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意大利制造》:豆瓣9.0,终于等到了一部智商正常的时尚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意大利制造》:豆瓣9.0,终于等到了一部智商正常的时尚剧

与政治的动荡不安相反,那是意大利制造最辉煌的时代。

文|首席影评官

时尚剧,一直很难拍。

不仅要做到剧情合理,还要紧扣时尚元素,该有的审美一丝不苟,该有的行业细节也要层层递进。

而最近,又一部时尚剧来袭。

今天首席影评官发表的是影评人张雨曦的文章—《意大利制造》。

时尚剧近年来仿佛已经是一个极易踩雷的题材,光鲜的外表和陈腐的思想成为那些所谓的“都市时尚剧“的标志,漂亮女人不过也只是为了和男人谈恋爱的更方便的幌子,难道女性在这个社会上没有其他价值了吗?

近期,一部时尚年代剧《意大利制造》吸引了笔者的眼球,这部剧讲述了才华卓然的女大学生伊莲娜为了支撑学费,意外进入《引尚》杂志社,并随着一代卓越的服装设计师而逐渐成长的故事。

01.一切以美为基础

作为一个时装剧,精美的画面是基础,《意大利制造》显然没有辜负意大利浪漫浓郁的美名。

首先是美人。饰演伊莲娜的赖求华是个不折不扣的美女,赖求华是个职业超模,担任过阿玛尼彩妆的代言人,走过秀场,硬照出彩,2018年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红毯的造型,今天仍不时拿来被人提起。

除了主角,其他角色也都各有各的特色,和伊莲娜的乖巧低调不同,伊莲娜的室友莫妮卡相比之下则开放活泼多了,每天不重样的男伴,不时对领导的调侃,以及和孩子们的无限融洽,无不体现这个年轻女孩古灵精怪的性格特点。

因此在衣着上,相比伊莲娜,她也更多了色彩以及在那个年代更为流行的短裙、短上衣。

其次是美景。《意大利制造》并没有刻意展现意大利的美丽风光。

然而当伊莲娜拒绝相爱多年的男友求婚,伤心走出地铁,背后逐渐出现闪烁的米兰大教堂时;当她驱车北上前往苏米拉戈,沿途不断闪过异域景色时;当一个俯拍全景照过米兰鳞次栉比的点点民居时,意大利制造的美,已然深入人心。

最后是精致的画面。南欧国家的艺术风格往往偏向于色彩的多样,《意大利制造》也展现了这一特点。

整部剧作画面色彩十分丰富,这不仅体现在演员们各具特色的服装搭配上,也体现在饱和度极高的道具选择,以及浓郁复古的黄棕画面色调上,因此整部剧看起来品质感十足。

02.优秀女性养成记

时装剧往往脱不开女人,而随着近期女性主义话题的持续炒热,我们确实应该回头看看,女人到底可以有多优秀。

伊莲娜的确从一出场便带着主角光环,她艺术领悟力极强,然而身在艺术史专业,她的老师却不能容忍她有自己的想法,一气之下,她跑去了工作,也正因为此她才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不时有人拿这部剧和2006年上映的《穿Prada的恶魔》做对比,同为时装剧,同样有一个白头发的酷上司,这难道是明白白地抄袭吗?

笔者并不同意这种说法,这首先体现在,在这部剧里,对时尚圈的展现有更多实际的内容其戏剧化成分也更少。

作为体量更大的电视剧,《意大利制造》有了更多的篇幅讲述热爱时尚的实习生们是怎样走向成功的。

伊莲娜独自横穿意大利取成衣,一件本身无人愿接的棘手工作却因为她独特的艺术品味得到设计师的青睐,最终完成一部专题稿;前往摩洛哥的出差因为模特酗酒搁置不前,伊莲娜凭借着自己聪慧和胆识,首次启用黑人,不仅化险为夷更引领了潮流。

同位实习生的开放女孩莫妮卡也毫不逊色,面对领导的保守,她选择遵循孩子的天性,让儿童模特在草地上随歌起舞;不循规蹈矩,创新性的让模特自己选衣,完成了“唯有女人”的选题。

如果仅仅是在成长历程的展现方面考究也并不独特,使得这部剧更为厚重的原因在于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找寻真实的自己。

70年代的意大利,是个充满冲突和变化的时代,也是一个政治多变和极具创造力的时代。“女权主义”、“工人运动”、“自主主义”在“无偿再生产”和“性暴力”两个议题上实现了短暂的联合。女性要求对自己的身体取得控制权,工人要求享有合法的权益。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伊莲娜从待嫁的女大学生逐步转变成为一个独立女性,甚至连伊莲娜的父亲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工人最终成为一个工人代表。

03.最大程度还原意大利的时尚史

与政治的动荡不安相反,那是意大利制造最辉煌的时代。

在米兰,那几年的时尚焦点都集中在一群将改变国际时尚历史的设计师身上:阿玛尼、华伦天奴、克里琪亚、范思哲……等许多艺术家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并已成为意大利制造的标志。

这部剧的导演卢卡·路奇尼在采访中透露,剧中很多服饰来自品牌的历史档案:我们决定只是用真正得到古着设计师服饰,我们虽然复制了一些日常衣服,但大概70%—80%的衣服都出自原设计师之手。

剧中第一集亮相的瓦利特,意大利的时尚先驱,由他设计的“克里姆特“是第一次在媒体中亮相;剧中摆放的大量珠宝都配备有保安,很多直接出自设计师的档案作品。

这部剧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时尚记者团队,目的就是为了使电视剧与设计师的工作室建立联系。

和国内用夸张的滤镜和流量小生支撑起来的时装剧不同,《意大利制造》的确对得起时装剧这一名号,而仅仅通过《引尚》杂志这一小小一角,观众仿佛也能得以窥探那个沉浮动荡的时代: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标志,每个人都是这个人传记以外大型壁画的一部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意大利制造》:豆瓣9.0,终于等到了一部智商正常的时尚剧

与政治的动荡不安相反,那是意大利制造最辉煌的时代。

文|首席影评官

时尚剧,一直很难拍。

不仅要做到剧情合理,还要紧扣时尚元素,该有的审美一丝不苟,该有的行业细节也要层层递进。

而最近,又一部时尚剧来袭。

今天首席影评官发表的是影评人张雨曦的文章—《意大利制造》。

时尚剧近年来仿佛已经是一个极易踩雷的题材,光鲜的外表和陈腐的思想成为那些所谓的“都市时尚剧“的标志,漂亮女人不过也只是为了和男人谈恋爱的更方便的幌子,难道女性在这个社会上没有其他价值了吗?

近期,一部时尚年代剧《意大利制造》吸引了笔者的眼球,这部剧讲述了才华卓然的女大学生伊莲娜为了支撑学费,意外进入《引尚》杂志社,并随着一代卓越的服装设计师而逐渐成长的故事。

01.一切以美为基础

作为一个时装剧,精美的画面是基础,《意大利制造》显然没有辜负意大利浪漫浓郁的美名。

首先是美人。饰演伊莲娜的赖求华是个不折不扣的美女,赖求华是个职业超模,担任过阿玛尼彩妆的代言人,走过秀场,硬照出彩,2018年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红毯的造型,今天仍不时拿来被人提起。

除了主角,其他角色也都各有各的特色,和伊莲娜的乖巧低调不同,伊莲娜的室友莫妮卡相比之下则开放活泼多了,每天不重样的男伴,不时对领导的调侃,以及和孩子们的无限融洽,无不体现这个年轻女孩古灵精怪的性格特点。

因此在衣着上,相比伊莲娜,她也更多了色彩以及在那个年代更为流行的短裙、短上衣。

其次是美景。《意大利制造》并没有刻意展现意大利的美丽风光。

然而当伊莲娜拒绝相爱多年的男友求婚,伤心走出地铁,背后逐渐出现闪烁的米兰大教堂时;当她驱车北上前往苏米拉戈,沿途不断闪过异域景色时;当一个俯拍全景照过米兰鳞次栉比的点点民居时,意大利制造的美,已然深入人心。

最后是精致的画面。南欧国家的艺术风格往往偏向于色彩的多样,《意大利制造》也展现了这一特点。

整部剧作画面色彩十分丰富,这不仅体现在演员们各具特色的服装搭配上,也体现在饱和度极高的道具选择,以及浓郁复古的黄棕画面色调上,因此整部剧看起来品质感十足。

02.优秀女性养成记

时装剧往往脱不开女人,而随着近期女性主义话题的持续炒热,我们确实应该回头看看,女人到底可以有多优秀。

伊莲娜的确从一出场便带着主角光环,她艺术领悟力极强,然而身在艺术史专业,她的老师却不能容忍她有自己的想法,一气之下,她跑去了工作,也正因为此她才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不时有人拿这部剧和2006年上映的《穿Prada的恶魔》做对比,同为时装剧,同样有一个白头发的酷上司,这难道是明白白地抄袭吗?

笔者并不同意这种说法,这首先体现在,在这部剧里,对时尚圈的展现有更多实际的内容其戏剧化成分也更少。

作为体量更大的电视剧,《意大利制造》有了更多的篇幅讲述热爱时尚的实习生们是怎样走向成功的。

伊莲娜独自横穿意大利取成衣,一件本身无人愿接的棘手工作却因为她独特的艺术品味得到设计师的青睐,最终完成一部专题稿;前往摩洛哥的出差因为模特酗酒搁置不前,伊莲娜凭借着自己聪慧和胆识,首次启用黑人,不仅化险为夷更引领了潮流。

同位实习生的开放女孩莫妮卡也毫不逊色,面对领导的保守,她选择遵循孩子的天性,让儿童模特在草地上随歌起舞;不循规蹈矩,创新性的让模特自己选衣,完成了“唯有女人”的选题。

如果仅仅是在成长历程的展现方面考究也并不独特,使得这部剧更为厚重的原因在于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找寻真实的自己。

70年代的意大利,是个充满冲突和变化的时代,也是一个政治多变和极具创造力的时代。“女权主义”、“工人运动”、“自主主义”在“无偿再生产”和“性暴力”两个议题上实现了短暂的联合。女性要求对自己的身体取得控制权,工人要求享有合法的权益。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伊莲娜从待嫁的女大学生逐步转变成为一个独立女性,甚至连伊莲娜的父亲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工人最终成为一个工人代表。

03.最大程度还原意大利的时尚史

与政治的动荡不安相反,那是意大利制造最辉煌的时代。

在米兰,那几年的时尚焦点都集中在一群将改变国际时尚历史的设计师身上:阿玛尼、华伦天奴、克里琪亚、范思哲……等许多艺术家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并已成为意大利制造的标志。

这部剧的导演卢卡·路奇尼在采访中透露,剧中很多服饰来自品牌的历史档案:我们决定只是用真正得到古着设计师服饰,我们虽然复制了一些日常衣服,但大概70%—80%的衣服都出自原设计师之手。

剧中第一集亮相的瓦利特,意大利的时尚先驱,由他设计的“克里姆特“是第一次在媒体中亮相;剧中摆放的大量珠宝都配备有保安,很多直接出自设计师的档案作品。

这部剧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时尚记者团队,目的就是为了使电视剧与设计师的工作室建立联系。

和国内用夸张的滤镜和流量小生支撑起来的时装剧不同,《意大利制造》的确对得起时装剧这一名号,而仅仅通过《引尚》杂志这一小小一角,观众仿佛也能得以窥探那个沉浮动荡的时代: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标志,每个人都是这个人传记以外大型壁画的一部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