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盈利持续下滑,三只松鼠缘何陷入尴尬境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盈利持续下滑,三只松鼠缘何陷入尴尬境地

增收不增利。

文|营销刘亮亮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消费观念的改变,休闲零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据公开资料显示,三只松鼠成立于2012年2月,宣称是国内第一家定位于纯互联网食品品牌的企业,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等,于2019年7月在深交所上市。

4月9日,被称为“互联网零食第一股”的三只松鼠发布2020 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称,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8亿元至2.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5.76%至28.6%。

据三只松鼠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19年,三只松鼠实现营业收入101.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61%;实现净利润2.5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80%。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三只松鼠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

盈利持续下滑

对于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报盈利下滑,三只松鼠在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的公告中表示,受疫情影响,公司线下业务因客流不足导致营收大幅下降,线上业务因交通因素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销售费用及固定费用摊销攀升,影响一季度净利润。

但实际上刨除疫情原因,三只松鼠的业绩下滑已经持续有一段时间了。

在过去的数年中,三只松鼠的净利润增速一直处于下行区间,2016-2018年,三只松鼠的净利润分别为2.37亿元、3.02亿元和3.0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535.44%、27.7%和0.61%。此前三只松鼠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也显示,三只松鼠净利润下滑严重。

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三只松鼠实现营收22.03亿元,同比增长53.21%,而净利润只实现了2921万元,同比减少50.95%。而四季度的利润下滑则更为严峻,在营收继续上涨达到340.75亿元的同时,却亏损了4521万元。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三只松鼠总处于一种营收高速增长,但盈利却逐渐下滑的态势。

去年前三季度,三只松鼠的营业成本分别为19.17亿元、31.19亿元、47.57亿元,分别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66.80%、69.14%、70.84%,其中销售费用分别是5.51亿元、9.26亿元、14.06亿元。

江湖老刘认为营业成本的居高不下,是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使得三只松鼠整体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疫情只是三只松鼠利润下滑的导火索,如何解决企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红利逐步消失

成长于电商红利时期的三只松鼠,对于电商渠道太过于依赖。

根据官方数据可知,三只松鼠在天猫和京东两个平台上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的80%以上,这种对线上渠道的过度依赖,导致了尽管三只松鼠的平台运营费用支出不断攀升,三只松鼠对此却没有太多议价能力,进而被吞噬利润。

所谓平台运营费是天猫、京东等网购平台向商家收取的佣金,但从2018年起,三只松鼠的平台运营费增长速度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长。

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三只松鼠平台运营费的增速分别为60%和75%,而同期三只松鼠的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6%和39%。

三只松鼠想要提高盈利,无非是从提高营业和减少开支两个方面入手,但这两个选项都不太合适,所以双向困境的尴尬局面共同拉低了三只松鼠毛利率和净利率。

从招股书中数据可知,从2016年到2018的毛利率分别为30.20%、28.92%、28.25%,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为了改善渠道单一的短板,三只松鼠只能加速布局线下门店,想要打破尴尬局面,之前三只松鼠相关负责人曾在采访时表示,2020年三只松鼠投食店目标200-250家,松鼠小店1000家,2025年开店目标是1000家投食店,1万家松鼠小店。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2日,三只松鼠线下店共计414家,其中联盟店303家,直营店111家。其中2019年全年开店328家,显然不及预期,同时线下门店的高成本不仅来自于直营店的高额租金、人力成本,还有对旗下联盟小店的高补贴。

江湖老刘认为面对随着休闲食品竞争日趋白热化,线上的红利已经衰退以及费用逐渐增多的情况,三只松鼠线下布局的经验和模式都不够成熟,在急速扩店的情况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三只松鼠线下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只能重回线上模式,面临高成本的压力。

代工的质量诟病

三只松鼠不断存在的质量诟病,归根结底出现在经营模式问题上,三只松鼠没有自己的品牌工厂。

三只松鼠生产流程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它根据消费者数据研发产品,然后交付代工厂生产,最后再贴上自身的品牌进入销售环节,在整个流程中,三只松鼠只负责研发和营销,生产交付给代工厂,渠道则高度依赖电商平台。

也就是使用OEM模式,简单讲就是企业把传统模式中的生产制造环节外包出去,也可以说是“代工模式”,三只松鼠采用OEM模式之后,省去了生产和采购原材料的费用,企业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研发和生产中就可以了。

根据三只松鼠的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研发费用占比一直较低,分别是0.27%、0.3%、0.49%,而同期的销售费用一直居高不下,分别是20.75%、19.36%、20.86%,两者基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代工模式给三只松鼠带来了短时间内惊人增长的同时,也为三只松鼠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根据公开报道显示,三只松鼠不止一次的登上食品安全质量“黑名单”。

2016年2月,三只松鼠的奶油味瓜子被曝出使用甜蜜素过量,甜蜜素含量实际检出值6.7克每千克,高于规定的6.0克每千克。

2017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三只松鼠”旗下开心果被检测出霉菌超标,其检出值为70 CFU/g,超出国家标准1.8倍,一度陷入轰动一时的“霉菌门”。

江湖老刘认为虽然OEM模式在替三只松鼠省了不少精力的同时,但也使得三只松鼠无法深入到加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失去了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在食品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下,把产品外包装做得再漂亮消费者也不会买单。

总的来说,三只松鼠营收的高增长虽然还在继续,但盈利持续下滑的尴尬局面并没有打破,再加上企业模式存在的弊端,三只松鼠想要在食品行业中保持长久的发展,就要重视对营销规模的偏重和对产品质量的放任问题,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和品牌忠诚度,解决自身的盈利能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三只松鼠

3.9k
  • 零食股又香了?盐津铺子去年净利同比大增67%,拟豪气分红近3亿元
  • 三只松鼠降本增效有了效果,它喊出“重回百亿”的目标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盈利持续下滑,三只松鼠缘何陷入尴尬境地

增收不增利。

文|营销刘亮亮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消费观念的改变,休闲零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据公开资料显示,三只松鼠成立于2012年2月,宣称是国内第一家定位于纯互联网食品品牌的企业,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等,于2019年7月在深交所上市。

4月9日,被称为“互联网零食第一股”的三只松鼠发布2020 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称,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8亿元至2.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5.76%至28.6%。

据三只松鼠公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19年,三只松鼠实现营业收入101.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61%;实现净利润2.5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80%。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三只松鼠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

盈利持续下滑

对于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报盈利下滑,三只松鼠在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的公告中表示,受疫情影响,公司线下业务因客流不足导致营收大幅下降,线上业务因交通因素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销售费用及固定费用摊销攀升,影响一季度净利润。

但实际上刨除疫情原因,三只松鼠的业绩下滑已经持续有一段时间了。

在过去的数年中,三只松鼠的净利润增速一直处于下行区间,2016-2018年,三只松鼠的净利润分别为2.37亿元、3.02亿元和3.0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535.44%、27.7%和0.61%。此前三只松鼠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也显示,三只松鼠净利润下滑严重。

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三只松鼠实现营收22.03亿元,同比增长53.21%,而净利润只实现了2921万元,同比减少50.95%。而四季度的利润下滑则更为严峻,在营收继续上涨达到340.75亿元的同时,却亏损了4521万元。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三只松鼠总处于一种营收高速增长,但盈利却逐渐下滑的态势。

去年前三季度,三只松鼠的营业成本分别为19.17亿元、31.19亿元、47.57亿元,分别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66.80%、69.14%、70.84%,其中销售费用分别是5.51亿元、9.26亿元、14.06亿元。

江湖老刘认为营业成本的居高不下,是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使得三只松鼠整体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疫情只是三只松鼠利润下滑的导火索,如何解决企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红利逐步消失

成长于电商红利时期的三只松鼠,对于电商渠道太过于依赖。

根据官方数据可知,三只松鼠在天猫和京东两个平台上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的80%以上,这种对线上渠道的过度依赖,导致了尽管三只松鼠的平台运营费用支出不断攀升,三只松鼠对此却没有太多议价能力,进而被吞噬利润。

所谓平台运营费是天猫、京东等网购平台向商家收取的佣金,但从2018年起,三只松鼠的平台运营费增长速度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长。

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三只松鼠平台运营费的增速分别为60%和75%,而同期三只松鼠的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6%和39%。

三只松鼠想要提高盈利,无非是从提高营业和减少开支两个方面入手,但这两个选项都不太合适,所以双向困境的尴尬局面共同拉低了三只松鼠毛利率和净利率。

从招股书中数据可知,从2016年到2018的毛利率分别为30.20%、28.92%、28.25%,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为了改善渠道单一的短板,三只松鼠只能加速布局线下门店,想要打破尴尬局面,之前三只松鼠相关负责人曾在采访时表示,2020年三只松鼠投食店目标200-250家,松鼠小店1000家,2025年开店目标是1000家投食店,1万家松鼠小店。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2日,三只松鼠线下店共计414家,其中联盟店303家,直营店111家。其中2019年全年开店328家,显然不及预期,同时线下门店的高成本不仅来自于直营店的高额租金、人力成本,还有对旗下联盟小店的高补贴。

江湖老刘认为面对随着休闲食品竞争日趋白热化,线上的红利已经衰退以及费用逐渐增多的情况,三只松鼠线下布局的经验和模式都不够成熟,在急速扩店的情况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三只松鼠线下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只能重回线上模式,面临高成本的压力。

代工的质量诟病

三只松鼠不断存在的质量诟病,归根结底出现在经营模式问题上,三只松鼠没有自己的品牌工厂。

三只松鼠生产流程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它根据消费者数据研发产品,然后交付代工厂生产,最后再贴上自身的品牌进入销售环节,在整个流程中,三只松鼠只负责研发和营销,生产交付给代工厂,渠道则高度依赖电商平台。

也就是使用OEM模式,简单讲就是企业把传统模式中的生产制造环节外包出去,也可以说是“代工模式”,三只松鼠采用OEM模式之后,省去了生产和采购原材料的费用,企业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研发和生产中就可以了。

根据三只松鼠的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研发费用占比一直较低,分别是0.27%、0.3%、0.49%,而同期的销售费用一直居高不下,分别是20.75%、19.36%、20.86%,两者基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代工模式给三只松鼠带来了短时间内惊人增长的同时,也为三只松鼠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根据公开报道显示,三只松鼠不止一次的登上食品安全质量“黑名单”。

2016年2月,三只松鼠的奶油味瓜子被曝出使用甜蜜素过量,甜蜜素含量实际检出值6.7克每千克,高于规定的6.0克每千克。

2017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三只松鼠”旗下开心果被检测出霉菌超标,其检出值为70 CFU/g,超出国家标准1.8倍,一度陷入轰动一时的“霉菌门”。

江湖老刘认为虽然OEM模式在替三只松鼠省了不少精力的同时,但也使得三只松鼠无法深入到加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失去了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在食品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下,把产品外包装做得再漂亮消费者也不会买单。

总的来说,三只松鼠营收的高增长虽然还在继续,但盈利持续下滑的尴尬局面并没有打破,再加上企业模式存在的弊端,三只松鼠想要在食品行业中保持长久的发展,就要重视对营销规模的偏重和对产品质量的放任问题,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和品牌忠诚度,解决自身的盈利能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