,仅达到0.5%,位列在播剧第六,“脱贫剧”《绿水青山带笑颜》收视亦在其之上。近日,随着《清平乐》三条主线全面铺开,该剧收视略有回暖,但据酷云收视显示,《清平乐》近几日的收视率也仅徘徊在0.7-0.83%间,比刚刚开播两日的《猎狐》收视略低0.1%。

如果说收视不理想,是《清平乐》当前面临市场质疑的第一个问题;那么,另一个则是低于市场预期的全网热度。猫眼、骨朵等专业数据平台显示,《清平乐》自播出以来,目前全网热度基本维持在9000(75)左右,近期随着剧情的展开,该剧热度略有增长,但涨幅趋势并不明显。

“不如市场预期”,这或许是《清平乐》留给市场的第一印象。一方面,随着正午阳光“国剧门脸”招牌的愈发响亮,留给《清平乐》审判的市场空间则越为苛责;另一方面,当正午阳光、王凯同时出现在同档期的另一部作品中,《清平乐》所面临的还有来自于外部环境的“自我竞争”。

而这一切,在外界看来,或许只是一个王者需要承担的市场重任;可于《清平乐》自身发展而言,却也构成了一定的市场危机。回归至《清平乐》问题本身,它是一部合格的正午新剧吗?为何它的热度不及预期?这是市场当前最为关心的问题所在。

豆瓣评分7.9,《清平乐》的“二元对立论”

精良,是外界对《清平乐》内容制作的第一反馈。的确,从作品制作层面来看,《清平乐》算得上是今年开年评分较高的作品之一,其端庄又不失雅正的拍摄手法及构图置景,都给观众留下了画风淡雅、古香古韵的稳重气质。加之这是一部以宋朝文化为背景朝代的古装题材,剧中随处可见的文言文式台词,大到宫殿小到人物穿戴的考究服化道,都经得起历史学家推敲,也是该剧当前收获“精良”评论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则是在演员演技上,王凯饰演的宋仁宗,从仪态、身形到内在,基本可以说是还原了历史上的“宋仁宗”,其“仁义”典范、重用贤臣和因生母事件而出发的人生悲剧,都被王凯刻画得入木三分。“王凯演技上了一个层次”,则是该剧备受好评的另一个因素。加上,江疏影这次的“不掉队”,吴越等一众老戏骨的锦上添花,《清平乐》可以说展现了一幅活色活香的宋朝风貌和历史人物图鉴。

可正是这样一部豆瓣评分达到7.9的古装巨制,却从开播以来,就未能赢得主流市场认可。原因为何?从故事剧情来看,《清平乐》讲述的是以北宋为背景,以宋仁宗的一生为故事核心的传奇历史剧。从创作手法来看,该剧是严格按照“历史时间线”和朝堂、后宫两个基本面为主体,展开错综复杂的宋仁宗的一生。

然而,就目前播出的16集剧情来看,《清平乐》存在的问题颇多。首当其冲的便是张开宙讲故事手法“拖沓”的问题,该问题也在《清平乐》首播当晚被网友吐槽上了热搜,“人间褪黑素”的称号随之而来。

其次,则是不够明确的表达主体,从朝堂、市井到后宫,《清平乐》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是:事无巨细的全程铺垫,却未能提炼出核心。譬如就宋仁宗与大臣们朝堂之上论“旱灾”这场戏,原本这该是一场张力十足、引发大众热议的重头戏,却在导演的处理下,最后演变成三人依次发言、各抒已见的“平缓”局面。类似的还有上一秒还在朝堂议论大事,下秒就回归后宫的家长里短。

有网友给出评价,“像是在看一部大型文献纪录片。”事无巨细的表达背后,实则是《清平乐》对于市场定位的规划失误。艺恩数据显示,目前《清平乐》播出的受众分布图中, 31-25、25-30岁的主流受众虽然占据最大比例,但若从学历及地区划分来看,小学、本科,及北京、上海地区受众最多的趋势,也暴露出该剧对电视端主流受众,及十八线下沉市场,未能大规模进举。从而也是导致其当前热度不太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该剧的改编方式,也因为正午团队的大刀阔斧,率先开罪了一批原著粉。不过就改编成效来看,一点剧读认为这并不是一次失败的改编案例。原著的格局相对偏言情,影视化后的《清平乐》选择从“宋仁宗”出发,不仅增强了该剧历史气息,也在格局上进一步打开了朝堂之戏。这点倒与正午阳光一直秉持的“IP改编原则”较为一致,也与此前市场中播出的《鹤唳华亭》《大明风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总的来看,《清平乐》还是一部优缺点十分明显的传奇历史题材。这部豆瓣评分达到7.9,市场热度却并不如预期的高分剧,似乎也陷入了“历史剧”惯有的“雅、俗难以共赏”的问题当中。

《清平乐》还能逆风翻盘吗?

目前,公众对于《清平乐》的另一个关注点,还在于其后续能否翻盘、拿下属于正午阳光的收视殊荣。其实,若单从电视剧三集黄金定律来看,《清平乐》首周收视、热度的反响平平,似乎已经能够说明了这部剧的后续走向问题。但因为该剧有“国剧门脸”的头衔护体,加之其制作水平确实达到了上乘规格,也就意味着后续还会有“翻盘”的几率,至于能否如《知否》般大爆,或许并不太容易。

《清平乐》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既不是市场前期推测的“正午阳光、王凯”双作品播出问题,也不是作品质量能否过关的问题,而是《清平乐》真正所需要面临的“历史剧”市场地位问题。

当然,这当中并不排斥有人会质疑该剧的定位是传奇历史剧。可从当前播出内容来看,《清平乐》已经被市场打上了“传记”、“历史文献”的固有标签,也就意味着这并不是一部以“戏说”为核心的传奇历史剧,而是介于“历史之间、传奇边缘”的古装题材。

当下,当大众在谈到传奇历史剧题材时,往往会想到多年前市场中播出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一批经典传奇历史剧,可随着宫斗剧、玄幻剧的诞生,传奇历史剧的创作逐渐在市场中递减,直至去年,市场中才诞生了一部《大明风华》和现在的《清平乐》。

而从题材上来看,《清平乐》又与过往的戏说历史剧,并不完全相同。剧中注入的颇多朝堂风貌,更像是历史正剧中时常出没的政治之斗,而小说中主打的公主与内侍的感情线,以及宋仁宗与曹皇后、后宫众女子之间的感情戏,则又再向宫斗剧靠拢,这就造成了上文中所提到的“定位”模糊问题。

此外,近几年市场中无论是传奇历史,还是真正的历史题材剧,热度都在下行。刘和平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自己的另一部历史作品《孔子春秋》目前已经积压了8年(2018年接受采访,如今已10年),依然没有找到买家。类似的还有由段奕宏、戚薇主演的《谋圣鬼谷子》等历史正剧,都曾在市场中出现过短暂的风口后,又快速熄灭。

互联网可能会是这些含有历史题材的古装剧的栖身之地,2018年市场中曾出现过《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国》等历史正剧修复后,走红于优酷、B站等平台,但与大的现实题材风口相比,不仅仅是历史剧,就连古装剧这个类型已经严重遭到市场打压。连续几个月的电视剧、网络剧备案名单中,古装题材仅为个位数字,与巅峰时期的几十部不能相提并论。

“目前这个时代不需要孔子,市场不需要,官方也不需要”,刘和平在几年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这样一个观点。言下之意,似乎也透露出历史剧在市场中寸步难行的局面。

回到《清平乐》本身,这部并不完全以“历史”为卖点的传奇历史题材,也让市场不得不再次思考其题材定位问题。问题是,当观众以“正剧”对其加以翘盼时,“微柔与怀吉”的故事却频频被原著粉提及;当大众将其定位为传奇后宫剧时,前朝的故事却又频频入眼。

《清平乐》究竟想要给大众展现一个怎样的“大宋风貌”,正午团队想好了吗?“戏说”与“历史”的结合,又能否担的起“雅俗共赏”的历史题材创作,这是接下来市场需要关注的侧重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收视率仅0.5%,《清平乐》是一部合格的“正午新剧”吗

《清平乐》还是一部优缺点十分明显的传奇历史题材。

文|一点剧读 牛角尖

开播一周有余的古装巨制《清平乐》,给市场上交了一份成绩单: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清平乐》4月7日-10日播出前三天的平均收视率,仅达到0.5%,位列在播剧第六,“脱贫剧”《绿水青山带笑颜》收视亦在其之上。近日,随着《清平乐》三条主线全面铺开,该剧收视略有回暖,但据酷云收视显示,《清平乐》近几日的收视率也仅徘徊在0.7-0.83%间,比刚刚开播两日的《猎狐》收视略低0.1%。

如果说收视不理想,是《清平乐》当前面临市场质疑的第一个问题;那么,另一个则是低于市场预期的全网热度。猫眼、骨朵等专业数据平台显示,《清平乐》自播出以来,目前全网热度基本维持在9000(75)左右,近期随着剧情的展开,该剧热度略有增长,但涨幅趋势并不明显。

“不如市场预期”,这或许是《清平乐》留给市场的第一印象。一方面,随着正午阳光“国剧门脸”招牌的愈发响亮,留给《清平乐》审判的市场空间则越为苛责;另一方面,当正午阳光、王凯同时出现在同档期的另一部作品中,《清平乐》所面临的还有来自于外部环境的“自我竞争”。

而这一切,在外界看来,或许只是一个王者需要承担的市场重任;可于《清平乐》自身发展而言,却也构成了一定的市场危机。回归至《清平乐》问题本身,它是一部合格的正午新剧吗?为何它的热度不及预期?这是市场当前最为关心的问题所在。

豆瓣评分7.9,《清平乐》的“二元对立论”

精良,是外界对《清平乐》内容制作的第一反馈。的确,从作品制作层面来看,《清平乐》算得上是今年开年评分较高的作品之一,其端庄又不失雅正的拍摄手法及构图置景,都给观众留下了画风淡雅、古香古韵的稳重气质。加之这是一部以宋朝文化为背景朝代的古装题材,剧中随处可见的文言文式台词,大到宫殿小到人物穿戴的考究服化道,都经得起历史学家推敲,也是该剧当前收获“精良”评论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则是在演员演技上,王凯饰演的宋仁宗,从仪态、身形到内在,基本可以说是还原了历史上的“宋仁宗”,其“仁义”典范、重用贤臣和因生母事件而出发的人生悲剧,都被王凯刻画得入木三分。“王凯演技上了一个层次”,则是该剧备受好评的另一个因素。加上,江疏影这次的“不掉队”,吴越等一众老戏骨的锦上添花,《清平乐》可以说展现了一幅活色活香的宋朝风貌和历史人物图鉴。

可正是这样一部豆瓣评分达到7.9的古装巨制,却从开播以来,就未能赢得主流市场认可。原因为何?从故事剧情来看,《清平乐》讲述的是以北宋为背景,以宋仁宗的一生为故事核心的传奇历史剧。从创作手法来看,该剧是严格按照“历史时间线”和朝堂、后宫两个基本面为主体,展开错综复杂的宋仁宗的一生。

然而,就目前播出的16集剧情来看,《清平乐》存在的问题颇多。首当其冲的便是张开宙讲故事手法“拖沓”的问题,该问题也在《清平乐》首播当晚被网友吐槽上了热搜,“人间褪黑素”的称号随之而来。

其次,则是不够明确的表达主体,从朝堂、市井到后宫,《清平乐》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是:事无巨细的全程铺垫,却未能提炼出核心。譬如就宋仁宗与大臣们朝堂之上论“旱灾”这场戏,原本这该是一场张力十足、引发大众热议的重头戏,却在导演的处理下,最后演变成三人依次发言、各抒已见的“平缓”局面。类似的还有上一秒还在朝堂议论大事,下秒就回归后宫的家长里短。

有网友给出评价,“像是在看一部大型文献纪录片。”事无巨细的表达背后,实则是《清平乐》对于市场定位的规划失误。艺恩数据显示,目前《清平乐》播出的受众分布图中, 31-25、25-30岁的主流受众虽然占据最大比例,但若从学历及地区划分来看,小学、本科,及北京、上海地区受众最多的趋势,也暴露出该剧对电视端主流受众,及十八线下沉市场,未能大规模进举。从而也是导致其当前热度不太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该剧的改编方式,也因为正午团队的大刀阔斧,率先开罪了一批原著粉。不过就改编成效来看,一点剧读认为这并不是一次失败的改编案例。原著的格局相对偏言情,影视化后的《清平乐》选择从“宋仁宗”出发,不仅增强了该剧历史气息,也在格局上进一步打开了朝堂之戏。这点倒与正午阳光一直秉持的“IP改编原则”较为一致,也与此前市场中播出的《鹤唳华亭》《大明风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总的来看,《清平乐》还是一部优缺点十分明显的传奇历史题材。这部豆瓣评分达到7.9,市场热度却并不如预期的高分剧,似乎也陷入了“历史剧”惯有的“雅、俗难以共赏”的问题当中。

《清平乐》还能逆风翻盘吗?

目前,公众对于《清平乐》的另一个关注点,还在于其后续能否翻盘、拿下属于正午阳光的收视殊荣。其实,若单从电视剧三集黄金定律来看,《清平乐》首周收视、热度的反响平平,似乎已经能够说明了这部剧的后续走向问题。但因为该剧有“国剧门脸”的头衔护体,加之其制作水平确实达到了上乘规格,也就意味着后续还会有“翻盘”的几率,至于能否如《知否》般大爆,或许并不太容易。

《清平乐》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既不是市场前期推测的“正午阳光、王凯”双作品播出问题,也不是作品质量能否过关的问题,而是《清平乐》真正所需要面临的“历史剧”市场地位问题。

当然,这当中并不排斥有人会质疑该剧的定位是传奇历史剧。可从当前播出内容来看,《清平乐》已经被市场打上了“传记”、“历史文献”的固有标签,也就意味着这并不是一部以“戏说”为核心的传奇历史剧,而是介于“历史之间、传奇边缘”的古装题材。

当下,当大众在谈到传奇历史剧题材时,往往会想到多年前市场中播出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一批经典传奇历史剧,可随着宫斗剧、玄幻剧的诞生,传奇历史剧的创作逐渐在市场中递减,直至去年,市场中才诞生了一部《大明风华》和现在的《清平乐》。

而从题材上来看,《清平乐》又与过往的戏说历史剧,并不完全相同。剧中注入的颇多朝堂风貌,更像是历史正剧中时常出没的政治之斗,而小说中主打的公主与内侍的感情线,以及宋仁宗与曹皇后、后宫众女子之间的感情戏,则又再向宫斗剧靠拢,这就造成了上文中所提到的“定位”模糊问题。

此外,近几年市场中无论是传奇历史,还是真正的历史题材剧,热度都在下行。刘和平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自己的另一部历史作品《孔子春秋》目前已经积压了8年(2018年接受采访,如今已10年),依然没有找到买家。类似的还有由段奕宏、戚薇主演的《谋圣鬼谷子》等历史正剧,都曾在市场中出现过短暂的风口后,又快速熄灭。

互联网可能会是这些含有历史题材的古装剧的栖身之地,2018年市场中曾出现过《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国》等历史正剧修复后,走红于优酷、B站等平台,但与大的现实题材风口相比,不仅仅是历史剧,就连古装剧这个类型已经严重遭到市场打压。连续几个月的电视剧、网络剧备案名单中,古装题材仅为个位数字,与巅峰时期的几十部不能相提并论。

“目前这个时代不需要孔子,市场不需要,官方也不需要”,刘和平在几年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这样一个观点。言下之意,似乎也透露出历史剧在市场中寸步难行的局面。

回到《清平乐》本身,这部并不完全以“历史”为卖点的传奇历史题材,也让市场不得不再次思考其题材定位问题。问题是,当观众以“正剧”对其加以翘盼时,“微柔与怀吉”的故事却频频被原著粉提及;当大众将其定位为传奇后宫剧时,前朝的故事却又频频入眼。

《清平乐》究竟想要给大众展现一个怎样的“大宋风貌”,正午团队想好了吗?“戏说”与“历史”的结合,又能否担的起“雅俗共赏”的历史题材创作,这是接下来市场需要关注的侧重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