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燕麦奶:又一个中产专属陷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燕麦奶:又一个中产专属陷阱?

目前有关植物奶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很少,而市面上的植物奶品类很多,有关的营养成分信息也很有限。

文|食栗派

知道燕麦奶吗?

据说在美国超红,前些年在纽约甚至发生了某品牌燕麦奶断货事件;

如今,燕麦奶也盯上了总是被掏空、不敢生很敢花的中国年轻人,大有取代牛油果,成为新一代“中产之光”的架势。

▲很多城市的咖啡馆开始提供燕麦奶拿铁。By新浪微博@可爱唐棠,已获授权

包括燕麦奶在内的植物奶在欧美大热,跟素食的流行,以及大家对牛奶在环保、健康等方面的顾虑有关;

而在中国,健康、时尚是很多植物奶产品宣传的关键词。而这,正好顺应了中国年轻消费者追求健康的态度。

那么,植物奶真的更健康吗?植物奶可以代替牛奶吗?哪一款植物奶营养更丰富呢?今天就一起来讨论下。

其实中国人对所谓的“植物奶”再熟悉不过了,豆浆、椰汁、杏仁露,都是。

这些植物奶的制作过程大同小异,特别是在家制作,几乎都只要把原料清洗、浸泡、加水打浆、煮沸、过滤就可以。

而市售的产品就要复杂一些。

比如椰奶会加乳化剂,这样就不容易分层;燕麦奶要添加专用酶分解淀粉,要不然一加热就变稠了,不像“奶”了,而像奶昔,或者直接变成一锅粥。

如果你在家自制燕麦奶时被你的厨神妈妈妈撞见,她肯定会说:

你和你妈,到底谁更好骗。

其实我觉得,”植物奶“的叫法实在有些狡猾,难免让人拿去跟牛奶比;而这种比较,不仅对双方阵营都不公平的,而且还会误导消费者。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目前有关植物奶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很少,而市面上的植物奶品类很多,有关的营养成分信息也很有限。

所以这个问题,不如回到大家对牛奶的健康顾虑上,看看植物奶在这些方面是不是有优势,因而“更健康“?

1.乳糖不耐受

植物奶有优势。

2.牛奶过敏

某些植物奶有优势,但人群中也有不少人对杏仁、大豆过敏。

3.饱和脂肪、胆固醇、热量

这一点,一句话讲不完了。

理论上,植物奶低脂、低热量;但很多植物奶产品额外添加糖、油等成分,热量可能并不比牛奶低;有些产品会选择使用代糖,来减少热量。

而全脂奶高脂、高热量,是否不利健康,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

比如,2018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就乳制品脂肪含量的重要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讨论。有这么几个要点[1]:

1.其中一项大型研究发现,每天摄入>2份乳品与心血管疾病(CVD)或死亡风险下降相关,全脂优于脱脂。

2.乳品脂肪含量对体重的影响尚无定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乳品在不同人群中的健康作用。

「因为植物奶低脂、低热量,所以植物奶更健康」,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更何况,饮食的个体化差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道理,你懂的。

当然,植物奶也有一些牛奶不具备的健康成分,比如膳食纤维、大豆异黄酮;但从总体营养组成看,都有短板。

这个问题,也很难回答。

如果作为一种原料,外观与牛奶近似的植物奶,当然可以替代牛奶。

不论是很红的燕麦拿铁,还是低调的豆奶拿铁,都有一大批拥趸。

但在营养上,没有一种植物奶可以替代牛奶。和牛奶相比,各种植物奶都有短板,营养组成不够均衡。

牛奶是膳食中优质蛋白和钙的重要来源,我们就来看这两点:

1.蛋白质。

牛奶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配比十分平衡;而植物奶中,除了大豆奶,蛋白质含量都比较低。

比如米奶,热量几乎都来自碳水化合物;市售产品通常还会额外加糖,GI高达79-92[2],对血糖的影响跟直接喝葡萄糖水差不多了。

牛奶蛋白的质量也更好,而且在免疫方面也能提供一些有益物质。

植物蛋白中仅有大豆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但在质上还是比牛奶略逊一筹:除蛋氨酸含量略低之外,大豆中还有一些抗营养物质。(加工时可去除)

2.钙

牛奶钙含量高,钙磷比例合适;同时牛奶中还含有维生素D、乳糖、氨基酸等能促进钙吸收的因子。

很多植物奶虽然也强化了钙,但两者的吸收率是不同的。

▲牛奶、燕麦奶数据来源[3]

豆奶为日本kikkoman豆乳的2款产品

除此之外,牛奶还是维生素A、B2和维D(强化)的重要供给来源。

所以,如果完全用植物奶替代牛奶,就需要考虑是否强化了这些营养素;或者注意从其他食物中摄取。

这个问题,也很难给准确答案。

前面也说了,有关植物奶产品的营养信息、研究都很有限,所以只能给大家一个大致的参考:

总的来看,豆奶的蛋白质含量和牛奶最接近。加拿大的研究人员也提出,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豆奶是替代人类饮食中的牛奶的最佳选择。[3]

其他植物的蛋白质,因为组成不是很完整,需要多种不同植物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利用。

所以,从补充蛋白质的角度来说,最好还是搭配多种植物奶。

一些植物奶也会进行添加钙、维生素D、维生素A等成分,让它在营养上更接近牛奶,可以留意下。

如果只是想常个新鲜,没有特殊理由不喝牛奶,那选哪种就看你喜qián欢bāo了,毕竟1L燕麦奶要48块呢。

自己做也可以,打豆浆的基础够用了(没基础也可以)。我替你们试过了,单独喝味道很OK,跟燕麦粥一个香味;但要打出绵密的奶泡是不可能的。

过滤剩下的渣渣可以煮粥,也可以烤一烤当零食。莫名觉得更健康了呢~

小结

1.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喝牛奶,在用植物奶代替牛奶时,注意蛋白质、维生素D、钙等的补充,尤其是小朋友。

2.购买时尽量选没有添加糖、或少添加糖的产品。

其实我觉得,牛奶跟植物奶本来就是两类食物:一个是乳制品,另一个不如看成是大豆、坚果、谷物制品,它们的营养价值是不同的,不能互相替代。

我们通常把豆浆归在豆制品中,跟豆腐、豆皮一起;所以燕麦奶,看成是燕麦的另一种吃法更合适吧~

这么一想,就没什么稀奇了。

[1]Rita Rubin, Whole-Fat or Nonfat Dairy? The Debate Continues, JAMA. 2018;320(24):2514-2516.

[2] http://glycemicindex.com/foodSearch.php

[3]Singhal, Sarita,Baker,Robert D, Baker,Susan SA Comparison of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Cow's Milk and Nondairy Beverages,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7 May;64(5):799-805

[4]Swati Sethi,S. K. Tyagi, Rahul K. Anurag, Plant-based milk alternatives an emerging segment of functional beverages: a review, J Food Sci Technol. 2016 Sep; 53(9): 3408–3423.

[5]Sai Kranthi Vanga,Vijaya Raghavan, How well do plant based alternatives fare nutritionally compared to cow’s milk?, J Food Sci Technol. 2018 Jan; 55(1): 10–2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燕麦奶:又一个中产专属陷阱?

目前有关植物奶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很少,而市面上的植物奶品类很多,有关的营养成分信息也很有限。

文|食栗派

知道燕麦奶吗?

据说在美国超红,前些年在纽约甚至发生了某品牌燕麦奶断货事件;

如今,燕麦奶也盯上了总是被掏空、不敢生很敢花的中国年轻人,大有取代牛油果,成为新一代“中产之光”的架势。

▲很多城市的咖啡馆开始提供燕麦奶拿铁。By新浪微博@可爱唐棠,已获授权

包括燕麦奶在内的植物奶在欧美大热,跟素食的流行,以及大家对牛奶在环保、健康等方面的顾虑有关;

而在中国,健康、时尚是很多植物奶产品宣传的关键词。而这,正好顺应了中国年轻消费者追求健康的态度。

那么,植物奶真的更健康吗?植物奶可以代替牛奶吗?哪一款植物奶营养更丰富呢?今天就一起来讨论下。

其实中国人对所谓的“植物奶”再熟悉不过了,豆浆、椰汁、杏仁露,都是。

这些植物奶的制作过程大同小异,特别是在家制作,几乎都只要把原料清洗、浸泡、加水打浆、煮沸、过滤就可以。

而市售的产品就要复杂一些。

比如椰奶会加乳化剂,这样就不容易分层;燕麦奶要添加专用酶分解淀粉,要不然一加热就变稠了,不像“奶”了,而像奶昔,或者直接变成一锅粥。

如果你在家自制燕麦奶时被你的厨神妈妈妈撞见,她肯定会说:

你和你妈,到底谁更好骗。

其实我觉得,”植物奶“的叫法实在有些狡猾,难免让人拿去跟牛奶比;而这种比较,不仅对双方阵营都不公平的,而且还会误导消费者。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目前有关植物奶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很少,而市面上的植物奶品类很多,有关的营养成分信息也很有限。

所以这个问题,不如回到大家对牛奶的健康顾虑上,看看植物奶在这些方面是不是有优势,因而“更健康“?

1.乳糖不耐受

植物奶有优势。

2.牛奶过敏

某些植物奶有优势,但人群中也有不少人对杏仁、大豆过敏。

3.饱和脂肪、胆固醇、热量

这一点,一句话讲不完了。

理论上,植物奶低脂、低热量;但很多植物奶产品额外添加糖、油等成分,热量可能并不比牛奶低;有些产品会选择使用代糖,来减少热量。

而全脂奶高脂、高热量,是否不利健康,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

比如,2018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就乳制品脂肪含量的重要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讨论。有这么几个要点[1]:

1.其中一项大型研究发现,每天摄入>2份乳品与心血管疾病(CVD)或死亡风险下降相关,全脂优于脱脂。

2.乳品脂肪含量对体重的影响尚无定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乳品在不同人群中的健康作用。

「因为植物奶低脂、低热量,所以植物奶更健康」,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更何况,饮食的个体化差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道理,你懂的。

当然,植物奶也有一些牛奶不具备的健康成分,比如膳食纤维、大豆异黄酮;但从总体营养组成看,都有短板。

这个问题,也很难回答。

如果作为一种原料,外观与牛奶近似的植物奶,当然可以替代牛奶。

不论是很红的燕麦拿铁,还是低调的豆奶拿铁,都有一大批拥趸。

但在营养上,没有一种植物奶可以替代牛奶。和牛奶相比,各种植物奶都有短板,营养组成不够均衡。

牛奶是膳食中优质蛋白和钙的重要来源,我们就来看这两点:

1.蛋白质。

牛奶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配比十分平衡;而植物奶中,除了大豆奶,蛋白质含量都比较低。

比如米奶,热量几乎都来自碳水化合物;市售产品通常还会额外加糖,GI高达79-92[2],对血糖的影响跟直接喝葡萄糖水差不多了。

牛奶蛋白的质量也更好,而且在免疫方面也能提供一些有益物质。

植物蛋白中仅有大豆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但在质上还是比牛奶略逊一筹:除蛋氨酸含量略低之外,大豆中还有一些抗营养物质。(加工时可去除)

2.钙

牛奶钙含量高,钙磷比例合适;同时牛奶中还含有维生素D、乳糖、氨基酸等能促进钙吸收的因子。

很多植物奶虽然也强化了钙,但两者的吸收率是不同的。

▲牛奶、燕麦奶数据来源[3]

豆奶为日本kikkoman豆乳的2款产品

除此之外,牛奶还是维生素A、B2和维D(强化)的重要供给来源。

所以,如果完全用植物奶替代牛奶,就需要考虑是否强化了这些营养素;或者注意从其他食物中摄取。

这个问题,也很难给准确答案。

前面也说了,有关植物奶产品的营养信息、研究都很有限,所以只能给大家一个大致的参考:

总的来看,豆奶的蛋白质含量和牛奶最接近。加拿大的研究人员也提出,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豆奶是替代人类饮食中的牛奶的最佳选择。[3]

其他植物的蛋白质,因为组成不是很完整,需要多种不同植物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利用。

所以,从补充蛋白质的角度来说,最好还是搭配多种植物奶。

一些植物奶也会进行添加钙、维生素D、维生素A等成分,让它在营养上更接近牛奶,可以留意下。

如果只是想常个新鲜,没有特殊理由不喝牛奶,那选哪种就看你喜qián欢bāo了,毕竟1L燕麦奶要48块呢。

自己做也可以,打豆浆的基础够用了(没基础也可以)。我替你们试过了,单独喝味道很OK,跟燕麦粥一个香味;但要打出绵密的奶泡是不可能的。

过滤剩下的渣渣可以煮粥,也可以烤一烤当零食。莫名觉得更健康了呢~

小结

1.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喝牛奶,在用植物奶代替牛奶时,注意蛋白质、维生素D、钙等的补充,尤其是小朋友。

2.购买时尽量选没有添加糖、或少添加糖的产品。

其实我觉得,牛奶跟植物奶本来就是两类食物:一个是乳制品,另一个不如看成是大豆、坚果、谷物制品,它们的营养价值是不同的,不能互相替代。

我们通常把豆浆归在豆制品中,跟豆腐、豆皮一起;所以燕麦奶,看成是燕麦的另一种吃法更合适吧~

这么一想,就没什么稀奇了。

[1]Rita Rubin, Whole-Fat or Nonfat Dairy? The Debate Continues, JAMA. 2018;320(24):2514-2516.

[2] http://glycemicindex.com/foodSearch.php

[3]Singhal, Sarita,Baker,Robert D, Baker,Susan SA Comparison of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Cow's Milk and Nondairy Beverages,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7 May;64(5):799-805

[4]Swati Sethi,S. K. Tyagi, Rahul K. Anurag, Plant-based milk alternatives an emerging segment of functional beverages: a review, J Food Sci Technol. 2016 Sep; 53(9): 3408–3423.

[5]Sai Kranthi Vanga,Vijaya Raghavan, How well do plant based alternatives fare nutritionally compared to cow’s milk?, J Food Sci Technol. 2018 Jan; 55(1): 10–2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