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视频】那个给我写过情书的男孩,后来骂过我最难听的话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视频】那个给我写过情书的男孩,后来骂过我最难听的话

性别暴力是如此隐秘地藏在我们生活的角落中,它形式多变,无孔不入,甚至很多时候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人难以发觉。

文|橙雨伞公益

我们希望,听完这些故事,你能从中收获到勇气,并将这份勇气传递给更多人。

在橙雨伞后台, 编辑们也常常收到读者的留言。有时是留下感受,有时是投稿点评,更多时候,是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故事。

有编辑说,每次回复后,总想着,如果还能给ta们一个温暖的拥抱就好了。

只通过文字,我们可以将“我一直在你的身边”的讯息传达给ta们吗?ta们能从文字回复中获得力量吗?

“不如再来一次‘面对面’吧!”有编辑提议,大家纷纷附议。

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策划:编辑们从留言中选出10个读者故事,在获得授权后,面对摄像头将它们读出来,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一起来看看这些故事吧——

我算是一个小童星吧。因为长相出众,也学习过朗诵和演讲,从小学开始我就经常主持各种活动。

初中的时候很流行传字条,我们每天都会撕一块草稿纸,在上面写字。有吐槽老师的,有八卦的,还有表白的。

有一次为了准备学校的汇报演出,放学后,我和当时的班长一起去他家排练主持词。第二天上午,我在课桌里摸到一张字条,熟悉的字体,写着“婊子”两个大字。

课间休息的时候,班主任特意来班里表扬我和班长,就在她说我们“排练得很用功”时,我听见后排那个男生发出了猥琐的笑声。

他的笑让我想起第一次从他那收到的字条,他用和“婊子”一样丑陋的字迹,写了三两行情书。

直到高中,我都还会收到这种侮辱性质的字条

今年是我成为小学语文老师的第八年,作为学校的年轻骨干教师,我拿过各级优秀课堂的奖项,也受到了很多表扬。但其实我心底一直有个遗憾,想在这里分享出来。

本科刚毕业的时候,我在老家小学实习过一段时间。当时我班上一些孩子跟妈妈的关系很不好,我就布置了一篇《我的妈妈》作文,鼓励他们从旁人的角度评价自己的妈妈。

第二天翻看孩子们交上来的写作本,结果非常令人满意,许多“叛逆”的孩子都重新发现了妈妈的闪光点。

不过有一篇,我还清楚地记得结尾:“我喜欢我的妈妈,可是我的爸爸不喜欢。”

当时我没放在心上,直到几年后读了一些家庭暴力的科普文章,才突然想到,当时写下这个结尾的孩子,或许是一个家暴目睹儿。

后来我经常会想,那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有没有人向她和她妈妈伸出援手,还是都像我一样忽略或者无视掉了。

如果还能再来,我应该会找她聊聊。

放学的孩子们

我想分享第一次在地铁上被性骚扰的经历。一开始我并没有察觉,因为当时地铁上人比较多。直到闺蜜给我使眼色,我才注意到,有一个比我矮的男生几乎完全贴在我的背后。

我挺了挺身子,他也跟着我动了一下。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后背的摩擦,但是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我一动也不敢动,大脑维持了一分钟的空白。

终于有人下站了,我赶紧往左边挪,可那个男人也跟了过来。通过车窗的倒影,我看到他低着头猥琐的样子,突然觉得没那么怕了,于是我说:

“请你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

他依然站在我的身后,但没有再碰我。几分钟后,地铁刚好到站,闺蜜就拉着我下车走了。

那天晚上,我的脑子像失去了控制一样,反复重现我在地铁车窗里看到的画面。我感受到一种痛苦,不是因为遭遇了性骚扰,而是因为,我发现我开始厌恶自己的身体,即使我知道我没有任何错。

那一次的经历让我意识到,教导女性如何处理性骚扰以及如何进行自我修复是不够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犯错者入手。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带着这种贴纸,碰到自己或周围的女性被性骚扰就会拿出来。我多希望这样的贴纸能出现在所有的公共场合。

朋友送我的贴纸

写在最后

阅读这些故事的时候,编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

和异性排练演出,就会被起哄甚至辱骂;

错过一次家暴干预的机会,会成为挥之不去的遗憾;

拥挤的地铁人头攒动,性侵者开始蠢蠢欲动……

一个编辑感叹:性别暴力是如此隐秘地藏在我们生活的角落中,它形式多变,无孔不入,甚至很多时候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人难以发觉。我们都太需要去理解这份暴力在身体、精神、感情、语言上的边界,这样在暴力发生时,才能够第一时间觉察到。

而故事,或许是完成这一目标的最好方式。

相似的经历能够引发共情,并唤起勇气。就让故事成为载体,成为这个时代的“性别暴力知识库”,联结我们,并唤醒更多深陷暴力而不自知的人。

我们也鼓励大家通过表达(不一定是述说)来淡化伤痛,并希望告诉每一个看到视频的人:你经历过的痛,我们都懂。

Say it to stop it,让我们,说出遭遇,制止暴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频】那个给我写过情书的男孩,后来骂过我最难听的话

性别暴力是如此隐秘地藏在我们生活的角落中,它形式多变,无孔不入,甚至很多时候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人难以发觉。

文|橙雨伞公益

我们希望,听完这些故事,你能从中收获到勇气,并将这份勇气传递给更多人。

在橙雨伞后台, 编辑们也常常收到读者的留言。有时是留下感受,有时是投稿点评,更多时候,是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故事。

有编辑说,每次回复后,总想着,如果还能给ta们一个温暖的拥抱就好了。

只通过文字,我们可以将“我一直在你的身边”的讯息传达给ta们吗?ta们能从文字回复中获得力量吗?

“不如再来一次‘面对面’吧!”有编辑提议,大家纷纷附议。

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策划:编辑们从留言中选出10个读者故事,在获得授权后,面对摄像头将它们读出来,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一起来看看这些故事吧——

我算是一个小童星吧。因为长相出众,也学习过朗诵和演讲,从小学开始我就经常主持各种活动。

初中的时候很流行传字条,我们每天都会撕一块草稿纸,在上面写字。有吐槽老师的,有八卦的,还有表白的。

有一次为了准备学校的汇报演出,放学后,我和当时的班长一起去他家排练主持词。第二天上午,我在课桌里摸到一张字条,熟悉的字体,写着“婊子”两个大字。

课间休息的时候,班主任特意来班里表扬我和班长,就在她说我们“排练得很用功”时,我听见后排那个男生发出了猥琐的笑声。

他的笑让我想起第一次从他那收到的字条,他用和“婊子”一样丑陋的字迹,写了三两行情书。

直到高中,我都还会收到这种侮辱性质的字条

今年是我成为小学语文老师的第八年,作为学校的年轻骨干教师,我拿过各级优秀课堂的奖项,也受到了很多表扬。但其实我心底一直有个遗憾,想在这里分享出来。

本科刚毕业的时候,我在老家小学实习过一段时间。当时我班上一些孩子跟妈妈的关系很不好,我就布置了一篇《我的妈妈》作文,鼓励他们从旁人的角度评价自己的妈妈。

第二天翻看孩子们交上来的写作本,结果非常令人满意,许多“叛逆”的孩子都重新发现了妈妈的闪光点。

不过有一篇,我还清楚地记得结尾:“我喜欢我的妈妈,可是我的爸爸不喜欢。”

当时我没放在心上,直到几年后读了一些家庭暴力的科普文章,才突然想到,当时写下这个结尾的孩子,或许是一个家暴目睹儿。

后来我经常会想,那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有没有人向她和她妈妈伸出援手,还是都像我一样忽略或者无视掉了。

如果还能再来,我应该会找她聊聊。

放学的孩子们

我想分享第一次在地铁上被性骚扰的经历。一开始我并没有察觉,因为当时地铁上人比较多。直到闺蜜给我使眼色,我才注意到,有一个比我矮的男生几乎完全贴在我的背后。

我挺了挺身子,他也跟着我动了一下。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后背的摩擦,但是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我一动也不敢动,大脑维持了一分钟的空白。

终于有人下站了,我赶紧往左边挪,可那个男人也跟了过来。通过车窗的倒影,我看到他低着头猥琐的样子,突然觉得没那么怕了,于是我说:

“请你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

他依然站在我的身后,但没有再碰我。几分钟后,地铁刚好到站,闺蜜就拉着我下车走了。

那天晚上,我的脑子像失去了控制一样,反复重现我在地铁车窗里看到的画面。我感受到一种痛苦,不是因为遭遇了性骚扰,而是因为,我发现我开始厌恶自己的身体,即使我知道我没有任何错。

那一次的经历让我意识到,教导女性如何处理性骚扰以及如何进行自我修复是不够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犯错者入手。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带着这种贴纸,碰到自己或周围的女性被性骚扰就会拿出来。我多希望这样的贴纸能出现在所有的公共场合。

朋友送我的贴纸

写在最后

阅读这些故事的时候,编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

和异性排练演出,就会被起哄甚至辱骂;

错过一次家暴干预的机会,会成为挥之不去的遗憾;

拥挤的地铁人头攒动,性侵者开始蠢蠢欲动……

一个编辑感叹:性别暴力是如此隐秘地藏在我们生活的角落中,它形式多变,无孔不入,甚至很多时候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人难以发觉。我们都太需要去理解这份暴力在身体、精神、感情、语言上的边界,这样在暴力发生时,才能够第一时间觉察到。

而故事,或许是完成这一目标的最好方式。

相似的经历能够引发共情,并唤起勇气。就让故事成为载体,成为这个时代的“性别暴力知识库”,联结我们,并唤醒更多深陷暴力而不自知的人。

我们也鼓励大家通过表达(不一定是述说)来淡化伤痛,并希望告诉每一个看到视频的人:你经历过的痛,我们都懂。

Say it to stop it,让我们,说出遭遇,制止暴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