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你不知道的粉色“变性”史:只有猛男才穿粉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你不知道的粉色“变性”史:只有猛男才穿粉色

有污名化粉色的人,也就有重新定义粉色的人。

文|橙雨伞公益

前不久,《创造营2020》的学员宿舍曝光:哇呜!粉色如潮水,将你我包围……

有人觉得甜美梦幻,也有人觉得俗气刻板,我则和入选《创造营2019》男团R1SE的周震南发出同样的呼唤:“来,都来看看啊”——

来看看,这档节目能否把粉色用出彩?

毕竟,粉色可是一款叱咤时尚界与女权界的“戏精”色!不了解它那轰轰烈烈的“变性”史,就容易落入俗套。

粉男粉女的年代

如果穿越回18世纪的欧洲办《创造营》,周震南就不必酸了。

男团女团一定都能住进粉色城堡,因为那是当时室内装潢的流行色。

彼时,室内设计师常常推荐富有商业头脑的绅士们用粉色装饰卧室,来营造一种恢复元气、振奋人心的家居氛围,这可太适合天天唱跳到虚脱的爱豆们了!

为了表现壕气,穿越回去的腾讯估计还会为男女练习生们订制同色团服——蓬帕杜粉。这款颜色因钟爱粉色的蓬帕杜夫人而得名,尽显洛可可风格的华丽与精巧。

蓬帕杜夫人肖像画,由弗朗索瓦·布歇创作

图/Harvard Art Museums

在当时的欧洲,粉色是一种物以稀为贵的颜色,常被用来区分阶级。欧洲的贵族和资产阶级,无论男女,都偏爱淡淡的粉色。

“在18世纪,男性穿粉色丝绸绣花西装,也是绝对阳刚的。”美国时尚历史学家瓦莱丽·斯蒂尔博士说。

她主编并参与撰写了《粉色:一种朋克、俏丽、强有力颜色的历史》一书,并策划了同名展览。

粉色之所以无损阳刚之气,是因为它带点红色,而红色被认为是一种“好战”的雄性颜色。

1779年的一幅穿粉色的男性肖像画,由皮埃尔-托马斯·勒克莱尔创作

图/CNN

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工业化发展,染料日趋便宜,粉色也逐渐平民化。

人们转而用粉色来区分年龄,因为粉色一直象征着“健康和青春”。在英文中,“in the pink”的意思是“非常健康”。

“年轻的男性和女性穿粉色,老年的男性和女性则不会这么穿。”服饰历史学家乔·保莱迪在她的书《粉色和蓝色:区分美国男孩和女孩》一书中写道。

那时的男孩女孩,粉粉惹人爱 图/Amaiakids

19世纪晚期,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提出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促使欧美父母开始用颜色来区分孩子的性别。儿童用品的商家也紧跟时代潮流,搞性别营销,来提高产品销量。

但即便如此,粉色也没有立刻成为小女孩的标配。

蓝色和粉色,都是儿童用品常用的颜色,男女通用。有人给男孩用粉色,给女孩用蓝色。有人则恰恰相反。这种情形持续了几十年。

1918年6月,美国婴幼服饰行业杂志《婴儿部门》的一篇评论称:

“广为接受的一条规则是:粉色适合男孩,蓝色适合女孩。原因是粉色是一种更明确、更强烈的颜色,更适合男孩;而蓝色更精致、优美,女孩穿会更漂亮。”

1927年,《时代》周刊调查了全美主要的百货商店,以了解各大城市偏爱的婴儿服饰颜色。

《粉色和蓝色:区分美国男孩和女孩》节选 图/Google Books

结果显示,粉色在男孩和女孩中,依然有着同等的影响力。

在粉色的性别属性上,美国的社会调查、商品目录和新闻报道多年没有定论。这种现象延续到了20世纪50年代。

粉色的“女性化”

在欧美历史上,粉色的“女性化”,是个相当缓慢的过程。

大约从19世纪中期起,西方男性逐渐偏爱颜色深沉、黯淡的服饰。明亮柔和的颜色被留给了女性。

从那时开始,粉色成为一种精致、轻柔的象征。

因为类似于裸露的肤色,粉色也慢慢有了情色的意味。在文学艺术中,粉色的性诱惑总是和女性身体联系在一起。粉色的女性内衣也愈加普遍。

1880年代的一款美国粉色束身衣 图/CNN

到了19世纪末,随着技术的进步,更加明亮、耀眼的粉色种类也被开发出来。许多性工作者选择穿粉色,人们因此加深了“粉色轻佻且庸俗”的成见。

20世纪的头20年里,法国女装设计师保罗·波烈丰富了女裙的粉色种类:有纯美的淡粉,也有鲜明的樱桃粉、珊瑚粉、玫瑰粉——这让粉色又回到了高端时尚的领域。

两次世界大战中,女性由于战时需要,意外得以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分工。但二战后,欧美政府希望女性回归家庭。这种强调传统与服从的意识形态延伸到时尚界,服饰愈加凸显男女性别的区分。

媒体和商家借机将粉色和女性挂钩,大肆宣传,在之后的几十年内,固化了“女孩穿粉色、男孩穿蓝色”的刻板印象。

一些女性名人也加速了这些刻板印象的构建。比如美国战后的第一夫人玛米·艾森豪威尔。

1953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在总统就职典礼上,他的夫人玛米·艾森豪威尔身着一袭镶满水钻的粉色晚礼服亮相。

玛米·艾森豪威尔 图/The White House Historical

玛米超爱粉色。当时的新闻标题也常把她和粉色联系在一起。粉色甚至被称为“玛米粉”。

与此同时,玛米接受采访时,给自己的定位是:“艾克治理国家,我翻煎猪排。”

被第一夫人“翻牌”的粉色于是更加流行,成为“贤淑”的女人该穿的颜色。就这样,粉色被当成道具,将女性推回家庭,做“贤淑”的事。

对此,时尚历史学家瓦莱丽·斯蒂尔评论道:

“社会决定颜色的含义。当那种(女孩穿粉色、男孩穿蓝色)的特定区分被树立起来后,人们也强化了一种见解:粉色不重要,因为它和女性联系在一起,而女性长久以来是被轻视的。”

2015年,一项“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全球性调查显示,蓝色完胜粉色

图/YouGov

粉色被女性化的过程,也是它被污名化的过程。直到如今,仍有不少人将粉色和肤浅、懦弱、羞涩、安静等女性刻板印象联系在一起。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包括,美国爱荷华大学男子足球队曾将客队的更衣室刷成粉色,想让对手球员降低竞争欲,结果事与愿违,一些对手反而觉得被羞辱,在球场大开杀戒。

还好,有污名化粉色的人,也就有重新定义粉色的人。

TA们的策略,不是抛弃粉色,而是穿着粉色,做超乎人们想象的事!

《粉色:一种朋克、俏丽、强有力颜色的历史》由瓦莱丽·斯蒂尔博士主编

图/Amazon

从朋克粉到千禧粉:粉色又“变性”了

1955年到1959年,儿童绘本系列《艾露伊斯》在美国出版,大获成功。

女作者凯·汤普森与男画师希拉里·奈特合作,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热爱冒险的小女孩形象。绘本中,艾露伊斯只穿黑白两色。而粉色,是唯一的背景色。

1955年出版的《艾露伊斯》

图/Wikipedia

美国市场营销专家亚当·奥特分析,《艾露伊斯》展现了粉色也可以是顽皮、幽默的:

“粉色并不只意味着时刻保持礼貌,做正确的事。它也意味着保持自然,展现真实的自我。”

1957年,《艾露伊斯》的作者凯·汤普森登上大银幕,在电影《甜姐儿》中扮演一位时尚杂志女编辑。她呼吁下属:“将黑色放逐,让蓝色烧尽……想想粉色吧!”

图/Paramount Pictures

希拉里·奈特回忆,创作绘本时,他们并没有预料到粉色的激励作用。但结果是,粉色的确激励了许多小女孩。他这样评论凯·汤普森的表演:

大家都知道艾露伊斯和(书中的)粉色。那本书是个巨大的成功。那种颜色也是巨大的成功。所以,她才会(在电影中)说:“粉色!”

《艾露伊斯》之后,丰富了粉色定义的女性和男性数不胜数。

1963年,唐娜·梅·米姆斯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赛车俱乐部大赛冠军的女性职业车手。她的外号是“粉红女郎”。她有粉色的头盔、制服、赛车。赛车尾部还有一个显眼的标语:“想想粉色吧(Think Pink)”。

图/Primotipo.com

1980年代,朋克乐队雷蒙斯、性手枪等在专辑封面用上抢眼的“超粉”(Ultrapink)色调,宣示着粉色和叛逆精神毫无冲突。

图/Pinterest

1990年,麦当娜穿着让·保罗·高提耶设计的粉色圆锥形罩杯紧身胸衣,出现在《金发雄心》世界巡演舞台上。

图/Pinterest

摇滚歌手艾蕾莎·贝丝·摩儿索性给自己取了个“P!nk”(粉红佳人)的艺名。出道25年,唱作俱佳的她善于在作品中表达对女权议题的关注,对性向平权的支持,还有积极正面的性态度。

2018年,歌手加奈儿·梦奈在“PYNK”的音乐录影带中,穿上象征阴道(这也是“pink”在俚语中的意思之一)的粉色裙裤。她在歌中重新定义了女性和情色的关系。

男权社会喜欢给女性身体设定“保质期限”,梦奈却暗示:女性的性魅力可以是永恒的。

图/Giphy

粉色和性少数人士的关系也发生了质变。德国纳粹曾强迫男同性恋者佩戴粉色三角形的徽章。如今,荷兰、英国、法国、爱尔兰等已自豪地将粉色用在争取性向平权的社会运动中。

在印度,粉色素来男女皆宜。近年来,民间女子自助团体“粉红帮”(Gulabi Gang)备受赞誉。这个团体成员有男有女,但以女性为主。成员们不歧视任何性别和种姓,在反对家暴、童婚、政府不作为等方面所向披靡。

图/Al Jazeera

在上一个十年里,千禧粉风靡全球。柔和、中性、色调丰富的千禧粉被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时装、家具、建筑、食品、数码产品……千禧粉拒绝单调的性别二分法,反对偏见和压迫。

就在最近,台湾地区还掀起了一股粉色热潮。起因是有小男孩称,自己因为戴了粉色口罩,在学校里被同学歧视。随后,在当地的每日记者会上,疫情指挥中心的五位男性官员们都戴上了粉色口罩。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行动,向大家传达,颜色不分性别,不需要将粉色定义为“男生不能穿戴的颜色”。

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表示被暖到,作为响应,各品牌也在社交媒体上把自家头像换成了粉色。

瓦莱丽·斯蒂尔博士总结粉色的当代内涵时说:

“从它意味新生事物的角度而言,粉色已经具备了黑色的魅力与复杂性。它一旦被理解为一种对所有种族的年轻男女都有感召力的、兼具两性的政治颜色,就没有回头路了。”

回首粉色在欧美国家300年的“变性”史,看似励志,实际上是走了不少没必要的弯路。

无论是用粉色来划分阶级、年龄还是性别,都是等级制度在规训人们,如何通过把自己和他人作比较,来获得快乐。这种建立在歧视之上的快乐,既不人道,也不持久。

如今的粉色,可盐可甜,可直可弯,萌柔骚飒,灵活百搭,已然在流行文化中独树一帜。那不如就让它帮助人们拥抱真我,帮助社会走向公平。

那样,才是真正的快乐。

参考资料:

Pink and Blue: Telling the Boys from the Girls in America(Jo Barraclough Paoletti著)

Refined, rebellious and not just for girls: A cultural history of pink

https://www.cnn.com/style/article/history-of-color-pink/index.html

粉色流行史:曾被认为适合男性,因为看起来“果断、强势”

https://new.qq.com/omn/20190308/20190308B0VGO9.html

A Brief History of the Color Pink

https://www.artsy.net/article/artsy-editorial-history-pink

The surprisingly dark history of the color pink

https://www.fastcompany.com/90243505/the-surprisingly-dark-history-of-the-color-pink

Pink Wasn't Always Girly

https://www.theatlantic.com/sexes/archive/2013/08/pink-wasnt-always-girly/278535/

Why do we associate blue with boys and pink with girls?

https://sites.psu.edu/academy/2015/03/23/why-are-boys-blue-and-girls-pink/

別再說粉色很可愛!它是力量的代表,見證女性力量崛起的顏色

http://202.62.215.18/mobile/tc/diva/fashion/feature/38719?part=2

粉红色究竟意味着什么?

https://cn.nytimes.com/style/20180911/pink-fashion-institute-of-technology-exhibit/

The colorful history of pink

https://www.cbsnews.com/news/the-colorful-history-of-pink/

Pink: The History of a Punk, Pretty, Powerful Color

http://www.fitnyc.edu/museum/exhibitions/pink.php?fbclid=IwAR2ohokO-vdO6QduR3L244rfHEwXkkvA5-4Q5hcIZ6sDQOba_bZSLeDCoDM

Fashion Culture | The History of Pin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HzcGIErsiE&t=1260s

Pink: The History of a Punk, Pretty, Powerful Color | Exhibition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QQs5gDTG8

How did pink become a girly col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aGSYGhUkvM&t=46s

Pink: The History of a Punk, Pretty, Powerful Color | Exhibition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QQs5gDTG8

Donna Mae Mim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nna_Mae_Mims

Gulabi Ga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ulabi_Ga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你不知道的粉色“变性”史:只有猛男才穿粉色

有污名化粉色的人,也就有重新定义粉色的人。

文|橙雨伞公益

前不久,《创造营2020》的学员宿舍曝光:哇呜!粉色如潮水,将你我包围……

有人觉得甜美梦幻,也有人觉得俗气刻板,我则和入选《创造营2019》男团R1SE的周震南发出同样的呼唤:“来,都来看看啊”——

来看看,这档节目能否把粉色用出彩?

毕竟,粉色可是一款叱咤时尚界与女权界的“戏精”色!不了解它那轰轰烈烈的“变性”史,就容易落入俗套。

粉男粉女的年代

如果穿越回18世纪的欧洲办《创造营》,周震南就不必酸了。

男团女团一定都能住进粉色城堡,因为那是当时室内装潢的流行色。

彼时,室内设计师常常推荐富有商业头脑的绅士们用粉色装饰卧室,来营造一种恢复元气、振奋人心的家居氛围,这可太适合天天唱跳到虚脱的爱豆们了!

为了表现壕气,穿越回去的腾讯估计还会为男女练习生们订制同色团服——蓬帕杜粉。这款颜色因钟爱粉色的蓬帕杜夫人而得名,尽显洛可可风格的华丽与精巧。

蓬帕杜夫人肖像画,由弗朗索瓦·布歇创作

图/Harvard Art Museums

在当时的欧洲,粉色是一种物以稀为贵的颜色,常被用来区分阶级。欧洲的贵族和资产阶级,无论男女,都偏爱淡淡的粉色。

“在18世纪,男性穿粉色丝绸绣花西装,也是绝对阳刚的。”美国时尚历史学家瓦莱丽·斯蒂尔博士说。

她主编并参与撰写了《粉色:一种朋克、俏丽、强有力颜色的历史》一书,并策划了同名展览。

粉色之所以无损阳刚之气,是因为它带点红色,而红色被认为是一种“好战”的雄性颜色。

1779年的一幅穿粉色的男性肖像画,由皮埃尔-托马斯·勒克莱尔创作

图/CNN

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工业化发展,染料日趋便宜,粉色也逐渐平民化。

人们转而用粉色来区分年龄,因为粉色一直象征着“健康和青春”。在英文中,“in the pink”的意思是“非常健康”。

“年轻的男性和女性穿粉色,老年的男性和女性则不会这么穿。”服饰历史学家乔·保莱迪在她的书《粉色和蓝色:区分美国男孩和女孩》一书中写道。

那时的男孩女孩,粉粉惹人爱 图/Amaiakids

19世纪晚期,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提出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促使欧美父母开始用颜色来区分孩子的性别。儿童用品的商家也紧跟时代潮流,搞性别营销,来提高产品销量。

但即便如此,粉色也没有立刻成为小女孩的标配。

蓝色和粉色,都是儿童用品常用的颜色,男女通用。有人给男孩用粉色,给女孩用蓝色。有人则恰恰相反。这种情形持续了几十年。

1918年6月,美国婴幼服饰行业杂志《婴儿部门》的一篇评论称:

“广为接受的一条规则是:粉色适合男孩,蓝色适合女孩。原因是粉色是一种更明确、更强烈的颜色,更适合男孩;而蓝色更精致、优美,女孩穿会更漂亮。”

1927年,《时代》周刊调查了全美主要的百货商店,以了解各大城市偏爱的婴儿服饰颜色。

《粉色和蓝色:区分美国男孩和女孩》节选 图/Google Books

结果显示,粉色在男孩和女孩中,依然有着同等的影响力。

在粉色的性别属性上,美国的社会调查、商品目录和新闻报道多年没有定论。这种现象延续到了20世纪50年代。

粉色的“女性化”

在欧美历史上,粉色的“女性化”,是个相当缓慢的过程。

大约从19世纪中期起,西方男性逐渐偏爱颜色深沉、黯淡的服饰。明亮柔和的颜色被留给了女性。

从那时开始,粉色成为一种精致、轻柔的象征。

因为类似于裸露的肤色,粉色也慢慢有了情色的意味。在文学艺术中,粉色的性诱惑总是和女性身体联系在一起。粉色的女性内衣也愈加普遍。

1880年代的一款美国粉色束身衣 图/CNN

到了19世纪末,随着技术的进步,更加明亮、耀眼的粉色种类也被开发出来。许多性工作者选择穿粉色,人们因此加深了“粉色轻佻且庸俗”的成见。

20世纪的头20年里,法国女装设计师保罗·波烈丰富了女裙的粉色种类:有纯美的淡粉,也有鲜明的樱桃粉、珊瑚粉、玫瑰粉——这让粉色又回到了高端时尚的领域。

两次世界大战中,女性由于战时需要,意外得以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分工。但二战后,欧美政府希望女性回归家庭。这种强调传统与服从的意识形态延伸到时尚界,服饰愈加凸显男女性别的区分。

媒体和商家借机将粉色和女性挂钩,大肆宣传,在之后的几十年内,固化了“女孩穿粉色、男孩穿蓝色”的刻板印象。

一些女性名人也加速了这些刻板印象的构建。比如美国战后的第一夫人玛米·艾森豪威尔。

1953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在总统就职典礼上,他的夫人玛米·艾森豪威尔身着一袭镶满水钻的粉色晚礼服亮相。

玛米·艾森豪威尔 图/The White House Historical

玛米超爱粉色。当时的新闻标题也常把她和粉色联系在一起。粉色甚至被称为“玛米粉”。

与此同时,玛米接受采访时,给自己的定位是:“艾克治理国家,我翻煎猪排。”

被第一夫人“翻牌”的粉色于是更加流行,成为“贤淑”的女人该穿的颜色。就这样,粉色被当成道具,将女性推回家庭,做“贤淑”的事。

对此,时尚历史学家瓦莱丽·斯蒂尔评论道:

“社会决定颜色的含义。当那种(女孩穿粉色、男孩穿蓝色)的特定区分被树立起来后,人们也强化了一种见解:粉色不重要,因为它和女性联系在一起,而女性长久以来是被轻视的。”

2015年,一项“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全球性调查显示,蓝色完胜粉色

图/YouGov

粉色被女性化的过程,也是它被污名化的过程。直到如今,仍有不少人将粉色和肤浅、懦弱、羞涩、安静等女性刻板印象联系在一起。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包括,美国爱荷华大学男子足球队曾将客队的更衣室刷成粉色,想让对手球员降低竞争欲,结果事与愿违,一些对手反而觉得被羞辱,在球场大开杀戒。

还好,有污名化粉色的人,也就有重新定义粉色的人。

TA们的策略,不是抛弃粉色,而是穿着粉色,做超乎人们想象的事!

《粉色:一种朋克、俏丽、强有力颜色的历史》由瓦莱丽·斯蒂尔博士主编

图/Amazon

从朋克粉到千禧粉:粉色又“变性”了

1955年到1959年,儿童绘本系列《艾露伊斯》在美国出版,大获成功。

女作者凯·汤普森与男画师希拉里·奈特合作,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热爱冒险的小女孩形象。绘本中,艾露伊斯只穿黑白两色。而粉色,是唯一的背景色。

1955年出版的《艾露伊斯》

图/Wikipedia

美国市场营销专家亚当·奥特分析,《艾露伊斯》展现了粉色也可以是顽皮、幽默的:

“粉色并不只意味着时刻保持礼貌,做正确的事。它也意味着保持自然,展现真实的自我。”

1957年,《艾露伊斯》的作者凯·汤普森登上大银幕,在电影《甜姐儿》中扮演一位时尚杂志女编辑。她呼吁下属:“将黑色放逐,让蓝色烧尽……想想粉色吧!”

图/Paramount Pictures

希拉里·奈特回忆,创作绘本时,他们并没有预料到粉色的激励作用。但结果是,粉色的确激励了许多小女孩。他这样评论凯·汤普森的表演:

大家都知道艾露伊斯和(书中的)粉色。那本书是个巨大的成功。那种颜色也是巨大的成功。所以,她才会(在电影中)说:“粉色!”

《艾露伊斯》之后,丰富了粉色定义的女性和男性数不胜数。

1963年,唐娜·梅·米姆斯成为第一位获得美国赛车俱乐部大赛冠军的女性职业车手。她的外号是“粉红女郎”。她有粉色的头盔、制服、赛车。赛车尾部还有一个显眼的标语:“想想粉色吧(Think Pink)”。

图/Primotipo.com

1980年代,朋克乐队雷蒙斯、性手枪等在专辑封面用上抢眼的“超粉”(Ultrapink)色调,宣示着粉色和叛逆精神毫无冲突。

图/Pinterest

1990年,麦当娜穿着让·保罗·高提耶设计的粉色圆锥形罩杯紧身胸衣,出现在《金发雄心》世界巡演舞台上。

图/Pinterest

摇滚歌手艾蕾莎·贝丝·摩儿索性给自己取了个“P!nk”(粉红佳人)的艺名。出道25年,唱作俱佳的她善于在作品中表达对女权议题的关注,对性向平权的支持,还有积极正面的性态度。

2018年,歌手加奈儿·梦奈在“PYNK”的音乐录影带中,穿上象征阴道(这也是“pink”在俚语中的意思之一)的粉色裙裤。她在歌中重新定义了女性和情色的关系。

男权社会喜欢给女性身体设定“保质期限”,梦奈却暗示:女性的性魅力可以是永恒的。

图/Giphy

粉色和性少数人士的关系也发生了质变。德国纳粹曾强迫男同性恋者佩戴粉色三角形的徽章。如今,荷兰、英国、法国、爱尔兰等已自豪地将粉色用在争取性向平权的社会运动中。

在印度,粉色素来男女皆宜。近年来,民间女子自助团体“粉红帮”(Gulabi Gang)备受赞誉。这个团体成员有男有女,但以女性为主。成员们不歧视任何性别和种姓,在反对家暴、童婚、政府不作为等方面所向披靡。

图/Al Jazeera

在上一个十年里,千禧粉风靡全球。柔和、中性、色调丰富的千禧粉被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时装、家具、建筑、食品、数码产品……千禧粉拒绝单调的性别二分法,反对偏见和压迫。

就在最近,台湾地区还掀起了一股粉色热潮。起因是有小男孩称,自己因为戴了粉色口罩,在学校里被同学歧视。随后,在当地的每日记者会上,疫情指挥中心的五位男性官员们都戴上了粉色口罩。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行动,向大家传达,颜色不分性别,不需要将粉色定义为“男生不能穿戴的颜色”。

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表示被暖到,作为响应,各品牌也在社交媒体上把自家头像换成了粉色。

瓦莱丽·斯蒂尔博士总结粉色的当代内涵时说:

“从它意味新生事物的角度而言,粉色已经具备了黑色的魅力与复杂性。它一旦被理解为一种对所有种族的年轻男女都有感召力的、兼具两性的政治颜色,就没有回头路了。”

回首粉色在欧美国家300年的“变性”史,看似励志,实际上是走了不少没必要的弯路。

无论是用粉色来划分阶级、年龄还是性别,都是等级制度在规训人们,如何通过把自己和他人作比较,来获得快乐。这种建立在歧视之上的快乐,既不人道,也不持久。

如今的粉色,可盐可甜,可直可弯,萌柔骚飒,灵活百搭,已然在流行文化中独树一帜。那不如就让它帮助人们拥抱真我,帮助社会走向公平。

那样,才是真正的快乐。

参考资料:

Pink and Blue: Telling the Boys from the Girls in America(Jo Barraclough Paoletti著)

Refined, rebellious and not just for girls: A cultural history of pink

https://www.cnn.com/style/article/history-of-color-pink/index.html

粉色流行史:曾被认为适合男性,因为看起来“果断、强势”

https://new.qq.com/omn/20190308/20190308B0VGO9.html

A Brief History of the Color Pink

https://www.artsy.net/article/artsy-editorial-history-pink

The surprisingly dark history of the color pink

https://www.fastcompany.com/90243505/the-surprisingly-dark-history-of-the-color-pink

Pink Wasn't Always Girly

https://www.theatlantic.com/sexes/archive/2013/08/pink-wasnt-always-girly/278535/

Why do we associate blue with boys and pink with girls?

https://sites.psu.edu/academy/2015/03/23/why-are-boys-blue-and-girls-pink/

別再說粉色很可愛!它是力量的代表,見證女性力量崛起的顏色

http://202.62.215.18/mobile/tc/diva/fashion/feature/38719?part=2

粉红色究竟意味着什么?

https://cn.nytimes.com/style/20180911/pink-fashion-institute-of-technology-exhibit/

The colorful history of pink

https://www.cbsnews.com/news/the-colorful-history-of-pink/

Pink: The History of a Punk, Pretty, Powerful Color

http://www.fitnyc.edu/museum/exhibitions/pink.php?fbclid=IwAR2ohokO-vdO6QduR3L244rfHEwXkkvA5-4Q5hcIZ6sDQOba_bZSLeDCoDM

Fashion Culture | The History of Pin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HzcGIErsiE&t=1260s

Pink: The History of a Punk, Pretty, Powerful Color | Exhibition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QQs5gDTG8

How did pink become a girly col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aGSYGhUkvM&t=46s

Pink: The History of a Punk, Pretty, Powerful Color | Exhibition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QQs5gDTG8

Donna Mae Mim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nna_Mae_Mims

Gulabi Ga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ulabi_Ga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