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口罩横评:五菱、奇瑞、比亚迪,国产车企的“副业”做得如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口罩横评:五菱、奇瑞、比亚迪,国产车企的“副业”做得如何?

三款口罩虽然看起来有做工精细的差别,戴起来的感受也各有千秋,但终究都是合格的口罩、车企的良心。

文|新汽车志

车企有什么能耐?

相信大多数人会回答“造车”。少部分车迷还能盘点出诸如:本田造飞机、大众造香肠、海马卖房、雅马哈什么都造……的各种奇怪知识典故。

直到这次新冠疫情出现,当2月8日五菱振聋发聩地喊出了:“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我们才知道,汽车主机厂转造起口罩来,原来也是一把好手。五菱之后,广汽、比亚迪、奇瑞等众多车企陆续跟进,扩大了急需的口罩产量。而到了4月份,从护目镜到消毒液,从螺蛳粉到口罩机——无论如何,车企们的努力,大大加速了成功抗疫的进度。

眼下,第一阶段抗击疫情暂且告一段落,小编也是顺利拿到了冗余的比亚迪、奇瑞和上汽通用五菱三家主机厂的口罩。今天我们不评车,单是评价下自主车企的口罩,究竟是个什么水平?(注:做口罩不是车企的本职工作,也就不存在到底孰优孰劣,他们都是好样的!)

外观&手感对比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到手的主机厂口罩,清一色的是“蓝外白内”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包装上写明:这是基于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等国标生产制造,主材料都是符合FZ/T 64034-2014纺粘/熔喷/纺粘(SMS)法非织造布。以上翻译为人话就是:虽然防护性能不及更为专业的N95口罩,但是应对日常的体液、血液飞溅风险,绰绰有余。

另外据我们所知,自主主机厂生产的口罩,很少流入市场,更不会用在环境恶劣的疫区,而是主要供应给自己的员工,或是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员工。把有限的资源去制作相对能跑量的医用外科口罩,显然也是主机厂更有“性价比”的选择。

打开口罩盒包装,可以看到若干口罩一组,都被密封于透明塑料袋中,保护得还是相当好。可以猜到这些车企生产的口罩,从无菌生产线上的制作,到我们打开塑料袋的那一瞬间,和药房里买到的一样“干净”。

光是从外观来看,五菱和比亚迪都在右上角印上了各自车标,视觉上三款口罩的整体做工比亚迪>五菱>奇瑞。触觉上摸起来手感则是比亚迪>奇瑞>五菱。五菱手感偏硬、偏厚实,猜想可能和用料厚道有关。等下文切开口罩,我们再详细说明。

同样是上色,奇瑞的口罩不是非常均匀,和比亚迪、五菱有差距。另外奇瑞和五菱吊绳接头处理不是很好(五菱是上面两个),这在实际使用中没啥大问题,但戴久了可能会产生毛刺,影响一定的佩戴舒适度。相比之下,你在药店里或居委会买到的口罩,一般不会出现这个细节问题。

不得不提的还有口罩上的吊绳,虽然本质上都是橡皮筋,但是奇瑞的伸展度最好(弹性最强),比亚迪的材质最好(含棉量更高、更软)。

上嘴体验对比

说下实际戴上嘴的感觉,五菱口罩包裹性尚可,由于“偏硬”的材质,佩戴起来比较“挺括”。鼻翼上的塑料片倒是软硬适中,长期使用也不会压鼻。

做工最好的比亚迪口罩,在上嘴体验上并不算好。首先是整体尺寸比较小,大脸型包裹性不好,还会被紧绷的吊绳勒到耳朵,并不能起到一个完全隔绝的作用。鼻翼上的塑料片,是三款口罩中最硬的,长期佩戴可能会出现不适。

而之前我们感觉做工粗糙的奇瑞口罩,体验下来的感觉竟然是最舒适的、用体验者的话来说就是“负担最小”。奇瑞口罩总体虽然给人一种“软趴趴”的感觉,却反而能更好的紧贴面部轮廓。另外鼻翼上的塑料片也很软,用料节省反而产生了不错的效果。另外,我们所担心的粗糙吊绳接头,并没有任何倒刺感。

因此,在实际佩戴体验上,奇瑞>五菱>比亚迪。

防护性能对比

防护到位的N95口罩,一般有防护、静电、熔喷*2、亲肤共5层的过滤。而医用外科口罩没那么讲究,一般只有3层而已,即表面防护层、熔喷层和亲肤层。

表面防护层和亲肤层,作用其实一般——而作为真正重中之重,熔喷层的主要材料,就是从疫情前每吨2万元暴涨到现在一吨30万元的熔喷布,被誉为“口罩的心脏”。它除了能做口罩外,还是电池隔膜、擦拭光学器械的重要原料。

还是接着测评口罩吧。罪过罪过!当我们切开来之不易的三款口罩后,它们真正的“内核”也跃然眼前。

果不其然,三款口罩全部采用了三层堆砌的布局。其中,三款口罩的熔喷层和亲肤层,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视觉和触感都如出一辙,连我们怀疑“简配”的奇瑞口罩,也是真材实料。同时,我们也发现之前奇瑞口罩看似单薄的原因——只是最外层的表面防护层“更透”一些,无伤大雅。

想要分辨熔喷层是否正宗,测试方法也很简单,用打火机靠近熔喷布,正宗的是不会被点燃的。文中三款车企口罩,在试验中的表现果然没有令人失望,全部过关。

评后感

如上所述,三款口罩虽然看起来有做工精细的差别,戴起来的感受也各有千秋,但终究都是合格的口罩、车企的良心。

事实上,除了自主车企之外,包括富士康、OPPO、vivo、海尔、美的、格力等工业巨头纷纷“不务正业”做起了口罩,为人民抗疫添砖加瓦,你们都实在太欠赞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口罩横评:五菱、奇瑞、比亚迪,国产车企的“副业”做得如何?

三款口罩虽然看起来有做工精细的差别,戴起来的感受也各有千秋,但终究都是合格的口罩、车企的良心。

文|新汽车志

车企有什么能耐?

相信大多数人会回答“造车”。少部分车迷还能盘点出诸如:本田造飞机、大众造香肠、海马卖房、雅马哈什么都造……的各种奇怪知识典故。

直到这次新冠疫情出现,当2月8日五菱振聋发聩地喊出了:“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我们才知道,汽车主机厂转造起口罩来,原来也是一把好手。五菱之后,广汽、比亚迪、奇瑞等众多车企陆续跟进,扩大了急需的口罩产量。而到了4月份,从护目镜到消毒液,从螺蛳粉到口罩机——无论如何,车企们的努力,大大加速了成功抗疫的进度。

眼下,第一阶段抗击疫情暂且告一段落,小编也是顺利拿到了冗余的比亚迪、奇瑞和上汽通用五菱三家主机厂的口罩。今天我们不评车,单是评价下自主车企的口罩,究竟是个什么水平?(注:做口罩不是车企的本职工作,也就不存在到底孰优孰劣,他们都是好样的!)

外观&手感对比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到手的主机厂口罩,清一色的是“蓝外白内”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包装上写明:这是基于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等国标生产制造,主材料都是符合FZ/T 64034-2014纺粘/熔喷/纺粘(SMS)法非织造布。以上翻译为人话就是:虽然防护性能不及更为专业的N95口罩,但是应对日常的体液、血液飞溅风险,绰绰有余。

另外据我们所知,自主主机厂生产的口罩,很少流入市场,更不会用在环境恶劣的疫区,而是主要供应给自己的员工,或是上下游配套企业的员工。把有限的资源去制作相对能跑量的医用外科口罩,显然也是主机厂更有“性价比”的选择。

打开口罩盒包装,可以看到若干口罩一组,都被密封于透明塑料袋中,保护得还是相当好。可以猜到这些车企生产的口罩,从无菌生产线上的制作,到我们打开塑料袋的那一瞬间,和药房里买到的一样“干净”。

光是从外观来看,五菱和比亚迪都在右上角印上了各自车标,视觉上三款口罩的整体做工比亚迪>五菱>奇瑞。触觉上摸起来手感则是比亚迪>奇瑞>五菱。五菱手感偏硬、偏厚实,猜想可能和用料厚道有关。等下文切开口罩,我们再详细说明。

同样是上色,奇瑞的口罩不是非常均匀,和比亚迪、五菱有差距。另外奇瑞和五菱吊绳接头处理不是很好(五菱是上面两个),这在实际使用中没啥大问题,但戴久了可能会产生毛刺,影响一定的佩戴舒适度。相比之下,你在药店里或居委会买到的口罩,一般不会出现这个细节问题。

不得不提的还有口罩上的吊绳,虽然本质上都是橡皮筋,但是奇瑞的伸展度最好(弹性最强),比亚迪的材质最好(含棉量更高、更软)。

上嘴体验对比

说下实际戴上嘴的感觉,五菱口罩包裹性尚可,由于“偏硬”的材质,佩戴起来比较“挺括”。鼻翼上的塑料片倒是软硬适中,长期使用也不会压鼻。

做工最好的比亚迪口罩,在上嘴体验上并不算好。首先是整体尺寸比较小,大脸型包裹性不好,还会被紧绷的吊绳勒到耳朵,并不能起到一个完全隔绝的作用。鼻翼上的塑料片,是三款口罩中最硬的,长期佩戴可能会出现不适。

而之前我们感觉做工粗糙的奇瑞口罩,体验下来的感觉竟然是最舒适的、用体验者的话来说就是“负担最小”。奇瑞口罩总体虽然给人一种“软趴趴”的感觉,却反而能更好的紧贴面部轮廓。另外鼻翼上的塑料片也很软,用料节省反而产生了不错的效果。另外,我们所担心的粗糙吊绳接头,并没有任何倒刺感。

因此,在实际佩戴体验上,奇瑞>五菱>比亚迪。

防护性能对比

防护到位的N95口罩,一般有防护、静电、熔喷*2、亲肤共5层的过滤。而医用外科口罩没那么讲究,一般只有3层而已,即表面防护层、熔喷层和亲肤层。

表面防护层和亲肤层,作用其实一般——而作为真正重中之重,熔喷层的主要材料,就是从疫情前每吨2万元暴涨到现在一吨30万元的熔喷布,被誉为“口罩的心脏”。它除了能做口罩外,还是电池隔膜、擦拭光学器械的重要原料。

还是接着测评口罩吧。罪过罪过!当我们切开来之不易的三款口罩后,它们真正的“内核”也跃然眼前。

果不其然,三款口罩全部采用了三层堆砌的布局。其中,三款口罩的熔喷层和亲肤层,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视觉和触感都如出一辙,连我们怀疑“简配”的奇瑞口罩,也是真材实料。同时,我们也发现之前奇瑞口罩看似单薄的原因——只是最外层的表面防护层“更透”一些,无伤大雅。

想要分辨熔喷层是否正宗,测试方法也很简单,用打火机靠近熔喷布,正宗的是不会被点燃的。文中三款车企口罩,在试验中的表现果然没有令人失望,全部过关。

评后感

如上所述,三款口罩虽然看起来有做工精细的差别,戴起来的感受也各有千秋,但终究都是合格的口罩、车企的良心。

事实上,除了自主车企之外,包括富士康、OPPO、vivo、海尔、美的、格力等工业巨头纷纷“不务正业”做起了口罩,为人民抗疫添砖加瓦,你们都实在太欠赞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