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时代奋斗者|他坚守道口56天:守好身后的两千多万市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时代奋斗者|他坚守道口56天:守好身后的两千多万市民

贯通南北的G2京沪高速长达1262公里,几乎在它最南端的苏沪界花桥道口,是疫情期间车流量最高的入沪高速检查站,平均每天都有超过一万辆汽车计划从这里进入上海。

图片来源:上海市公安局

G2京沪高速是中国第一条全线建成高速公路的国道主干线,长达1262公里,贯通南北。几乎在它最南端的苏沪界花桥道口,是疫情期间车流量最高的入沪高速检查站,平均每天都有超过一万辆汽车计划从这里进入上海。

2020年1月27日14时,是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升级、全市入沪查控关口前移的第一天。下午13时50分,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民警王伟在接到命令后,作为京沪检查站站长,带领9名道口民警和40名辅警前移3公里,来到地处江苏地界的花桥收费口。

当时,除了口罩没有更多专业防护装备,增援力量何时抵达也尚未明确,但10分钟后,他们就要承担起8根车道“逢车必检、逢人必查”的重任。

这个道口原本已经是个废弃的站点,如今从盘点物资到梳理流程,一切都要靠他和其余队员从头规划。从1月26日晚8点开始,王伟一晚上没敢合眼。

这14个小时里他接了327个电话。第二天一早,王伟所接的电话达到了“峰值”。这些电话中,有上级的任务指令,有协同部门的沟通,也有一线民警的报告,王伟的电话号码成为了站里人尽皆知的“热线电话”。

1月27日当天,入沪道口前移后不久,由于人员不足,流程走得也还不熟,上海市9个省际道口都迎来了长时间的连续几公里的拥堵。

道口蓄车区的末端,王伟也称其为“喇叭口”,距离公安查控点约有1公里。 每隔1小时,他都要通过电台确定车流的“尾巴”在哪里。

今年41岁的王伟从警已22年有余,在高速道口更是工作了近10年。一旦车流拥堵变得严重,经验充足的王伟就开着电瓶车赶到一公里外的“喇叭口”,根据实际情况启用应急车道,并引导车辆避免拥堵。

在岗56天,每天工作超过17个小时,王伟每天的微信步数常常破万。

王伟对车辆进行劝导、指引。图片来源:上海市公安局

在合理布局车位、增加蓄车空间的同时,王伟也发挥出一名老交警多年的工作经验。

“正常车辆打左闪,需要复检的打双跳,需要手填二维码的打右闪。”结合花桥道口实际通行情况,王伟独创出一套“打灯法”,以灯光为工作衔接的“暗号”,让车辆通关效率整整提升了一倍,车道内“拖尾”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除此以外,王伟还充分发挥“智慧公安”的赋能作用,利用无人机、高清探头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车流监测、人员筛查,进一步提升查控效能;利用智能识别系统,为防疫物资运输、复工复产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安检保证优先通过;申请协调道口安装无感测温系统,对企业集中包车人员开展无接触测温。

即便道口的各种措施已经十分周密,但总会有些突发事件来考验王伟的随机应变能力。

2月18日深夜1点,蓄车区域内开来了3辆装载超宽的不可拆卸金属货物车辆。由于安检区域没有给超宽车辆通行的通道,车辆进退两难。

经过实地勘查,王伟发现此前封闭的主线车道有通行条件。在核验超宽车辆证件、检查驾驶员的情况后,他迅速集结警力,在车流中快速设置了一条拦截线,并引导这些车辆掉头后,开上高速主线。不到半小时,超限车辆终于顺利有序通过,化解了司机们的困境,也避免了造成拥堵。

安检路段在江苏境内,一旦发生高速上的交通事故,应该由谁来处理?

在长三角一体化防控框架下,王伟与苏州交警密切协作,探索建立两地警方事故快速处理联动机制。一旦发生碰擦事故,由嘉定分局民警先期处置,引导快速撤离至指定区域,由苏州交警后续处理,有效消除因事故引发的交通“梗阻”。

2月下旬,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大潮的到来,返沪车辆从过年期间的每天1万多辆攀升至4万多辆,花桥道口查控队伍也添至近500人,实施“四班两运转”。

每天,站里有240多人共同在道口开展防控工作。大到政策执行、部门联动,小到勤务安排、吃喝拉撒,都需要王伟来牵头协调。增援岗位如何安排?自我防护怎样确保?保障物资如何分发?这些事情王伟连做梦时都在考虑。

王伟为花桥道口道口的队员过生日。图片来源:上海市公安局

在不少年轻志愿者的眼里,比起“站长”,王伟更像 “家长”,每次换岗他都不厌其烦地进行岗前训示,提醒队员做好自我防护。王伟也把这种温度,延续到了工作中。

2月10日下午,在2号车道内有司机和卫健人员发生争执。王伟到场后了解到,一名此前在重点地区出过差的女士想来沪探望自己的女儿,而其因工作原因计划于当夜直接返回苏州,故不愿在上海女儿家中进行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获悉后,王伟耐心解释政策,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赢得了这名女士的理解。“上海的道口查控真严,女儿在上海我很放心。”走之前她还夸赞地对王伟说道。

王伟认为,从严查控并不意味着执行上的僵化教条。“我们防控的是病毒,而不是人。”

“每次在道口看到王站长,心里就感到特别踏实!”90后幼儿园教师王文菁是道口的一名志愿者,她这样评价他。看到王伟每天都坚守在道口,她咬牙坚持,在岗位上一站6个小时才能轮换,还主动值了连续4个夜班。

疫情防控以来,王文菁这样的志愿者来了又走,王伟却始终守着道口。

“老王,你必须回家休息!”2月25日早上8点,外安检站站长朱益龙受嘉定分局党委指令,来到花桥收费口替换王伟轮休。

但朱益龙没想到,直到当天下午2点,王伟才执行了这个回家休息的“任务”。第二天一早,他又已穿戴整齐地出现在岗位上。

“我今天回来吃饭。”“好的,慢慢开车,我帮你留好菜。” 道口防控任务期间,他为数不多的几次回家都是在午夜时分。由于“不回家”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久而久之,他与妻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只有能够回家时,才需要打电话提前告知。否则,就意味着又要在单位里过夜。

为了不打扰家人休息、保护家人安全,即使在寒冷的冬夜,王伟都会在进门前将外衣外裤全部脱下放在车里,并在经过全身消毒后静悄悄地进家门,第二天天不亮又已经上岗了,仿佛没有回来过。

“我最想做的事,就是陪女儿练练书法,为老婆做一顿饭。”王伟说,每天18个小时工作在岗位上,他像“陀螺”一样连轴转,对家人怀着深深的亏欠。

3月21日,上海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下调为二级。

检查车辆95万辆,检查人员体温150万人次,连续“守城”的56天过后,王伟和同事终于可以从江苏撤回上海,回归到G2京沪高速市内道口。两个多月前的车水马龙仿佛还历历在目,曾从这里经过的人们似乎又已经投入自己的生活,像王伟一样的千百个道口交警,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像“滤网”一样筛查着每一个安全隐患,守护着他们身后6340平方公里的城市和2000多万的市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时代奋斗者|他坚守道口56天:守好身后的两千多万市民

贯通南北的G2京沪高速长达1262公里,几乎在它最南端的苏沪界花桥道口,是疫情期间车流量最高的入沪高速检查站,平均每天都有超过一万辆汽车计划从这里进入上海。

图片来源:上海市公安局

G2京沪高速是中国第一条全线建成高速公路的国道主干线,长达1262公里,贯通南北。几乎在它最南端的苏沪界花桥道口,是疫情期间车流量最高的入沪高速检查站,平均每天都有超过一万辆汽车计划从这里进入上海。

2020年1月27日14时,是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升级、全市入沪查控关口前移的第一天。下午13时50分,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民警王伟在接到命令后,作为京沪检查站站长,带领9名道口民警和40名辅警前移3公里,来到地处江苏地界的花桥收费口。

当时,除了口罩没有更多专业防护装备,增援力量何时抵达也尚未明确,但10分钟后,他们就要承担起8根车道“逢车必检、逢人必查”的重任。

这个道口原本已经是个废弃的站点,如今从盘点物资到梳理流程,一切都要靠他和其余队员从头规划。从1月26日晚8点开始,王伟一晚上没敢合眼。

这14个小时里他接了327个电话。第二天一早,王伟所接的电话达到了“峰值”。这些电话中,有上级的任务指令,有协同部门的沟通,也有一线民警的报告,王伟的电话号码成为了站里人尽皆知的“热线电话”。

1月27日当天,入沪道口前移后不久,由于人员不足,流程走得也还不熟,上海市9个省际道口都迎来了长时间的连续几公里的拥堵。

道口蓄车区的末端,王伟也称其为“喇叭口”,距离公安查控点约有1公里。 每隔1小时,他都要通过电台确定车流的“尾巴”在哪里。

今年41岁的王伟从警已22年有余,在高速道口更是工作了近10年。一旦车流拥堵变得严重,经验充足的王伟就开着电瓶车赶到一公里外的“喇叭口”,根据实际情况启用应急车道,并引导车辆避免拥堵。

在岗56天,每天工作超过17个小时,王伟每天的微信步数常常破万。

王伟对车辆进行劝导、指引。图片来源:上海市公安局

在合理布局车位、增加蓄车空间的同时,王伟也发挥出一名老交警多年的工作经验。

“正常车辆打左闪,需要复检的打双跳,需要手填二维码的打右闪。”结合花桥道口实际通行情况,王伟独创出一套“打灯法”,以灯光为工作衔接的“暗号”,让车辆通关效率整整提升了一倍,车道内“拖尾”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除此以外,王伟还充分发挥“智慧公安”的赋能作用,利用无人机、高清探头等高科技手段开展车流监测、人员筛查,进一步提升查控效能;利用智能识别系统,为防疫物资运输、复工复产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安检保证优先通过;申请协调道口安装无感测温系统,对企业集中包车人员开展无接触测温。

即便道口的各种措施已经十分周密,但总会有些突发事件来考验王伟的随机应变能力。

2月18日深夜1点,蓄车区域内开来了3辆装载超宽的不可拆卸金属货物车辆。由于安检区域没有给超宽车辆通行的通道,车辆进退两难。

经过实地勘查,王伟发现此前封闭的主线车道有通行条件。在核验超宽车辆证件、检查驾驶员的情况后,他迅速集结警力,在车流中快速设置了一条拦截线,并引导这些车辆掉头后,开上高速主线。不到半小时,超限车辆终于顺利有序通过,化解了司机们的困境,也避免了造成拥堵。

安检路段在江苏境内,一旦发生高速上的交通事故,应该由谁来处理?

在长三角一体化防控框架下,王伟与苏州交警密切协作,探索建立两地警方事故快速处理联动机制。一旦发生碰擦事故,由嘉定分局民警先期处置,引导快速撤离至指定区域,由苏州交警后续处理,有效消除因事故引发的交通“梗阻”。

2月下旬,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大潮的到来,返沪车辆从过年期间的每天1万多辆攀升至4万多辆,花桥道口查控队伍也添至近500人,实施“四班两运转”。

每天,站里有240多人共同在道口开展防控工作。大到政策执行、部门联动,小到勤务安排、吃喝拉撒,都需要王伟来牵头协调。增援岗位如何安排?自我防护怎样确保?保障物资如何分发?这些事情王伟连做梦时都在考虑。

王伟为花桥道口道口的队员过生日。图片来源:上海市公安局

在不少年轻志愿者的眼里,比起“站长”,王伟更像 “家长”,每次换岗他都不厌其烦地进行岗前训示,提醒队员做好自我防护。王伟也把这种温度,延续到了工作中。

2月10日下午,在2号车道内有司机和卫健人员发生争执。王伟到场后了解到,一名此前在重点地区出过差的女士想来沪探望自己的女儿,而其因工作原因计划于当夜直接返回苏州,故不愿在上海女儿家中进行为期14天的居家隔离。获悉后,王伟耐心解释政策,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赢得了这名女士的理解。“上海的道口查控真严,女儿在上海我很放心。”走之前她还夸赞地对王伟说道。

王伟认为,从严查控并不意味着执行上的僵化教条。“我们防控的是病毒,而不是人。”

“每次在道口看到王站长,心里就感到特别踏实!”90后幼儿园教师王文菁是道口的一名志愿者,她这样评价他。看到王伟每天都坚守在道口,她咬牙坚持,在岗位上一站6个小时才能轮换,还主动值了连续4个夜班。

疫情防控以来,王文菁这样的志愿者来了又走,王伟却始终守着道口。

“老王,你必须回家休息!”2月25日早上8点,外安检站站长朱益龙受嘉定分局党委指令,来到花桥收费口替换王伟轮休。

但朱益龙没想到,直到当天下午2点,王伟才执行了这个回家休息的“任务”。第二天一早,他又已穿戴整齐地出现在岗位上。

“我今天回来吃饭。”“好的,慢慢开车,我帮你留好菜。” 道口防控任务期间,他为数不多的几次回家都是在午夜时分。由于“不回家”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久而久之,他与妻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只有能够回家时,才需要打电话提前告知。否则,就意味着又要在单位里过夜。

为了不打扰家人休息、保护家人安全,即使在寒冷的冬夜,王伟都会在进门前将外衣外裤全部脱下放在车里,并在经过全身消毒后静悄悄地进家门,第二天天不亮又已经上岗了,仿佛没有回来过。

“我最想做的事,就是陪女儿练练书法,为老婆做一顿饭。”王伟说,每天18个小时工作在岗位上,他像“陀螺”一样连轴转,对家人怀着深深的亏欠。

3月21日,上海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下调为二级。

检查车辆95万辆,检查人员体温150万人次,连续“守城”的56天过后,王伟和同事终于可以从江苏撤回上海,回归到G2京沪高速市内道口。两个多月前的车水马龙仿佛还历历在目,曾从这里经过的人们似乎又已经投入自己的生活,像王伟一样的千百个道口交警,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像“滤网”一样筛查着每一个安全隐患,守护着他们身后6340平方公里的城市和2000多万的市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