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海口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引起市民热议“一户一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海口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引起市民热议“一户一犬”

根据《草案》,居民在重点管理区内养犬,每户限养一只。

文丨海南日报 习霁鸿

近日,海口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对海口市人民政府提请的《海口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相较于2008年版的《海口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对养犬数量、犬的管理方式等方面作出了相关规定。市民对此看法如何?海南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一户一犬”有争议

根据《草案》,居民在重点管理区内养犬,每户限养一只。重点管理区是指街道办事处管辖的区域,以及由海口公安部门根据城镇建设现状和人口密度等情况划定,并报海口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的其他区域。

对此,不少市民表示不应“一刀切”。

“现在,选择独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很多老人的子女在外工作,猫狗对他们而言就像亲人一样。”海口市民靳佳认为,对于那些不止养一只狗的人而言,如果《草案》开始施行,他们就必须放弃一只或多只狗,“多出来的狗要怎么处理呢?养了很多年都有感情了,送走的话就跟送儿女一样叫人难受。”

“只要不影响别人,不随便遗弃,养狗的数量应由市民决定。”海口市民林坤有一只巴哥犬,她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如果不是受限于房间面积,自己肯定不止养一只。

同时,也有一些市民支持“一户一犬”。

“路边常常能看到流浪狗,影响市容市貌。”海口市民陈清赞同“一户一犬”,他说:“很多流浪狗都是被主人遗弃的,如果‘一户一犬’的新规落地,相信流浪狗的数量会减少。”

“不仅应该施行‘一户一犬’,住宅小区应该禁止养狗。”海口市民王元江的宝宝刚刚1岁多,他说,每次带着宝宝在小区里玩耍时都胆战心惊,“生怕从哪里蹿出来一只狗伤害了孩子。”

还有不少市民认为,犬只数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管理到位。“管得好,养几只都可以,管不好,养一只都会带来麻烦。”海口市民宋阳超没有养狗的经验,却是个爱狗人士。他建议,引导大众文明养狗,既满足市民的养狗需求,又不产生安全、噪音、卫生方面的问题。

智能犬牌受欢迎

《草案》提出:实行智能犬牌、电子标识管理制度,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犬只管理。

海南日报记者采访发现,几乎所有市民都对此表示赞同。

“我举双手赞成。”听闻这一消息,海口市民郭安妮高兴不已。她有一只博美犬“豆豆”,近两年“豆豆”走失过3次,每次都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发动许多人寻找,“其实,对于很多人而言,同一品种的狗长得差不多,并不好辨认,所以靠传统方法找狗往往大费周章。”郭安妮说,智能犬牌、电子标识管理制度落地后,像“豆豆”这样的“小迷糊”走失后,能快速被找回。

对海口市民曾志鹏而言,让他苦恼的是发现走失的狗不知如何处理。“有些流浪狗比较干净,一看就知道是有主人的。但我不知道怎么联系上它的主人,很纠结。”

曹平是海口市美兰区一家动物诊所的工作人员,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不少客户发现走失的狗后,会将狗带去动物诊所暂时寄养。“客户不知道怎么联系狗的主人,只能寄养在这里,我们也不忍心拒收,只能在朋友圈发告示,希望狗的主人能早日找过来。”曹平坦言,尽管自己是一名爱狗人士,愿意免费为走失的狗提供临时住所,但长此以往,诊所经济上会有压力,“如果能对狗狗进行电子标识管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大部分市民支持加大处罚力度

由于种种原因,犬只伤人的新闻屡见报端。《草案》提出,发生犬只伤人事件,未及时将被伤害人送诊或者不先行垫付医疗费用的;未将伤人犬只及时送至犬类收容机构的,由公安部门没收犬只,并对饲养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大部分受访市民对此表示支持。

“狗伤人后,对狗主人的不当行为进行重罚,有助于提醒他们文明养狗。”王元江回忆,有一次自己带着宝宝在小区散步,一位狗主人突然松开绳子,狗朝宝宝跑来,“把孩子吓得直哭,真是不应该。”

2017年11月,海口市五指山路一停车场内,一名12岁男孩突遭一只大狗追咬,全身多处受伤。今年5月5日,海口市美兰区荣域小区发生了一起大狗伤人事件,当事人伤势较为严重。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能去跟狗要说法,只能找狗主人。”宋阳超认为,如果处罚力度加大,会给狗主人带来震慑,从而约束其养狗行为。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海口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引起市民热议 “一户一犬”?你怎么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海口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引起市民热议“一户一犬”

根据《草案》,居民在重点管理区内养犬,每户限养一只。

文丨海南日报 习霁鸿

近日,海口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对海口市人民政府提请的《海口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相较于2008年版的《海口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对养犬数量、犬的管理方式等方面作出了相关规定。市民对此看法如何?海南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一户一犬”有争议

根据《草案》,居民在重点管理区内养犬,每户限养一只。重点管理区是指街道办事处管辖的区域,以及由海口公安部门根据城镇建设现状和人口密度等情况划定,并报海口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的其他区域。

对此,不少市民表示不应“一刀切”。

“现在,选择独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很多老人的子女在外工作,猫狗对他们而言就像亲人一样。”海口市民靳佳认为,对于那些不止养一只狗的人而言,如果《草案》开始施行,他们就必须放弃一只或多只狗,“多出来的狗要怎么处理呢?养了很多年都有感情了,送走的话就跟送儿女一样叫人难受。”

“只要不影响别人,不随便遗弃,养狗的数量应由市民决定。”海口市民林坤有一只巴哥犬,她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如果不是受限于房间面积,自己肯定不止养一只。

同时,也有一些市民支持“一户一犬”。

“路边常常能看到流浪狗,影响市容市貌。”海口市民陈清赞同“一户一犬”,他说:“很多流浪狗都是被主人遗弃的,如果‘一户一犬’的新规落地,相信流浪狗的数量会减少。”

“不仅应该施行‘一户一犬’,住宅小区应该禁止养狗。”海口市民王元江的宝宝刚刚1岁多,他说,每次带着宝宝在小区里玩耍时都胆战心惊,“生怕从哪里蹿出来一只狗伤害了孩子。”

还有不少市民认为,犬只数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管理到位。“管得好,养几只都可以,管不好,养一只都会带来麻烦。”海口市民宋阳超没有养狗的经验,却是个爱狗人士。他建议,引导大众文明养狗,既满足市民的养狗需求,又不产生安全、噪音、卫生方面的问题。

智能犬牌受欢迎

《草案》提出:实行智能犬牌、电子标识管理制度,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犬只管理。

海南日报记者采访发现,几乎所有市民都对此表示赞同。

“我举双手赞成。”听闻这一消息,海口市民郭安妮高兴不已。她有一只博美犬“豆豆”,近两年“豆豆”走失过3次,每次都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发动许多人寻找,“其实,对于很多人而言,同一品种的狗长得差不多,并不好辨认,所以靠传统方法找狗往往大费周章。”郭安妮说,智能犬牌、电子标识管理制度落地后,像“豆豆”这样的“小迷糊”走失后,能快速被找回。

对海口市民曾志鹏而言,让他苦恼的是发现走失的狗不知如何处理。“有些流浪狗比较干净,一看就知道是有主人的。但我不知道怎么联系上它的主人,很纠结。”

曹平是海口市美兰区一家动物诊所的工作人员,他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不少客户发现走失的狗后,会将狗带去动物诊所暂时寄养。“客户不知道怎么联系狗的主人,只能寄养在这里,我们也不忍心拒收,只能在朋友圈发告示,希望狗的主人能早日找过来。”曹平坦言,尽管自己是一名爱狗人士,愿意免费为走失的狗提供临时住所,但长此以往,诊所经济上会有压力,“如果能对狗狗进行电子标识管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大部分市民支持加大处罚力度

由于种种原因,犬只伤人的新闻屡见报端。《草案》提出,发生犬只伤人事件,未及时将被伤害人送诊或者不先行垫付医疗费用的;未将伤人犬只及时送至犬类收容机构的,由公安部门没收犬只,并对饲养人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大部分受访市民对此表示支持。

“狗伤人后,对狗主人的不当行为进行重罚,有助于提醒他们文明养狗。”王元江回忆,有一次自己带着宝宝在小区散步,一位狗主人突然松开绳子,狗朝宝宝跑来,“把孩子吓得直哭,真是不应该。”

2017年11月,海口市五指山路一停车场内,一名12岁男孩突遭一只大狗追咬,全身多处受伤。今年5月5日,海口市美兰区荣域小区发生了一起大狗伤人事件,当事人伤势较为严重。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能去跟狗要说法,只能找狗主人。”宋阳超认为,如果处罚力度加大,会给狗主人带来震慑,从而约束其养狗行为。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海口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引起市民热议 “一户一犬”?你怎么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