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恒大研究院和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0》显示,在2019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上海、深圳、北京位居前三名,上海连续三年排第一位。2019年济南人才吸引力指数39.4,居全国第8位。
较2018年第14名 济南2019年上升至第8名
在排名TOP10中,除了上海、深圳、北京三个城市外,还有广州、杭州、南京、成都、济南、苏州、天津。其中,2016年-2019年广州排名一直保持在第4位;杭州因以电商为代表的产业发展迅速,连续四年稳居第5位;济南也在2019年进入TOP10,由2018年第14位上升至2019年第8位。
据了解,2019年济南人才吸引力指数39.4,人才流入占比2.2%,人才净流入占比0.6%,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2.3%,海归人才流入占比1.7%。
作为省会城市,济南结合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近年来重视人才、创新、产业等发展要素,重点打造了多个产业集群项目,并相继出台人才支持政策,全面加强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为各类优秀人才的流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线城市、海归等各地人才纷纷流入济南
随着北京严控人口、疏解产业,其人口流出比例逐年攀升、人口流出占比明显大于人口流入占比。从去向看,北京人才外流的前十大城市分别为上海、天津、深圳、成都、廊坊、济南、杭州、广州、石家庄、西安,合计占比达42.5%。
与此同时,天津在2016年-2019年的人口流出比例也逐年上升,由2%上升至2.4%。从去向看,天津人才外流的前十大城市分别为北京、深圳、上海、石家庄、廊坊、济南、广州、杭州、重庆、保定,合计占比达54.5%。
统计显示,2018年-2019年应届毕业生、海归、流动人才中的人才流入占比中,济南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排名全国第13位,由2018年的第15位提升2个名次;海归人才流入占比排名全国第14位,由2018年的第15位提升1个名次;流动人才人才流入占比排名全国第11位,由2018年的第14位提升3个名次。综合看来,较2018年相比济南应届毕业生、海归、流动人才人才流入占比排名均分别有所上升。
近些年,城市之间“人才争夺战”开展的可谓是如火如荼。无论是宽松的落户政策,还是优惠的住房政策等,均让各地人才投入比拼进入白热化。
2017年,武汉率先发布了一系列人才引入方针,拉开了城市之间“抢人大战”的序幕;2018年,全国各城市的"抢人大战"全面开启,天津、西安等城市强势入场,很多三四线城市也参加其中;到了2019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仍然在持续升温。进入2020年,目前已累计有近80个城市发布人才政策,仅4月份就有近30个城市跟进,通过无门槛落户、先落户再就业、亲属可投靠等方式,各地相继调整人才吸引的政策。如:
4月8日,南京发布《关于支持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创业十项措施》,指出南京直接落户政策调整本科学历人才年龄限制,从此前的40岁放宽至45岁;4月27日,江北区新政指出将充分发挥自贸区和企业博站平台作用,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后人才。
4月23日,苏州工业园区发布消息称,将针对适用对象,全面打造人才政策“升级版”。其中,人才住房、补贴方面,符合条件的人才可享受购房补贴以及人才组屋、人才优购房、优租房等优先购买、租住的权利;全职工作的顶尖人才按“一事一议”最高可获得500万元购房补贴。
4月28日,浙江省宣布将于5月1日执行新修改的《浙江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此次调整包括父母投靠落户年龄将不受限制,支持孵化器、众创空间、特色小镇等设立集体户,人才公寓、酒店式公寓可以设立集体户。
如此看来,不仅是“人才大战”“抢人争夺战”等声音不绝于耳,各地的人才政策也是琳琅满目。在招才引智方面,济南也在落户政策、优惠买房、购房补贴等方面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
梳理近几年济南的人才政策发现,从应届毕业生到高端人才,从基础的住房补贴到科研补助,政策内容越来越丰富。如,对初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推出了“泉城人才交通卡”,不仅仅让驻济高校毕业生留下,也吸引着更多的省外人才。
人才兴则城市兴,济南在人才政策方面释放了最强红利。然而,人才的流动仅靠落户、补贴等优惠政策,不足以支撑人才的聚集与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以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十大重点产业为主导、具有济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日趋成熟。同时,各类人才在支撑十大千亿级产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新动能等方面也发挥着各自贡献,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可见,人才新政吸引人才,通过产业发展将其转化为竞争力,才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实现人才资源的高效配置。
2017年5月26日,济南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济南人才新政30条”),建立全市人才分层分类体系,按照人才能力水平和业绩贡献,将人才分为国内外顶尖人才(A 类)、国家级领军人才(B 类)、省级领军人才(C 类)、市级领军人才(D 类)、高级人才(E 类)五个层次。实施顶尖人才集聚计划,制定顶尖人才奖励资助实施办法,深化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实施泉城产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深化“泉城学者”建设工程,建立更具活力的省会人才集聚机制。
此后,为落实人才新政,济南又先后出台了《济南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试行)》《济南市引进人才落户实施细则(试行)》《企业新引进研究生租房和生活补贴申请发放实施细则(试行)》《济南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实施细则(试行)》等6个配套实施细则和办法,促进人才政策的红包发挥效益,以此来吸引海内外人才在泉城安居乐居、创新创业。
2017年11月9日,济南出台《关于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政策(试行)》,(以下简称“高校20条”),它是作为落实人才新政30条的重要配套文件。
为支持高校院所“筑巢引凤”,“高校20条”提出对新批准认定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以及省级科技创新基地和一流学科,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200万元补助。对高校与济南市企业联合新设立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分别最高给予30万元的项目资助;对新增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分别最高给予100万元、50万元补助;对高校院所在国际领先的优势学科和技术领域新组建的创新团队每年给予50万元项目资助,连续三年扶持;对新独立组建或与我市企业联合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科技园、协同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载体,分别最高给予100万元后补助支持;对新独立建设或与我市各区(园区)、企业联合共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最高给予100万元支持;对符合条件科研带头人工作室的给予50万元项目资助。
2019年9月2日出台《关于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双创19条”)。双创19条提出,对于符合购房条件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家庭在济购买首套住房,可分别享受15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安居补贴。住房补贴方面,符合条件的重点高层次人才,结合业绩评价层次,可按照三选一方式,享受最高100万元的购房补贴、最长5年的租赁住房补贴、最长免租5年的人才公寓,并享受本地居民同等购房政策。同时,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本科(含)以上学历毕业生,以及驻济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市属事业单位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可享受人才公寓或最长3年租赁住房补贴,其中,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补贴标准分别为每月700元、1000元、1500元。
在落户方面,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四级以上职业资格的人员,凭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明或技术技能资格证明即可落户。具有全日制中专学历(含技工、职业院校毕业学历),按规定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可迁济落户。经济南市人才办认定的各类紧缺急需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社会贡献突出人才及其他各类特殊技能和特殊专业人才均可迁济落户。符合上述条件的,可同时办理配偶及未婚子女随迁。
2020年1月6日,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济南市人才购房补贴申请发放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购房补贴细则”),据了解,本次出台的人才购房补贴细则是济南市有史以来首次针对购房出台的补贴细则,细则试行两年。
根据补贴标准,A类人才〔含在济南市承担国家 (国际)重大战略项目的特殊人才〕实行 “一人一策、一事一议”。B类人才购房补贴标准为购房金额的 50% ,最高100万元; C类人才购房补贴标准为购房金额的50% ,最高70万元; D类人才购房补贴标准为购房金额的50%,最高40万元。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享受一次性购房补贴,补贴额度分别为15万元、10万元。2020年度济南市人才购房补贴申请受理时间为2020年4月16日至5月31日。
除了对高精尖人才进行落户买房优惠及生活补贴外,济南也率先抢占高校毕业生市场,推出“泉城人才交通卡”,该政策适用于2019年起在济南行政区域内就业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一年内均可申请办理,届时可以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地铁,2020年1月1日开始享受这一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50多个城市出台过人才政策。而对于人才引进,济南在政策方面可谓是诚意满满,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高精尖人才,均有相对应的补贴扶持政策,并将落户、租房及购房补贴等细则落地执行。其中,各项人才细则政策的升级不仅擦亮了城市发展的名片,并在城市产业体系日趋成熟下人才资源高效配置,共同走上了发展提升的快车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