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球已处于“饥饿大流行”边缘,专家:恢复物流是关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球已处于“饥饿大流行”边缘,专家:恢复物流是关键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主任比斯利在当地时间4月21日警告称,全世界正处于“饥饿大流行”(Hunger pandemic)的边缘。

文|时代财经

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已经对全球造成了惨重打击。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逾262万,已有超过18万人死亡。

在确诊和死亡人数攀升的同时,伴随疫情而生的一种新的“病毒”——饥饿,也正在威胁到更多人的生命。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主任比斯利在当地时间4月21日警告称,全世界正处于“饥饿大流行”(Hunger pandemic)的边缘。

尽管全人类已经在解决饥饿问题上奋战多年,但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以下简称为“粮农组织”)2019年的估计,全球每天仍有约21000人死于饥饿或营养不良。该组织在4月21日发布的《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中更指出,全球已有1.35亿人面临饥饿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比斯利警告称,由于疫情的影响,这一数字可能翻倍至2.65亿人。“最糟糕的情况是,我们可能会看到大约有36个国家发生饥荒。更多的人可能死于饥荒,而不是新冠病毒。”

全球已有1.3亿人处于粮食危机中。(图源:粮农组织《2020年粮食危机全球报告》)

对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4月23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指出,短期来看,疫情和粮食安全之间主要产生了四种矛盾:在消费方面,失业人员没有收入买不起粮食,物流中断导致人们买不到粮食,而在生产方面,供应链中断导致农业生产受阻,同时许多农产品由于运不出只能被迫去库存。

“虽然目前粮食储备充足,但现在的去库存可能导致以后的生产恢复缓慢。”因此,鲁政委认为,当务之急是恢复物流。

二战以来最危险的人道主义危机

关于饥荒问题的严重性,由联合国及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组成的“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在4月21日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清晰地描述了全球粮食安全严峻的事实。

在报告所提及的55个粮食危机国家中,2019年有7500万名儿童因饥饿发育迟缓,1700万名儿童处于消瘦状况。

一名妇女在搬运粮食计划署与叙利亚阿拉伯红新月会合作援助的食物。(图源:世界粮食计划署官网)

报告指出,目前世界粮食计划署已经每天向近1亿人提供粮食,而其中有大约3000万人完全依靠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度日。

对此,比斯利强调,如果这3000万人无法获得粮食援助,那么在3个月内平均每天都会有30万人饿死。

粮食计划署首席经济学家侯赛因称:“这些新预测表明了我们所面临的灾难的规模。”

事实上,早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比斯利就曾经发出过警告:今年以来,由于叙利亚和也门的战争、南苏丹的危机以及席卷整个东非的蝗虫群,世界正面临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对此,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孙致陆在4月23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9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自2015年以来,全球食物不足困境的人口数已经连续五年上升,而全球粮食安全状况在总体上也呈恶化趋势。在他看来,今年疫情的发生无疑是雪上加霜。

事实上,疫情导致粮食危机的先例早已有过。最近的一次要数2014年的西非埃博拉疫情——当时的疫情破坏了农业市场供应链,许多农民无法开展种植,销售无门,加上农业劳动力短缺,导致粮食生产也受到影响。

因此,粮农组织认为,2014年埃博拉疫情带来了一个明确的教训:即便健康需求已成为迫切的问题,也绝不能忽视生计或粮食安全保障。

然而更可怕的是,饥荒和疫情还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粮农组织在4月20日的一份报告指出,许多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依靠农业生产、季节性农业工作、渔业或畜牧业为生。而如今疫情破坏了粮食供应链,许多人的生计无法维持,他们可能不得不变卖牲畜或渔船来换取现金,或是把所有种子都用作口粮,而不再留种用于播种,造成长期的粮食供应的不足。

不仅如此,这些弱势群体还可能不得不放弃在本地的生计,前往其他地方求助乞讨,刺激了人口的流动,导致疫情进一步蔓延。

在也门获得粮农组织支持的Alhudaidah Alzaydiah地区,人们聚集在一起,为牛、羊等牲畜接种疫苗。(图源:粮农组织官网)

而因为当地民众早已处于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和易感染疾病的状况,构成危险的恶性循环,导致更多的人口变得更为虚弱、更易感染病毒。因此,在尼日利亚东北部,南苏丹,叙利亚和也门拥挤的难民营可能将成为各种传染病的沃土。

“我们需要为这种疾病的第二波和第三波做好准备。人们正在失去生计和收入,与此同时,供应链也遭到破坏。在世界范围内,饥饿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增加。”侯赛因说。

与此同时,这种恶性循环在城市地区也有可能出现。

侯赛因指出,在城市里人们依赖市场购买食物,因此更容易受到价格波动和潜在供应问题的影响。“由于长期隔离,大批的日薪工人和临时工人得不到收入,容易遭受贫困和饥饿。”

此外,由于聚集和不卫生的条件,城市中的贫民窟也尤其容易受到影响。

对此,孙致陆指出,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比如向低收入人群派发现金或消费券。但对于那些没有足够的财政能力来启动大规模救助的贫穷国家而言,他们最大的希望可能就是国际社会的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都有这种针对不发达国家的援助项目。”

疫情防控与贸易物流可以共存

在北京时间4月21日晚结束的G20农业部长级特别会议上,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银行和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指出,当前世界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在此次会议公报中,G20国家承诺合作保障全球粮食流通,不对人道主义援助用途的非商业采购实施出口限制或征收临时税。

但由于粮食总体上供不应求,粮农组织的3月平均全球粮食价格指数比2月下跌4.3%,已连续三个月下跌。

对此,孙致陆指出,回顾以往的粮食危机都是由于供给不足而产生的情况,但这次的关键无疑是物流问题。“所以G20的此次表态也是在呼吁各国恢复理性,完全没有必要对粮食实行出口限制。”

侯赛因此前也曾表示,无论发生任何事情,商业贸易都必须继续畅通无阻,否则连人道主义的工作都将无法进行。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俄罗斯、越南、泰国、柬埔寨等13个国家先后出台了限制农产品和食品出口的政策,但也有一部分国家在后来取消了出口限制,如越南和罗马尼亚等。

事实上,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粮食生产国在发生食品供应危机时有权暂停出口。

但鉴于多国几乎同时出台限制出口措施,世贸组织、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也曾在3月底发表联合声明,呼吁不要采取过度的限制措施。

孙致陆认为,人们对疫情有一个认知逐渐加深的过程,即使是现在,也只是摸索到了一个相对有效的控制疫情的方法。“因此在疫情初期,谁也不了解这种病毒的威力的时候,许多国家由于恐慌和经验不足采取了一些较为苛刻甚至极端的检疫要求是情有可原的。”

但孙致陆强调,许多国家在2月份中国疫情爆发期间对始发地为中国的货物和人员实行了“一刀切”的限制政策,造成了交货延迟,许多保质期短、保鲜要求高的农产品损失尤为严重。“历史经验证明,这种贸易限制往往难以产生积极作用,越是在这种特殊时期,贸易限制越会将其带入死胡同。”

虽然为了防控疫情而中断物流似乎是一个正当理由,但鲁政委认为,随着许多国家或地区医疗物资的到位,人们对疫情防护知识的增加,控制疫情的措施仍有精细化的空间,在他看来,疫情防控可以与贸易物流的恢复共存。

鲁政委以中欧班列为例向时代财经分析指出,以前的中欧班列经常被人诟病回程空载,但近年来货物满载率越逐年上升,增长很快,值得借鉴。“实际上,即使是在疫情期间,如果和客运分开的话,这种高度机械化、不依赖过多人力的纯货运方式,在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方面可能是很低的。病毒离开了人体存活不了太久,即使出于慎重考虑,将货物隔离14天也能大大缓解物流中断的影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球已处于“饥饿大流行”边缘,专家:恢复物流是关键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主任比斯利在当地时间4月21日警告称,全世界正处于“饥饿大流行”(Hunger pandemic)的边缘。

文|时代财经

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已经对全球造成了惨重打击。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逾262万,已有超过18万人死亡。

在确诊和死亡人数攀升的同时,伴随疫情而生的一种新的“病毒”——饥饿,也正在威胁到更多人的生命。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主任比斯利在当地时间4月21日警告称,全世界正处于“饥饿大流行”(Hunger pandemic)的边缘。

尽管全人类已经在解决饥饿问题上奋战多年,但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以下简称为“粮农组织”)2019年的估计,全球每天仍有约21000人死于饥饿或营养不良。该组织在4月21日发布的《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中更指出,全球已有1.35亿人面临饥饿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比斯利警告称,由于疫情的影响,这一数字可能翻倍至2.65亿人。“最糟糕的情况是,我们可能会看到大约有36个国家发生饥荒。更多的人可能死于饥荒,而不是新冠病毒。”

全球已有1.3亿人处于粮食危机中。(图源:粮农组织《2020年粮食危机全球报告》)

对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4月23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指出,短期来看,疫情和粮食安全之间主要产生了四种矛盾:在消费方面,失业人员没有收入买不起粮食,物流中断导致人们买不到粮食,而在生产方面,供应链中断导致农业生产受阻,同时许多农产品由于运不出只能被迫去库存。

“虽然目前粮食储备充足,但现在的去库存可能导致以后的生产恢复缓慢。”因此,鲁政委认为,当务之急是恢复物流。

二战以来最危险的人道主义危机

关于饥荒问题的严重性,由联合国及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组成的“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在4月21日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清晰地描述了全球粮食安全严峻的事实。

在报告所提及的55个粮食危机国家中,2019年有7500万名儿童因饥饿发育迟缓,1700万名儿童处于消瘦状况。

一名妇女在搬运粮食计划署与叙利亚阿拉伯红新月会合作援助的食物。(图源:世界粮食计划署官网)

报告指出,目前世界粮食计划署已经每天向近1亿人提供粮食,而其中有大约3000万人完全依靠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度日。

对此,比斯利强调,如果这3000万人无法获得粮食援助,那么在3个月内平均每天都会有30万人饿死。

粮食计划署首席经济学家侯赛因称:“这些新预测表明了我们所面临的灾难的规模。”

事实上,早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比斯利就曾经发出过警告:今年以来,由于叙利亚和也门的战争、南苏丹的危机以及席卷整个东非的蝗虫群,世界正面临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对此,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孙致陆在4月23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9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自2015年以来,全球食物不足困境的人口数已经连续五年上升,而全球粮食安全状况在总体上也呈恶化趋势。在他看来,今年疫情的发生无疑是雪上加霜。

事实上,疫情导致粮食危机的先例早已有过。最近的一次要数2014年的西非埃博拉疫情——当时的疫情破坏了农业市场供应链,许多农民无法开展种植,销售无门,加上农业劳动力短缺,导致粮食生产也受到影响。

因此,粮农组织认为,2014年埃博拉疫情带来了一个明确的教训:即便健康需求已成为迫切的问题,也绝不能忽视生计或粮食安全保障。

然而更可怕的是,饥荒和疫情还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粮农组织在4月20日的一份报告指出,许多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依靠农业生产、季节性农业工作、渔业或畜牧业为生。而如今疫情破坏了粮食供应链,许多人的生计无法维持,他们可能不得不变卖牲畜或渔船来换取现金,或是把所有种子都用作口粮,而不再留种用于播种,造成长期的粮食供应的不足。

不仅如此,这些弱势群体还可能不得不放弃在本地的生计,前往其他地方求助乞讨,刺激了人口的流动,导致疫情进一步蔓延。

在也门获得粮农组织支持的Alhudaidah Alzaydiah地区,人们聚集在一起,为牛、羊等牲畜接种疫苗。(图源:粮农组织官网)

而因为当地民众早已处于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和易感染疾病的状况,构成危险的恶性循环,导致更多的人口变得更为虚弱、更易感染病毒。因此,在尼日利亚东北部,南苏丹,叙利亚和也门拥挤的难民营可能将成为各种传染病的沃土。

“我们需要为这种疾病的第二波和第三波做好准备。人们正在失去生计和收入,与此同时,供应链也遭到破坏。在世界范围内,饥饿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增加。”侯赛因说。

与此同时,这种恶性循环在城市地区也有可能出现。

侯赛因指出,在城市里人们依赖市场购买食物,因此更容易受到价格波动和潜在供应问题的影响。“由于长期隔离,大批的日薪工人和临时工人得不到收入,容易遭受贫困和饥饿。”

此外,由于聚集和不卫生的条件,城市中的贫民窟也尤其容易受到影响。

对此,孙致陆指出,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比如向低收入人群派发现金或消费券。但对于那些没有足够的财政能力来启动大规模救助的贫穷国家而言,他们最大的希望可能就是国际社会的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都有这种针对不发达国家的援助项目。”

疫情防控与贸易物流可以共存

在北京时间4月21日晚结束的G20农业部长级特别会议上,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银行和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指出,当前世界粮食市场供应充足。

在此次会议公报中,G20国家承诺合作保障全球粮食流通,不对人道主义援助用途的非商业采购实施出口限制或征收临时税。

但由于粮食总体上供不应求,粮农组织的3月平均全球粮食价格指数比2月下跌4.3%,已连续三个月下跌。

对此,孙致陆指出,回顾以往的粮食危机都是由于供给不足而产生的情况,但这次的关键无疑是物流问题。“所以G20的此次表态也是在呼吁各国恢复理性,完全没有必要对粮食实行出口限制。”

侯赛因此前也曾表示,无论发生任何事情,商业贸易都必须继续畅通无阻,否则连人道主义的工作都将无法进行。

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俄罗斯、越南、泰国、柬埔寨等13个国家先后出台了限制农产品和食品出口的政策,但也有一部分国家在后来取消了出口限制,如越南和罗马尼亚等。

事实上,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粮食生产国在发生食品供应危机时有权暂停出口。

但鉴于多国几乎同时出台限制出口措施,世贸组织、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也曾在3月底发表联合声明,呼吁不要采取过度的限制措施。

孙致陆认为,人们对疫情有一个认知逐渐加深的过程,即使是现在,也只是摸索到了一个相对有效的控制疫情的方法。“因此在疫情初期,谁也不了解这种病毒的威力的时候,许多国家由于恐慌和经验不足采取了一些较为苛刻甚至极端的检疫要求是情有可原的。”

但孙致陆强调,许多国家在2月份中国疫情爆发期间对始发地为中国的货物和人员实行了“一刀切”的限制政策,造成了交货延迟,许多保质期短、保鲜要求高的农产品损失尤为严重。“历史经验证明,这种贸易限制往往难以产生积极作用,越是在这种特殊时期,贸易限制越会将其带入死胡同。”

虽然为了防控疫情而中断物流似乎是一个正当理由,但鲁政委认为,随着许多国家或地区医疗物资的到位,人们对疫情防护知识的增加,控制疫情的措施仍有精细化的空间,在他看来,疫情防控可以与贸易物流的恢复共存。

鲁政委以中欧班列为例向时代财经分析指出,以前的中欧班列经常被人诟病回程空载,但近年来货物满载率越逐年上升,增长很快,值得借鉴。“实际上,即使是在疫情期间,如果和客运分开的话,这种高度机械化、不依赖过多人力的纯货运方式,在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方面可能是很低的。病毒离开了人体存活不了太久,即使出于慎重考虑,将货物隔离14天也能大大缓解物流中断的影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