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每年学费上万,民办高校和中外合办大学也遇退费争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每年学费上万,民办高校和中外合办大学也遇退费争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指出,疫情期间高校退费事件暴露出的是收费管理和后勤社会化的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柳书琪

疫情对学校的影响还在持续。继国际学校和民办幼儿园传出退费纠纷后,民办大学和中外合办大学也遭遇退费争议。

多位正在民办大学就读的学生告诉界面教育,因疫情期间无法正常开学,他们希望学校能够退还部分费用。据界面教育了解,普通民办大学学费每年约1万余元,住宿费也需数千元。中外合办大学的费用则更高,学费多在每年10万元左右,最高可达17万元。

此外,由于中外合办大学的一部分师生在境外无法确定归期,校方开学日也未公布。据界面教育了解,昆山杜克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已明确本学期不再线下开学,学生们的退费呼声也格外高涨。

微博上有学生表达其退费诉求

不只内地,中国香港地区多所高校学生也在表达退费诉求。据南华早报报道,在香港浸会大学面向1500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中,九成学生希望退回部分学费,目前已有6所公立院校的学生会正在寻求退款。

学生不满

“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负担得起学费。父母工作和收入也受到疫情影响,学生还在上着没有质量的网课,我们觉得校方应该退一部分费用。”就读于安徽某民办大学的凌凡表示,已有学生给学校官方微博留言反映,但尚未得到回应。

就读于某中外合办大学的学生陈逸朝也表示,尽管学校将课程搬至线上,但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只有面授课程6至7成的效果吧。我们班级人数不多,但和老师、同学的互动合作,在线上真的做不到。”他说。

陈逸朝所在学校近日发邮件称,将退还部分住宿费,但学费无法退还。校方表示,技术部门投入大量资金保障线上教学,教师等员工在疫情期间也正常办公,且“学校运行仅靠学费支撑,同类高校均无减免学费的安排”。

目前陈逸朝与其它学生仍在向校方积极反馈退费需求,却并未得到更多回复。

4月10日,教育部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收费有关问题的预警》指出,未开学或未开课的学校不得提前收取学费、未住宿不得提前收取住宿费。已按学年收取的住宿费,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退费办法。

目前,河北、四川、陕西、宁夏、浙江等地已明确出台住宿费退费方案。其中,宁夏、河北、陕西和浙江省要求住宿费每学年按10个月(每学期按5个月)计算,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住宿时间计收费用。四川省则要求学校根据实际住宿时间并综合考虑人员、折旧等成本支出,在春季学期末结算清退。

政策出台后,部分民办大学已开始退还住宿费。西安翻译学院4月30日发布公告称,本学期只收取2个月的住宿费,将向2万余名学生退还3个月住宿费,总退费金额超过1700万元。

昆山杜克大学也在此前提出,可对在校生提供2000美元抵用额度,用于之后的海外学习项目,学生也可选择住宿费退款或延期至下学期。

但仍有学校并未确定退款办法。据南方周末报道,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表示,本学期为保证网课教学顺利,办学成本有所上升,很难退还学费。此外,学生宿舍由国资公司建设运营,因此学校还需与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协商住宿费退还事宜。

学费退款难

针对特殊时期的高校退费争议,江南大学副教授田贤鹏表示,应当分开看待学费和住宿费。“大范围的退还住宿费是很有可能的,但大面积退还学费比较困难,也很难获得支持。”他说。

田贤鹏认为,疫情期间学校仍在保障线上教学,部分教师的教学负担甚至更重,不仅需要备课、录视频,还要进行个别化指导等。“可以说学生与学校的联系并没有中断。而且疫情属于偶然事件,也并非学校主观意愿。”他说。

但田贤鹏也指出,学生在没有住宿的情况下,有权要求退还住宿费,具体金额也需视情况而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也告诉界面教育,学费和住宿费的退费纠纷背后实际涉及到两个问题,学费指向学分收费规范,住宿费则暴露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问题。

他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认为自己花费了教学成本实施线上教学,可以不退费,但教学环境、学生体验均未受认可,因此才滋生学生的不满情绪。而合理的收费方式是按学分收取,且学生在开课后缴纳费用,这样也避免跨学年收费的问题。

对于住宿费纠纷,熊丙奇则认为,高校宿舍与学生之间并非完全的“房东与租客”。他表示,高校出于对寄宿制教育的理解,学生宿舍生活被赋予管理和教育功能,这一方式属于计划管理方式,还未实现社会化。

“但基于租约关系的学生宿舍,其实会更强调提高服务水平,包括给学生宿舍选择权。”他认为,从这次高校退住宿费的争议来看,高校还需进一步思考如何推进后勤社会化,建立更符合高等教育发展、满足学生需要的宿舍管理模式。

(应受访者要求,凌凡、陈逸朝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每年学费上万,民办高校和中外合办大学也遇退费争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指出,疫情期间高校退费事件暴露出的是收费管理和后勤社会化的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柳书琪

疫情对学校的影响还在持续。继国际学校和民办幼儿园传出退费纠纷后,民办大学和中外合办大学也遭遇退费争议。

多位正在民办大学就读的学生告诉界面教育,因疫情期间无法正常开学,他们希望学校能够退还部分费用。据界面教育了解,普通民办大学学费每年约1万余元,住宿费也需数千元。中外合办大学的费用则更高,学费多在每年10万元左右,最高可达17万元。

此外,由于中外合办大学的一部分师生在境外无法确定归期,校方开学日也未公布。据界面教育了解,昆山杜克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已明确本学期不再线下开学,学生们的退费呼声也格外高涨。

微博上有学生表达其退费诉求

不只内地,中国香港地区多所高校学生也在表达退费诉求。据南华早报报道,在香港浸会大学面向1500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中,九成学生希望退回部分学费,目前已有6所公立院校的学生会正在寻求退款。

学生不满

“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负担得起学费。父母工作和收入也受到疫情影响,学生还在上着没有质量的网课,我们觉得校方应该退一部分费用。”就读于安徽某民办大学的凌凡表示,已有学生给学校官方微博留言反映,但尚未得到回应。

就读于某中外合办大学的学生陈逸朝也表示,尽管学校将课程搬至线上,但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只有面授课程6至7成的效果吧。我们班级人数不多,但和老师、同学的互动合作,在线上真的做不到。”他说。

陈逸朝所在学校近日发邮件称,将退还部分住宿费,但学费无法退还。校方表示,技术部门投入大量资金保障线上教学,教师等员工在疫情期间也正常办公,且“学校运行仅靠学费支撑,同类高校均无减免学费的安排”。

目前陈逸朝与其它学生仍在向校方积极反馈退费需求,却并未得到更多回复。

4月10日,教育部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收费有关问题的预警》指出,未开学或未开课的学校不得提前收取学费、未住宿不得提前收取住宿费。已按学年收取的住宿费,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退费办法。

目前,河北、四川、陕西、宁夏、浙江等地已明确出台住宿费退费方案。其中,宁夏、河北、陕西和浙江省要求住宿费每学年按10个月(每学期按5个月)计算,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住宿时间计收费用。四川省则要求学校根据实际住宿时间并综合考虑人员、折旧等成本支出,在春季学期末结算清退。

政策出台后,部分民办大学已开始退还住宿费。西安翻译学院4月30日发布公告称,本学期只收取2个月的住宿费,将向2万余名学生退还3个月住宿费,总退费金额超过1700万元。

昆山杜克大学也在此前提出,可对在校生提供2000美元抵用额度,用于之后的海外学习项目,学生也可选择住宿费退款或延期至下学期。

但仍有学校并未确定退款办法。据南方周末报道,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表示,本学期为保证网课教学顺利,办学成本有所上升,很难退还学费。此外,学生宿舍由国资公司建设运营,因此学校还需与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协商住宿费退还事宜。

学费退款难

针对特殊时期的高校退费争议,江南大学副教授田贤鹏表示,应当分开看待学费和住宿费。“大范围的退还住宿费是很有可能的,但大面积退还学费比较困难,也很难获得支持。”他说。

田贤鹏认为,疫情期间学校仍在保障线上教学,部分教师的教学负担甚至更重,不仅需要备课、录视频,还要进行个别化指导等。“可以说学生与学校的联系并没有中断。而且疫情属于偶然事件,也并非学校主观意愿。”他说。

但田贤鹏也指出,学生在没有住宿的情况下,有权要求退还住宿费,具体金额也需视情况而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理事长熊丙奇也告诉界面教育,学费和住宿费的退费纠纷背后实际涉及到两个问题,学费指向学分收费规范,住宿费则暴露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问题。

他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认为自己花费了教学成本实施线上教学,可以不退费,但教学环境、学生体验均未受认可,因此才滋生学生的不满情绪。而合理的收费方式是按学分收取,且学生在开课后缴纳费用,这样也避免跨学年收费的问题。

对于住宿费纠纷,熊丙奇则认为,高校宿舍与学生之间并非完全的“房东与租客”。他表示,高校出于对寄宿制教育的理解,学生宿舍生活被赋予管理和教育功能,这一方式属于计划管理方式,还未实现社会化。

“但基于租约关系的学生宿舍,其实会更强调提高服务水平,包括给学生宿舍选择权。”他认为,从这次高校退住宿费的争议来看,高校还需进一步思考如何推进后勤社会化,建立更符合高等教育发展、满足学生需要的宿舍管理模式。

(应受访者要求,凌凡、陈逸朝为化名)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