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防疫下半场,健康码的价值远不止“外防输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防疫下半场,健康码的价值远不止“外防输入”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除此之外,健康码也在社会治理领域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文|中外管理杂志 刘士才 刘丹军

责编|史亚娟

想象一下,你的工作生活要依赖于一个手机App上的健康码。离开家,乘地铁,踏进写字楼,迈入咖啡馆……你能否顺利进入这些场所,取决于屏幕上显示的颜色——绿色:一路通行;黄色或红色:禁止进入。

从2月初为防控新冠疫情而在全国各地陆续推出的绿、黄、红三色健康码,如今已成为大多数国人和在华外国人境内通勤的必备。尽管政府尚未强制执行对应的健康法规,但目前在绝大多数城市,没有健康码的人,想在公共场所畅通无阻,简直难上加难。

时至四月下旬,中国的防疫攻坚进入下半场,疫后复苏成为重要落脚点。基于技术驱动的健康码,其实可以挖掘更多的场景应用价值,进而在社会治理和商业运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防疫下半场,从“终端防控”切换到“渠道防控”

疫情上半场,“抗疫”工作之所以卓有成效,主要在于做到了三点:1、严密的防控体系;2、有力的救治手段;3、防控和救治的紧密配合。

如今,随着国内疫情趋于稳定,我们亟需快速切换至新的防控方式上来,让生产生活秩序早日回归正轨。

借用商业词汇来描述,疫情初期我们采用的是一种“终端”防控方式,而现在,则要快速调整至“渠道”防控上来。因为,卡住了感染“渠道”,就在一定程度上守护住了社会活动的“终端”,进而为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腾挪出宝贵空间。

此时,感染风险进行识别和区分管理的健康码,就发挥了关键性支持作用。

它通过对每个人进行感染风险识别,以便进行区分管理。用以进行感染风险识别和区分的依据包括:个人实时活动轨迹信息、共同居住人员信息、自申报身体状态信息,以及就医检测信息等等。其中,个人实时活动轨迹信息,既来自交通旅行等大数据,也有个人出入各公共场所通过扫码载入的实时位置信息。

2、境外人员绝不能“脱码”,是“外防输入”重要一步

国家卫建委的最新消息显示:截至4月17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200万例,中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增大。防疫下半场,健康码对海外疫情输入风险的管控,无疑更具现实意义。

首先,从入境检查环节就需将入境人员纳入国内防疫健康码系统。即:海关将所有入境人员填报的资料数据,包括入境交通旅行数据、医疗检测隔离资料数据等,第一时间与其在国内新建的个人健康码进行关联,便于对其在华的一切公共出行进行持续追踪与管理。

其次,各地疫情管理机构,一旦发现境外人员“脱码”,就要及时从来源检查、防疫流程补齐,以及必要的疏漏过程追踪三个方面,建立相应流程管控机制。

3、健康码必将引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

健康码本质上是一次大数据的社会应用尝试,但在后疫情时代,健康码将具有更多场景应用功能,进而在社会治理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健康码本身也开始向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转身”。

比如:健康码正在衍生出一些常态化的服务功能,分别融入到当地诊疗卡、医保卡、电子健康卡等其他卡证当中。

杭州已实现健康码与市民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的互联互通。通过健康码,杭州市民可以完成挂号、就诊、检验检查、取药等一系列行为;而在广东的一些城市,健康码小程序也逐步开通了口罩预约等便民服务。

不过,要让健康码在大数据健康管理中发挥更大能效,还存在绊脚石——由于个人大数据健康管理需要全面的信息共享,那么在共享数据的过程中,如何确保个人数据的安全性,防止个人信息泄漏,是令人头疼的问题。而且,健康码抓取的信息越丰富、宽泛,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风险就越高。

因此,健康码大数据应用的发展方向,必将引入区块链方式作为底层技术。

因为,区块链数据的形成与存在方式,天然地为信任和共享而生。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健康码多数据源之间的共享信息和信息验证,在“链上”公共可信账本上记录完整的验证信息,并由“链上”的智能合约计算和生成健康验证结果,这样便可以有效保证健康码出示结果的信息可信度。

更为重要的,在链上还可以采用隐私保护技术,对于运营健康码的公司,在非授权状态下仅能获得最终健康状态信息,而无法获取中间过程的信息。

事实上,区块链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坊间就一直围绕“是公链发展快还是私链发展快”争论不休。这次疫情中健康码的出台,无疑让更多人看到了区块链在公链领域的实际场景价值,接下来也势必加快其在公共服务与管理领域落地的进程。

4、疫情后,数字基础建设将迎来投资高潮

对于大数据在商业领域的作用,互联网大佬们有一个一致的论断——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能源”。这个结论乍听起来,很多人会一头雾水。

如今,通过健康码,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一论断。因为,健康码的意义在于精准防控,如果没有健康码的大数据识别,管理者势必会一刀切地限制所有人的社会活动。所以笔者认为: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往往不会直接提供能量,大数据只是一种“能源”,它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更加精准地使用能量,而这个能量,就是深藏于每个人内心的巨大潜能。

另一方面,健康码也让我们看到数字化本身的强大威力。数字化,正在成为继工业化、信息化之后,国际与地区竞争的又一突破口,也将是疫情危机中的市场新机遇。尤其随着资本的入局,数字化将成为后疫情时代提振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正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所说:“此次疫情结束后,数字基础建设将迎来一波投资高潮。”

这一点,国家其实早已布局。自三月份经济逐步复苏以来,“新基建”就成为一个热词。“新基建”可以看作是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为代表的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旨在助推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由此可见,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当前提升数字化能力、加速数字化治理的外部条件已经具备,接下来,如何顺应时势,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抢占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平台,进而在产业升级中跑出“加速度”,就是管理者要思考的重要命题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防疫下半场,健康码的价值远不止“外防输入”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除此之外,健康码也在社会治理领域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文|中外管理杂志 刘士才 刘丹军

责编|史亚娟

想象一下,你的工作生活要依赖于一个手机App上的健康码。离开家,乘地铁,踏进写字楼,迈入咖啡馆……你能否顺利进入这些场所,取决于屏幕上显示的颜色——绿色:一路通行;黄色或红色:禁止进入。

从2月初为防控新冠疫情而在全国各地陆续推出的绿、黄、红三色健康码,如今已成为大多数国人和在华外国人境内通勤的必备。尽管政府尚未强制执行对应的健康法规,但目前在绝大多数城市,没有健康码的人,想在公共场所畅通无阻,简直难上加难。

时至四月下旬,中国的防疫攻坚进入下半场,疫后复苏成为重要落脚点。基于技术驱动的健康码,其实可以挖掘更多的场景应用价值,进而在社会治理和商业运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防疫下半场,从“终端防控”切换到“渠道防控”

疫情上半场,“抗疫”工作之所以卓有成效,主要在于做到了三点:1、严密的防控体系;2、有力的救治手段;3、防控和救治的紧密配合。

如今,随着国内疫情趋于稳定,我们亟需快速切换至新的防控方式上来,让生产生活秩序早日回归正轨。

借用商业词汇来描述,疫情初期我们采用的是一种“终端”防控方式,而现在,则要快速调整至“渠道”防控上来。因为,卡住了感染“渠道”,就在一定程度上守护住了社会活动的“终端”,进而为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腾挪出宝贵空间。

此时,感染风险进行识别和区分管理的健康码,就发挥了关键性支持作用。

它通过对每个人进行感染风险识别,以便进行区分管理。用以进行感染风险识别和区分的依据包括:个人实时活动轨迹信息、共同居住人员信息、自申报身体状态信息,以及就医检测信息等等。其中,个人实时活动轨迹信息,既来自交通旅行等大数据,也有个人出入各公共场所通过扫码载入的实时位置信息。

2、境外人员绝不能“脱码”,是“外防输入”重要一步

国家卫建委的最新消息显示:截至4月17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200万例,中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增大。防疫下半场,健康码对海外疫情输入风险的管控,无疑更具现实意义。

首先,从入境检查环节就需将入境人员纳入国内防疫健康码系统。即:海关将所有入境人员填报的资料数据,包括入境交通旅行数据、医疗检测隔离资料数据等,第一时间与其在国内新建的个人健康码进行关联,便于对其在华的一切公共出行进行持续追踪与管理。

其次,各地疫情管理机构,一旦发现境外人员“脱码”,就要及时从来源检查、防疫流程补齐,以及必要的疏漏过程追踪三个方面,建立相应流程管控机制。

3、健康码必将引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

健康码本质上是一次大数据的社会应用尝试,但在后疫情时代,健康码将具有更多场景应用功能,进而在社会治理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健康码本身也开始向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转身”。

比如:健康码正在衍生出一些常态化的服务功能,分别融入到当地诊疗卡、医保卡、电子健康卡等其他卡证当中。

杭州已实现健康码与市民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的互联互通。通过健康码,杭州市民可以完成挂号、就诊、检验检查、取药等一系列行为;而在广东的一些城市,健康码小程序也逐步开通了口罩预约等便民服务。

不过,要让健康码在大数据健康管理中发挥更大能效,还存在绊脚石——由于个人大数据健康管理需要全面的信息共享,那么在共享数据的过程中,如何确保个人数据的安全性,防止个人信息泄漏,是令人头疼的问题。而且,健康码抓取的信息越丰富、宽泛,个人隐私被泄露的风险就越高。

因此,健康码大数据应用的发展方向,必将引入区块链方式作为底层技术。

因为,区块链数据的形成与存在方式,天然地为信任和共享而生。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健康码多数据源之间的共享信息和信息验证,在“链上”公共可信账本上记录完整的验证信息,并由“链上”的智能合约计算和生成健康验证结果,这样便可以有效保证健康码出示结果的信息可信度。

更为重要的,在链上还可以采用隐私保护技术,对于运营健康码的公司,在非授权状态下仅能获得最终健康状态信息,而无法获取中间过程的信息。

事实上,区块链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坊间就一直围绕“是公链发展快还是私链发展快”争论不休。这次疫情中健康码的出台,无疑让更多人看到了区块链在公链领域的实际场景价值,接下来也势必加快其在公共服务与管理领域落地的进程。

4、疫情后,数字基础建设将迎来投资高潮

对于大数据在商业领域的作用,互联网大佬们有一个一致的论断——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能源”。这个结论乍听起来,很多人会一头雾水。

如今,通过健康码,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一论断。因为,健康码的意义在于精准防控,如果没有健康码的大数据识别,管理者势必会一刀切地限制所有人的社会活动。所以笔者认为: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往往不会直接提供能量,大数据只是一种“能源”,它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更加精准地使用能量,而这个能量,就是深藏于每个人内心的巨大潜能。

另一方面,健康码也让我们看到数字化本身的强大威力。数字化,正在成为继工业化、信息化之后,国际与地区竞争的又一突破口,也将是疫情危机中的市场新机遇。尤其随着资本的入局,数字化将成为后疫情时代提振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正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所说:“此次疫情结束后,数字基础建设将迎来一波投资高潮。”

这一点,国家其实早已布局。自三月份经济逐步复苏以来,“新基建”就成为一个热词。“新基建”可以看作是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为代表的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旨在助推产业的智能化升级。

由此可见,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当前提升数字化能力、加速数字化治理的外部条件已经具备,接下来,如何顺应时势,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抢占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平台,进而在产业升级中跑出“加速度”,就是管理者要思考的重要命题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